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流光里的生命忧思 ——高中语文 部编必修(上)第三单元时间意象意蕴探究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涵咏、联想想象,初步感受不同时代、风格作品中时间意象的选用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品味古诗词语言和情感之美。
2.学会综合运用“知人论世”等诗歌鉴赏方法,欣赏、鉴别和评价诗词,体会不同身份境遇的诗人对时间的慨叹和生命忧思。
3.体会诗人遭遇家国之忧、境遇之困、身世之悲等呈现出的积极进取、坚守率真、诗意生活的人文精神,并通过文学短评的写作,讨论其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1.运用“知人论世”等诗歌鉴赏方法,欣赏、鉴别和评价诗词,体会不同身份境遇的诗人对时间的慨叹和生命忧思。
2.体会诗人遭遇家国之忧、境遇之困、身世之悲等呈现出的积极进取、坚守率真、诗意生活的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01 情境导入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间本无形无声无色无味,因为有了生命的装点,时间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样貌;生命本短暂渺小,因为有了时间的考验和捶打,生命绽放出不朽的光芒。于是有了“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喟叹,有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感伤。今天,让我们跟随时间的脚步,与古圣先贤对话,体会古人的生命忧思。(播放视频《四季的呼吸》)
02 活动任务
流光忧思
我校文学社的“诗词咏流传”专栏,首季传诵主题为“流光里的生命忧思”。
请你从本单元诗词中选择推荐并简述理由。要求:以时间意象为切入点。
(一)对话时间
学习活动一:“春城无处不飞花”之“时间”飞花令
请同学们结合阅读经验,说出带有时间或时间意象的诗句,初步体悟时间意象选用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适时点评,补充知识,明确以下两点:
1.时间意象的呈现方式:显性时间词、隐性时间词
古人钟情于借助时间意象表达生命感怀,思索生命的价值和终极意义,特别是借助隐性时间词,例如晶莹剔透却日出而晞的“朝露”、春夏沃若却不耐秋风的“落叶”、风姿绰约却在秋雨中凋零的“繁花”等。人的生命亦是如此,有丰沛的炫彩,却也容易晞干凋零,实在令人叹惋不尽。
2.时间意象的运用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在诗人创造的意象世界中,时间可以淡去其自然的属性而随人的情感体验生成新的特定的意义,刹那即为永恒,永恒亦可为一瞬。(时间→情感)
小结:抓住时间意象走近诗人,品读诗心,体悟诗人情志,不失为解读诗歌的一条路径。
(二)对话诗人
1.个人完成,组内分享讨论。
2.小组推举代表发言,老师指导汇结。
流光容易把人抛——时之流逝
时不利兮鬓已霜——时之伤痛
且斗樽前菊花黄——时之优游
古来老马不必长——时之奋发
3.小结:面对“岁月不居”“时不我与”,古人向我们展示了个体在遭遇家国之忧、境遇之困、身世之悲时迥异的生命价值取向。那愁郁无解、哀怨难抑、一腔赤诚真情感染着我们,那淡泊退守、任真自适、超然达观的气度指引着我们,那虽遭困厄却依然钟爱坚守的情怀激励着我们,那老骥伏枥依然踌躇满志的壮心鼓舞着我们。
(三)对话自己
学习活动三:生逢盛世的你,面对时间流逝,你将如何抉择?请谈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学生分享交流,老师对学生的表述给予充分的肯定。
03课堂小结
时间意象是古典诗歌常咏常新的内容,丰富的情感由此漫漶,深邃的思想因此生发。通过对本单元文本中时间意象的整合与梳理,我希望同学们未来能以旷达之眼看待人生百态,以明智之心感悟生命与死亡、有限与无限,以超然之胸怀面对这纷纷然的世界。
04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为学校文学社社刊专栏“时光里的生命忧思”推荐诗作,撰写短评。
要求:阅读《学写文学短评》一文,以时间意象为切入点写作,字数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