初中语文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定位】
《紫藤萝瀑布》是现代作家宗璞的一篇哲理散文。文章写的是作者于情绪低落中,遇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感悟到生命美好和永恒。这是一幅精细生动的工笔画,又是一首深沉含蓄的生命之歌,作者藉以平凡的藤萝花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生命的感悟。
本课教学定位为“品读——感悟课”。基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场所”这一教育理论,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品读为主线”为指导思想,预设了“整体感知——美点品读——体悟心境——感悟主旨”四个教学环节,注重对作品的整体理解和审美鉴赏,通过创设情境、诵读品味、点拨启发等教法,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多重对话,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凸显语文学习的“宽度”和“深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揣摩关键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生动细腻、清新隽永的语言。
2、指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逐步掌握状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品读精美的语言,揣摩课文的内容和意蕴,感受花之美、生命之美、人性之美,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2、教学难点:回归现实生活,引领、体验、唤醒学生情感的共鸣,把握文章主旨,学习并掌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深入研读文本,了解学生学情,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学生自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发、美丽鲜活的季节,在它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能够寻觅到生命涌动的迹象:冬水解冻了,青蛙从冬眠中醒来,每一朵小花偷偷地开放,还有正在吐露新绿的嫩叶……它们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永恒的主题——生命(板书)。在作家宗璞笔下,她同样借助藤萝花这样美好而平凡的事物,把生命之歌唱得更响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来聆听藤萝花所吟唱的生命赞歌!
(二)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示: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结合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思考,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看花——忆花——悟花)
2、这是一树 的藤萝?
感知藤萝总体特点: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三)美点品读
找出描写藤萝花的句子,读出你的感情,品出花的风采。(屏显)
1、找出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品读,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教师深入指导。
2、展示交流:学生各抒己见,有感情地朗读感触最深的句子,并从修辞运用、遣词用字、内容句意、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
(师生、生生共读共研,相互补充,深入体会花之美、生命之美)
3、重点指导品析:“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展开想象,藤萝花瓣还可以比喻成什么?“帆”能否换成别的喻体?
学生联系前后文相关句段,深入体悟这一比喻意象的深意。
(四)体会心境
1、藤萝花的生命之美带给了我们也带给作者深切的感受。藤萝花对作者的心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生默读有关句段,抓住关键词语,阐述作者的心境变化:焦虑、悲痛——宁静、喜悦。
2、问题探究:是什么让作者的心情如此焦虑和悲痛?
紧扣“生死迷、手足情”补充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件出示宗璞《哭小弟》中的片段:“……他去了。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已经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你到哪里去了,小弟!”)
师生朗读,读出情感和语气的变化:由低沉到轻松、愉悦。
3、睹物释怀,由花及人,因人思花:人之不幸,让作者亦想起同样的花之不幸。有哪些伤心的花事让作者如此动容呢?
(五)感悟生命
作者从藤萝花的生长变迁中悟出了什么样的生活哲理?请同学们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结合十年前藤萝花的伶仃、稀落到如今焕发生机后的藤萝花的繁盛、绚丽,引出对生活哲理的思索。
教师结语:岁月如歌,生命如花。品读本文,我们不仅能够品出花之美,更能品出生命之“美”、生命之“力”。当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遭遇各种坎坷、不幸时,希望我们能用藤萝精神鼓舞自己,珍惜生命,珍爱生活,乐观、豁达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课外延伸
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自然花木以某种情思,试用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选取曾触动你心灵的一种草木写一个小片段。
【教后反思】
《紫藤萝瀑布》教学结束了,我还处于兴奋中——这是我最近上过的比较“有感觉”的一节课。我感动于学生热烈的讨论、情感充沛的朗读和精彩不断的表达,也感动于这种师生共生共进的课堂氛围,让我和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完成了一程愉快而充实的文学之旅、生命之旅。不知是我感染了学生,还是学生带动了我,我们就是这样相伴抵达了作者的心灵深处,触摸到作者真实的心跳,也听到了我们自己灵魂深处的生命吟唱——生命永恒,珍爱生活!
在我的教学预设中,把此课定位为“品读——感悟课”,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思考、感悟、表达的空间,并在与学生的共同研读中完成两项学习任务:反复品读,赏析文章精美的语句;理解课文主旨,深化人生感悟。从教学效果来看,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且有了许多的课堂生成,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这种“意外”来自于学生,从他们闪烁的明亮的眸子里,我看到的是读书的快乐、学习的渴求和智慧的成长。
回顾本节教学,有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一是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鼓励他们在问题导引下层层深入文本,各抒己见,自由畅谈。这一点在“美点品读”环节体现的最为充分:“找出描写藤萝花的句子,读出你的情感,品出花的风采。”学生对“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的解读,模拟朗读“我在开花!”“我在开花!”颇有情趣的情景,把藤萝比作“瀑布”的理解还是把藤萝花比作“帆”的品味和想象,均来自学生的连珠妙语。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会体现得很充分。要相信,你给学生一份信任,学生一定还你以惊喜。
二是多层次品读文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默读、师生的情感朗读贯穿始终。不同方式、不同语气、不同情态的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暖暖的而又带有淡淡伤感的情愫。在学习活动中,适时穿插补充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三是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能替代教师的教学功能。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在于多而在于巧。教学中,我用课件展现了重点问题及相关资料,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如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实”而缺乏“新”意,教学中主要立足于文本的解读,拓展迁移有所缺失,教学广度不够。
如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诗意,还存在习惯性的口头语,甚至出现了“珍惜生活”这样不恰当的表述,这将是我今后要下功夫去磨练的基本素养。
语文教学艺术水平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修炼,努力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