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6 21:5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
一、选择题
1.用手电筒分别照射一块透明玻璃、一张白纸和一本科学书,光不能透过的是( )。
A.玻璃 B.白纸 C.科学书
2.下列地形中,与风的作用无关的是( )。
A.雅丹地貌 B.沙漠 C.堰塞湖
3.下列成语中属于光折射的成语( )。
A.立竿见影 B.凿壁偷光 C.海市蜃楼
4.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要检查有植物覆盖和无植物覆盖两边的地形是否一样
B.“降雨”的量不同
C.要从相同高度“降雨”
5.下列做法,( )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A.建高楼时多用玻璃水当作外墙 B.外墙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C.外墙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
6.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是( )。
A.大肆捕猎野生动物 B.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C.保护野生动物
7.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 )。
A.都是猛烈的 B.都是缓慢的 C.有些猛烈,有些缓慢
8.张祥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西边,这时太阳在张祥的( )。
A.东边 B.西边 C.南边
9.在黑暗中看白色的乒乓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看到乒乓球的轮廓 B.能看到乒乓球的影子 C.不能看到乒乓球
10.每周一,我们能看到徐徐升起的红色国旗,国旗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 )。
A.国旗能发出红光
B.国旗能反射阳光中的红光
C.国旗能吸收光的红光
11.人们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和鱼的像,它们的形成分别是哪种现象(  )。
A.都是反射现象
B.前者是反射现象,后者是折射现象
C.前者是折射现象,后者是反射现象
12.下面是制作潜望镜的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13.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反射景物的范围不同,( )反射范围最大,( )反射范围最小,( )反射范围居中。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凹面镜
14.上课时如果发生地震,正确的做法是( )。
A.迅速向外跑。
B.双手保护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C.打开窗户从楼上跳下去。
二、填空题
15.绝大数的地震发生在 内。
16.把铅笔斜插入玻璃杯的水中,观察到铅笔像被折断一样,这是因为光的 作用。
17.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长白山天池是由 形成的。
18.有了 ,世界才变得多彩、明亮。
19.潜望镜是利用光的 原理制成的。(填反射或折射)
20.汽车 能使驾驶员看到车后面的情况,医生戴了 能给病人检查耳朵。
21.常见光源有 、 、 、 、 等。
22.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 的光进入了我们的 。
23.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会 ,光 继续传播。
24.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 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 ,这便形成了 。
三、判断题
25.皮影戏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制成的。( )
26.未点燃的蜡烛是光源。( )
27.光斜射入水里会发生折射,斜射玻璃里不会发生折射。( )
28.在科普频道,鹏鹏和小城看到了深圳地形图。他们发现深圳东部大部分是丘陵,西部大部分是平原,所以深圳的地形是西低东高。( )
29.观察我国的地形图,可以知道菏泽地形比较单一,主要以平原为主。( )
30.地球表面陆地少、海洋多。( )
31.高山都是由地球板块移动时挤压形成的。( )
32.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黏土和细沙容易被径流带走。 ( )
四、连线题
33.在研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时,下面的材料或动作分别代表自然界的什么?
坡形土堆 下雨
喷水器喷水 地面的径流
泥浆流淌 山坡上的沟壑
土堆上凹凸不平 土壤裸露的山坡
五、简答题
34.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地震?
35.生活中可以用光的直线行进来解释的例子。
36.光是如何传播的,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
37.影响彩虹形成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六、实验题
38.学习了水的作用会对地球表面的地形产生影响之后,为了探究雨水对土地带来的变化,科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步骤如下:
①塑料盒底下铺上报纸,在塑料盒里动手制作一个小山丘模型,并在土壤表面撒上红色的沙子。
②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的顶部,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③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
(1)下列各物体分别模拟的是什么?请连线。
塑料盒收集的水 雨水
喷壶中的水 自然界中的地形
塑料盒中的小山丘 在地面流动的水
(2)在土壤表面撒一些红色沙子是为了( )。
A.使小山丘更结实 B.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使小山丘更美观
(3)在实验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小山丘上出现了很多 ,一些红色沙子出现在山丘 (填“底部”或“顶部”)。
(4)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的变化,说明雨水降落到地面会 土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的物体会全部通过,遇到半透明的物体光会部分通过,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光不能通过。玻璃是透明的,纸是半透明的,都能透过或部分透过,书是不透明,光不能透过。
2.C
【详解】形成雅丹地貌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个就是发育出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也就是湖相沉积地层;第二就是外力的侵蚀,就是荒漠中有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或者流水的侵蚀而形成的。 沙漠形成的两个主要原因,就是干旱和风,再加上人们滥伐森林树木,破坏草原,令土地表面失去了植物的覆盖,沙漠便因而形成。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3.C
【详解】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立竿见影、凿壁偷光是光的直线传播,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
4.B
【详解】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植物,所以其他条件比如降雨量都要保持相同。
5.C
【详解】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表面越粗糙,反光能力越弱。外墙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6.B
【详解】土壤保护: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增加植被覆盖率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最为有效的措施,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也很明显。
7.C
【详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8.A
【详解】一天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早上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在西;随着中午的到来太阳逐渐到了南方,影子朝向北方;到了下午太阳西下,影子朝向东。所以自己的影子在西边,这时太阳在张祥的东边。
9.C
【详解】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光源的光进入了眼睛。在黑暗中没有光源,白色的乒乓球不能反射光,所以不能看到乒乓球。可见C符合题意。
10.B
