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3讲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3讲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7 23:4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第33讲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课标 要求 1.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 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考点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概 念 落 实
1.体液调节
(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2)体液调节因子:激素、      、某些      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
(3)实例:体液中      变化会刺激相关      ,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特 别 提 醒
  激素调节的范围小于体液调节。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信号      、神经递质 激素等化学物质
传递方式 反射 激素一般进入血液,通过     作用于特定的组织器官
传递途径      体液、内分泌系统
作用对象 效应器 特定细胞(靶细胞)的受体——蛋白质
反应速度 迅速、准确 比较   
作用范围 比较局限 比较   
作用时间 一般较    缓慢而持久
二者关系 二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3.神经—体液调节过程的类型
(1)
例如:膝跳反射的过程。
(2)
例如:人进食后血糖升高,直接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对血糖进行调节的过程。
(3)
例如: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发出指令会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使血糖恢复正常。
(4)
例如: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会分泌物质作用于垂体,进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靶细胞。
诊断·加强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神经调节不受激素调节影响。 (  )
(2)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  )
(3)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  )
(4)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因为激素可作用于各种组织细胞。 (  )
(5)寒冷刺激使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促进产热,属于体液调节。 (  )
(6)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心脏活动,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  )
(7)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  )
典 题 固 法
(2022·山东卷)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起促进作用,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如图所示。
分组 处理 TNF-α浓度
甲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
乙 腹腔注射LPS ++++
丙 腹腔注射LPS+A处理 ++
注:“+”越多表示浓度越高。
(1)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    (选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                      。
(2)消化液中的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的作用有       、        、        。(答出3种作用即可)
(3)研究人员对图中抗炎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及结果见表。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可使大鼠出现炎症,检测TNF-α浓度可评估炎症程度。据图分析,若丙组的A处理仅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推测A处理的3种可能的作用机制:          ;          ;         。
(2021·山东卷)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不仅会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也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减少引起头发变白。利用黑色小鼠进行研究得出的相关调节机制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分泌G的体液调节方式为    。
(2)研究发现,NE 主要通过过程②影响 MeSc,过程①作用很小。两过程中,NE作用于MeSc效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               。(答出 3 种原因即可)
(3)已知长期束缚会引起小鼠过度紧张、焦虑。请设计实验验证上述调节机制中长期束缚及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
实验思路:                                         。
实验现象:                                         。
考向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1.(2018·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B.血液中的CO2对人体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也是体液调节
C.肾上腺素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D.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考向2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3.(2022·惠州一模)褪黑素普遍存在于动物体,其合成与分泌是有昼夜节律的,夜间褪黑素分泌量比白天多 5~10倍,并呈现“日”“季”节律。褪黑素的合成与分泌调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与褪黑素合成与分泌的调节方式有神经—体液调节
B.正常的睡眠和有规律的作息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C.冬季夜间给鸡舍适当补充灯光会降低鸡的产蛋率
D.夜间长时间玩手机会抑制褪黑素的合成而降低睡眠质量
考点2 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
概 念 落 实
1.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实例1:体温的调节
(1)人体的产热与散热
①热量的来源:    产热。安静时,主要来自  、脑等器官的活动;运动时,主要来自    。
②散热主要途径:通过    的辐射、传导、对流以及蒸发。
(2)体温调节的过程
 
(3)调节方式:      调节。
(4)相关分析:
①寒冷和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都依赖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但以神经调节为主,且是自主神经调节。
②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主要散热器官是      。
③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体温感觉中枢位于      。
④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体温调节的作用,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机体产热增多,散热也增多。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⑤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      来增加产热。
⑦“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      的途径。
2.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实例2:水盐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排出
(2)Na+的浓度对维持        具重要作用,主要来源是小肠吸收食盐,主要经     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3)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称为      。
(4)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①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在     ,渴觉中枢在     。
②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    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位是     后叶。
③该过程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     (分泌激素)。
(5)血钠平衡的调节
(6)水盐平衡调节的方式:      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      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      来完成的。
