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

文档属性

名称 诗词曲五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5 20:4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4张PPT。诗 词 曲 五 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诗
《赤壁》 ——唐诗
《过零丁洋》 ——宋诗
《水调歌头》 ——宋词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三座绮丽的高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学法指津】
学习古代诗歌讲究“知人论世”的特点,如果对作者的经历和遭遇有所了解,会有助于更多、更深、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因而要有意识地培养查询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习惯;要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古代诗歌讲究反复诵读,细心品味。要在疏通词句,初步把握字面意思,初步理解作品所描写的内容——景、事、物,初步感知作者所表现的情感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以加深理解,丰富感悟,领略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作者:刘禹(yǔ)锡(772─842)
字梦得,唐朝大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通俗清新,精炼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多有弦外之音。他以《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浪淘沙》为名的三组组诗,富有民歌特色,是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他的《乌衣巷》、《石头城》是传世的精品,对后世的诗人和词人很有影响。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yínkēpànzànzhǎng听录音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参 考:
巴山楚水凄凉地,
巴郡的山楚地的水好凄凉的地方
二十三年弃置身。
我被扔到那里二十三年确实久长。
怀旧空吟闻笛赋,
怀念老朋友时徒然把“思旧赋”吟唱,到乡翻似烂柯人。回家来反而像烂了斧柄的人一样。
沉舟侧畔千帆过,
千只帆船已驶过沉没船只的近旁,
病树前头万木春。
万株树木展春容就在病树的前方。
今日听君歌一曲,
今日初逢听你唱赠诗歌在筵席上,
暂凭杯酒长精神。
暂凭杯中酒引出振奋精神的力量。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3、说一说诗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方法提示:
联系该诗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诏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参考答案: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4、说一说你对名句的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赤 壁作者:杜牧(803—约852),字牧之,晚唐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有《樊川文集》。赤 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听录音翻译诗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将磨洗认前朝。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东风不与周郎便,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赤 壁《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 你认为诗人想要借此表达什么? 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许多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过 零 丁 洋文天祥过 零 丁 洋 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过 零 丁 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听录音gēliáo理解诗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过 零 丁 洋3、说一说诗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方法提示:联系该诗的写作背景
文天祥,状元出身,官至丞相。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机,奉朝廷之命至元营议和,被扣,冒险脱逃。后继续抗敌,然兵败被俘,在狱中,虽经敌人百般折磨诱降,终以不屈被害。这首诗写与被俘次年过伶仃洋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遂写此诗以明志节。参考答案: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4、说一说你对名句的理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这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水调歌头 苏 轼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作背景:
这首词诗苏轼任密州太守时所作。当时他在政治上处境失意,又与胞弟七年未能团聚,心情可以想象。
词中由抑郁忧伤到超然豁达的情绪转变,表明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首词是咏仲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脍炙人口。前人有论:“仲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1.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这首词的上阕、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写的?听录音【参考译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明月何时出现的呢?端起酒杯仰问上苍。(又)不知天上的宫殿楼台,今夜是什么年月。我(有心)想驾风前去,又怕琼楼玉宇的极高处,(我)耐不住那里的清寒。(况且在那里)起舞只能玩赏自己的孤影,哪如在人世间(痛快)呢!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亮转过朱阁,低照着美丽的窗户,照着不眠的诗人。不应有什么怨恨,(但它)为什么总是赶在(我)离别亲人的时候露着圆脸呢?(退而思之)人世本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难以圆满。只求亲人平安,千万里之外共赏此美月吧。上阕——望月问天(抒发人生感慨)下阕——对月怀人(抒写离合之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明月—天上宫阙—玉宇琼楼 月圆—人圆想象联想景物{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宫阙、琼楼玉宇实写虚写参考答案2.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上阕 望月—问天—思归—恐寒—留人间下阕 月照—无眠—恨月—悟理—愿人久 水调歌头3.想一想,这首词的情感内涵
方法提示:联系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人生经历。情感内涵:
1.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
2.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
3.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作者小传】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峰峦如聚, (听录音)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山坡羊 潼关怀古luánchóuchú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写作背景山坡羊
潼关怀古 【参考译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华山的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潼关古道连接着关内华山和关外黄河。西望长安,心神不定,感慨万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昔日秦皇汉武的万间宫阙都已荡然无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萧条。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国家灭亡,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参考答案:
这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2.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参考答案:
一代王朝兴起,必卷土重来,建筑宫殿,劳民伤财的是百姓——苦;一代王朝灭亡,首当其冲的还是百姓——苦。 这首曲即充分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发展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又称北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
??? 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 ???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 ??? 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全剧由科介、宾白、唱词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角色有旦、末、净、丑。
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补充材料
下面就宋词欣赏的策略简单讲几点: 第一方面必须重视诵读,有感情的全身心投入的诵读,词是语言的艺术,它讲究音韵的和谐,追求美的旋律,因为美,所以我们学习欣赏。
反复的诵读,能够对词由浅入深的进行体味和理解,进而形成语言的感觉。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积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其中没有捷径,不重视背诵学好宋词永远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而且许多的东西的理解是跟随一个人的成长的,经历了人生,方能更深的理解,体味其中真谛,形成情感的共鸣。 第二方面要有开放的胸襟,有句名言“凡是开始就去考察可疑之点的人,是绝不能够进入智慧的庙堂的,必须首先有着接受、欣赏的过程,而且是全心的接受,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便是其中的道理。有了开放的胸襟,保证了欣赏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欣赏力,鉴别力。没有欣赏喜欢便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宋词的学习。 第三方面重视基本的欣赏技巧的养成,这些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的有效途径。理解一些概念和文学常识,譬如作家、作品、生活历史,以及压韵、意象、意境等等,这样便能够使欣赏多了许多有力的工具感受宋词更开阔的世界。 课外畅游
推荐阅读:《古诗一束》
阅读指导:这里选录的六首古诗,从不同的角度谈读书勤学的问题。
杜甫在孩子的生日时,不是给他吃、穿、玩的礼物,而是郑重写诗,告诉他“诗是吾家事”,要趁青春年少,及早努力,不辜负父辈的期望。
孟郊则劝勉青少年勤奋学习,不依赖他人,不虚度青春
杜牧邀友人到山中发愤苦读。临川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实现美好理想,首先要勤奋学习,充实自己。杜荀鹤为晚辈在战乱之中,还能静心学习而高兴,热情鼓励他们“莫向光阴惰寸功”。
王安石希望外孙自幼培养爱书、学习的兴趣,长大成为一位饱学之士。
但是古人并不主张死读书,成为一个书呆子,而是要求不仅要努力学习书本知识,还要付诸实践,
所以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联系你和他人读书的情况,谈谈你读这组古诗后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