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6 23:34:02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前
达拉特旗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 学 答案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考察范围:《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 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到第二章第二节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Fe-56
一. 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意为碳酸钙受热分解为氧化钙与二氧化碳
2. 下列操作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是( )
A. 实验结束后,将试管中剩余的硝酸钾粉末带出实验室
B. 使用一盏正在燃烧的酒精灯去点燃其他酒精灯
C. 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氯气,并把鼻子凑到瓶口闻其气味
D. 在点燃导管中的氢气前先用一支试管收集并检验其纯度
【答案】D
【解析】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药品需要放到指定容器中回收,A错误;严禁使用一盏正在燃烧的酒精灯去点燃其他酒精灯,B错误;闻气体气味应该将集气瓶放到胸前并用手扇动气体,C错误;可燃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D正确
3. 下列物质与其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
A. 煤油——保存钠单质 B. 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C. 酒精——杀菌消毒 D. 活性炭——吸附水中杂质
【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应该使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4. 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焰色试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只有金属元素的单质可以进行焰色试验
B. 部分金属单质在灼烧时可以产生特定的焰色
C. 实验室无铂丝时可以用洁净的铁丝代替
D. 钾元素的焰色试验中需要用到蓝色钴玻璃
【答案】A
【解析】部分金属元素的物质在灼烧时可以发出特征颜色,单质、化合物均可
5. 根据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盐酸、氯水都是溶液,云、雾、有色玻璃都是胶体
B.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 燃料电池使用的氢氧化钾、甲烷、空气依次属于碱、有机物、混合物
D. 氯化钠、硫酸钡、水都是电解质,二氧化碳、葡萄糖都不是电解质
【答案】B
【解析】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
6. 下列离子可以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会生成沉淀,A错误;、、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会生成弱电解质,D错误
7.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宗旨是通过化学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和 产生,从源头上降低或消除污染,下列行为不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
A. 使用低毒性的电镀稳定剂来取代剧毒的
B. 在街道两侧规模种植某种可大量吸收的植物
C. 寻找高效工业催化剂加快生产,减少需要的能耗
D. 研发可回收、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新型塑料
【答案】B
【解析】在街道两侧规模种植某种可大量吸收的植物属于环境中的污染治理,而非从源头上降低或消除污染
8. 实验小组的同学使用如图装置(搅拌装置略)将试剂a逐渐滴加到试剂b中,探究溶液离 子浓度变化,灯光变化可能出现 “亮→暗(或灭)→亮”现象的是( )
选项 试剂a 试剂b
A HCl Ca(OH)2
B H2SO4 NaOH
C Na2SO4 Ba(OH)2
D H2SO4 Ba(OH)2
【答案】D
【解析】H2SO4与Ba(OH)2生成了沉淀硫酸钡和弱电解质水,当氢氧化钡未完全反应时溶液导电性变差,硫酸过量时导电性重新上升
9. 某化学研究小组对某无色水样的成分进行检验,已知该水样中只可能含有、、、、、、、、中的若干种离子。该小组同学取部分水样进行实验。
①向水样中先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再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③最后滴加硝酸银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中一定有 B.溶液中一定有
C.溶液中一定有 D.溶液中一定有
【答案】A
【解析】无色水样中不可能含有、,向水样中先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且不含、、,由于溶液显电中性,则其中一定含有阳离子,由于滴加过稀盐酸引入了,故无法判断原来是否有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铜片插入硫酸锌溶液中:
B.钠与水的反应:
C.用食醋除水垢的反应:
D.溶液与少量溶液反应:
【答案】D
【解析】铜片插入硫酸锌溶液中不发生反应,A错误;钠与水的反应应该是,B错误;用食醋除水垢的反应中醋酸是弱电解质,应该是,C错误
11.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有( )
① ② ③ ④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D
【解析】可以借助盐酸;可以借助氯气、点燃条件;可以借助氢气、点燃条件;可以借助光照条件
12. 向一定量的MnSO4溶液中依次加入下列溶液,对应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 推测KMnO4、H2O2、Na2S2O8、I 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
加入溶液 ①适量Na2S2O8溶液 ②过量H2O2 ③适量淀粉-KI溶液
实验现象 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 紫色消失,产生气泡 溶液变蓝
注:实验中“适量”指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A.I2,H2O2,KMnO4,Na2S2O8 B.I2,KMnO4,H2O2,Na2S2O8
C.Na2S2O8,KMnO4,I2,H2O2 D.Na2S2O8、H2O2、4,I2
【答案】A
【解析】向一定量的MnSO4溶液中加入适量Na2S2O8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Na2S2O8氧化了MnSO4生成KMnO4,说明氧化剂Na2S2O8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KMnO4,而后加入过量H2O2紫色消失,产生气泡, KMnO4氧化了H2O2,说明氧化剂KMnO4氧化性强于还原剂H2O2,最后过量的H2O2氧化了KI生成I2,说明氧化剂H2O2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I2
13. 加热条件下,将通入溶液中,反应得到、、的混合液,经测定 溶液中和的个数之比为1:2,则与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原子与被 氧化的氯元素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
A.11:3 B.21:5 C.3:1 D.4:l
【答案】A
【解析】溶液中发生反应,,根据溶液中和的个数之比为1:2, 则与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原子(生成)与被氧化的氯元素原子(生成和)的个数之比为11:3
14. 将与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到室温,最终得到了。经检验容器内无、和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产物中一定含有NaOH
B.与的质量比为
C.在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由过氧化钠转化得到的碳酸钠的质量为106 g
【答案】B
【解析】加热时发生反应,而吸收的顺序为先后,最后容器内无、和存在,则必然是、恰好与完全反应,则、按1:1反应,则各生成氧气,转化得到的有106 g,消耗的有156 g,有168 g,故质量比为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6分)
