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识“庐山”真面目——初步解读古代诗歌内容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阅读第一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近识“庐山”真面目——初步解读古代诗歌内容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阅读第一讲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6 21:3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识“庐山”真面目——初步解读古代诗歌内容
(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阅读第一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及诗中表达的情感。
(语言建构与运用——交流,整合,语言实践)
2.研究解读古代诗歌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语言运用获取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思维品质的提升)
3.学习古代诗歌中的人文情怀和精神节操。
(通过审美体验和评价,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品位,发现美,创造美,传承美)
教学重难点:掌握解读古代诗歌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乱花渐欲迷人眼”
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1.高考语文试卷中最难读懂的一道题是什么?
2.最难作答的一道题是什么?
3.你在阅读古代诗歌时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总而言之,是不能读懂诗歌,不能理解诗歌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数量之多,内涵之丰富,艺术之精彩,可谓星辰灿烂、瀚海无边。涉足中国古代诗歌的星河,“乱花渐欲迷人眼”,“拔剑四顾心茫然”。那么,怎样才能读懂古代诗歌的内容呢?今天给大家三把解读的钥匙。
二、考点探究——“众里寻他千百度”
(一)看题目,初解内容
1.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人点。
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
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梦李白》、张继《枫桥夜泊》;
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元稹《重赠乐天》;
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如: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张籍《秋思》、李绅《悯农》;
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如:曹操《观沧海》、杜甫《春夜喜雨》;
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如:王勃《送杜沙府之任蜀州》(送别诗)、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古诗);王维《山居即事》(山水田园诗);
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如: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李华《春行即兴》(借景抒情)。
2.作者
①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如:李白——豪放飘逸(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语意的顿挫),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如: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
③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
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
(二)读注释,解决疑难
1.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
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
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③介绍疑难词帮助读懂诗句;
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⑤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
2.注释中的典故——暗示情感和手法
用典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历史典籍等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表达效果,当然也可以表达对古人的仰慕之情。
用典的作用:
①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
②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
③既使诗歌语言含蓄,洗炼,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又可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④使文辞典雅,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句),借古讽今。【当堂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指出注释包含了哪些信息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 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三)抓意象,体悟情感
1.显性词语: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也叫“情感语”“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包含““愁、怨、恨、愤、忧、乐、喜、悔、怜、泪、闲、怅、孤、思、独、孤、寂寞“等词语。
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林景熙《溪亭》)“独”“闲”二字即是情语,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2.隐性词语:
(1)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即我们所说的“意象”,他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词语叫“景物语”。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给人以沉郁苍凉、悲壮压抑之感)
(2)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却、惟、仍、又、只、徒、空、尚、犹”等,
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犹”“只”两字将词人遥望金陵时那种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感叹传达了出来)
诗歌借意象传情达意。“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
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能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和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达,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当堂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 裛 ①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②下,聊复得此生。
【注】 ①(yì):古同“浥”,沾湿。②轩:窗。
作为陶渊明诗歌的常见意象,秋菊、归鸟有何象征意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分别结合陶渊明其他诗文简要分析。
2.请找出后两句中的显性词语和隐性词语,并分析表达效果。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显性词语:_________.表达情感:__________.
(2)隐性词语:_________表达情感:___________
三、真题试练——“任尔东西南北风”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荆门道怀古①(刘禹锡)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②,咸阳终日苦思归。
〖注〗①这首诗作于中唐诗人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赴连州(今属广州)刺史之任时。②庾开府:即庾信,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世称“庾开府”。
本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实战演练——“黄沙百战穿金甲”
1.内容小结。
本节课引导大家通过对“题目、注释、意象”的解读来读懂古代诗歌中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感情,为鉴赏和评价打好基础。通过练习巩固积累阅读诗歌的方法,解读诗歌内涵,学会鉴赏诗歌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传承中华古诗词的文化精神。
2.布置作业:2023年全国甲卷、乙卷中古代诗歌阅读题。
附:板书设计
初步解读诗歌内容
(一)看题目,了解背景(标题,作者)
(二)读注释,解决疑难(注释,疑难词,典故)
(三)抓意象,体悟情感(情感词,意象,虚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