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朔山中学2023级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检测·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2.C3.B4.A5.C6.C7.D8.A9.D10.B11.B12.C13.B14.D15.A16.C
17.B18.A19.C20.D21.B22.D23.A24.A25.C
26.(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逐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生产力发展,封
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私学兴起,“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作为独立文化人阶层的
“土”逐渐崛起。(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变化:从位居显学,但不受统治者重视到成为官方正统学说。(2分)不受重视的原因:法家思想迎合了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需要。(2分)汉朝成为正统学说原因:汉武帝对儒学的重视和支持;汉武帝时期
国家强盛,治国理念需要革新:先秦以来儒士的不懈坚持:董仲舒积极吸收诸家思想,使儒学适应了封建专
制统治的需要。(2分,任答一点即可)》
27.示例一:
认识:孝文帝改革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2分)
阐述:孝文帝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通过经济方面的改革,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迁都洛阳
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
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方面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另一方面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然而,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
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严重销蚀
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8分)
综上所述,孝文帝改革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但是功大于过,孝文帝所推行的改革措施有利于缓
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要客观地看待孝文帝改革。(2分)
示例二:
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北方动荡。公元5世纪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
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动荡的局面,加强了北方民族间的融合。为了吸收汉族文化,巩固北魏统治,北
魏孝文帝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
治,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迁都之后采取全面汉化的政策,移风易俗。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
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8分)
综上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2分)
(答案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的情给分)
28.(1)背景:魏晋以来租调制的长期实行:均田制的推广;唐初社会调敝,百废待兴:轻徭薄赋思想的影响。
(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变化:征税标准从人丁为主转为财产(资产)为主。(2分)影响: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
了国家的财政收人: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对后代赋税
制度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6分,任答三点即可)
29.(1)意义: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疆域国家取代了部族国家(推动中国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特点:行省是中央的派出机构,负责地方事务:元朝行省设置的具体目的有所不同;一级行政区域范围广
阔:行省划分依据从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错,消除了地方割据分裂的地理基础。(4分,任答两点即可)
(3)价值:有利于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后世影响
深远,县、省的设置沿用至今。(4分,任答两点即可)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检测·历史参考答案】
231165Z大通县朔山中学2023级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检测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图: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至第10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燕山南北等地区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如大汶口文化晚期、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等。这充分说明了中华文明起源具有
A.特殊性
B.完整性
C.曲折性
D.多元性
2.在“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种天命观的影响下,商人十分迷信鬼神。商王自称是上帝的儿子,
即“下帝”,也称天子,凡决定政治事务都要通过占卜来进行决策。这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
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B.贵族等级秩序森严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以宗族关系为基础
3.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领主强迫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周边为
私田,中间为公田。材料所描述的土地制度
A.出现于铁器广泛使用后
B.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C.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
D造成了分封制的最终瓦解
4.被尊为中国改革史上第一位伟大“魔术师”的商鞅,为本归蛮夷之列的弱秦“拓霸国之规模,立
统一之基础”。在其改革中,直接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
B.重农抑商
C.什伍连坐
D.推行县制
5.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他认为只有统治集团的贤明,才能够实施
“爱民、惠民”“使民于义”,若实行暴政,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丧失政权。这体现了孔子
A.“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
C.“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D.“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6.李白的《古风·其三》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的“扫六
合”所采取的策略是
A.声东击西
B.釜底抽薪
C.远交近攻
D.合纵连横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检测·历史第
1页(共6页)】
231165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