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学4年级下册人教新课标第1课《古诗词两首》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小学4年级下册人教新课标第1课《古诗词两首》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7 11:3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小学4年级下册人教新课标第1课《古诗词两首》导学案
第一课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借助插图理解古诗词大意,想象画面。
3、感悟古诗词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品味诗句,背诵并默写。
在学习诗文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学法指导】
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沉淀。
第1课时
导  学  过  程 方法导引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我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无论是北国还是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总有令人陶醉的美景使人难忘。(课件出示:敬亭山、洞庭胜景、江南春色)这些地方美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壮丽山河吧!【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自主检测:(1)出示诗歌《独坐敬亭山》,学生朗读检测。(2)简介作者及敬亭山。(3)初读感知:我知道课文这首诗主要写 了 ,我感受到 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句意。(1)借助注释及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2)将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进行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诗句大意。2、借助背景、理解诗意。(1)介绍李白作诗背景。(2)“独”坐的是何人?他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哪两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情感?(3)“相看”的是诗人跟谁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检测反馈,学以致用】1、了解了诗歌意境后,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2、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整首诗,试着读一读,感受诗人的情感。3、试着背诵。【总结提炼,知识升华】学习收获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训练,巩固拓展】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2、正确、规范地抄写并默写全诗。【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教师要求学生课前认真自学生字,基本完成本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字、新词等识记理解内容,课堂上教师检查测试,并相机指导本课易错字音字形;课前,教师鼓励学生查阅课文相关资料,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课堂上全班交流。结合预习所知所疑,在小组内交流,形成共识,各组确定一人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给予鼓励。教师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紧密联系诗词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情感,把握诗的感情基调,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
第2课时
导  学  过  程 方法导引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上节课我们一同“游览”了敬亭山(齐背《独坐敬亭山》)。今天我们再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自主检测:(1)出示诗歌《望洞庭》,学生朗读检测。(2)给下列加点汉字注音,并组词。潭( ) 谭( ) 亭( ) 庭( ) 螺( ) 累( ) (3)简介作者及洞庭湖。(4)初读感知:我知道课文这首诗主要写 了 ,我感受到 2、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句意。(1)借助注释及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2)将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进行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诗句大意。2、诵读想象,感知理解。(1)自由读诗,想象画面:此时,你头脑中涌现出了哪些美丽的画面?(2)“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3)“和”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怎样的“湖光秋月”才“两相和”呢?(4)“翠”是什么意思?“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5)“白银盘”指什么?“青螺”又指什么?(6)诗中共有几处运用了比喻手法?这样写,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检测反馈,学以致用】1、自由诵读,想象画面,画出意境。小组合作画一画,一句诗配一幅画,看哪一组画得更符合诗意。2、出示几幅洞庭美景图,让学生看着画面,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3、试着背诵。【总结提炼,知识升华】1、学习收获2、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训练,巩固拓展】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2、正确、规范地抄写并默写全诗。【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教师要求学生课前认真自学生字,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完成本课生字、新词等识记理解内容,课堂上教师检查测试,并相机指导本课易错字音字形;课前,教师鼓励学生查阅课文相关资料,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课堂上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自读,再借助注释读懂诗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初步明白诗句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引发学生深入独立思考并批注,然后小组分工合作,交流阅读体会,汇报展示,教师相机引导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诗的意境。
第3课时
导  学  过  程 方法导引
【复习背诵,引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首诗,一起来背诵一遍。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忆江南》。【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自主检测:(1)出示词《忆江南》,学生朗读检测。(2)简介词的相关知识。(3)初读感知:我知道课文这首词主要写 了 ,我感受到 2、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词意。(1)借助注释及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2)将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进行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词句大意。2、诵读想象,感知理解。(1)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谈一谈。(2)“风景旧曾谙”,既然诗人对江南如此熟悉,为什么只说江南的“江花”和“江水”呢?(3)“红胜火”使你想到了什么?“绿如蓝”有写出了怎样的景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末句“能不忆江南”,改成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检测反馈,学以致用】1、读完《忆江南》,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江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忆江南》。2、本课这三首诗词,在描写景物和景物特点上,以及诗人当时的心境上,有什么不同?有感情地吟诵这三首诗词。【总结提炼,知识升华】1、学习收获2、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训练,巩固拓展】1、课外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如读一读《忆江南》的另外两首。2、正确、规范地抄写并默写这首词。【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学生课前认真自学生字,课堂上教师检查测试,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机指导本课易错字音字形,如“谙”的读音;课前,教师鼓励学生查阅词的相关资料,并交流初读感受,了解课文大意,在课堂上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自读,再借助注释读懂词意,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初步明白词的大意。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引发学生深入独立思考并批注,然后小组分工合作,交流阅读体会,汇报展示,教师相机引导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词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