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水循环
第4章第1节
(1)家乡最主要的河流来自哪里?
(2)这条河流汇入大海吗?
(3)为何河流的径流量会随季节发生变化?
新课导入
韩江·潮汕母亲河
水的行星
目录
01
02
03
04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洪涝灾害防治
01
"Water planet"
“水的行星”
若将
①地球上的水,
②沼泽、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的液态淡水,
③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
三者分别汇集起来,只不过形成3个小水珠。
地球上水的体积与地球体积大小对比
在八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
从太空巡望地球,地球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所包围。 地球上约有71%的表面覆盖着水。
思考:地球上的水都以何种形态分布在哪儿呢?
地球上水体的形式和类型
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数量最大,分布次之
液态水
固态水
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气态水
按状态划分
地球上水体的形式和类型
陆地水
气态水
海洋水
按空间位置划分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 ,
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了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地球上水圈的构成
读图:
海洋水
冰川水
(存在于高纬、高山地区,水量占淡水储量的2/3以上)
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1)水圈的主体是:
(2)地球淡水的主体是:
(3)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有:
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地球上水圈的构成
思考:结合下表分析,为什么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依赖于河流水、湖泊水等水资源,而冰川水作为淡水资源的主体却较少利用
地球上各种类型水体的循环更新周期 水体 河流水 湖泊水 浅/深层地下水 高山冰川 极地冰川 海水
更新周期 16天 17年 1年/1400年 1800年 9700年 2500年
(1)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高山地区,利用难度较大;
(2)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的更新周期较短,冰川更新周期较长。
02
Water cycle in nature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一)水循环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着;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 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 过程。
不同的空间+水的固、液、气三态转化
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二)水循环的类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着;
它主要发生于:
①海洋与陆地之间
②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③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蒸发
降水
海上内循环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蒸发
植物蒸腾
降水
陆地内循环
水循环类型 环 节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蒸发、降水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蒸发
水汽输送
陆地
海洋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降水
蒸腾
蒸发
地表水
蒸发
降水
海上内循环
海洋面积广阔,海洋上空水汽充足, 循环水量最大,
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发生在陆地和海洋之间,海洋上空的
水汽只有一小部分输送到陆地上空。
最重要的循环,陆地水得到补充,
水资源得以再生
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循环水量少,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小结:水循环的类型特点
问题探究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的角度去理解, 李白的这两句诗正确吗?
错误。
黄河属于我国的外流河,向东注入渤海。它参与的是海陆间的大循环,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注入渤海的水通过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等环节重新补充黄河水。所以并非“奔流到海不复回”。
问题探究
2.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哪个循环?
海上内循环
问题探究
3. 塔里木盆地附近的河流大多参与哪个循环?
塔里木盆地附近的河流多为内流河,参与陆地内循环。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图
问题探究
4. 在外流区,存在水的陆地内循环吗?
陆地内循环不止发生在内陆区域;
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也有陆地内循环。
内流区
外流区
问题探究
5. 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并不多,而人类每天都在大量取用它,这会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呢?为什么?
不会。淡水资源储量虽然不多,但通过水循环,这些水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不停运动,使地球上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短缺。
因此,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问题探究
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就会造成水量型缺水。
如果人类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 水体的自净能力,就会污染水资源,造成水质型缺水。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
拦截地表径流,增加蒸发量,
蓄洪补枯
硬化
路面
兴修
水库
透水
路面
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影响: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状况
调水
工程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影响大气降水
影响地下径流
影响径流、
蒸腾、下渗等
增加下渗,
调节径流的变化
修建
梯田
植树
造林
开采
地下水
人工
降雨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循环环节 人类活动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局部大气降水
蒸发
下渗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引河湖水灌溉
地下工程建设、地下水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地下交通线路修建 破坏下渗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
人工降雨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会减少下渗
小结: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03
Geographical significance of water cycle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大气圈
生物圈
岩石圈
水圈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
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
01-维持水体更新与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在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01-维持水体更新与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还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表-地球上不同的水体更新周期 水体 江河 湖泊 深层地下水 高山冰川 极地冰川 海洋
周期 16天 17年 1400年 1600年 9700年 2500年
02-太阳能的能量转换传输
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水循环作为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的重新分配,使得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
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
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往往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0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 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04-塑造地表形态
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 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得到发育、演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阅读-黄河输沙造陆
黄河以高含沙量而闻名
它流经黄土高原,从那里带来大量泥沙
黄河每年从中游带入下游的泥沙约为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
其余输入渤海, 在入海口处形成黄河三角洲
#阅读-黄河输沙造陆
1954-1982年
黄河造陆面积达1100平方千米,平均每年造陆约39平方千米,三角洲一带的海岸线平均每年外延470米
图4-6-1979 年与2012年黄河三角洲卫星影像对比
1999年以来,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及其他水土保持生态工程
高强度、大规模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黄河年均输沙量从16亿吨减少到近年来的3亿吨左右
Hydrology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试从水循环的角度想一想,鱼鳞坑为什么能保土、保水、保肥?
