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声现象 单元检测(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声现象 单元检测(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27 07:1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声现象 单元检测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填空题
1.乐音有响度、   和   三个特征。其中,响度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振动频率决定   ;成语“万籁俱寂”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   很小。
2.图是小岩自制的橡皮筋吉他,他将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缠到一个小盒上,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就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由于橡皮筋振动的   不同所发出声音的   也不同;当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时,由于橡皮筋振动的   不同,所发出声音的   也不同。
3.广场舞是一种新的健身方式,吵闹的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休息和学习。为了控制噪声,小明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跳舞时调小音响音量,二是附近居民及时关闭门窗。两种方法分别属于   、   (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
4.用手机通话和面对面说话,都是信息交流方式,传递信息时前者主要靠电磁波,后者主要靠声波。从传递能量的形式看,电磁波传递的是   能,声波传递的是   能。
5.上课的铃声响了,铃声是由于铃的   产生的,铃声是靠   传入耳中的.
6.小明喜欢利用pad听歌,根据声音的   就能判断出是哪位歌手;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能传递   ,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   .
7.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蚙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昆虫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孩子们耳朵的,能分辨出不同昆虫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蟋蟀是依靠相互摩擦的双翅   产生声音的.
8.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   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9.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街上安装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0.在“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响是铃铛由于受到金属珠子的敲击发生    而发声的;二胡、古筝、古琴等弦乐器一般是靠    振动发声;军号、唢呐、喇叭、笛子等管乐器是靠    振动发声。
二、单选题
11.如图所示,朱鹮和中华风头燕鸥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有着“东方宝石”之称,中华风头燕鸥被称为“神话之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听到朱鹮发出的声音可能是超声波
B.只要朱鹮的发声部位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朱鹮和中华凤头燕鸥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度一定相同
D.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朱鹮和中华风头燕鸥的声音
12.有关声音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声音一般在固体传插的速度比液体的快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快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人耳能直接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
1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14.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会像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不发声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附近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
D.原因不明
15.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16.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 m/s
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傍晚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17.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C.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D.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实验探究题
18.小王在为了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现象:放在玻璃罩中的音乐芯片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减少,听到的声音   ;
(2)假设与推理: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
(3)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
19.下面是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   的现象,说明   。
(2)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变化是   。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而且是   越大,声源响度越   。
(4)在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
2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声音的特征”时,小敏带领小组同学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实验:
(1)如图甲用音叉和乒乓球做实验:
①轻敲音叉,用发声的音叉接触细线悬挂着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②重敲音叉听到的声音更大,看到兵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
③乒乓球的作用是将该实验中音叉的振动放大,用乒乓球的跳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是   。
(2)如图乙用拨动钢尺做实验探究音调和什么因素有关。
①实验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振幅相同,多次使钢尺发声,该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②实验发现:振輻相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   说明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四、计算题
21.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开炮后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大炮距坦克多远?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22.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现某同学乘坐的汽艇正对面有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经过5s听到回声.(空气中声速为340m/s)
(1)如果汽艇静止在水面上,则他离山崖有多远?
(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对着山崖驶去,他大喊时离山崖有多远?
23.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示意图仅供参考),探测船停在海面某处,发出的声波信号经0.9s被探测仪接收到。
(1)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2)如果改为发射激光信号,求信号传至障碍物所需要的时间,已知激光在湘水中的速度约为2.25×108m/s。(不考虑激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音调;音色;音调;音色;响度
【解析】【解答】声音分为乐音和噪音;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音色,响度;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万籁俱寂”说明声音的振幅较小,故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会较小。
故答案为:音调;音色;音调;音色;响度.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2.【答案】频率;音调;振幅;响度
【解析】【解答】用相同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个橡皮筋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
故答案为:频率;音调;振幅;响度。
【分析】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
3.【答案】消声;隔声
【解析】【解答】跳舞时调小音量,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控制噪声的产生,属于消音。
关闭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控制噪声的传播,属于隔声。
【分析】减小声音的响度,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声音的传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答案】电;声
【解析】【解答】从传递能量的形式看,手机通话是依靠电磁波来实现的,传递的是电能;
面对面说话,声音传递的是声能。
故答案为:电;声.
【分析】本题考查了能量的传递方式,声音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能量和信息.
5.【答案】振动;空气
【解析】【解答】(1)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我们听到上课的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而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分析】(1)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6.【答案】音色;能量;响度
【解析】【解答】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因此听歌时,很容易分辨出是哪个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为此减小声音的音量,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7.【答案】空气;音色;振动
【解析】【解答】解:空气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昆虫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不同的昆虫发出的声音,音色各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
蟋蟀依靠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发出声音.
故答案为:空气;音色;振动.
