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给铁制品的表面涂上( ) 最容易使其生锈。
A.油漆 B.水 C.食用油
2.建造植物工厂需要的材料有( )。
A.滴箭 B.卵石 C.铁架台
3.如果用二歧分类法把木质茎的植物分出一类掌形叶,那么另一类可以是( )。
A.草质茎 B.平行脉 C.非掌形叶
4.关于雨和雪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雨和雪都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变化而成的
B.雨是天气现象,雪不是天气现象
C.形成雪的温度比形成雨的温度低
5.下列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的是( )。
A.切开的苹果变色 B.蜡烛融化 C.铁生锈
6.水烧开后冒出的“白气”是一种( )现象。
A.蒸发 B.凝结 C.沸腾
7.下列不是表示天气信息的是( )。
A.多云 B.南风 C.大雁南飞
8.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生物具有( )。
A.遗传性 B.变异性 C.适应性
9.下列关于煤和石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
B.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非常漫长
C.煤和石油只能作为燃料使用
10.植物角里的植物向着窗外生长,主要是因为( )。
A.窗外有阳光 B.窗外空气新鲜 C.窗外有各种昆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1.淀粉喷上碘酒会变 。
12.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 资源、生物资源、 资源等。
13.目前人类利用最广的能源矿产是 、 和 。
14.同样条件下,温度越低,水蒸气 的速度越快。
15.铁生锈后变成另一种物质叫 。
16.自然界里,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种是类似于水沸腾变成水蒸气仅仅是物质的 发生了变化;另一种是类似于燃放烟花时有 生成的变化。
17.热带雨林的气候炎热,雨水充足,这里的树木一般长得 ;仙人掌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把 变成了刺。
18.水在平常温度下,会慢慢变成 散失到空气中。
19.食物链通常从 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传递。
20.当物质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时,往往会出现 、 、颜色改变或形成沉淀等现象。
三、判断题(共16分)
21.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 )
22.温度越低,水蒸气凝结的速度越快。( )
23.煤、石油、天然气这些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24.食物链通常从凶猛的肉食动物开始,到绿色植物终止,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传递。( )
25.铁锈能被磁铁吸引,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
26.白糖加热后会颜色变黑产生了新的物质。( )
27.人工培育种植的树木不属于自然资源。( )
28.在海洋开采石油会导致海洋污染。( )
四、连线题(共10分)
29.雾,露,霜,云、雪分别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雾 水蒸气遇冷凝结在所接触的地面物体上的小水珠
露 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漂浮在低空
霜 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漂浮在高空
云 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在物体表面形成的冰晶
雪 高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形成的冰晶
五、简答题(共25分)
30.将一盆植物与燃烧的蜡烛一同放进密闭的钟罩内,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31.生活中有不少物品是用铁制成的,这些铁制品容易生锈,你有什么办法防止铁制品生锈?至少列举三条
32.随着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开采量越来越少,人类终会遇到能源危机。请你想一想,人类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应对能源危机?
33.紫甘蓝汁遇酸性物质变什么色?遇碱性物质变什么色?
34.剥开或切开后的香蕉和马铃薯,放置一段时间后,它们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六、实验题(共13分)
35.回忆“探究空气的成分”实验,完成各题。
如图1,把蜡烛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点燃后罩上去掉底的饮料瓶,拧紧瓶盖。我们发现蜡烛先燃烧,然后 (填“继续燃烧”或“慢慢熄灭”),瓶中的水位 (填“上升”或“下降”)一段高度,说明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它是“图3”中的气体 (填“A”或“B”或“C”),如图2所示,拧开瓶盖,把燃烧的小木条迅速插入瓶口,这时,燃烧的小木条会 (填“继续燃烧”或“立即熄灭”),说明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铁生锈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制品表面涂油漆和食用油可以隔绝空气和水分,铁制品不容易生锈;给铁制品的表面涂上水容易生锈。故B选项正确。
2.A
【详解】建造“植物工厂”的相关材料:塑料箱、泡沫塑料盒、灯、塑料管、水泵、滴箭或者其他可替代材料。滴箭用于设计“植物工厂”的灌溉系统。
3.C
【详解】二歧分类法是指将特征不同的一群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在研究校园里的植物时,如果用二歧分类法把“木质茎“的植物分出一类“掌形叶”,那么另一类可以是非掌形叶。
4.B
【详解】因为温度、气压等原因不同,雨雪都是水蒸气液化成水,固化成雨和雪,水蒸气是气态的,雨是液态的,雪是固态的,并且形成雪的温度比形成雨的温度低,AC正确。雨和雪都是天气现象,B错误。
5.B
【详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切开的苹果变色、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6.B
【详解】水蒸气是一种白色的气态,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而我们看到的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变化而来的小水珠。水烧开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珠。
7.C
【详解】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大雁南飞属于动物迁徙现象,不属于天气信息。
8.B
【详解】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9.C
【分析】天然气、石油、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它们用一些就少一些,不可能再重新产生。煤和石油不仅能作为燃料使用,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详解】A、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说法正确。
B、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非常漫长,这类矿产的产生最短也是以万年来计算的,说法正确。
C、煤和石油不仅能作为燃料使用,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故C说法不正确。
10.A
【详解】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植物角里的植物向着窗外生长,主要是因为窗外有阳光。
11.蓝色
