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第7讲 酶的作用和特性
课标要求 1.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 2.通过实验认识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3.实验: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考点1 酶的作用和本质
概 念 落 实
1.酶的作用实例——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流程
(2)变量分析
(3)结论: ,且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酶的高效性)。
2.酶的作用
(1)酶具有 作用。
(2)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 。
①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②如图所示曲线表示不同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无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 , 段是该条件下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 , 段是酶降低的活化能。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点在纵轴上将向 移动。
3.对酶本质的探索历程(连线)
科学家 主要观点或成就
①巴斯 a.糖类变酒精必需酵母细胞死亡并释放其中的物质
②李比希 b.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功能
③毕希纳 c.从酵母细胞中提取发酵物质酿酶
④萨姆纳 d.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第一个)
⑤切赫和奥特曼 e.证明脲酶的化学本质(蛋白质)和作用(分解尿素)
f.糖类变酒精必需酵母活细胞参与
4.酶的本质
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 生化反应的 。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 少数是
合成原料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 主要是细胞核
来源 一般来说, 都能产生酶
5.酶的种类
按存在 部位分 胞内酶:合成后在细胞内起作用,如有氧呼吸酶
胞外酶: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如消化酶
按功能分 水解酶:在物质水解时起催化作用
合成酶:在物质合成时起催化作用
归 纳 总 结
高考常考的酶及其作用归纳
酶 作用
DNA聚合酶 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脱氧核苷酸链上,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 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
RNA聚合酶 将单个的核糖核苷酸连接成链,并能够在转录时打开DNA碱基对间的氢键
解旋酶 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打开DNA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从固定的切点切开磷酸二酯键
蛋白酶 将蛋白质的部分肽键切断,得到不同的多肽和氨基酸
纤维素酶、果胶酶 水解纤维素、果胶,破坏植物细胞壁
诊断·加强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 )
(2)酶活性的发挥离不开其特定的结构。 ( )
(3)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 )
(4)酶可降低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而无机催化剂不能。 ( )
(5)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 )
(6)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产生酶,但是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产生激素。 ( )
2.如图表示A、B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后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1)A、B两种酶的化学本质是否相同?
(2)B酶活性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3)欲使A、B两种酶的变化趋势换位,应用哪种酶处理?
典 题 固 法
(2020·海南卷)下列关于胰蛋白酶和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可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
B.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发挥作用后都立即被灭活
D.都能在常温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015·海南卷)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
C.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
易 错 提 醒
明确酶的错误说法与正确理解
项目 错误说法 正确理解
产生场所 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 活细胞(不考虑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等)
化学本质 蛋白质 有机物(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作用场所 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可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
温度影响 低温和高温均使酶变性失活 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变性失活,高温使酶变性失活
作用 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 酶只具有催化作用
来源 有的可来源于食物等 酶只在生物体内合成
考向1 酶的本质和作用
1.(2022·惠州一模)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组为对照组,过氧化氢浓度属于无关变量
B.丙组和丁组中使用的胶头吸管不能混用
C.乙组和丁组试管的结果表明酶具有高效性
D.丙组溶液中的Fe3+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2022·广州一模)《自然》杂志刊文,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具有酶活性的RNA分子,化学本质是RNA的酶叫作核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合成核酶标志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B.核酶催化化学反应时可以给反应供能
C.核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D.核酶发挥催化作用与其空间结构有关
考向2 探究酶本质的实验
3.(2022·深圳二模)下列关于酶本质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斯帕兰扎尼通过鹰的实验发现胃液能够进行化学消化
B.李比希证明了酒精发酵只需要酵母菌中某种物质的参与
C.萨姆纳尔分离得到脲酶,才知道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D.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考点2 酶的特性
概 念 落 实
1.酶的高效性
