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6 22:1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冬天穿棉衣感到暖和,是因为( )。
A.棉衣本身是热的 B.棉花是热的不良导体 C.棉布能产生热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
C.有的光沿直线传播,有的光沿曲线传播
3.牛顿是用( )将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A.凸透镜 B.平面镜 C.三棱镜
4.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一般都是( )。
A.平放 B.竖放 C.斜放
5.用下列( )材料做炒菜锅铲的铲把,会很容易烫手。
A.橡胶 B.铁 C.木头
6.用火加热平底锅的中心,热是( )传递的。
A.从锅底部往上 B.从中心向四周 C.从四周向中心
7.下列的谚语中,和其他现象不属于一类的是( )。
A.龙生九子各不同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老鼠生儿会打洞
8.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若观察物像向左移动,则载玻片向( )移动。
A.左 B.右 C.上
9.下列家庭生活用品中,使用了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电动车 B.燃气灶 C.太阳能热水器
10.要使眼睛看清一个物体,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和眼睛在同一直线上
B.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看到
C.有光线进入眼睛
11.不属于新冠肺炎主要病症表现的是( )。
A.咳嗽 B.发烧 C.红肿
12.曾进行了长达8年的豌豆遗传实验,被誉为遗传学之父的奥地利遗传学家是( )。
A.达尔文 B.孟德尔 C.法布尔
13.想要倒出来的热水凉得快些,应倒在( )。
A.木碗里 B.不锈钢碗里 C.塑料碗里
14.关于太阳光,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是一种黄色的光
B.太阳光是一种橙色的光
C.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15.下列物体中,( )属于热的良导体,( )属于热的不良导体。
A.陶瓷、木头 B.铁片,铜片 C.橡胶,铝片
二、填空题(每空1,共16分)
16.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切难以用肉眼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统称为( )。
17.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时,热会从温度( )物体向温度( )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 )为止。
18.在夏天狗经常把舌头伸出来是为了( )。
19.不同材质的物体,吸热和散热能力( );同材质的物体,深色吸热能力比白色吸热能力( )。
20.一束光垂直照射到一个三角形小孔上,那么地面形成的光点形状是( )。
21. ( )做了长达8年的豌豆遗传实验,并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也因此被后人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22.热总是沿着物体从( )的地方向( )的地方传递。
23.(洋葱表皮细胞由( )、( )等部分组成。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
24.彩虹的形成与太阳光无关。( )
25.保温的材料都是热的良导体。( )
26.太阳能灶是利用太阳能加热的。( )
27.发生霉变的食物可以食用。( )
28.燃烧需要空气才能持续,但我们感受到火焰的热量并不需要空气。( )
29.化石长颈鹿的脖子不像现生长颈鹿的脖子那样长,身高不像现生长颈鹿那样高,头上的角也是各种各样的。这说明现生长颈鹿跟化石长颈鹿之间没有亲缘关系。( )
30.空气和水一样,都可以发生热对流。( )
31.后代的很多性状来自亲代。( )
四、连线题(共6分)
32.(本题6分)连线题
灯泡
蜡烛
太阳 自然光源
萤火虫 人造光源
闪电
礼花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33.为了预防传染病,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请最少写出3种方法)
34.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观察研究的?写(或画出)你的研究方法。
35.请说出至少5种生活中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36.下图是个简易的潜望镜,请在图中画出物体反射的光传播到人眼中的光路图,并说说原理。
制作潜望镜的原理是________。
六、实验题(共12分)
37.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实验,请仔细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小明把手电筒放在1号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发出的光射进小孔,图1中纸屏上 看见光斑,图2中纸屏上 看见光斑。(均填“能”或“不能”)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每张卡纸上的小孔必须在同一位置同一高度
B.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C.实验过程中,手电筒的光可以直接照射自己或他人的眼睛
D.为保证结果的科学准确,应多次重复实验
(3).请帮助小明同学将实验记录表补充完整。
《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记录单
实验方法 是否在纸屏上看到光斑(填“是”或“否”)
①三张卡纸排成整齐一列
②只把2号卡纸向左移动5厘米
③只把3号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
(4).你认为光是怎样传播的: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传热性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传热性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冬天穿棉衣比较暖和,是因为棉花是热的不良导体。
2.B
【详解】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故A错误;
B、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正确;
C、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会沿曲线传播,故C错误。
3.C
【详解】三棱镜可以用来做光的色散实验,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牛顿做的著名的色散实验,分解阳光利用的就是三棱镜。
4.C
【详解】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阳光直射,光强,升温快;阳光斜射,光弱,升温慢。所以太阳能热水器通常采用斜放,尽量与阳光垂直,以便获得更好地吸热效果。
5.B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铁属于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橡胶、木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所以用铁做炒菜锅铲的铲把,会很容易烫手。
6.B
【详解】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用火加热平底锅的中心,热是从中心向四周传递的。
7.A
【详解】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生儿打地洞”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龙生九子各不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8.A
【详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在目镜中观察到观察物像向左移动,如果要将图象移到中央,应该把载玻片向左移动。
9.C
【详解】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热水器使用了可再生资源,电动车、燃气灶使用了不可再生资源。
10.B
【详解】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要使眼睛看清一个物体,首先要有光线进入眼睛,其次物体和眼睛在同一直线上。
11.C
【详解】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性传播、交叉感染等方式来实现。新冠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咳嗽;红肿不属于新冠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12.B
