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半命题作文补题的三重境界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半命题作文补题的三重境界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6 20:5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半命题作文补题的三重境界
案例背景
近年,我市中考的语文考试,作文已由半命题作文取代命题作文了。可是,从这两年考生的作文情况来看,考场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补题随意性强,不够重视,导致题大文小。因此,让学生学会如何给半命题作文审题,如何给半命题作文补题,以便能更好的完成作文,并且在让学生学习补题技巧的过程中,体会文题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美、品德美和文采美,帮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高分。
【教学目标】
1、把握半命题作文补题基本原则,掌握半命题作文补题常用方法。
2、了解半命题作文补题的三重境界是什么,着重掌握化虚为实,变大为小的补题技巧。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例子指导学生学习半命题的补题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审题和补题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如何补题,进一步提高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写半命题作文时,苦于难以补写出好作文题。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特意设计让学生学习半命题作文补题方法的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美妙的文题使人耳目一新,使读者一见钟情,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半命题作文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掌握在考生手中,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今天,老师将告诉同学们如何给半命题作文补出好文题。
二、旧题回顾。
1.《与_______并肩同行》
我把班级学生所补的题目作了分类归纳和统计:
总结学生们补题的特点:
⑴大部分补题内涵模糊、宽泛,
⑵大部分补题比较浅近、常见。
以上特点都容易使学生的作文流入俗套,立意不够深刻、新颖,从而难以取得较高分数,所以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半命题作文的补题问题进行讲评和指导。
三、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方法。
(一)半命题作文常用的补题方法:
1、具体事物补题法。
(1)示例:《当我面对那座荒山的时候》
2、抽象事物补题法。
(1)示例:《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
3、特定情景补题法。
(1)示例:《我梦见妈妈哭了》
4、巧用修辞补题法。
(1)示例:《让执著的信念开花》
(二)其他几种补题法。
1、特殊符号补题法。
示例:《当我面对“1”(哆)、“2”(来)、“3”(咪)的时候》、《当我面对“A”、“B”、“C”的时候》
2、诗情画意补题法。
示例:《雨季,不再哭泣》、《今夜春风又起》
3、引用化用补题法。
示例:《让友谊来得更猛烈些吧》
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三重境界
由于半命题作文补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贴切性原则、新颖性原则和深刻性原则,所以这补题就形成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情
把生活中的经历综合起来提炼感受或情感,然后在作文中抒写出自己内心的这种情感,就容易让阅卷老师产生共鸣,达到打动人心的效果。如:与爱并肩同行、与坚持并肩同行、与勇气并肩同行、与自信并肩同行
【思维方法】
在自己的众多事情中归纳、提炼出共同的情感、思想、道理等,再以提炼出来的共性质内容为补题和立意,再搜索相关事情材料进行描述。
第二重:化大为小,容易切题
即补题的概念范围尽量要小,要从小的角度切入,不要太宽泛以致题大文小,不够切题。这就要求有时要将大题化小,如“与书籍并肩同行”、“与音乐并肩同行”等标题,补题“书籍、音乐”是很宽泛的概念,可考虑从某一本书籍或某一首歌/乐曲意象入手,修改为“与《苏东坡传》并肩同行”、“与《追梦赤子心》并肩同行”就容易下笔了。
【思维方法】
在大概念中进行小类的细分,再从小类中细分为单个的元素,并从单个元素中比较自己擅长写或者素材较多的一个。
第三重:化虚为实,不落俗套
“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虚幻、梦境等。“实”是指客观存在的景物、实象、实境等。化虚为实能把人们喜、怒、忧、愁、恨等感情比作具体的东西,具体形象,生动感人,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新颖脱俗、让阅卷老师一开始就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而让其对自己的作文倍加青睐。
以上的例子有:“与论语并肩同行”、“与篮球并肩同行”“与汗水并肩同行”“与蝉鸣并肩同行”等。而如果把“与爱并肩同行”中的“爱”这种看不见的情感,改为“一杯暖茶”或“一双织手套”等具体可见的事物,就容易把过程写具体且使文章的写作角度显得新颖别致,情景感强,使阅卷人身入其境,具有张力。
【思维方法】
以抽象事物为出发点,对其运用演绎法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推演,梳理出相关的具体例子,即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路径去思考,罗列出一个个的具体事例或事物,并从中自己最有触动和张力的的一个来作为补题。
综上所述,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具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化具为抽,便于抒情
第二重:化大为小,容易切题
第三重:化虚为实,不落俗套
五、课堂练习。
学生演练:同学们可以合作完成
题目:《_______的滋味》
分析:偏正短语,修饰中心词“滋味”的,应是酸、甜、苦、辣、咸之类的表示滋味感受的词语。
注意:尝到的滋味对你有什么启示和影响一定要写出来。
六、课堂小结:
因为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表现了一定的灵活性,便于考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受到命题人的青睐,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我们可以通过看结构、辩词义、析提示来恰当补题,才好展开写作。
七、课后作业。
相信你有能力独立完成:
以《   也美丽》为题,写一篇600字作文。
八、教学反思:
从本质特点上讲,半命题作文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因此,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准、拟好题目。拟标题,是考生遣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拟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产生“物以稀为贵”的效果,才会获得高分。
但从上两个学期期末考试的作文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大多数学生所补的题目大同小异,而且范围狭窄,没什么新意,有的学生则是随便补了一个题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