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 ,催化效率更高。
(1)由曲线可知: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 ,不改变化学反应的 。因此,酶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
2.酶的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保证了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1)物理模型——“锁和钥匙学说”
①图中A表示 ,B表示 , 表示B被分解后产生的物质,C、D表示不能被A催化的物质。
②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 。
(2)曲线分析
酶A能而酶B不能催化底物A参与的反应,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 或温度 ,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 。
归 纳 总 结
教材中具有“专一性”或“特异性”的物质归纳
诊断·加强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 ( )
(2)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 )
(3)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不会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 ( )
(4)蛋白酶能催化多种蛋白质水解,因此蛋白酶不具有专一性。 ( )
2.链接必修1教材P77“探究·实践”,思考:
(1)在实验中,与1号试管相比,2号、3号、4号试管都明显有气泡产生,这一现象说明
。
(2)4号试管的反应速率明显比3号试管快,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3)通过对这个实验结果的分析,你认为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 作用。
典 题 固 法
(2022·湖南卷)洗涤剂中的碱性蛋白酶受到其他成分的影响而改变构象,部分解折叠后可被正常碱性蛋白酶特异性识别并降解(自溶)失活。此外,加热也能使碱性蛋白酶失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碱性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自溶失活
B.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构象改变是不可逆的
C.添加酶稳定剂可提高加碱性蛋白酶洗涤剂的去污效果
D.添加碱性蛋白酶可降低洗涤剂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2022·浙江6月卷)下列关于研究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及特性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主要通过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导致酶变性失活
B.稀释100万倍的淀粉酶仍有催化能力,是因为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
C.淀粉酶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酶活性随pH升高而不断升高
D.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加快淀粉的水解速率
考向 酶的特性
1.(2022·肇庆一模)嫩肉粉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烹饪原料,其主要成分是木瓜蛋白酶,可以对肉中的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进行部分水解,破坏它们的分子结构,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下列关于嫩肉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嫩肉粉应为高温烘干制成的一种粉剂
B.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应置于低温下保存
C.木瓜蛋白酶能够为蛋白质的水解提供部分能量
D.木瓜蛋白酶在完成催化过程后,立即被分解
2.(2022·东莞一模)对如图所示酶促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可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过程
B.专一性底物与酶接触能诱导酶发生变形
C.与底物结合后的酶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细胞内合成图示酶的过程一定需要模板
实验4 探究酶的专一性、高效性
实 验 回 归
1.探究酶专一性的实验——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1)实验原理
①淀粉和蔗糖都是 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 糖。
淀粉(非还原性)麦芽糖(还原性)
蔗糖(非还原性)葡萄糖(还原性)+果糖(还原性)
② 能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
(2)实验目的:探究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3)实验步骤
序号 项目 试管1 试管2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
2 注入蔗糖溶液 — 2 mL
3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2 mL 2 mL
4 振荡混匀,将试管在60 ℃左右热水中,保温5 min — —
5 取出试管,各加入2 mL斐林试剂 淡蓝色 淡蓝色
6 将两支试管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色沉淀 色
(4)实验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 分解,不能催化 分解。(酶的专一性)
2.探究酶高效性的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详见本讲考点1)
实 验 提 炼
1.用“对比实验法”探究或验证酶的高效性、专一性
(1)酶的高效性相关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案
①设计思路: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催化剂(酶与无机催化剂)对同一种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得出结论。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反应速率。
②设计方案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材料 等量的同一种底物
试剂 与底物相对应的“酶溶液”(如等量肝脏研磨液) 等量的“无机催化剂”
现象 反应速率很快或反应用时短 反应速率缓慢或反应用时长
结论 酶具有高效性
(2)酶的专一性相关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案
①设计思路:底物不同(自变量为底物的种类),但酶相同,最后通过观察酶促反应能否进行得出结论。自变量是不同反应物,因变量是反应物是否被分解。
②设计方案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材料 与酶相对应的底物 另外一种底物(等量)
试剂 与底物相对应的酶 同一种酶(等量)
现象 发生反应 不发生反应
结论 酶具有专一性
特 别 提 醒
(1)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中,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有没有被分解。
(2)在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中如果选用的肝脏不新鲜,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过氧化氢酶可能被分解。另外,肝脏要研磨充分,以保证其中的过氧化氢酶与H2O2的充分接触,从而加速H2O2的分解。
