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面积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0-71例6、例7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实践、操作等活动中,经历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从而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培养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刻度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大小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预设: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学生能够说出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物体。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对于前面所学的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说到这儿,老师有件事想请同学们帮助一下,老师想为我们三(2)班设计一个独一无二的班徽,我想设计一个面积1平方分米的班徽,我这里有一张面积是90平方厘米的彩纸,你们觉得够做吗?
预设1:我认为够,因为90平方厘米大于1平方分米。
预设2:我认为不够,因为100平方厘米才等于1平方分米。
师小结:同学们的给出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在研究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合作探究
1.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老师准备了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1平方分米里有多少个这样的1平方厘米呢?
预设1:我觉得有100个1平方厘米。
预设2:我觉得有90个平方厘米。
预设3:我觉得有50个1平方厘米。
......
师:同学们的猜想又不一样了,老师想起来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如果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同学们做得很棒!那到底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是否应该进一步进行求证了呢?
师:每一组同学的桌面上有一套学具,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进行小组合作。同学们可以借助学具量一量、摆一摆、算一算,通过操作和计算看看是否能发现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预设1:我们是通过摆一摆的方法。用10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满了1个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预设2:我们也是通过摆一摆的方法,摆1个横行和1个竖列,1行有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有10行,所以要摆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预设3:我们是通过画一画的方法。在1平方分米的彩纸上,我们画出了100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可以知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预设4:1分米=10厘米,所以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也就是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教师板书)
用课件演示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推导方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很棒,我们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探究出了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也就是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虽然策略不同,但是最终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2)推导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平方厘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想一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看,这里有一个更大的正方形,你们能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
预设:我觉得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师:确实,这位同学估计得很准确。那请问同学们1平方米里有多少个我手里这样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彩纸呢?你们还能用刚才的研究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愿意上台来摆一摆呢?
预设1:学生上台摆一摆。先摆1列,因为1米=10分米,所以1列可以摆10个,1行也是摆10个,总的要摆10×10=100(个)。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预设2: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也就是边长是10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太强了!请再想一想,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预设: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如: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说对了,两个面积单位之间进行转换时一定要确定好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能说一说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区别吗?
预设:长度单位是用来表示长度的计量单位,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面积单位是用来表示面积大小的计量单位,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而且面积单位要带“平方”。
师:我们知道了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都为100,那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同学们是否能够用今天的方法进行探究呢?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在课后进行探讨,可以将你们的探讨的结果和我分享哦。
2.应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解决问题。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利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的问题,同学们请看,下图是一块正方形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师:读完题后,你能获取到什么信息?
预设1:已知正方形交通标志牌的边长是80厘米,要求这个标志牌的面积是多少。
预设2:还要根据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将算出的结果的单位由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
(1)方法探究。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那么该如何计算这个标志牌的面积呢?
预设1:有同学说,求标志牌的面积,可以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直接计算,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所以是80×80=6400(平方厘米)。
预设2:还有同学说,这样没做完呢,还要将结果换算成平方分米。
预设3:有同学抢着答: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6400平方厘米里面有64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64个1平方分米,即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换算规律。
师:同学们对于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得很清楚,它们之间有怎样的换算规律呢?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请同学们把自己讨论的结果说一说。
预设1:高级面积单位的数化成低级面积单位的数,要乘进率,如:3平方米=300平方分米。
预设2:低级面积单位的数化成高级面积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如:400平方厘米=4平方分米。还要注意,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不错,你们有这样仔细认真的态度和探究精神,一定会越学越好。
教师小结: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三、闯关练习
第一关:
完成教科书P71“做一做”第1题、P73“练习十六”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集体交流。
第二关:
完成教科书P71“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主解答。
(2)集中展示汇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作业设计
分层次完成课堂练习P35习题。(A类学生全部完成,B类学生完成基础梳理和能力提升题,C类学生完成基础梳理题。)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通过回顾旧知和创设情境导入,通过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迁移类推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避免学生产生混淆。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帮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