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
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与学问、创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怀疑与学问
顾 颉jié 刚
是文章的论题
1.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重点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在论证中的作用。
3.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的语言特色。
4.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培养怀疑精神和创造意识。
教学目标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著述颇丰,为古史辨派(以“疑古”为旗帜)创始人之一和主要代表。
代表作品:《秦汉的方士和儒生》(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等。
作者简介
议论文
三要素
中心论点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据:用来证明和支撑论点的材料。
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分论点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文体知识
凶险 视察 轻信 虚妄( )
盲从( )折扣( ) 流俗( )
墨守( ) 停滞( ) 不攻自破
程颐( ) 譬如( ) 腐草为萤( )
懒惰( ) 塾师( ) 大儒( )
wànɡ
mánɡ
zhé
sú
mò
zhì
yí
pì
yínɡ
duò
shú
rú
读读写写
虚妄:
盲从:
流俗:
墨守:
停滞:
不攻自破:
辨伪去妄:
字词释义
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1.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仔细思考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整体感知
1-2段落:
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并且作为道理论据进一步论证观点。
整体感知
2.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整体感知
学则须疑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3.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
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论证方法
5.小组合作,找出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举例论证:举…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分论点或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 ,论证了… (分论点或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把…比作… ,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分论点或中心论点),从而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对比论证:将…和…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 (分论点或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
“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 —张载
道理论证,引用程颐和张载的话,提出中心论点:学则须疑,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论证方法
第四段:三皇五帝、腐草为萤。
举例论证,举了“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记载两个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我们对于传说要经过一番思考,不能随便轻信”的观点。进一步强调了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性,增强了说服力。
论证方法
第五段: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道理论证,引用孟子的话,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那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论证方法
第六段: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尔
举例论证,举了清代戴震和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
论证思路
6.研读第4自然段,给第4段划分层次,说说其论证思路。
梳理论证思路
1.明确文章或段落的论点
2.先对文章或段落进行划分层次
3.概括层次大意
4.最后用衔接语衔接,如“首先、其次、然后、接着、最后”等,如果有论证方法可以说出来
5.注意运用能显示议论文特征的词语,如提出\分析\论证\证明…观点、得出…结论等来进行概括。
6.研读第4自然段,给第4段划分层次,说说其论证思路。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 最先见于何书 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 著者何以知道 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
//
//
首先提出观点:对于“传说”要怀疑,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然后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进行举例论证;
最后得出“怀疑可以使一切虚妄的学说不攻自破”的结论。
6.研读第4自然段,给第4段划分层次,说说其论证思路。
7.研读第6自然段,给第6段划分层次,说说其论证思路。
首先通过正反对比证明怀疑精神对治学的重要性。
然后用戴震和笛卡儿等人的例子论证观点。
接着正面论述了一切学问家以怀疑精神做学问,会对文化建设起巨大作用。
最后反面补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
8.语言分析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不绝对。“一切”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包括在内,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是所有学问家都应该具备的品质。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不能。“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评判”是“修正”的前提。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人,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2)“常常”能不能去掉?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总结
本文论述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设计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
分论点
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怀疑与学问
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课外拓展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献章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李四光
作业布置
1.读读写写
2.课课练
3.积累拓展第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