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5讲 遗传的细胞基础(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5讲 遗传的细胞基础(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7 23:5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第15讲 遗传的细胞基础
课标要求 1.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 2.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3.实验:通过模型、装片观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考点1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概 念 落 实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减数分裂相关概念
(1)同源染色体
(2)联会:              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       ,叫作四分体。
3.精子的形成过程
4.减数分裂中与数量变化有关的现象
(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发生      ,使核DNA数由2n→4n,染色单体数由0→4n。
(2)减数分裂Ⅰ末期形成2个子细胞,使核DNA数由      ,染色体数由      ,染色单体数由      。
(3)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由      ,染色单体数由2n→0。
(4)减数分裂Ⅱ末期形成2个子细胞,使核DNA数和染色体数都由      。
5.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场所: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    中形成的。
(2)过程:下图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所绘图像中,    (填字母)是卵原细胞,       是初级卵母细胞,      是次级卵母细胞,       是极体,    是卵细胞。
(3)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上图中的    和    (用图中字母表示)两次不均等分裂,对应时期分别是       和       。
归 纳 总 结
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比较
比较项目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场所 睾丸 卵巢
细胞质分裂 均等分裂 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
是否变形 变形 不变形
结果 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变形成为4个精子(成熟配子) 1个卵原细胞→1个较大的卵细胞(成熟配子)和3个较小的极体(退化消失,不能受精)
相同点 ①都是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②染色体的变化行为相同
诊断·加强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减数分裂包括两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  )
(2)减数分裂中发生均等分裂的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 (  )
(3)正常情况下,人的次级卵母细胞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为1条。 (  )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同时加倍。 (  )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同时下降。 (  )
(6)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减半时一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  )
(7)减数分裂Ⅱ过程中DNA不复制,没有染色体增加的时期。 (  )
2.深刻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黑、白颜色表示不同来源
①图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是      ,1和3是      。
②图中有    个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包含    对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③互换发生在                之间,如图中    (举一例);a与c的关系是  
                                              。
(2)根据同源染色体的定义判断:
①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  )
②形态、大小不同的一定不是同源染色体。 (  )
③来自父方的一条染色体与来自母方的一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  )
④在减数分裂中能够联会的是同源染色体。 (  )
⑤同源染色体一定会联会。 (  )
⑥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体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 (  )
典 题 固 法
(2022·全国乙卷)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两种形式。某动物的基因型是Aa,若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发生了互换,则通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是(  )
A.有丝分裂的后期
B.有丝分裂的末期
C.减数分裂Ⅰ
D.减数分裂Ⅱ
考向1 减数分裂的相关概念、过程
1.(2020·海南卷)某哺乳动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下列有关该动物精原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
B.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不会为n
C.在有丝分裂后期会发生基因重组
D.经过染色体复制产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考向2 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数量变化
2.(2022·揭阳一模)某雌果蝇产生一个异常卵细胞的4个不同时期中染色体数、核DNA数如图所示,下列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不可能为两个连续的细胞周期
B.乙有4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可能是第二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
C.丙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D.该异常卵细胞与一个正常精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将发育成单体
3.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形成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
B.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
C.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
