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段考模拟
生物学参考答案和评分建议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 C C B A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D B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B C D A
题号 15 16 17 18
答案 ACD ABC BCD ABD
19.(12分)
I.(1)兴奋 协助扩散
①戒烟后,POMC神经元的兴奋程度降低,通过“饱腹感”神经元对“食欲下降”的调节作用降低,食物的摄入增加;
②尼古丁的刺激减少,交感神经兴奋减弱,肾上腺素释放减少,脂肪细胞内脂肪的分解程度下降,导致脂肪的积累量增加。
(2)①抑制
②提高 突变型大鼠对尼古丁的主动摄入量明显高于野生型
③TCF7L2基因
II.(3)去甲肾上腺素 分级
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数量、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2分)
20.(12分)
(1)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 (在全身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供能
3.9~6.1 排除进食引起血糖升高的干扰(,使检测结果更真实/准确)
(2)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只答一半不得分)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糖尿病模型大鼠 正常大鼠+切回肠手术+GLP-1
D>E>C=A(或D>E>A=C)
(4)不适合 索马鲁肽是GLP-1的类似物,降糖时主要作用于胰岛B细胞,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损,索马鲁肽的疗效减弱(2分)
21.(12分)
(1)浆细胞 不会 B细胞和记忆B细胞 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A(浆细胞)、细胞C
(2)供者和受者的MHC类分子是否一致或相近 防御和监视
(3)①分组 ②随机均分
③等量的生理盐水 ④等量的醋酸可的松
⑤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 ⑥甲>乙=丁>丙(或“甲>丁=乙>丙”)
22.(12分)
(1)c点 不一定
(2)2×108(2分)
(3)不能 捕食和竞争 4.5kg(或4500g)(2分,需带单位)
(4)AD ①②③④
(5)饲料中有机物 ①
23.(12分)
(1)有机物 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488 6.3%(2分)
(3)①记名计算法、样方法
②个体数和物种数 喷洒除草剂不利于蜘蛛的生长繁殖,频繁采茶改变了茶园为蜘蛛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环境(2分)
(4)化学信息和行为 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段考模拟
生物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这一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消化酶、DNA聚合酶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B. 脱水缩合、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C. 该实验中加入的酸碱滴数和各种实验材料都是自变量
D. 每组实验都进行前后自身对照,且重复实验可增加准确度
2.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
B. 针刺指尖引起缩手,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
C. 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 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并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
3. 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探究支配心脏的神经及其作用,现分别测定了正常时、阻断神经甲和神经乙前后的心率和动脉血压,结果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1) 动脉血压/mmHg
正常时 90 110
仅阻断神经甲 180 190
仅阻断神经乙 70 75
A. 神经甲、乙分别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二者均为自主神经
B. 剧烈运动时神经甲的兴奋性会升高,神经乙的兴奋性会降低
C. 若神经甲兴奋增强,则消化腺的分泌活动会加强
D. 自主神经不受意识支配,持续高度紧张有助于其功能加强
4. 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饭后半小时肝脏和骨骼肌中都会有糖原合成
B. 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C.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D.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流经胰岛后血糖浓度会降低
5. 胰岛素抵抗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它是II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如图A→D是随时间变化II型糖尿病形成过程中,人体胰岛素分泌与胰岛素敏感关系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据图分析可知,胰岛素抵抗原因是缺乏胰岛素受体
B. A点时,胰岛素浓度低,敏感性高,基本接近健康人
C. 与A点相比B点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抵抗也增强
D. 据图分析可知,随着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的分泌量先增多后减少
6. 高邮一中秋季运动会于近期成功举行。下列有关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生物学叙述,正确的是
A. 选手听到发令枪声立刻起跑,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 运动时心跳加快,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且受意识支配
C. 细胞内液CO2浓度升高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导致呼吸急促
D. 出汗时,下丘脑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7. 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即醛固酮,可调节人体内的水盐平衡,维持电解质的相对稳定。在某一外界刺激下,机体会发生下图所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过程体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肾上腺皮质的间接调节
B. 图中外界刺激可能是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和血钠含量降低
C. 醛固酮主要通过调节尿液的成分和尿量来调节水盐平衡
D. 醛固酮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有利于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8.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不都需要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B. 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都是免疫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
C. 免疫细胞由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T细胞等淋巴细胞组成
D.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但不都在人体三道防线中发挥免疫作用
9. 下图是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DC是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细胞毒性细胞
B. M为柳树花粉,细胞1和2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 正常情况下,细胞3分泌的抗体全部分布在血清中
