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研组
科学 学科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岩石
核心概念 岩石的认识
学习内容与要求 能说出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表面特征。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认识岩石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11.16
教学内容解析 本课以岩石为主线,按照从认识到实践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三个主要活动。活动1“观察岩石”旨在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的特点,并能制定标准给岩石分类。活动2“认识花岗岩、砂岩和大理石”目的是通过观察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花岗岩、砂岩和大理石的表面特征。活动3“学做岩石标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制作岩石标本,对收集到的岩石进行辨别和分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应用与拓展“寻找身边的岩石制品”引领学生通过回忆或者查阅资料,了解岩石在生活中的用途。
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知识 能说出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表面特征。 科学探究 1.能从观察岩石特征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能制订简单的观察岩石的计划。 3.能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岩石的基本特征。 4.能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概括岩石的特征,并进行有依据的分类。 5.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岩石的表面特征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举例说出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难点: 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 引导学生了解岩石
关键问题解决 让学生亲眼观察不同岩石,引起学生兴趣。
学习评价设计 关注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观察身边的岩石开始。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级备课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我国风景名山的精美图片。 (2)讲述:它们的主体都是由岩石构成的,这些岩石种类多样,形态各异。 (3)提问:你知道这些岩石的名字吗? 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大理岩,砂岩,花岗岩等。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活动意图说明: 用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环节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观察岩石。 (1)引导:课前我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岩石,下面我们来观察这些岩石有什么特点。 (2)要求:①每组先给采集到的岩石编号,例如1、2、3等;②观察岩石在硬度、纹理、光泽、颜色上各有什么特点。 (3)观察:学生分组观察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分类:学生分组,对岩石进行比较和分类,将结果填写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教师巡回指导。 (5)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自己组分类的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6)小结:不同岩石具有不同的表面特征,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可能将一块岩石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课下同学们可以选择更多的标准继续给岩石分类。 2.认识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 (1)引导:同学们想不想用多样的方法更深入地观察和了解岩石呢?下面我们就具体地从硬度、颜色、表面花纹、颗粒结构等多个角度观察具有代表性的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 (2)播放:体现观察岩石特征的方法的视频,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 ①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观察岩石的表面花纹。 ②由于岩石表面一般都被风化了,不容易观察准确,可以通过将岩石敲碎、观察岩石新的断裂面来了解岩石的颜色、颗粒等特征。 ③对照岩石硬度级别相关资料,用以小刀或指甲刻划岩石的方法判断岩石的硬度。 (3)观察:学生分组观察,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科学生活动手册》中。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补充与评价。 (5)讲解:岩石的特征和成因有着密切的关系,按照岩石的成因,地质学家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岩,砂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由于岩石的成分和成因不同,形成了不同形态和性质的各种岩石。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谈话和设计的实验,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岩石制品环节三:运用知识,拓展延伸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岩石? 学生分组交流,将交流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8 页中 2.总结:身边的许多建筑的离不开岩石活动意图说明: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寻找身边岩石在生活中应用 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双减”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大理石,砂岩,花岗岩的颜色和质地 拓展性作业: 寻找身边的岩石制品,并制作小卡片
思维导图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