素 养 点 拨
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变量控制
1.实验的基本原则
(1)对照原则。探究实验一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有空白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等。如“探究酶的化学本质实验”中,实验组的自变量为酶,对照组为蛋白质(或RNA),则为 。
(2) 原则。只有自变量变化,其他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都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如“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中,只有自变量底物不同,其他条件(如底物浓度、酶浓度、酶种类、温度等)都需要相同且适宜,所谓“适宜”就是不能影响实验结果,如温度处于最适温度等。
(3)等量原则。如在“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所加的肝脏提取液的量与无机催化剂的量、两组中过氧化氢的量等等,都需要 ,以消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4)平行重复原则。实验设计时,应该在一组实验中同时处理 材料,取 ,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故在实验设计的描述语句中注意“若干”……等字样。
(5)随机性原则。可以消除系统误差等。
2.变量控制的三个原则
实验变量 控制原则 实例(以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为例)
自变量 单一变量原则 该实验中只有 一个自变量
无关变量 等量适宜原则 底物(过氧化氢)的种类和浓度、温度等要相同且适宜
因变量 可观测性原则 根据 或带火星小木条的复燃程度观测
典 题 固 法
考向1 实验探究酶的专一性
1.(2022·中山一模)从淀粉、麦芽糖、蔗糖、碘液、斐林试剂、淀粉酶等几种实验材料中选取合适的材料,设计“酶具有专一性”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操作或实验设计思路错误的是( )
A.可设置两组实验装置,将它们均置于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一段时间
B.底物只能选用淀粉和蔗糖,麦芽糖不适宜作为实验材料
C.斐林试剂和碘液可用来检测装置中是否发生了水解反应
D.淀粉酶不能降低麦芽糖和蔗糖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2. (2022·珠海一模)在3支试管中均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适量的FeCl3溶液、鲜猪肝研磨液、蒸馏水,一段时间内测得反应物含量变化如右上图。则对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a与b的对照反映了无机催化剂的专一性特点
B.a与c对照反映了酶的专一性特点
C.曲线c与b的对照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D.该实验c的曲线可表示对照组
考向2 实验探究酶的高效性
3.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步骤 基本过程 试管A 试管B
1 加入2%过氧化氢溶液 3 mL 3 mL
2 加入马铃薯匀浆 少许 -
3 加入二氧化锰 - 少许
4 检测
A.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催化剂的种类
B.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作检测指标
C.该实验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
D.不能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进行实验
4.(2022·汕头二模)4支装有等量等浓度H2O2溶液的试管在不同条件下进行①~④组实验,下图为相同时间内释放氧气量的柱状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组与②组H2O2分解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相同
B.①组与④组对照实验可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
C.③组和④组对比实验可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
D.将4支试管置于不同水浴温度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构核心概念
练教材长句
链接必修1教材 P78。
(1)活化能是指 。
(2)酶的高效性是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 。
链接必修1教材P81。
(3)酶是 。
链接必修1教材P82。
(4)酶的专一性是指 。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 是分不开的。
拎教材“冷”点
链接必修1教材P78“科学方法”。
(1)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称为 。其中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叫作 ,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 。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 。
(2)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 ,它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如果实验中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这样的对照组叫作 。
链接必修1教材P79~80“思考·讨论”。
(3)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利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了 的结晶,然后又用多种方法证明了其本质是 。
(4)将酵母菌细胞研磨粉碎、加水搅拌后过滤,将提取液加入 溶液中,也能产生 ,说明引起发酵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5)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尔特曼发现少数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第7讲 酶的作用和特性
考点1 酶的作用和本质
【概念落实】
1.(1)小、少、慢 大、多、快 (2)单位时间产生的气泡的数目多少 温度 (3)酶具有催化作用
2.(1)催化 (2)活化能 ②N c~a M b~a 上
3.①—f ②—a ③—c ④—(d、e) ⑤—b
4.催化 蛋白质 蛋白质 RNA 活细胞
【诊断·加强】
1.(1)× (2)√ (3)× (4)× (5)√ (6)√
2.(1)提示:不相同。A酶能抵抗该种蛋白酶的降解,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RNA;B酶能被蛋白酶破坏,活性降低,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2)提示:B酶被降解的过程中其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其活性丧失。 (3)提示:应用RNA水解酶处理。
【典题固法】
【高考典例】