诊断·加强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  )
(2)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Na+,维持血钠平衡。 (  )
(3)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下丘脑可以感受到温度下降。 (  )
(4)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得以保持稳定。 (  )
(5)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  )
(6)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  )
2.下面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式图,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则a表示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分泌d(     ),并由b(垂体后叶)释放,通过e(     )运输后,作用于靶器官c(         )。
3.人在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中更容易集中精力,神经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典 题 固 法
(2022·浙江6月选考)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
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
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
D.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2022·湖北卷)北京冬奥会期间,越野滑雪运动员身着薄比赛服在零下10 ℃左右的环境中展开激烈角逐。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的生理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分解加快,储存的ATP增加,产热大于散热
B.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血糖分解加快
C.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温度感受器对低温不敏感而不觉得寒冷
D.在运动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肌糖原分解供能,一定时间后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供能
(2022·湖南卷)当内外环境变化使体温波动时,皮肤及机体内部的温度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产热和散热反应,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炎热环境下,机体通过体温调节增加散热。写出皮肤增加散热的两种方式:          。
(2)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生理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为37 ℃。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 ℃时,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    (选填“上移”“下移”或“不变”),机体产热    。
(3)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机体体温不能维持稳定。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现获得A的结构类似物M,为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A、M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结论。
分组 处理方式 结果
甲 发热家兔模型+生理盐水 发热
乙 发热家兔模型+A溶液 退热
丙 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退热
丁 ①               发热
②由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
③由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
考向1 体温调节
1.(2019·全国Ⅲ卷)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2.(2022·汕头一模)下图表示人体在感冒发烧过程中的体温变化情况。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1至t4过程中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B.t2至t3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大致相等
C.t1至t2过程中可能会引起骨骼肌战栗和毛细血管收缩
D.t3至t4过程中可能汗腺分泌汗液增加,体温逐渐下降
考向2 水盐调节
3.(2022·湖北卷)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最美逆行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尿量减少。下列关于尿液生成及排放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
B.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大量饮用清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盐平衡
C.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排尿减少
D.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增加
4.(2022·梅州二模)水盐平衡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高盐饮食导致尿量减少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其反射弧的渗透压感受器在      。
(2)抗利尿激素除了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调节水盐平衡外,还能使全身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升高血压。这说明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3)研究发现,饮酒后乙醇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为验证这种说法,研究小组将若干实验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甲组大鼠灌胃适量乙醇溶液,乙组大鼠灌胃等量蒸馏水,半小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的尿量差异。请评价该实验是否合理,若合理,请说明理由,若不合理请改进实验方案。
(4)某尿崩症患者自幼多尿,注射抗利尿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经检测发现该患者控制抗利尿激素受体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请阐述该患者出现多尿的机制。
考向3 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综合考查
5.(2021·全国甲卷)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
D.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构核心概念
练教材长句
链接选择性必修1 教材P52。
(1)催产素可使子宫收缩,而子宫收缩和胎儿对产道的刺激又进一步加强催产素分泌,这是一种     反馈调节,意义是             。
链接选择性必修1 教材P54。
(2)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3)激素在人体不同部位的血液中浓度是基本相同的,原因是              。
链接选择性必修1教材P57“相关信息”。
(4)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 时,往往输入含有5% 左右的CO2 的混合气体,目的是          ,CO2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属于    调节。
拎教材“冷”点
链接选择性必修1 教材P58“相关信息”。
(1)体温调节过程中,通过骨骼肌战栗来产热、血管舒张和出汗来散热等属于     调节;而天冷穿衣、天热吹空调等属于      调节。其中,     调节是基本的调节方式,     调节是重要的补充。
链接选择性必修1 教材P62“拓展应用”T1。
有人说“春捂秋冻”有益健康;也有人讲“知冷知热”不会生病。这两种说法均有一定的道理。“春捂秋冻”有益健康是因为在我国北方,春季通常是由冷转暖的过渡期,一天之内室内外温度变化较大,适当缓减衣物,使机体          ,有利于健康。秋季是从暖到冷的过渡阶段,适当缓增衣物,接受一定的防寒锻炼,提高机体的     能力,利于提升防寒能力。“知冷知热”不会生病是因为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     的,从这个角度看,注意环境冷热变化,防寒避暑,有利于预防疾病。
第33讲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考点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概念落实】
1.(1)体液传送 (2)组胺 气体分子 (3)CO2浓度 感受器
2.神经冲动 血液循环 反射弧 缓慢 广泛 迅速
【诊断·加强】
(1)× (2)× (3)√ (4)× (5)× (6)√ (7)√
【典题固法】
【高考典例】
例1 (1)副交感神经 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2)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pH 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 使促胰液素分泌增加 (3)降低TNF-α合成 降低TNF-α的释放 增加N受体数量