【分析】(1)利用声音的传播有关知识,可以知道昆虫发出的声音,通过哪一种介质传播到人耳的;(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3)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8.【答案】振动;不能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的响度将会逐渐变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9.【答案】传播途中;响度
【解析】【解答】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街上安装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分析】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噪声监测装置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10.【答案】振动;琴弦;空气柱
【解析】【解答】(1)铃铛受到金属珠子撞击而振动发出声音。
(2)弦乐器是弦振动发出声音。
(3)管乐器发生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的。
【分析】(1)一切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
(2)弦乐器是弦振动,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
11.【答案】D
【解析】【解答】A:超声波人耳听不到,我们能听到朱鹮发出的声音,所以朱鹮发出的声音不是超声波,A错误;
B:只有朱鹮发出的声音振动频率在20~20000赫兹我们才能听到声音,B错误;
C:朱鹮和中华凤头燕鸥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所以它们的响度不一定相同,C错误;
D: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朱鹮和中华风头燕鸥的声音,D正确。
故选D。
【分析】人耳感知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兹,大于20000赫兹的声音是超声波,小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我们都听不到。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结构和材料有关。
12.【答案】A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较大,其次是液体,然后是气体中的声速,A符合题意;
B.在空气中的声音的速度远小于光速,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速度为零,C不符合题意;
D.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速和介质种类有关,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然后是气体中的声速。
13.【答案】C
【解析】【解答】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超声波可传递能量,C符合题意;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不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超声波属于声音的一种.
14.【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能发声,只是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故A错误;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很大,由于缺少介质,人耳才无法听到;故B错误;
C、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会像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是因为没有介质,声音不能传播;故C正确;
D、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是由于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5.【答案】C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太空中没有空气,而声音又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声音宇航员之间对话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深夜跳广场舞时的音乐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噪音.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我们常说的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17.【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次声波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
B、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快,故B错误.
C、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频率太低,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C错误;
D、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2)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在气体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3)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超.
18.【答案】(1)逐渐变小
(2)不能
(3)介质
【解析】【解答】(1)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减少,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
(2)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将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
(3)由于真空不能传声,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分析】(1)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声音减小;
(2)若无介质传播,声音不能传出;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9.【答案】(1)弹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被弹开的幅度变大
(3)振幅;振幅;大
(4)转换
【解析】【解答】(1)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会被弹开,由此可说明此时音叉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则当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幅度更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将变大。
(3)由实验总结可知,根据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和响度的关系可得,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声源响度越大。
(4)物理中将这种不易观察测量的量转化为易观察测量的量来研究的方法称为转换法。
【分析】(1)实验中,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据此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20.【答案】(1)振动;振幅;转换法
(2)控制变量法;高;频率
【解析】【解答】解:(1)观察图甲中的实验可知:①轻敲音叉,音叉振动发声,乒乓球被弹开,将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②重敲音叉,音叉的振幅变大,同时听到的声音更大,兵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乒乓球的作用是将该实验中音叉的振动放大,用乒乓球的跳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是转换法。(2)①在该实验中,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保持振幅相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探究音调高低与频率的关系,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②振幅相同时,减小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音调越来越高,说明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故答案为:(1)振动;振幅;转换法;(2)控制变量法;高;频率。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也叫作声源,直接观察声源的振动并不容易,可以利用转换法进行观察;
(2)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21.【答案】①大炮距坦克s=vt=340m/s×(2.1s-0.6s)=510m;
②炮弹飞行的距离s'=s=510m;
炮弹运行速度 .
答:大炮距坦克510m,炮弹运行速度是850m/s.
【解析】【分析】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通常情况下,光传播所用的时间忽略不计,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炮弹爆炸的同时,产生声音,计算出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根据s=vt便可计算出大炮与坦克的距离,确定炮弹运行的时间,根据v=便可计算出炮弹的速度.
22.【答案】解:(1)由v=得,
声音的路程s=v声t=340m/s×5s=1700m,
如果汽艇静止,人到高崖处的距离d===850m;
(2)如图所示,汽艇由A→B所用时间:t=5s,
汽艇行驶的路程:sAB=v艇t,
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AC+sBC=v声t,
sAB+sAC+sBC=2sAC,
即v艇t+v声t=2sAC
(10m/s+340m/s)×5s=2sAC,
sAC=875m.
答:(1)如果汽艇静止在水面上,则他离山崖有850m;
(2)若汽艇以20m/s的速度正对山崖驶去,他喊叫时离山崖875m远.
【解析】【分析】(1)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式s=vt求出声音的传播路程,该路程是人到高崖距离的一半.
(2)若汽艇运动,如图所示,在A处喊话,因为声速大于船速,所以声音从A→C、回声由C→B;设声音的传播所用时间为t,在这个时间内,船由A→B,所用时间也为t,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列方程,然后求出喊话时船到高崖的距离.
23.【答案】(1)解: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为
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为
答: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为675m。
(2)解:信号传至障碍物所需要的时间为
答:信号传至障碍物所需要的时间 。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结合回声计算距离;
(2)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