【详解】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蓝色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
12. 矿产 水
【详解】地球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的、具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
13. 煤 石油 天然气
【详解】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这里的能量通常指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人们目前可以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是不再生能源,要节约能源。
14.凝结
【详解】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同样条件下,温度越低,水蒸气凝结的速度越快。
15.铁锈
【详解】铁生锈的原因除了由于它的化学性质活泼以外,同时与外界条件也有很大关系。水分是使铁容易生锈的物质之一,然而,光有水也不会使铁生锈,只有当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里时会,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反应,才会生成一种叫氧化铁的东西,这就是铁锈。铁锈是一种棕红色的物质,它不像铁那么坚硬,很容易脱落,不能导电。
16. 形态 新物质
【详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17. 很高 叶片
【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热带雨林气候炎热,雨水充足,这里的树木长得很高。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18.水蒸气
【详解】在一定条件下,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水在平常温度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
19.绿色植物
【详解】由食物链的概念可知:即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20. 发光发热 产生气体
【详解】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过程中,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1.√
【详解】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漂浮在低空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云可以看做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和冰晶组成的。
22.√
【详解】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同样条件下,温度越低,水蒸气凝结的速度越快。题目说法正确。
23.×
【详解】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4.×
【详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25.×
【详解】铁生锈是化学变化即铁变成了含氧化合物,变成红色,导电性很差。铁锈不是纯铁,不能被磁铁吸引。题目说法错误。
26.√
【详解】白糖加热后,会由固态变成液态,这是属于物理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当白糖继续加热到变黑,白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就属于化学的变化。
27.×
【详解】生活中的资源按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分成两类,像木材、沙、石等自然存在的资源叫自然资源,像砖、瓦、水泥等人工制造的资源叫人造资源。人工培育种植的树木也属于自然资源。
28.√
【详解】水域污染直接给淡水养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造成了部分生物产生畸形变异;水域污染造成的赤潮,给海洋生物带来了灭顶之灾。在海洋开采石油会导致海洋污染。给海洋生物带来灭顶之灾,也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29.
【详解】云是在高空中形成的,云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雾是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漂浮在低空,雾则是发生在地面附近。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也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雪是高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形成的冰晶。霜是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在物体表面形成的冰晶。 水蒸气遇冷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露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在所接触的地面物体上的小水珠。
30.蜡烛能较长时间地燃烧下去。
【详解】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密闭的玻璃罩内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罩内蜡烛能较长时间地燃烧下去。
31.防止铁生锈的方法:1.制成不锈钢;2.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详解】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防止铁生锈的方法:1.制成不锈钢;2.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4.在铁制品表面涂油;5.覆盖搪瓷。
32.如: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等。
【详解】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总能量中,矿物燃料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而这些能源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但是,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极快,并面临着枯竭的危险,所以我们要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等。
33.红;绿
【详解】根据紫甘蓝中的花青素特性,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紫甘蓝中含有的物质就是花青素,花青素就是遇酸变红,遇碱变绿,根据颜色变化就知道酸碱性了。
34.剥开或切开后的香蕉和马铃薯,放置一段时间后,香蕉颜色都会变成黑色,马铃薯颜色会变成褐色。
【详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出现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或形成沉淀等现象,这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如蜡烛燃烧、铁生锈、白糖加热后变热等。剥开或切开后的香蕉和马铃薯,放置一段时间后,香蕉颜色都会变成黑色,马铃薯颜色会变成褐色。这种属于化学变化。
35. 慢慢熄灭 上升 B 立即熄灭
【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常被用来灭火。
【详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把蜡烛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点燃后罩上去掉底的饮料瓶,拧紧瓶盖。我们发现蜡烛先燃烧,由于B氧气被逐渐消耗完了,所以蜡烛会慢慢熄灭,瓶中的水位就会上升一段高度。如图2所示,拧开瓶盖,把燃烧的小木条迅速插入瓶口,这时,燃烧的小木条会立刻熄灭,说明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