解析:(1)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鲸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有以下作用: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酶与之结合;提供胃蛋白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适宜pH;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3)结合实验分组及结果可知,丙组的TNF-α浓度低,炎症程度低于乙组,A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具有抗炎效应。A处理的可能作用机制可以从降低TNF-α合成或释放、增加N受体数量或功能等方面去分析,比如:A增强N受体结合乙酰胆碱的能力,减少N受体的降解,A抑制TNF-α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囊泡,或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基因的转录,或A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基因的翻译。
例2 (1)分级调节 (2)两过程NE的作用方式不同(或NE分别作为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 两过程NE的浓度不同 两过程NE运输到MeSc的时间不同(或其他合理答案,如:MeSc上的受体分布不同、两过程NE的活性不同等。以上三个空的答案顺序可颠倒) (3)实验思路:取生理状况相同的黑毛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A组不作处理;B组切除肾上腺;C组束缚;D组切除肾上腺并束缚,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小鼠体毛数量(生长情况)和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A组小鼠的体毛无明显变化;B组小鼠的体毛增多(生长旺盛),不变白;C组小鼠脱毛且体毛变白;D组小鼠体毛增多(生长旺盛),变白(注:上述处理中A组做假手术处理,C组做假手术并束缚也可。)
解析:设计实验验证上述调节机制中长期束缚及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此实验中涉及两个自变量:长期束缚和肾上腺,故设计4组实验,分别是对照组、束缚组、切除肾上腺组以及切除并束缚组,以检测两个变量对小鼠体毛数量和颜色变化两个因变量。
【对点演练】
1.C 解析:人体内大多数生命活动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激素的分泌始终在进行,成年后虽然身高不再增加,但生长激素仍在不断分泌,A错误;人体内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B错误;神经中枢大多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但也有通过分泌激素的方式来调节生理活动的,如下丘脑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来调节生命活动,D错误。
2.D 解析:神经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D错误。
3.C 解析:由图可知,褪黑素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既有去甲肾上腺素的参与,又有交感神经的参与,说明参与褪黑素合成与分泌的调节方式有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由图可知,褪黑素的分泌可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且褪黑素的合成与分泌是有昼夜节律的,因此正常的睡眠和有规律的作息能提高机体免疫力,B正确;由图可知,黑暗刺激会抑制繁殖,因此冬季夜间给鸡舍适当补充灯光能提高鸡的产蛋率,C错误;褪黑素的分泌能抑制神经兴奋性,促进睡眠,而夜间长时间玩手机,减少了黑暗刺激,褪黑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抑制,从而降低睡眠质量,D正确。
考点2 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
【概念落实】
1.(1)①代谢 肝 骨骼肌 ②皮肤 (2)冷觉 下丘脑 热觉 散热 产热 散热 (3)神经—体液 (4)②肝脏和骨骼肌 皮肤 ③下丘脑 大脑皮层 ⑤新陈代谢 ⑥增加产热
2.(1)饮水 食物中的水 肾脏 排汗 (2)细胞外液渗透压 肾随尿 (3)渗透压调节 (4)下丘脑 产生渴觉 抗利尿激素 重吸收 ①下丘脑 大脑皮层 ②下丘脑 垂体 ③效应器 (5)醛固酮 重吸收Na+ (6)神经—体液 激素调节 肾脏
【诊断·加强】
1.(1)√ (2)√ (3)√ (4)× (5)√ (6)√
2.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体液 肾小管和集合管
3.提示: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汗液分泌较少。
【典题固法】
【高考典例】
例1 A 解析: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收缩以增加产热,A错误。
例2 C 解析:运动期间需要大量能量,血糖分解加快,ATP和ADP的转化速率加快,但储存的ATP基本不变,A错误;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血糖分解加快,细胞代谢速率加快,B错误;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细胞代谢速率加快,运动员基本不觉得寒冷,C正确;在运动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肌糖原分解供能,一定时间后需要摄取血糖作为能源补充,D错误。
例3 (1)汗腺分泌增加/汗液的蒸发(1分)、皮肤中毛细血管舒张(1分) (2)上移(2分) 增加(1分) (3)①损毁破坏下丘脑的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3分) ②M与药物A一样也具有解热/退热作用(1分) ③M(与药物A一样)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2分)(不能填退烧、散热)
解析:(1)在炎热的环境中时,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兴奋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使皮肤中的毛细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同时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从而增加散热。(2)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此时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生理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为 37 ℃。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 ℃时,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上移,但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仍然相等,因此,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3)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甲组为空白对照,发热家兔模型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乙组是加了等量用生理盐水溶解的A溶液,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因此发热家兔模型会退热;丙组是加了等量生理盐水溶解的M溶液,也出现退热现象,说明M与药物A一样,也具有解热作用;丁组小鼠出现发热症状,由于要探究M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与丙组相比,丁组的处理是损毁下丘脑的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损毁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后,M不能起到调控体温的作用。
【对点演练】
1.A 解析: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会增加产热量,不利于人体散热。
2.A 解析:体温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A错误;分析图可知,t2至t3过程中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说明产热量和散热量大致相等,B正确;分析图可知,t1至t2过程中体温呈上升状态,可能原因有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产热有骨骼肌战栗,减少散热的途径有毛细血管收缩等,C正确;分析图可知,t3至t4过程中体温呈下降趋势,可能原因是散热增加,使体温逐渐下降,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等,D正确。
3.C 解析: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错误;丢失了水分和无机盐后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盐平衡,B错误;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加,排尿减少,D错误。
4.(1)下丘脑 (2)作用范围广 (3)不合理,改进方案:半小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4)患者无法正常合成抗利尿激素受体,不能接收抗利尿激素传递的信息,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功能下降,造成尿量增加。
5.B 解析: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具有内分泌功能,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B错误。
课堂小结与延伸
【构核心概念】
直接或间接 发育和功能 神经—体液 肝脏 肾上腺素 肾 醛固酮 肾小管和集合管 肾上腺皮质
【练教材长句】
(1)正 加快分娩的进程
(2)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3)激素是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的
(4)刺激呼吸中枢 体液
【拎教材“冷”点】
(1)生理性 行为性 生理性 行为性 (2)逐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调节 有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