D. 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并不属于激素调节
10. 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向性运动是植物对不利的环境信号做出的生长反应
B. 用2,4-D溶液喷洒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籽番茄
C. 光敏色素可以将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
D. 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增加主要与生长素的含量有关
11. 采用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GA )和不同浸种时间处理多叶棘豆种子(自然条件下发芽率极低),并对其发芽率(15天供试种子总种子数/100%)进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设置了20个处理组,每组可作3次重复
B. 随GA 浓度的增加,发芽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C. 300mg·L GA 处理下,浸种时间越长对发芽率的抑制作用越强
D. 若用赤霉素缺失突变体种子重复上述实验,所得实验结果相同
12. 种群和群落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也是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都随着出生率的减小而减少
B. 在理想条件下,某种细菌种群单位时间新增加的个体数不变
C. 某一时期,群落中生产者的生物量可能小于消费者的生物量
D. 退耕还林过程发生了群落初生演替,物种丰富度会不断增加
13. 斑子麻黄是雌雄异株植物,下图为某山坡不同样地(分别记作S1、S2、S3、S4各样地的面积相等)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海拔越低则斑子麻黄种群密度越大
B. S2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 海拔越高则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1:1越明显
D. 调查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需要统计样方中该物种的全部个体
14.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不都是沿食物链进行
B. 只有生物才会对信息有反应,因此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
C.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 物质循环意味着任何生态系统在物质上都能实现自给自足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共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 Kp是Kp神经元1与Kp神经元2产生的肽类激素,其能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的变化来调控生殖活动,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腺体A表示垂体,能特异性表达GnRH受体
B. 促性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卵巢
C. 雌激素较多时可通过途径①来降低其分泌量
D. Kp神经元2与Kp神经元1对雌激素的响应不同
16. 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
B. 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C. 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D. 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促进作用
17. 研究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2,4-D对某种能合成花青素的植物的细胞生长和花青素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中用到的2,4-D是一种植物激素,可以调节植物生命活动
B.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生物量和总花青素产量,培养时间为无关变量
C. 由结果可知,实验浓度下2,4-D对该种植物生长均起抑制作用
D. 2,4-D低浓度时促进花青素的合成,高浓度时抑制花青素的合成
18. 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的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中①②③均表示呼吸作用,⑤中碳以CO2形式传递
B. 鼠在图1中属于乙,B的能量为鼠流入图1中生物甲的能量
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丙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
D. 若C伴随着③过程散失,则D表示被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题,共计60分。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
19.(12分)I. 尼古丁俗称烟碱,会使人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和成瘾性,是一种高致癌物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表示尼古丁影响人体某些生命活动的机制。由图可知,当尼古丁与POMC神经元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POMC神经元______________。此过程中涉及的物质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戒烟后体重上升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请结合图1具体分析引起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发现大鼠大脑的mHb区中TCF7L2基因表达量与大鼠对尼古丁摄入调控密切相关。通过向野生型大鼠和TCF7L2基因敲除的突变型大鼠注射不同浓度尼古丁后,测定其对尼古丁的主动摄入量,实验结果见图2。
①图2结果表明TCF7L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尼古丁摄入。
②尼古丁可与乙酰胆碱受体(nAChR)结合,从而引起多巴胺的释放,产生愉悦感。长期大量吸烟的人,nAChR的敏感度降低,结合图2推测TCF7L2基因可以______________
nAChR对尼古丁的敏感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
③在尼古丁大量摄入的突变体大鼠体内,研究者并没有检测到血糖升高的现象,推测由尼古丁摄入引发的血糖升高依赖于______________的正常表达。
II. 成熟脂肪细胞根据形态和功能分为褐色脂肪细胞(BAT)、白色脂肪细胞(WAT)等。研究发现,BAT细胞脂滴小而多,线粒体数目多,专门用于分解脂肪以满足机体对热量的需求;WAT细胞脂滴大、线粒体少,用于脂肪的存储需求。图3是BAT细胞产热机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3
(3)结合图3分析,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交感神经末梢分泌_____________,激活BAT细胞内的cAMP-PKA信号通路,促进脂肪分解,诱导位于线粒体内膜的蛋白UCP-1的合成。蛋白UCP-1能介导H+内流至线粒体基质,将电化学势能转化为热能,减少线粒体中ATP的合成。下丘脑通过______________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通过______________(2分),促进BAT细胞产热。
20.(12分)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尿糖,可导致多种器官功能损害。II型糖尿病的成因和治疗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糖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_,其正常值一般在___________________mmol/L之间。检测血糖最好在空腹时进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II型糖尿病患者常常较肥胖,有人提出II型糖尿病是一种肠道疾病,是因高糖高脂饮食导致肠道内的一些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发生变化。为研究其成因,某研究组对大鼠进行高糖高脂饮食等诱导制造糖尿病模型鼠,并检测其体内的一种肠源性激素(GLP-1)的水平。GLP-1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GLP-1分泌后,一方面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肝细胞分泌 FGF21,抑制_______________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3)另有研究表明,口服葡萄糖比静脉注射葡萄糖引起更多的胰岛素分泌,回肠切除的大鼠表面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据此,有人提出假说,认为小肠后端的内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GLP-1对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为验证该假说,研究者选择生理状况良好的同种大鼠若干,随机平均分为5组,检测血糖变化,其中部分进行高糖高脂饮食等诱导制成糖尿病模型大鼠。部分实验方案如下。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编号 A B C D E
