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波动程度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_
1.自我回顾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中位数、众数?
2.认真阅读课本P124的问题:
(1)什么是方差?(计算方差公式)
(2)方差是怎样影响数据的波动程度?
(3)例如:一组数:2、3、1、4、5。
(4)结合上面的计算归纳求方差的步骤:
3.甲、乙两台机床生产同种零件,5天出的次品分别是
甲:0、1、0、2、2
乙:2、1、1、0、1
分别计算出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你的计算判断哪台机床的性能较好?
★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困惑?
一、课堂活动、记录
计算方差的步骤:
二、精练反馈
A组:
1.已知一组数据为5、1、0、-5、-1,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2.甲、乙二人在相同情况下,各射靶10次,两人命中环数的平均数甲=乙=7,方差,,则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一样 D.不能确定
3.甲、乙两名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7、8、6、8、6、5、9、10、7、4
乙:9、5、7、8、7、6、8、6、7、7
经过计算,两人射击环数的平均数相同,但S S,所以确定 去参加比赛。
B组:
4.某县种鸡场为研究不同种鸡的产蛋量,各选十只产蛋母鸡,它们十天的产蛋量如下表,试问这两种鸡哪个产蛋量比较稳定?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甲 9 9 7 9 8 9 9 10 9 7
乙 9 8 10 7 8 8 9 8 8 8
三、课堂小结
1.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的指标是什么?
2.求方差的基本步骤。
3.你的其他收获。
四、拓展延伸(选做题)
1.已知A组数据如下:0,1,-2,-1,0,-1,3
(1)求A组数据的平均数;
(2)从A组数据中选取5个数据,记这5个数据为B组数据,要求B组数据满足两个条件:①它的平均数与A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②它的方差比A组数据的方差大。
你选取的B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
【答案】
【学前准备】
1.答: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将所有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者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2.(1)答:一组数据,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用来衡量数组波动的大小,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2)答: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3)平均数=3
方差=2
(4)答:先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再套用方差计算公式,算出方差。
3.解:平均数:1 平均数:1
方差:
即
方差:
即
显然,乙的方差更小,波动较小,所以,乙机床的性能较好。
【课堂探究】
课堂活动、记录
略
精练反馈
1.10.4
2.B
3.>;乙
4.解:两种鸡平均每天产蛋的平均数:
方差:
即0.84
即0.61
显然,乙的方差更小,波动较小,所以,乙种鸡的产蛋量比较稳定。
课堂小结
略
拓展延伸(选做题)
1.(1)A组数据的平均数
(2)1,-2,-1,-1,3
答:要满足条件①,删掉的两个数字必须互为相反数,0、0这两个,或者1、-1这两个数据。之所以选择删掉0、0数据,是因为,这些数据与平均数的差为零,方差会因之前的数据个数减小,值增大,满足条件②。
学前准备
课堂探究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