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建国之初的外交
(50年代——60年代初)50年代初——60年代初 “一边倒”
60年代初——70年代初
“两个拳头出击”
70年代——80年代
“一条线一大片”
80年代至今
“无敌国外交”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提出了三条外交原则。如何理解?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自学
思考二、新中国的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代表谈判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⑵内容:探究历史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标志着我国
外交政策的成熟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⑶影响:2、万隆会议 (1)、万隆会议的召开(时、地、国、人)会议性质: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2)、会议的中心议题及矛盾会议的主题: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同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探究历史“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万隆精神”。为什么周恩来的发言体现“民主精神”? 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观点,一方面肯定了各国的处境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呼吁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周恩来外交智慧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在一次外交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介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对外方针后,回答记者提问。一位西方记者提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实际上是讥笑我国建国初的贫穷。 周恩来正色作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全场愕然,鸦雀无声。 周恩来以风趣的语调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10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货币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周恩来一语惊四座,大厅内顿时响起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周恩来的外交智慧 1976年初的时候,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103个,但却有130个国家的党、政领导人发来唁电、唁函;几乎所有重要国家的报纸、电台都在第一时间播报了这一消息;更值得世人瞩目的是,联合国《旗典》中规定的哀悼领导人的降半旗仪式,第一次应用于一位现职去世的国家领导人,甚至突破了《旗典》中关于降半旗最多两天的规定,一个星期时间联合国总部上空没有升起任何一个会员国的国旗……显然,对周恩来的认可超越了政见、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意识形态……早已不仅仅是"外交家"三个字所能够承载的。我们无法一一细数周恩来为这个国家作出的贡献,但在老一代人心中,他是集聚了这个民族的无数优良品德的化身,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人们知道他是一个好总理,从他的身上,人们知道什么样的官员才是"人民公仆"。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外交“一条线一大片”小球转动大球 知识回顾: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侵略中国的几件大事?扶蒋内战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侵朝战争的战火烧至中国东北边境 那又是什么原因让中美走在一起, 建立外交关系呢?背景一:60年代末70年代初,冷战的色彩越来越浓,世界战略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1、 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发展。1969年,苏联洲际导弹增至1060枚赶上美国,同时发展和部署了反弹道导弹系统,并建成一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这一切使美国感到苏联已“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
2、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1969年3月,苏军入侵中国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感到苏联已经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我国第一颗氢弹东方红一号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美国方面看(1)孤立中国的失败(2)美国深陷越战泥潭,霸权地位逐渐衰落(3)中国国力增强,地位提高。
从中国方面看(1)中苏关系恶化(2)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背景二:中美建交的一系列努力:美国的信号1969、8、1,尼克松访问巴基斯坦时说:中美两国对骂了二十多年,相互敌视,互不往来,我想结束这种状况。中美建交的一系列努力:中国的信号1970年,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斯诺参加国庆典礼,向美国传递愿意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
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著名
的"乒乓外交"。 “小球推动大球”,打开中美友好之门乒乓外交“乒乓外交”又称为“小球转动大球”①“小球”、“大球”各指什么?
②“小球转动大球”是什么意思?----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1、“乒乓外交”1971年9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知识延伸一、概况: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中、美、苏、英、法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二 、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三、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我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中国不仅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而且是
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理应享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2、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国内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呼声日益高涨。3、亚非拉国家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中国永远把非洲国家当成
患难之交。 ——习近平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以76票赞成(非洲26票),35票反对获得通过。 毛泽东明确表示…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1955年4月,万隆会议周恩来、“求同存异”
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讨论并思考:
为什么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一件值得“大笑”的事情?2、有利于实现联合国
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加强各国友好合作、
促进人类事业进步。1、新中国登上国际政治
舞台(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
地位)……意义跨越太平洋的握手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尼克松访华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为什么称之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1)为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奠定基础;(2)对国际形势产生重大影响。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握,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握手言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改善中美关系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吗?
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美方必须坚持怎样的一个立场?美方声明: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方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上海《中美联合公报》台湾问题一个中国 说一说: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什么重大进展? 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出席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中美正式建交缓
和正常化敌对1950—1953抗美援朝战争材料1:中美交往大事件及关系走向1、建国后中美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中美关系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根本问题?
3、你认为推动中美关系平稳向前发展最重要
的一点是什么?合作探究国家利益至上互惠互利 材料二:我们也有必要在世界上两个最强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之间架起新的友谊桥梁。原因之一是,这种友好关系将会给双方带来明显的经济和文化利益。——尼克松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1. 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9田中角荣访华。
2.与西方世界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建立和发展了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72年邦交正常化 近代中日关系回顾 中日之间的敏感问题1.历史问题(教科书、靖国神社、遗留化学武器等)
2.领土问题(钓鱼岛、东海油田开采等)
3.日美安全合作问题
4.日本修宪和“争常”问题 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说明2、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形成了建交高潮。课后小结--感悟历史 1、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建交等一系列活动使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2、赢得了比较稳定的和平环境。
3、为我国接下来的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了条件。走向世界能为中国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