在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铁元素相关物质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现有一瓶饱和溶液,甲同学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写出此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为了证明制得的红褐色液体属于胶体,可以使用的方法是 ;乙同学将少量钠单质投入氯化铁溶液中制得铁单质,请评价这一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若可行,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2)丙同学意图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如图,其中装置是实验室用草酸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装置B中盛放的药品为 ,装置D的作用为 。
②在实验开始前,应先打开装置 (选填“A”或“E”)中的加热装置。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 ,其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
③该装置的主要缺陷是 。
【答案】(1)(2分,不写加热、胶体扣1分)
不可行(1分)生成的是氢气和沉淀(2分)
(2)①氢氧化钠溶液(2分)干燥(2分)
②A(1分)(2分)33:28(2分)
③无尾气处理装置(2分)
16.(13分)
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的仪器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3)气体发生装置中进行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若收集到的氯气的质量为7.1 g,则被氧化的的质量是 。
(4)饱和食盐水的作用为 。
(5)将足量氯气缓慢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现象为 。
(6)常温下使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也可以制氯气,且锰元素在反应中全部转化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分液漏斗(1分)(2)C D A B(2分)
(3)(2分,加热、浓盐酸不写扣1分) 7.3 g(2分)
(4)吸收氯气中混入的氯化氢(2分)
(5)石蕊溶液先变红后逐渐褪色(2分)
(6)(2分)
17.(13分)
强氧化剂一般用来进行消毒、漂白等工序。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可以通过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上述两种单质都是氧元素的 。
(2)1984年,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研制成功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的消毒液,后更名为“84消毒液”。该消毒液可用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得,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如果在某次反应中,有个氯气分子参与此反应,则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
(3)漂粉精中的有效成分为 ,其进行焰色试验的特征颜色为 (填标号)。
a. 黄色 b. 砖红色 c. 绿色 d.紫红色
(4)新型的消毒剂在中性溶液中可将剧毒的氧化为两种无毒的气体,自身被还原为,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分别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等量的电子时,与该种含氯消毒剂的质量比”,则的有效氯含量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同素异形体(1分)
(2)(2分) N(2分)
(3)次氯酸钙(2分) b(2分)
(4)(2分)2.63(2分)
18.(16分)
碳酸钠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碳酸氢钠是常用的发酵剂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a. 1861年比利时人索尔维以食盐、石灰石和氨为原料制得了碳酸钠,这种方法叫做氨碱法,也叫索尔维制碱法,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向氨盐水中通入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操作II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废液中含有的两种主要溶质是 (填化学式)。
b.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将氨与纯碱的生产联合起来,称为联合制碱法,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为下图所示:
(4)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母液中提取的副产品为 (填化学式)。
(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取少量试样溶于水中, (写出操作、现象与结论)。
c. 内蒙古高原天然碱湖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二连盆地中部、巴丹吉林沙漠和海拉尔盆地东南部。面积一般为数平方公里至数十平方公里,多被沙丘所环绕。
(6)从碱湖中提取的某物质化学组成为x Na2CO3 y NaHCO3 z H2O(x、y、z为互素的正整数),为了确定其成分,称取天然碱样品7.3g,充分加热后得到水的质量为0.9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该天然碱的化学式为 。
【答案】(1)(2分)
(2)(2分)
(3)、(2分,各1分,写、不扣分,写其他物质得0分)
(4)(2分)(2分)
(5)加足量硝酸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氯化钠杂质(3分,先加硝酸银后加稀硝酸也可得分,不加硝酸酸化不得分)
(6)Na2CO3 2 NaHCO3 H2O(3分)机密★启用前
达拉特旗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 学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考察范围:《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 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到第二章第二节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Fe-56
一. 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2. 下列操作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是( )
A. 实验结束后,将试管中剩余的硝酸钾粉末带出实验室
B. 使用一盏正在燃烧的酒精灯去点燃其他酒精灯
C. 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氯气,并把鼻子凑到瓶口闻其气味
D. 在点燃导管中的氢气前先用一支试管收集并检验其纯度
3. 下列物质与其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
A. 煤油——保存钠单质 B. 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C. 酒精——杀菌消毒 D. 活性炭——吸附水中杂质
4. 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焰色试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只有金属元素的单质可以进行焰色试验
B. 部分金属单质在灼烧时可以产生特定的焰色
C. 实验室无铂丝时可以用洁净的铁丝代替
D. 钾元素的焰色试验中需要用到蓝色钴玻璃
5. 根据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盐酸、氯水都是溶液,云、雾、有色玻璃都是胶体
B.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 燃料电池使用的氢氧化钾、甲烷、空气依次属于碱、有机物、混合物
D. 氯化钠、硫酸钡、水都是电解质,二氧化碳、葡萄糖都不是电解质
6. 下列离子可以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B. 、、、
C. 、、、 D. 、、、
7.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宗旨是通过化学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和 产生,从源头上降低或消除污染,下列行为不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