鱼鳞坑一般建在较陡的坡上,下雨时可拦蓄坡面径流;
在鱼鳞坑中植树造林,可增加水的下渗作用,达到涵养水源、固定表土等目的,从而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土、保水、保肥。
问题探究
04
Geographical significance of water cycle
洪涝灾害防治
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
洪涝灾害的类型
洪涝灾害
洪水灾害
雨涝灾害
暴 雨
水利工程失 事
冰雪融化
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
低洼地区
积水、淹没
问题探究
汕头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探究:
1. 来水 积水来自哪里,通过什么途径?
2. 退水 积水最终会流向哪里,通过什么途径?
3. 积水 为什么会形成积水,与什么环节有关?
问题探究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探究:
1. 来水 积水来自哪里,通过什么途径?
2. 退水 积水最终会流向哪里,通过什么途径?
积水来自台风环流带来的大量降水,通过水汽输送环节。
积水最终形成地表径流或者通过下渗形成地下径流,最终汇入海洋。
问题探究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探究:
3. 积水 为什么会形成积水,与什么环节有关?
问题探究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探究:
3. 积水 为什么会形成积水,与什么环节有关?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雨量大;
城市绿地面积较小,吸纳和蓄水能力弱;
硬化路面(水泥或柏油路面)面积大,地表水下渗量小;
地表汇水速度快,易在地势低洼处汇集;
城市地下管网设计与建设滞后 (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 ,地表坡度较小,排水不畅。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探究:
4. 对策 请结合所学内容,提出防灾减灾的对策。
问题探究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探究:
4. 对策 请结合所学内容,提出防灾减灾的对策。
降水
下渗
径流
建立预警机制、做好天气预报(气象卫星→监测降雨、水情)
增加绿地面积,铺设透水材料,如透水砖
完善排水系统,做好清淤工作;修建水库;增加湿地面积
洪水
地处低洼地带的居民要准备沙袋、挡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门槛,设置挡水土坝,以防止洪水进屋。
向山坡、高地、避洪台等就近迅速转移,或者爬到屋顶、楼房高层、大树等高的地方暂避。
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遭遇洪涝灾害的自救举措示意
洪水
当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高压线铁塔,不要爬到泥坯墙的屋顶上面。
遭遇洪涝灾害的自救举措示意
课堂小结
水循环
“水的行星”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洪涝灾害
存在形式
水体类型
概念
类型
环节
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促进水体不断更新
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成因
防治措施
塑造地表形态
固、液、气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来水大/快,去水小/慢
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
不同空间+固、液、气三态转化
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
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下渗
课堂检测
2022年9月初,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市遭遇了32年以来的最大洪水,严重的内涝和持续大雨使得城市交通几乎瘫痪。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E B.D C.G D.A
2.与此次城市交通几乎瘫痪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环节是( )
A.F B.D C.C D.B
3.当该地森林覆盖率增加后,当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水分下渗减少 B.降水量急剧减少 C.蒸腾作用增强 D.地表径流增加
课堂检测
天津桥园公园通过改造地形,利用深浅不一的坑塘洼地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形成一套人工湿地系统;并根据当地盐碱土壤的特性,配置适应性的乡土植物,最终将一块废弃的打靶场变为 一座低人工养护且植物群落丰富的城市公园。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从水循环角度看,天津桥园公园通过湖泊湿地可( )
A.增加地表径流 B.减少植物蒸腾
C.减少地下径流 D.增加下渗
5.天津桥园公园的环境效益表现为( )
①显著增加城市供水 ②利于区域蓄洪防旱
③改变当地气候类型 ④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检测
植被覆盖率及植被类型的差异会对水循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人工单一橡胶林后的水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改为种植橡胶林后( )
A.下渗量减少 B.蒸发量减少
C.地表径流减少 D.气温日较差减小
7.以下水循环各环节中受植被覆盖率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
A.蒸发、蒸腾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