D.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组数减半
方 法 规 律
减数分裂过程的曲线图、柱状图分析
注:图中,甲为性原细胞,乙为初级性母细胞,丙、丁为次级性母细胞,戊为性细胞。
(1)曲线变化原因
对象 曲线上升 曲线下降
时期 原因 时期 原因
染色体 减数分裂Ⅱ后期 着丝粒分裂 减数分裂Ⅰ末期 同源染色体分开平均进入两个子细胞
减数分裂Ⅱ末期 细胞一分为二
DNA 减数分裂Ⅰ 前的间期 DNA复制 减数分裂Ⅰ末期 同源染色体分开平均进入两个子细胞
减数分裂Ⅱ末期 细胞一分为二
染色 单体 减数分裂Ⅰ 前的间期 DNA 复制 减数分裂Ⅰ末期 同源染色体分开平均进入两个子细胞
减数分裂Ⅱ后期 着丝粒分裂
(2)柱状图分析
核DNA数∶染色体数=2∶1
核DNA数∶染色体数=1∶1
考向3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4.下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2n=4)体内部分细胞的分裂图像。据图回答:
(1)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填序号)。细胞④的名称是          。
(2)若该动物产生了一个含有3条染色体的配子,可能的原因是                 。
方 法 规 律
根据细胞质的分裂方式判断减数分裂中的细胞类型
注:若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质出现均等分裂,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若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质出现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极体。
实验10 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建立染色体变化模型
实 验 回 归
1.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装片
(1)实验原理:蝗虫的    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          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
2.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诊断·加强
1.链接必修2教材 P24“实验·探究”。
(1)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选填“能”或“不能”)跟踪观察一个细胞从而看到减数分裂的连续变化。
(2)观察减数分裂实验时通常选择      (选填“雌性”或“雄性”)个体,原因是:①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     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量;②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所以无法在卵巢组织中观察到所有时期的细胞。
2.用橡皮泥、扭扭棒构建的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属于    模型。
3.如果要制作一个含2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模型,需要用    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染色体,不同颜色代表              。
典 题 固 法
1.(2022·浙江1月卷)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中,先制作4个蓝色(2个 5 cm、2个 8 cm)和4个红色(2个5 cm,2个 8 cm)的橡皮泥条,再结合细铁丝等材料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2个5 cm蓝色橡皮泥条扎在一起,模拟1个已经复制的染色体
B.将4个8 cm橡皮泥条按同颜色扎在一起再并排,模拟1对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C.模拟减数分裂Ⅰ后期时,细胞同极的橡皮泥条颜色要不同
D.模拟减数分裂Ⅱ后期时,细胞一极的橡皮泥条数要与另一极的相同
2. (2022·东莞测试)马蔺是一种常见多年生园林绿化植物,某小组以马蔺为材料,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清晰观察到染色体需用大量醋酸洋红或甲紫染液
B.气温过低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有影响
C.能观察到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
D.在低倍镜下依据染色体形态、位置等判断细胞分裂时期
考点2 配子的多样性与受精作用
概 念 落 实
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非同源染色体的      使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是基因重组的一种类型。
同源染色体 对数 配子种类
一个精原细胞 一个雄性个体 一个卵原细胞 一个雌性个体
只考虑两对 2种(AB、ab或Ab、aB) 22种(AB、ab、Ab、aB) 1种(AB或ab或Ab或aB) 22种(AB、ab、Ab、aB)
考虑n对    种    种    种    种
(2)同源染色体的         之间    使得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是基因重组的另一种类型。
配子类型
一个精原细胞 一个雄性个体
不发生互换 AB∶ab=   AB∶ab=  
发生互换     =1∶1∶1∶1 AB=ab>Ab=aB(比例随机)
方 法 规 律
  假如,根据信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9∶9∶1∶1”,可以推知,A、a与B、b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上图),Ab和aB两种配子为部分精原细胞发生互换形成的。由题中配子种类及比例,也可以进一步推知发生互换的精原细胞所占的比例。
2.受精作用
(1)过程
(2)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    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父方),另一半来自    (母方)。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①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          。
②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        的恒定,对于生物的      都是十分重要的。
归 纳 总 结
  (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在生命历程中的关系
①生命历程分析
②相关曲线分析
(2)有性生殖过程中,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的原因
①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互换和自由组合使配子种类多样。
②受精作用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随机结合。
诊断·加强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结构基础是精子和卵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  )
(2)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  )
(3)受精作用使子代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
(4)有性生殖的同一双亲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  )
2.减数分裂Ⅰ中有哪些特殊行为?这对于生物的遗传有什么重要意义?
3.由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有什么关系?
