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 物理八年级(上)同步练习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5 水循环和水资源
一.选择题
1.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2.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如图所示为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海洋、陆地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B.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收热量形成雨、雪,落回海洋、陆地
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
D.人类活动会消耗水资源,但不会造成水污染
3.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地球上的水的存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且分布不均匀
B.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爱护水资源,不仅要节约用水,还要防止水污染
D.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4.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当晚天空就降下了小雨,给救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所辛很快雨就停了。地震后往往都会降雨,原因是地震后,岩石圈内的水会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中,使空气湿度增大,导致震后降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是液化现象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
C.水蒸气变成雨滴是凝固现象 D.水蒸气变成雨滴的过程中放热
5.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如图是海水淡化的简易装置,在此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凝固 B.汽化、升华 C.汽化、液化 D.升华、凝华
6.如图,在旧社会每逢干旱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半仙”身上,来实现所谓的“呼风唤雨”。如今我们已经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把它变成现实了。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关于人工降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
B.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
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
D.“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成的
7.自然界水循环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有关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此过程中吸热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此过程中放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此过程中吸热
D.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此过程中放热
8.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 c B.acdf C.b c D.e
9.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10.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节水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和保护好水资源。下列做法符合要求的是( )
A.使用喷灌技术灌溉农田 B.手脚并用全身凉爽
C.随手向河中丢垃圾 D.刷牙时不关水龙头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①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②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③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文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① 、② 、③ 。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选填序号“①”“②”或“③”)。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并从周围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
(4)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 。
12.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则丙为 态,由甲到乙是 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由乙到丙的过程和生活中的 (选填“露”或“霜”)形成时的物态变化相同。
13.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在坑上铺一张塑料薄膜,并用石头压住薄膜中心和边缘四周。
14.水在自然界以不同形态存在。雨、露、雾、霜、雹、水蒸气、“白气”都是水的“化身”,属于固态的有 ,液态的有 ,气态的有 。
15.如下图左所示,从高山上流下来的是 态的水,空气中的水蒸气是 态的水。我们看到的彩虹是光照射在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的 上折射形成的;如下图右所示的冰和雪是 态的水。随着温度的变化,物体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 。
16.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示意图,填写完成图中的空格(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三.实验探究题
17.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 (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烧瓶)高度,先固定好 (铁夹/铁圈),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
(2)点燃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往瓶口的上方倾斜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 ,这是因为水蒸气由于 而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3)若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在金属盘内盛放适量的 (冰块/热水)。
(4)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 (升高/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 (填序号)
①夏天饮料里加冰块 ②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
③蒸笼蒸馒头 ④用干冰作为致冷剂人工降雨。
四.综合能力题
18.阅读材料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居住的地球表面70%是水,而且空气中总是有大量的水蒸气,它们无色无味,是不透明的看不见的气体。当看不见的水蒸气逐渐上升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当小水滴和小冰晶变多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或者地面温度突然下降时,近地水蒸气就会变成小水滴飘浮在空中,这就形成了雾。当草、木、石块等物体的温度降到某一温度而使附近的空气达到露点(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叫做露点)时,则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这些物体上凝结成露。如果温度低于,0℃,空气中或者云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这就是美丽的雪花;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上迅速变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1)水蒸气、云、雨、露、雾、霜、雪等,都是水的化身,它们中:属于气态的是 ;属于液态的是 、 、 ;属于固态的是 、 ;不能确定状态的是 。
(2)请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 、 、 、 、 、 。
(3)以上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D C D B B C A
11. (1)液化 凝华 熔化
(2)③
(3)升华 吸收
(4)用洗衣水冲厕所;用洗完米的水浇花
12. 固 汽化 霜
13. 汽化 放出
14. 霜、雹 雨、露、雾、白气 水蒸气
15. 液 气 小水滴 固 物态变化
16. ①液化 ②凝华 ③凝固 ④升华 ⑤熔化 ⑥蒸发(汽化)
17. (1)酒精灯及其火焰 铁圈
(2)小水珠 降温 液化
(3)冰块
(4)升高 ③
18. (1)水蒸气 雨 露 雾 霜 雪 云
(2)液化 凝华 熔化 液化 凝华 凝华 凝华
(3)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