【详解】国旗不会发光,不能够发出红光。白色能够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其他颜色的物体只能反射与本身颜色相同的光,其他颜色的光都会被吸收。国旗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国旗只能反射阳光中的红光。故B正确。
11.B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人们看到水池里的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人们看到水池里的鱼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12.B
【详解】平面镜可以成像,还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这一特性。如图是制作潜望镜的步骤,排序正确的是画线、沿斜线剪开、安装镜子、开观察窗。B符合题意。
13. B C A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反射景物的范围不同,凸面镜反射范围最大,凹面镜反射范围最小,平面镜反射范围居中。
14.B
【详解】当地震发生时,遵循“先躲后逃”的原则,首先要就近躲避,地震后马上逃到安全的地方,勿靠近围墙,根据正确的指示采取行动,在震中区,迅速撤离到开阔地带,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惊慌乱跑,不能跳窗逃生,也不能使用电梯,否则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AC做法错误,B正确。
故选B。
15.地壳
【详解】地震发生在地壳,在地幔、地核不会发生地震。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16.折射
【详解】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斜向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铅笔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可以观察到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因为光的折射,光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17.火山喷发
【详解】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喷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在火山口处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而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了屹立在四周的山峰。
18.光
【详解】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世界才变得多彩、明亮,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19.反射
【详解】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其构造是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潜望镜常用于潜水艇,坑道和坦克内用以观察敌情。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的反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原理制造的。
20. 反光镜 额镜
【详解】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利用光的反射解决难题。反光镜汽车能使驾驶员看到车后面的情况,医生带了额镜能给病人检查耳朵。
21. 太阳 点燃的蜡烛 点亮的电灯 萤火虫 通电的手电筒
【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
22. 反射 眼睛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23. 把光挡住 不能
【详解】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会把光挡住,光不能继续传播,光会被物体反射和吸收。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被反射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吸收了。
24. 细小 砾石 戈壁滩
【详解】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25.√
【详解】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皮影戏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制成的。
26.×
【详解】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比如太阳、萤火虫等。未点燃的蜡烛不能发光,所以未点燃的蜡烛不是光源,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7.×
【详解】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由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体时会发生折射。
28.√
【详解】陆地地形有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丘陵地势不高,地面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平原地势低,地面平坦,起伏较小,视野开阔。在科普频道,鹏鹏和小城看到了深圳地形图。他们发现深圳东部大部分是丘陵,西部大部分是平原,所以深圳的地形是西低东高。题干正确。
29.√
【详解】我国地形西高东低,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巍峨高耸的大山,也有大小不等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坦荡肥沃的平原。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华北平原上,地形以平原为主。
30.√
【详解】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占地表总面积29%;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1%,地球表面陆地少,海洋多。
31.×
【详解】高山的形成原因有三大类:(1)由地壳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山称为构造山。因为地壳运动,造成地表岩层大面积的褶皱而形成褶皱山或因地壳断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等都属于构造山。例如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太行山,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就是地壳板块运动、挤压形成的。(2)原为高原或构造山,后来受到流水、风力等外力长期侵蚀分割而形成的山地,叫做侵蚀山。水流将山体侵蚀成空洞,空洞塌陷后,被水流冲刷成山谷,于是形成了一道道山脉。(3)由某些物质在地表堆积而成的山叫堆积山。这种山形状很对称,而且一般都孤立地矗立在低平地区之上。例如各地的火山就是最常见的堆积山。所以高山并不都是由地球板块移动时挤压形成的。
32.√
【解析】略
33.
【详解】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雨量的大小。在研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时,喷水器喷水代表下雨,坡形土堆代表土壤裸露的山坡,土堆上凹凸不平代表山坡上的沟壑,泥浆流淌代表地面的径流。
34.可以根据地震前兆:动物的异常行为、异常的气象、植物会大面积死亡
【详解】古时候,人们没有精密的仪器,因此人们根据动物的异常行为、气象的变化以及等判断地震的来临。
35.影子的形成、日食的形成、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答案不唯一)
【详解】略
36.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例如投影机投射出的光线,夜晚城市上空的光柱。
【详解】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例如投影机投射出的光线,夜晚城市上空的光柱。
37.太阳光、空气中足够的水分。
【详解】彩虹是下雨时天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影响彩虹形成的两个基本因素是太阳光、空气中足够的水分。
38.(1)
(2)B
(3) 水沟 底部
(4)侵蚀
【详解】(1)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一般会带走一部分土壤和沙砾等,喷壶中的水代表是雨水。塑料盒收集的水代表是在地面流动的。塑料盒中的小山丘代表是自然界中的地形。
(2)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目的是便于观察现象。
(3)实验中观察到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在小山丘上出现了很多水沟,一些红色沙子出现在山丘的底部。
(4)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的变化,可以说明雨水会把地表松散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