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中外历史纲要上》专题二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隋朝兴亡
盛极一时 短命而亡
壹
1、隋朝的建立与南北统一
公元前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取代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公元589年,隋文帝派杨广率军灭陈,重新统一南北。
隋文帝“开皇之治”
①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且南北经济联系加强,这为隋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魏晋南北朝后期,民族交融不断增强,南北统一条件成熟;
③隋文帝励精图治,加强军队建设;
④陈朝君臣生活腐化,政治腐败,军队纪律松弛,不堪一击。
⑤人心所向:长期战乱,人民向往统一。
隋统一全国的原因
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
也包括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
2、隋朝的“基础设施”建设
官仓由国家设置,是国家存储粮食的仓库,支配权主要掌握在政府手里;而义仓主要是由各乡镇村民自行设置的公共粮仓,每年丰收过后,各家各户需按照贫富划分等级,缴纳粮食,由当地乡关对义仓进行管理,如果遇到饥荒之年,就可拿出其中的粮食救济百姓。
1969年,在洛阳出土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
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
粮窖口大底小,顶部呈圆锥形,涂以厚厚的黄泥,严封粮窖。
隋朝的“基础设施”建设
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
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隋朝大运河
运输军需物资,以便征讨高句丽
一是为了漕粮运输;
二是为了巩固江南的统治
3、隋朝的终结——短命而亡
材料一:这一大运河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求。但是,为此付出的财产和生命的代价是如此昂贵。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隋炀帝个人的穷奢极欲、巨额军事负担、
工程建设都由谁来承担呢?
普通百姓
京杭大运河
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南到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教材补遗
天下转漕(水上粮食运输),仰此一渠。……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皮日休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思考】从多角度看修建开通大运河的利弊。
利:
①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对当代及后世的水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弊:
①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②开凿过程中滥用刑法,引起民众不满,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材料二 (隋末)“百姓…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其后,人乃相食。”
——《隋书·食货》
材料一:隋氏…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杜佑《通典·食货典》
国富
民贫
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杨
广
原因:
①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
标志:618年,隋炀帝遇弑
3、隋朝的终结——短命而亡
功:早年平陈、完成统一;开凿的大运河,消除分裂隐患,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和沿岸发展。
过:大兴土木,穷兵黩武,超过社会承受极限,引发起义,可谓暴君。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顾炎武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有功有过,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
——《隋书》
思考:结合学思之窗,以大运河的修建为例,如何评价隋炀帝?
隋炀帝的功业与下场
政治
改革官制
颁大业律
迁都洛阳
军事
攻灭吐谷浑
征讨占城
征讨契丹,大宴突厥
征讨琉球
三征高句丽
经济
开凿大运河
文化
科举进士科
藏书事业
外交
巡视西域各国
新罗、倭国、赤土国
南征林邑、北过突厥,好大喜功的雄心帝王
三征高丽、盗贼蜂起,隋朝灭亡的前奏余音
暴君≠昏君(隋炀帝无德但有功)
隋炀帝三征高丽、兴修大运河,可见其有政治抱负,但在实现个人政治理想的道路上,却忽略的百姓的承受能力,是一个绝对的个人英雄主义者。
【思考】秦朝和隋朝有哪些相似之处
1.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2.都建立了一些开创性的制度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如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以庸代役。
3.都有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
如秦朝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
4.都因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大起义,都是二世而亡。
5.都为继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训。
西汉接受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唐朝接受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而出现繁荣局面。
启示:以民为本,藏富于民
忆昔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大唐盛世
什么是盛世呢?
又是如何形成的?