大鼠种类 及处理 正常大鼠 ▲ 正常大鼠+假手术 正常大鼠+切回肠手术 ▲
请将上述实验方案补充完整,B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
若以上五组小鼠的餐后血糖水平大小顺序为B>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该假说。
(4)研究人员研发的新一代降糖药物索马鲁肽是GLP-1的类似物,根据上述作用机理推测,索马鲁肽________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治疗I型糖尿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12分)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所含的茯苓多糖(CMP)能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合成,巨噬细胞是茯苓多糖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靶细胞,作用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A的名称是___________,机体发生二次免疫时,其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细胞周期大大缩短的现象。在免疫反应中细胞A可由____________(填名称)增殖分化而来,图中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杀伤细胞(NK)表面存在KIR,能识别正常细胞表面的MHC类分子,活化并传递抑制性信号到细胞内,致使NK细胞破坏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的同时不破坏正常自身细胞。据此推测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茯苓多糖可增强NK细胞的杀伤能力,进而增强机体免疫的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研究人员为进一步探究茯苓多糖(CMP)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部分实验材料及试剂如下:小鼠数只、生理盐水、CMP溶液、醋酸可的松溶液(一种免疫抑制剂)。请完善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①_________ 将小鼠按体重②__________分为四组,编号甲、乙、丙、丁
实验处理 甲、乙两组皮下注射CMP溶液,丙、丁两组注射③________,每天1次,持续10天;其中在第8天时,对乙、丙两组注射④________________。
检测结果 10天后,向小鼠腹腔中注射5%鸡红细胞悬液,12h后从小鼠腹腔中提取细胞,观察⑤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计算吞噬率,比较各组吞噬率大小
结果分析 若吞噬率的大小为⑥________________(按从大到小排序),则表明茯苓多糖(CMP)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
22.(12分)某研究小组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得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1;同时在对某淡水养殖湖泊研究后,绘制了该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如图2和碳循环过程如图3。图3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中种群数量最早达到最大的时间点是___________,时间点f时,种群数量是否为0?___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
(2)在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兴趣小组成员将稀释100倍的酵母菌培养液摇匀后从中吸取少量菌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1 mm×1 mm×0. 1 mm)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若实验者计数了25个中方格中的5个,共有44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色的有4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密度为___________个/mL。(2分)
(3)图2___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群落。图中底栖动物和虾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若乌鱼的食物有1/5来自小型鱼类,4/5来自虾类,则理论上乌鱼每增加100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水草___________(2分)。
(4)图3中有而图2中没有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____(填字母)。图3中,碳元素以CO2形式传递的过程有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5)若将图3修改为该淡水养殖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需要将A的含义改为“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增加光和___________的能量输入,删除图中的过程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3.(12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减少人为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建立生态农场等措施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手段。图为人工创建的一个简易生态农场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农场几乎无污染,通过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碳元素在农作物和食用菌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___。
(2)下图为该农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M、N表示营养级。
写出能量流动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2分)。
(3)蜘蛛在茶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小组对该生态农场的有机茶园和农场外围普通茶园中蜘蛛的相关指数进行了调查,得到下表数据结果(有机茶园不喷洒除草剂,每年采茶1次;普通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6次)
项目 有机茶园 普通茶园
个体数 1615 601
物种数 57 34
丰富度指数 7.72 5.22
①分别从两种茶园中各选取10个茶丛,调查并统计其上蜘蛛的相关指数,该过程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写出两种)。
②根据上表结果可知,由于有机茶园中蜘蛛的___________较多,可以明显降低害虫数量。普通茶园中蜘蛛的丰富度指数较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预防蝗虫灾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产量的重要一环。蝗虫从独居到群居的转变,始于它们相互吸引而聚集在一起,发现并嗅到对方发出的气味,或者用后肢彼此触碰。这说明了___________信息在促进种群繁衍中的重要作用。有专家提议在农场养鸭以控制蝗虫数量,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养鸭灭蝗”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