例1 D 解析: 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通过导管运输至消化道内发挥作用,而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可通过血液运输至全身,A错误;胰蛋白酶在消化道内发挥作用,而胰岛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调节靶细胞的代谢活动,二者均不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错误;胰蛋白酶在催化反应前后性质不改变,胰岛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C错误;胰蛋白酶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都能在常温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
例2 A 解析: 有些激素的化学成分不是蛋白质,如性激素的成分是固醇,A错误。
【对点演练】
1. C 解析:甲组为对照组,过氧化氢浓度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且相同,A正确;丙组和丁组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丙组和丁组中使用的胶头吸管不能混用,以免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丙组和丁组试管的结果表明酶具有高效性,C错误;丙组溶液中的Fe3+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D正确。
2. D 解析:核酶仅具有催化活性,而不能表现代谢、繁殖等生命现象,人工合成核酶不代表人工制造了生命,A错误;核酶催化化学反应时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而不是给反应供能,B错误;核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错误。
3. B 解析:毕希纳证明了酒精发酵只需要酵母菌中某种物质的参与,B错误。
考点2 酶的特性
【概念落实】
1.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1)更高 (2)时间 平衡点
2. 一种或一类 (1)①酶 被A催化的底物 E、F ②结构
3.过酸 过碱 过高 失活
【诊断·加强】
1.(1)√ (2)× (3)× (4)×
2.(1)水浴加热、Fe3+、过氧化氢酶都可以促进过氧化氢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2)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 (3)催化
【典题固法】
【高考典例】
例1 B 解析:由题“部分解折叠后可被正常碱性蛋白酶特异性识别并降解(自溶)失活”可知,碱性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自溶失活,A正确;由图可知,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由天然状态变为部分解折叠,部分解折叠的碱性蛋白酶降温后可恢复到天然状态,因此一定程度的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构象改变是可逆的,B错误;碱性蛋白酶易受其他成分和加热的影响改变构象而失活,添加酶稳定剂可提高加碱性蛋白酶洗涤剂的去污效果,C正确;碱性蛋白酶能使衣物上附着的血渍、奶渍等污物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可溶于水的多肽和氨基酸,起到去污的效果,因此加酶洗衣粉的使用能减少洗涤剂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正确。
例2 B 解析: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不会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也不会导致酶变性失活,A错误;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条件,在一定pH范围内,随着pH升高,酶活性升高,超过最适pH后,随pH升高,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C错误;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将淀粉酶水解,则淀粉的水解速率会变慢,D错误。
【对点演练】
1. B 解析:嫩肉粉的主要成分是木瓜蛋白酶,在高温条件下其空间结构会被破坏,无法发挥催化作用,A错误;酶应在低温下保存,B正确;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为反应提供能量,C错误;酶在发挥作用前后理化性质不变,因此不会被分解,D错误。
2.A 解析:麦芽糖属于二糖,一分子麦芽糖水解产物为两分子葡萄糖,而图示水解产物为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该图不能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过程,A错误;图示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需要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D正确。
实验4 探究酶的专一性、高效性
【实验回归】
1.(1)①非还原 还原 ②斐林试剂 (3)砖红 淡蓝 (4)淀粉 蔗糖
[素养点拨] 1.(1)标准对照 (2)单一变量 (3)相等 (4)多个 平均值 2.催化剂的种类 气泡产生速度
【典题固法】
1.C 解析:实验过程中,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且适宜,A正确。由于实验材料中仅仅提供了一种酶——淀粉酶,所以底物之一是淀粉;又由于麦芽糖是还原糖,且不与碘液发生反应,所以既不能用碘液检测,也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因此,另一种底物只能是蔗糖,B正确。蔗糖及蔗糖的水解产物都不与碘液发生显色反应,故碘液不能用来检测蔗糖是否发生了水解,C错误。由于酶具有专一性,所以淀粉酶不能降低麦芽糖和蔗糖水解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2.C 解析:a为蒸馏水,b为FeCl3溶液,c为猪肝研磨液,这3组实验能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且具高效性,而酶的专一性应设计同种酶作用于不同底物或不同酶作用于同一底物来验证,故a与b对照、a与c对照都不能反映酶的专一性特点,A、B错误;该实验a的曲线可表示对照组,D错误。
3.D 解析: 实验中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A正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可以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作为判断反应速率的指标,B正确;该实验通过比较酶和二氧化锰的催化速率来验证酶的高效性,C正确;鸡肝匀浆和马铃薯匀浆中均含有过氧化氢酶,均可用作探究过氧化氢酶性质的实验,D错误。
4. C 解析:加热能给H2O2分解提供能量,使得分解反应速度加快,但不会改变该反应活化能的大小,A错误;①组与④组的自变量为是否有酶的催化,两组对照实验可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B错误;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③④组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比无机催化剂显著,因此这两组实验对照,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C正确;过氧化氢在高温下会分解,不可用过氧化氢为底物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课堂小结与延伸
【构核心概念】
①催化作用(催化剂) ②专一性 ③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④蛋白质
【练教材长句】
(1)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3)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4)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酶的专一性
【拎教材“冷”点】
(1)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2)对照实验 空白对照
(3)脲酶 蛋白质
(4)葡萄糖 酒精
(5)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