唐朝的繁荣
贰
1.大唐初建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消灭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完成统一。
李
世
民
宣武门之变
李建成:文可安邦
李元吉:瞎凑热闹
李世民:武可定国
李世民
治国思想
阅读四则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胜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资治通鉴》
材料三:“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敝。”
——《资治通鉴》
吸取隋亡教训,以民为本,劝课农桑
材料四:“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子,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统治时期,人才济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虚怀纳谏,知人善任
戒奢从简
轻徭薄赋
一代明君唐代宗 直言进谏的魏征
&
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征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一场君臣的完美知遇
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称“武周之治”。
开元盛世(空前繁荣)
选贤任能、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治。
贞观之治(繁荣初现)
武周当政(持续发展)
2、政治强盛
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走向繁荣的过程:
曲辕犁(耕犁基本定型)
筒车
手工业:
①丝织业:技术高超,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②陶瓷业:
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陶器:“唐三彩”。
农业:曲辕犁、筒车。
商业:
①货币统一:开元通宝。
②坊市制度,市场发达,邸店、柜坊、飞钱,晚唐出现夜市。
③繁华大都市,如长安、洛阳、扬州、益州等。
3、经济发展:
回纥[hé]
西突厥
吐蕃
靺鞨[mò hé]
东突厥
4、民族关系
(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依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
华夏一家,平等友好,一视同仁。
唐太宗灭东突厥,被尊奉“天可汗”
唐高宗灭西突厥,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唐太宗与吐蕃和亲(7世纪) 唐中宗与其会盟(9世纪)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特点:
政策开明,
恩威并施,
方式多样,
因俗而治。
方式:
设立机构;册封首领;武力征服;和亲、会盟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唐玄宗册封靺鞨族的首领大祚荣为渤海君王
指导思想:
华夷一体、民族平等
职贡图
在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只有隋唐帝王冒出了“天可汗”的称号,百年内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阎立本的职贡图可谓神来之笔,不是充满敌意的边远蛮夷而是大国之外的使臣。 ——《大唐之国——1400年的记忆遗产》
材料一:
材料二: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包括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等在内的大量物品,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农药、历法等书籍。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随着双方关系的日益密切,许多汉族人进入西藏,一些吐蕃贵族子弟也进入长安的国学学习汉族文化。汉文化的输入对吐蕃社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吐蕃文化对汉族也有一定的影响。
——朱绍侯 张海鹏 齐涛《中国古代史》
①促进民族交融,加强对边疆的有效控制, 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②密切各族联系,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推动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
思考:唐开明的民族政策有何积极作用?
古
代
中
国
你跨越远古而来
唐朝的羁縻制度
材料:在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羁縻府州制度。……这些羁糜府州的建署大多以各少数民族的部落为单位,府州官不由朝廷派遣,多由其首领担任,实行世袭制,一般不征收赋税,他们只是定期向朝廷贡纳一定的财物。这样,唐政府于内地州府实行郡县制,在少数民族地区保留奴隶制度,这就构成了唐朝的“一国两制”。体现了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
——《唐代羁縻府州研究》
谈谈你对唐朝羁縻制度的看法。
思考点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是什么?——历代封建王朝在多民族国家里对社会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民族政策。
为什么?——少数民族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落后,应当采取不同于汉族地区的政策。
怎么样?——有利于民族之间和谐共处;稳定边疆地区,巩固统一;推动不同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唐朝的军事后备力量。
民族交融中形成的开放
《职贡图》
“天可汗”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社会生活中熏染的开放
胡旋舞
打马球
世界性的长安
....京城长安是这些及其他一些管理机构的所在地,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他们是作为商人、使节和雇佣军来到中国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唐朝前期充满了文化宽容气概,跨越国界的贸易远远超过了汉朝的盛况,与周边或远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也跃上了新高度,表现出对外来文明异乎寻常的欢迎与接纳。唐文化特别是盛唐文化的繁荣昌盛,仰赖于一种积极的文化政策——立足于我、夷为我用,这是必须以充分的自信心为底蕴的。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家国情怀
文化自信、民族自豪
唐朝统治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
盛世原因总结——明确答题思路
政治、经济、文化、统治者个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改善吏治,政治开明;
经济:吸收前朝教训,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重视农业;
文化:大兴文治,重视儒学;
军事:实力强大,改革兵制;
统治者个人: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君臣上下一心;
对外:正确的民族政策,民族和睦,边疆稳定;
民众: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lǐn]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wán]鲁缟[gǎo]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当时的农民生活)根据敦煌和吐鲁番发现的物价资料的探讨,好的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差的必至破产流亡。所谓“开元盛世”尚且如此……
——韩国磐,历史学者
材料三: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李白《清平乐·禁庭春昼》
经济发达、社会安定
剥削、民众生活困苦、土地兼并
统治者贪图享乐
盛世评价考——评价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进步性: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繁荣,人民生活有所改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边疆稳定。
2、局限性:唐玄宗是统治阶级的代表,盛世不能改变封建统治的阶级本质,不能消除封建的剥削和奴役;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必然加剧土地兼并;封建专制制度易导致暴政和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
1. (2022·广东省佛山市高一上期末考试·6)唐太宗认为“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之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表明唐太宗( )
A.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B.认为君主是国家治理的根本
C.善于接纳臣民的各种谏议 D.实行了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2.(2022·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学年度高一上期中·13)唐以前,耕犁是长直辕犁,回转困难。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中将耕犁改进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在敦煌莫高窟第四百四十五窟的壁画中有曲辕犁耕作图。据此可知( )
A.先进耕犁技术推广到边疆 B.中原与边疆生产方式一致
C.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明显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课堂练习
盛世评价考
怎样看待一个人,如何看待一件事
盛世期间政治清明、经济文化发展繁荣,那是不是代表盛世就是人间天堂?盛世的出现离不开唐太宗、唐玄宗等明君的作用,那这些千古圣君是不是都是完美无缺的?隋炀帝等“暴君”是不是就无可取之处?
