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六章 力和机械
沪粤版(HY) 物理(八年级 下)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分清杠杆的几个要素
教学目标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活动:拔钉子比赛
强壮的男同学与瘦小的女同学谁能把钉子拔起来呢?
男生徒手,女生用羊角锤(上课时这段话删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
一
这些工具在使用时有什么共同点?
共同特点:
1.比较坚硬
2.能绕固定点转动
杠杆:物理学中,把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叫做杠杆。
玩跷跷板的时候,如何才能使跷跷板保持水平?
让两个体重一样的同学坐在距离转轴相同的位置。
让体重不同的同学根据跷跷板的状态调整到转轴的距离。
l1
l2
杠杆平衡时,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F1
F2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
杠杆平衡时,F1、F2、l1、l2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F1+l1=F2+l2、F1-l1=F2-l2
F1×l1=F2×l2、F1/l1=F2/l2
猜想:
你还有其他猜想吗?
设计实验:
我们使用带有等分刻度的均质尺代替跷跷板,用钩码代替人。在进行实验之前,如何将杠杆调节平衡?
如何改变F1和F2呢?如何改变l1和l2?
F1
F2
l1
l2
进行实验:
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接着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数量不同的钩码。改变钩码数量和它们离开O点的距离,
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
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拉力F1/N 距离l1/m 拉力F2/N 距离l2/m
1
2
3
……
实验结论:
跷跷板保持水平静止的条件: F1 · l1=F2 · l2
交流与评估:
说一说你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支点:杠杆绕其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O
F1
F2
L1
L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 L1=F2 L2
O
L1
F1
F2
L2
方法总结:
1.找出支点的位置
3.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2.沿着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4.标符号
【例题】画出图中杠杆各力的力臂
F1
F2
L1
L2
F1
F2
L1
O
L2
O
【课本例题】假如图中的大人重750N,小女孩重250N。当大人坐在与跷跷板转轴距离为0.5m处,小女孩应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水平平衡?
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
杠杆
把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 直棒或曲棒 ) ,叫做杠杆
支点(O)
动力(F1)
阻力(F2)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杠杆的要素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力和机械
1.如图所示,OB是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F是作用在杠杆B端的力。图中线段AB与力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OA⊥AB、AC⊥OB。线段_______表示力F的力臂。(选填“OA”或“AC”)
OA
A
B
C
F
O
2.如图所示,用瓶起子开启瓶盖时可以抽象为一个杠杆,如果不计自重,在图中,能正确表示瓶起子工作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B
3.一位泰山挑山工用一根长1.8m的扁担挑起货物,如图为扁担示意图,若在扁担的A端挂200N的物体,B端挂300N的物体,挑起重物时使扁担水平平衡,则挑山工肩膀需顶在距A端_________m远的位置(不计扁担的重力)。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