4.精卵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        的功能,也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典 题 固 法
(2021·广东卷)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粒处融合形成 14/21 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中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该联会复合物的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互换),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平衡易位携带者的联会复合物
A.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B.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
C.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4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
D.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中的3种染色体)
考向1 染色体分离和重组与后代多样性的关系
1.(2022·茂名模拟)真核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的子代,增大了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下图表示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A.图甲发生的基因重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B.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都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
C.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
D.Aa自交会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
考向2 减数分裂分裂异常导致配子异常的分析
2.(2021·河北卷)图中①②③为三个精原细胞,①和②发生了染色体变异,③为正常细胞。②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 ② ③
A.①减数分裂Ⅰ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
B.②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
C.③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
D.①和②的变异类型理论上均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方 法 规 律
配子或合子异常原因分析
(1)如果减数分裂Ⅰ异常,则配子全部不正常;如果减数分裂Ⅱ中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异常,则配子有的正常,有的不正常。如图所示:
(2)从基因的角度分析
①若配子中含有等位基因,如AaXB,通常是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进入同一个细胞的结果。
②若配子中含有相同基因(如AAXB),通常是减数分裂Ⅰ正常,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的结果。
(3)性染色体异常分析
项目 不正常卵细胞 不正常精子
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XX、O XY、O
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XX、O XX、YY、O
注:表中“O”表示不含性染色体。
  (4)异常受精卵成因分析
①XXY成因
②XYY成因:父方减数分裂Ⅱ异常,即减数分裂Ⅱ后期Y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两条Y染色体共同进入同一精细胞。
考向3 受精作用
3.(2022·肇庆二模)研究小组让DNA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公驴(2N=62)精子与不带放射性标记的母马(2N=64)卵细胞发生受精作用,随后将该受精卵转入无32P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分裂一次(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细胞质DNA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受精作用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C.分裂产生的两个细胞基因组成及放射性含量相同
D.受精卵中存在31对同源染色体和一条单个存在的染色体
构核心概念
练教材长句
链接必修2教材P18~20正文及P18“问题探讨”。
(1)配子中的染色体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区别是                       
                                              。
链接必修2教材P25“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2)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                                。
(3)正常情况下,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                    、
                                              。
链接必修2教材P27。
(4)同种生物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       。相互融合的基础是      。
(5)受精过程中,子代从双亲各继承了半数的染色体,双亲对子代的贡献是    (选填“一样”或“不一样”)的,其原因是                                     。
(6)请从受精作用这一方面解释遗传多样性的原因:                      
                                              。
拎教材“冷”点
链接必修2教材P19。
(1)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       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其染色体数目与       相同,通过     增殖。
链接必修2教材P21“相关信息”。
(2)烟草的烟雾含有影响      的物质,会影响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
链接必修2教材P23“概念检测”。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链接必修2教材P21旁栏思考题、P23“拓展应用”T3。
在精子的变形过程中,精子的头部几乎只保留了    ,保证了    能够先进入卵细胞。部分细胞质变成了精子的颈部和尾部,使精子具备适于    的能力;大部分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被丢弃,避免了受精过程中因为不必要的细胞组分而耗费能量;细胞质中只保留了全部    集中在尾的基部,可以更好地在受精过程中提供    。发生这些变化的目的都是为    提供保证。
第15讲 遗传的细胞基础
考点1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概念落实】
1.有性生殖 原始生殖细胞 一次 两次 一半
2.(1)父方 母方 联会 (2)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 (3)四条染色单体
3.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同源染色体 联会 四分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 互换 各对同源染色体 着丝粒 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减半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 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
4.(1)DNA复制 (2)4n→2n 2n→n 4n→2n (3)n→2n (4)2n→n
5.(1)卵巢 (2)a b、c、d f、h、j e、g、i、k、l、m n (3)d j 减数分裂Ⅰ后期 减数分裂Ⅱ后期
【诊断·加强】
1.(1)× (2)× (3)× (4)× (5)√ (6)× (7)×
2.(1)①2 1和2、3和4(或a与b'、a与b、a'与b'等) 非同源染色体 ②2 1 2 4 4 ③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a'与b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2)①× 提示:形态、大小相同的还有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分离形成的子染色体。 ②× 提示:性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如X和Y、Z和W,但它们属于同源染色体。 ③× ④√ ⑤× 提示:体细胞中、有丝分裂细胞中也有同源染色体,但不会发生联会。 ⑥×
【典题固法】
【高考典例】
例 D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的过程,也不会发生互换,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现象;根据题意,某动物基因型是Aa,经过间期复制,初级性母细胞中有AAaa基因,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互换,涉及A和a的交换,交换后两条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均分别具有A和a基因,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分开,两组Aa彼此分开进入次级性母细胞,至此减数分裂Ⅰ完成;而在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其上的等位基因A和a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
【对点演练】
1.A 解析:动物的精原细胞能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精原细胞数量,也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A正确;精原细胞若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Ⅱ前期、中期和末期,以及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n,B错误;在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C错误;经过染色体复制产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