A. 使用低毒性的电镀稳定剂来取代剧毒的
B. 在街道两侧规模种植某种可大量吸收的植物
C. 寻找高效工业催化剂加快生产,减少需要的能耗
D. 研发可回收、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新型塑料
8. 实验小组的同学使用如图装置(搅拌装置略)将试剂a逐渐滴加到试剂b中,探究溶液离 子浓度变化,灯光变化可能出现 “亮→暗(或灭)→亮”现象的是( )
选项 试剂a 试剂b
A HCl Ca(OH)2
B H2SO4 NaOH
C Na2SO4 Ba(OH)2
D H2SO4 Ba(OH)2
9. 某化学研究小组对某无色水样的成分进行检验,已知该水样中只可能含有、、、、、、、、中的若干种离子。该小组同学取部分水样进行实验。
①向水样中先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再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③最后滴加硝酸银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中一定有 B.溶液中一定有
C.溶液中一定有 D.溶液中一定有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铜片插入硫酸锌溶液中:
B.钠与水的反应:
C.用食醋除水垢的反应:
D.溶液与少量溶液反应:
11.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有( )
① ② ③ ④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2. 向一定量的MnSO4溶液中依次加入下列溶液,对应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 推测KMnO4、H2O2、Na2S2O8、I 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
加入溶液 ①适量Na2S2O8溶液 ②过量H2O2 ③适量淀粉-KI溶液
实验现象 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 紫色消失,产生气泡 溶液变蓝
注:实验中“适量”指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A.I2,H2O2,KMnO4,Na2S2O8 B.I2,KMnO4,H2O2,Na2S2O8
C.Na2S2O8,KMnO4,I2,H2O2 D.Na2S2O8、H2O2、4,I2
13. 加热条件下,将通入溶液中,反应得到、、的混合液,经测定 溶液中和的个数之比为1:2,则与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原子与被 氧化的氯元素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
A.11:3 B.21:5 C.3:1 D.4:l
14. 将与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到室温,最终得到了。经检验容器内无、和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产物中一定含有NaOH
B.与的质量比为
C.在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由过氧化钠转化得到的碳酸钠的质量为106 g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6分)
在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铁元素相关物质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现有一瓶饱和溶液,甲同学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写出此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为了证明制得的红褐色液体属于胶体,可以使用的方法是 ;乙同学将少量钠单质投入氯化铁溶液中制得铁单质,请评价这一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若可行,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2)丙同学意图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如图,其中装置是实验室用草酸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装置B中盛放的药品为 ,装置D的作用为 。
②在实验开始前,应先打开装置 (选填“A”或“E”)中的加热装置。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 ,其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
③该装置的主要缺陷是 。
16.(13分)
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的仪器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3)气体发生装置中进行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若收集到的氯气的质量为7.1 g,则被氧化的的质量是 。
(4)饱和食盐水的作用为 。
(5)将足量氯气缓慢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现象为 。
(6)常温下使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也可以制氯气,且锰元素在反应中全部转化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13分)
强氧化剂一般用来进行消毒、漂白等工序。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可以通过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上述两种单质都是氧元素的 。
(2)1984年,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研制成功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的消毒液,后更名为“84消毒液”。该消毒液可用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得,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如果在某次反应中,有个氯气分子参与此反应,则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
(3)漂粉精中的有效成分为 ,其进行焰色试验的特征颜色为 (填标号)。
a. 黄色 b. 砖红色 c. 绿色 d.紫红色
(4)新型的消毒剂在中性溶液中可将剧毒的氧化为两种无毒的气体,自身被还原为,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分别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等量的电子时,与该种含氯消毒剂的质量比”,则的有效氯含量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8.(16分)
碳酸钠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碳酸氢钠是常用的发酵剂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a. 1861年比利时人索尔维以食盐、石灰石和氨为原料制得了碳酸钠,这种方法叫做氨碱法,也叫索尔维制碱法,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向氨盐水中通入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操作II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废液中含有的两种主要溶质是 (填化学式)。
b.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将氨与纯碱的生产联合起来,称为联合制碱法,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为下图所示:
(4)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母液中提取的副产品为 (填化学式)。
(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取少量试样溶于水中, (写出操作、现象与结论)。
c. 内蒙古高原天然碱湖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二连盆地中部、巴丹吉林沙漠和海拉尔盆地东南部。面积一般为数平方公里至数十平方公里,多被沙丘所环绕。
(6)从碱湖中提取的某物质化学组成为x Na2CO3 y NaHCO3 z H2O(x、y、z为互素的正整数),为了确定其成分,称取天然碱样品7.3g,充分加热后得到水的质量为0.9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该天然碱的化学式为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