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卷
一、用“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5分)
今年,张伯伯家里的果园更(gēng gèng)换了种植品种,他比以前更(gēng gèng)劳累(léi lèi)了。秋天悄(qiāo qiǎo)然而至,果树上结出了累(léi lèi)累硕果,果园获得了大丰收。
二、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6分)
lí mínɡ( )时分,漫步于青青hé pàn( ),看着渐渐染上hónɡ yùn( )的天空,树梢上嬉戏打闹的huà méi( )鸟……这情景wèi miǎn( )让人感动,仿佛所有的忧愁都可以pāo què( )。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5分)
1.下列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闲暇(xiá) 走廊 B.嫦娥(é) 荧火虫
C.凛冽(lǐng) 树桩 D.嫉妒(jì) 寺院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山居秋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枫桥夜泊(停泊)
C.聒碎乡心梦不成(指风雪声) D.随意春芳歇(休息)
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动态描写的一项是( )
A.田田的荷叶随着风一起一伏,远望犹如翻滚起伏的绿色波浪。
B.秋日的山野,沐浴在温暖、灿烂的阳光中。
C.野鸭们挥动翅膀扑棱棱地飞起来,落入荷塘更深处。
D.小小的红枫叶像轻盈的蝴蝶在空中摇曳翻飞,又飘飘悠悠地落到地上。
4.关于活动海报的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做海报是为了宣传活动,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B.海报插图要尽量复杂些,不要采用简笔画的形式。
C.海报中的文字部分要包括主题、宣传语、活动时间、地点、主办单位等。
D.海报宣传语可以制造悬念,从而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参与愿望。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枫桥夜泊》通过落月、蹄乌、满天霜、江枫、渔火等一系列的景物,展现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B.《四季之美》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静态美,营造了美的氛围。
C.《鸟的天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D.《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
四、词句大练兵(9分)
1.(1)“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这句话描写夕阳照射角度的词语是 ,描写乌鸦数量和大小的词语是 ,描写乌鸦飞行速度的词语是 。通过这些修饰性的词语,作者把画面写的很具体。
(2)夜晚,月亮升上来了。(请把这个句子描写的画面写具体)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句子,使语言更加生动。
夏天的果园里,树木健壮,树冠很大。
五、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6分)
1.古诗词中有画。瞧,“竹喧归浣女, ”,那是一幅村民晚归图;“ ,桃花流水鳜鱼肥”,那是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景图;“月落乌啼霜满天, ”,那是一幅夜泊难眠图……真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 最美是 。 固然美, 的暗夜,也有
翩翩飞舞。即使是 ,也有一只两只 ,闪着 在飞行,这情景 。
3.《长相思》中,叠用“一”字起突出作用。“ , ”突出了将士们行军路途的遥远和行军的艰难。“ , ”突出了寒冷的天气,环境极其恶劣。
六、课内阅读。(14分)
阅读《鸟的天堂》选文,回答问题。
【选段一】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选段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选段一主要运用了 (静态 动态)描写的手法,从树叶的密和 两方面为我们展示了大榕树的茂盛;选段二画“ ” 的句子从鸟的 、 、
三方面写了鸟儿多而喧闹的景象,表现出早晨群鸟活动的 (静态 动态)美。
2.选段一中加点的“堆”字可以换成“压”或“长”吗?为什么?
3.选段二最后一句话中的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指 ;第二个没加引号,指
4.鸟儿们在榕树上飞上飞下姿态各异。请你发挥想象,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具体描述一下清晨群鸟活动时的热闹场面。
七、课外阅读。(14分)
雨中明月山
梁衡
①江西西部有座明月山,藏于湘赣之间,不为人识。当地政府恨世人不识璧中之玉,
电邀海内外作家记者团作考察之游。
②头一日,游人工栈道,乘缆车登顶,云绕脚下,雾入衣襟,游者不为所动;第二日
看大庙,殿宇巍峨,新瓦照人,更不为动。当晚,人走一半。
③第三日,微雨,主人再邀我们剩下的人作半日之游。无车无马,徒步爬山。
④一入山门,立见毛竹数竿,有两握之粗。青绿滚圆的竹面上泛出一层细蒙蒙的白雾,竹节处的笋叶还未褪净,一看就是当年的新竹。但其拔地接天,已有拿云捉月之势。众人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冲上去照相。然后开始爬山。
⑤路沿峭壁而修,左山右河。山全为翠竹所盖,河无岸无边难见其貌,是两山间一谷。谷随山的走势成“之”字形,忽左忽右,渐行渐高。谷间只有四样东西:竹、树、石、水。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石头一色青黑。大者如楼,小者如房,横空出世,杂布两岸。有那顺洪水而流落谷底者,无论大小皆平滑圆滚,俯仰各态。雨蒙蒙,似下非下,湿衣润肤。
⑥正行间,路边有一石探向谷中,四围藤树横绕围成天然扶栏,好个“一石观景处”,凭“栏”望去,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近处偶有一枝,探向林外,正是苏东坡诗意“竹外一枝斜更好”。
⑦等到又爬了几里地,过了一座吊桥,再折上一段石板路,半天里忽一堵石壁矗立面前,壁上有瀑布垂下,约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石壁的背后和四周都簇拥着绿树藤萝,如一幅镶了边的岩画,而画面就是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它不像我们在长江或黄河边,看大浪东去,浩浩千里,而是银河泻地,雪浪盖顶。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雪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我赶紧转身向后,只见云雾倏忽,群山奇峰飘忽其上,古庙苍松隐约其间:近处谷底绿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红叶,伏于石间,如夜间火光之一闪。
⑧这时,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间石室前招手,待我们款款下来,他已设好茶桌,
我们坐下便都不再说什么,只是端着杯子,静静地望着远处。许久,不知谁喊了一声:“天不早了,该下山了。”我说:“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
(有删改)
1.作者在雨中游明月山的过程中,依次见到了哪些景色?请仿照示例进行概括。
深山秋景图 云雾奇峰图
2.关于短文开头两个自然段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了明月山的地理位置。
B.点出了作者游明月山的原因。
C.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借前两日人们的“不为所动”与第三天雨中游山的振奋形成反差,突出明月山的美。
D.照应文章标题内容,引出后文。
3.从动静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 ,写出了
4.读句子,体会加点字词的好处。
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
5.根据下面的材料,说说短文末尾画“ ”的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多少次我登上高山,见层林尽染,波起海涌,真想化作一块石头永立于斯;多少次在海边看大潮起落,万马奔腾,真想化作一朵浪花随波而去。
——梁衡
八、习作表达(30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风景能让你驻足,吸引你仔细地欣赏。那美丽的风景,是开启你快乐之门的钥匙。请以“这边风景独好”为题,写一写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处风景。
要求:1.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做到动静结合,使画面灵动鲜活;2.450字左右。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