2.B 解析:果蝇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依据图所示数据可以判断,丁染色体数目为8,DNA数目为16,则丁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Ⅰ的前、中、后期;甲、乙、丙染色体数目既不是8也不是4,故为异常分裂细胞,可以判断甲处于减数分裂Ⅱ末期,乙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或中期,丙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乙时期为异常的次级卵母细胞,因其只有3条染色体,故最多只有3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B错误。
3.A 解析:DNA复制前需要合成rRNA参与氨基酸的运输,需要合成一些蛋白质,如DNA复制需要的酶等,A正确;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消失则必然伴随着丝粒的分裂,B错误;丙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断裂后,同源染色体消失,染色体组数暂时加倍的细胞,所以性染色体应该是两条X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C错误;丙形成丁的过程中,为减数分裂Ⅱ,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是由于细胞分裂成两个而导致的染色体组数减半,D错误。
4.(1)①②⑤⑥ 次级精母细胞 (2)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细胞一极
解析:图1中细胞①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均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③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④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经分裂,为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⑤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经分裂,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⑥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为减数分裂Ⅰ后期。
实验10 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建立染色体变化模型
【实验回归】
1.(1)精母 形态、位置和数目 (2)低倍镜 初级 次级 低倍镜 高倍镜
2.大小不同 两条染色单体 中心体和纺锤体 赤道板 自由组合 不同颜色
【诊断·加强】
1.(1)不能 不能 (2)雄性 多于
2.物理
3.两 不同的来源(来自父方或母方)
【典题固法】
1.C 解析:减数分裂Ⅰ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同极的橡皮泥条颜色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错误。
2.B 解析:不能使用大量染色剂,以免影响观察效果,A错误;不良环境条件会影响原始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例如气温过低会影响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B正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是死亡的细胞,不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移动,C错误;在低倍镜下找到以后换高倍镜,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判断分裂的时期,D错误。
考点2 配子的多样性与受精作用
【概念落实】
1.(1)自由组合 2 2n 1 2n 非姐妹染色单体 互换 1∶1 1∶1 AB∶ab∶Ab∶aB
2.(1)糖蛋白 头部 细胞核 受精卵 (2)体细胞 精子 卵细胞 (3)①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②染色体数目 遗传和变异
【诊断·加强】
1.(1)√ (2)× (3)× (4)√
2.提示:在减数分裂Ⅰ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得细胞两极各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等行为。上述过程可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再通过受精作用,就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遗传的稳定性。上述过程还可以使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多样,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变异,增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3.提示:从染色体来源上看,由同一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2个精子染色体组成相同,由不同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2个精子染色体组成互补。
4.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流动性
【典题固法】
【高考典例】
例 C 解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是通过染色体易位形成,属于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故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A正确;由于发生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女性卵母细胞中含有45条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该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3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C错误;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中的3种染色体)分别是:①含有14、21号染色体的正常卵细胞,②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的卵细胞,③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④含有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⑤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⑥含有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D正确。
【对点演练】
1. C 解析:图乙发生的基因重组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A错误;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和互换,自由组合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而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错误;Aa自交会因基因分离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
2.C 解析:①有四条染色体,为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A正确;②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最终产生的配子为1/12AR、1/12Ar、1/12aar、1/12aaR、1/6AaR、1/6Aar、1/6ar、1/6aR,其中正常配子为1/12AR、1/12Ar、1/6ar、1/6aR,刚好占一半,B正确;③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个配子,2种基因型,为AR、AR、ar、ar或Ar、Ar、aR、aR,C错误;①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理论上通过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可以观察到,D正确。
3.D 解析:精子和卵细胞融合首先是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受精作用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B正确;DNA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公驴精子含有31条染色体,不带放射性标记的母马(2N=64)卵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两者发生受精作用,受精卵中含有双链均被32P标记的核DNA数为31个,不含有标记的核DNA数为32个,该受精卵转入无32P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分裂(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一次,经过间期,这31条有标记的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都被标记;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每个细胞都有31条染色体被标记(31个DNA分子被标记),其余染色体都没有被标记,且被标记的每个DNA分子都只有1条链被32P标记,故放射性含量也相同,C正确;受精作用产生的受精卵中共含有63条染色体,但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课堂小结与延伸
【构核心概念】
①复制 ②分离 ③自由组合 ④互换 ⑤相互识别、融合 ⑥物种染色体数目
【练教材长句】
(1)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2)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3)减数分裂Ⅰ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减数分裂Ⅰ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精子和卵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不一样 母亲除了提供核基因外,还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细胞质基因,如线粒体内含有的基因
(6)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进一步增加了受精卵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因而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拎教材“冷”点】
(1)精原细胞 体细胞 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 (3)减数分裂Ⅰ (4)细胞核 遗传物质 游动 线粒体 能量 受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