【详解】孟德尔,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今捷克的布尔诺 )的修道院担任神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别为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13.B
【详解】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想要倒出来的热水凉得快些,应倒在热的良导体材料制成的容器中。木头、塑料都是热的不良导体,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
14.C
【详解】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会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说明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C符合题意。
15. B A
【详解】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以上物体中,铁片,铜片,铝片属于热的良导体,陶瓷、木头 ,橡胶属于热的不良导体。
16.微生物
【详解】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
17. 高 低 相同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递主要是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的。
18.散热
【详解】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由于狗的汗腺全都长在舌头上,所以狗在夏天感到热时,会将舌头伸出来进行散热。
19. 不同 强
【详解】不同材质的物体,吸热和散热能力不同;同材质的物体,深色吸热能力比白色吸热能力强。物体表面越粗糙,反光能力越弱,吸收热的本领越强;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吸收热的本领越弱。
20.三角形
【详解】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一束光垂直照射到一个三角形小孔上,地面形成的光点形状也是三角形。      
21.孟德尔
【详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人类在很早就开始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到了19世纪奥地利的遗传学家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研究对象,他将矮株豌豆与矮株豌豆杂交,得到的后代也是矮株的;将高株豌豆与高株豌豆进行杂交,这一次,后代并不全是高株的。为了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他进行一次次实验,终于揭开了生物遗传的奥秘,即孟德尔遗传定律,他被后人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22. 温度高 温度低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3. 细胞质 细胞核
【详解】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这些小格子就是洋葱表皮细胞,我们观察到了洋葱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
24.×
【详解】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5.×
【详解】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能够加快热量的散发,通常用于散热或者快速传热的地方。保温要求尽量减慢热量传递,应该采用热的不良导体。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6.√
【详解】太阳能灶就是把太阳能收集起来,用于做饭、烧水的一种器具。
27.×
【详解】霉菌发霉的条件有:适宜的环境即营养,水,适宜温度,空气等。食物处于潮湿温暖且和空气接触的环境下最容易发霉。霉变食物中含有致癌物,不能继续食用。
28.√
【详解】燃烧需要利用空气中的氧气,火焰的热量传递给我们的方式是辐射,辐射不需要依靠任何物质即可传递。所以,燃烧需要空气才能持续,但我们感受到火焰的热量并不需要空气。
29.×
【详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化石长颈鹿的脖子不像现生长颈鹿的脖子那样长,身高不像现生长颈鹿那样高,头上的角也是各种各样的,这说明在生物代代相传的漫长过程中,后代表现出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30.√
【详解】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所以空气和水一样,都可以发生热对流。题干正确。
31.√
【详解】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基因是由父母传递给我们的,子代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具有亲代双方的基因。来自亲代的基因决定了后代的大多数性状。
32.
【详解】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界自身能发光的叫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闪电等。人为因素使其能发光的物体叫人造光源,如灯泡、蜡烛、礼花等。
33.勤洗手、多通风、不到人多的地方、锻炼身体、及时注射疫苗等。
【详解】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我们要了解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勤洗手、多通风、不到人多的地方、打预防针、锻炼身体、出门戴口罩都是预防传染病的好方法。
34.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图所示,图1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筒照射时,光线能够通过小孔,在纸屏上留下光斑,图2的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 纸屏上不会出现光斑。
【详解】研究光的传播,实验步骤如下:①把三张带孔的卡纸,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水平桌面上,每张卡纸相距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圆孔在一条直线 上。②在最后一张卡纸后面,竖立纸屏幕,使卡纸和纸屏幕成一条直线。③把手电筒打开,对着第一张卡纸的圆孔照射,让光线照射进小孔,观察纸屏幕上有没有光点。(见图1)。④向右移动第一张带圆孔的卡纸,使三张卡纸的圆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把手电筒打开,对着第一张卡纸的圆孔照射,让光线照射进小孔,观察纸屏幕上有没有光点。(见图2)。

图1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筒照射时,光线能够通过小孔,在纸屏上留下光斑,图2的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 纸屏上不会出现光斑。从而证明光在沿着直线传播的。
35.了解常见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接种疫苗,注意卫生、锻炼身体、出门戴口罩
【详解】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我们要了解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打预防针、锻炼身体、出门戴口罩都是预防传染病的好方法。
36.
光的反射
【详解】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37. (1) 能 不能 (2).C (3). 是 否 否 (4).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37.(1)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图1的三个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图2的三个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
(2).小孔成像实验中,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每张卡纸上的小孔必须在同一位置同一高度;为保证结果的科学准确,应多次重复实验;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手电筒的光不可以直接照射自己或他人的眼睛。
(3).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三张卡纸排成整齐一列,三个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只把2号卡纸向左移动5厘米或只把3号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三个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
(4).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