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叁
节度使
唐初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即节调度的军事长官,
初设时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
同时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
(节度使)既有其土地,
又有其人民,
又有其甲兵,
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
边镇军长期驻守边疆,训练有素,
兵士与边将的关系密切。
士卒只知将帅,而不知有皇帝。
边军的将官由节度使掌握。
节度使设于高睿宗景云二年(711年)
,起初职掌只限于军事,以后渐及民政。
到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先后在沿边设立了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九个节度使和岭南经略使。以上十镇的统帅多由胡族首领担任。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1、安史之乱
(1)背景
(2)过程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八年,763年被唐平定。
安禄山
①政治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
②边疆危机: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
③军事失当:任用胡人担任节度使;兵力外重内轻。
“安史之乱”平定后,星罗棋布的藩镇
政治
边防空虚,周边不宁,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政权不断进犯。
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中国经济
重心开始南移。
唐朝由盛转衰
唐代中央集权大大削弱,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经济
民族关系
思考:安史之乱为什么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2、黄巢起义
(2)概况: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黄巢起义军的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他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逐渐控制政权。
(1)背景: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朱温
参加起义
背叛起义
镇压起义
抢占地盘
907年
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
唐朝灭亡。
3、唐朝灭亡
地方设节度使,节度使权力过大。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中央集权被削弱,形成长期的藩镇割据局面,最终肢解大唐。
外重内轻
藩镇割据
土地兼并严重,流民增多,社会矛盾尖锐,削弱了唐朝统治基础,黄巢起义爆发。
经济
唐朝后期中央统治集团日益腐败,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加重唐朝统治危机。
政治
唐朝灭亡的原因
4、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延续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1.唐朝灭亡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北方)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王朝,称为“五代”。
2.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9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北宋”。
【课堂探究】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历史趋势?
特点:
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②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③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上有一定的发展。
趋势: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趋势。
后周世宗柴荣
(3)后周实力的增强: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一大趋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两大盛世: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设立机构、册封首领、 武力征服、和亲、会盟通好
三次动乱:
五种处理民族
关系的方式:
隋末农民起义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课堂小结
四大启示:以民为本
民族团结
任人唯贤
节俭清廉
课堂小结
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
多元一体格局》
课堂演练
(2022·安徽宣城·高一期末)在敦煌莫高窟445窟(唐代)农作图中清晰表现了曲辕犁的使用;唐代陆龟蒙《耒耜经》记载,江东曲辕犁为铁木结构,由犁评等11个部件组成,使用轻便,回转灵活,能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唐朝地区之间农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B.曲辕犁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耕犁
C.唐朝时曲辕犁在全国得到大规模推广
D.曲辕犁促进唐朝农业的精耕细作
√
课堂演练
(2022·安徽·池州高一阶段练习)吴元济(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割据淮西对抗朝廷。817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主动向唐宪宗请战,亲莅郾城县回曲镇(今裴城镇)督战,唐邓州节度使李愬雪夜入蔡州,活捉吴元济平定叛乱。该事件说明唐朝
A.如此平叛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为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提供了教训
C.节度使的设置是其割据亡国的根源
D.长期藩镇割据的不利局面即将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