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7 10:5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通过观看视频,说说战争老兵方队分别来自哪支军队,说明什么?
201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抗战老兵方队
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利用相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3.通过学习正面战场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等史事,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课标解读
淞沪会战
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徐州会战
名词解释——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指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正面作战的战场
敌后战场:指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新四军在日本占领区开辟的战场
正面战场是抗战前期的主要战场
战役——即在战争中的一个区域或方向上,于一定时间内按照一个总的作战企图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会战——指的是战争双方的主力或战区主力间进行的作战。
壹:台儿庄战役
壹:台儿庄战役
1.背景:
日军为什么要攻打台儿庄?
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同时,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
徐州是陇海铁路(兰州到连云港)和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对岸的浦口)的交汇点。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
徐州会战
图示日占区大略为1938年1月情形
徐州
上海(日占)
天津(日占)
津浦铁路(南北走向)
陇海铁路(东西走向)
2.概况:
(1)时间:
(2)地点:
(3)指挥:
(4)战果:
1938年3月
台儿庄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胜利
壹: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广西桂林人,1891年生。幼年家贫务农,后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李宗仁以军人身份在广州追随孙中山。北伐战争时率部由湖南进攻至山海关。北伐以后十年间占据广西,并与蒋介石中央军多次争斗。抗日战争时任第五战区司令,动员广西将士抗日,指挥多次大战,在台儿庄大捷名震一时。1948年当选民国副总统,1949年1月代行总统职权。1965年回到大陆,1969年病逝于北京。
以血肉之躯逐屋坚 守,激烈的巷战
日军占领了台儿庄 内2/3的地方
池峰城组织敢死队
中国军队全线反击
台儿庄战役取得
胜利
3.24
3.27
3.28
4.3
4.7
3.经过:
壹:台儿庄战役
3.意义:
意义:
从材料可以看出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对全国抗战有什么重要意义?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尸横遍野的日本鬼子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壹:台儿庄战役
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
③中国军队的协同作战。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壹: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命令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必须坚持到次日拂晓,如违抗军令,军法处置。孙连仲回答:”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孙连仲对死守台儿庄最后阵地的池峰城师长命令道: “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
5.胜利的原因:




贰:武汉会战
材料 武汉被称为“九州通衢” ,位于平 汉、粤汉铁路与长江水道交会处,军事位 置十分险要。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将部 分重要军政机构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当时 中国政治、军事的中心,具有极为重要的 战略地位。——《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
思考: 日军为什么要进攻武汉?
材料: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
①武汉是中国重要的交通中心,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援助物资运往内陆的枢纽。
②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③日本为了迫使中国政府屈服,尽快结束战争.
1.背景:


线


线
武汉
武汉会战
贰:武汉会战
1938.5.19
沿长江进攻
黄泛区
1938年6月为了防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下进
攻武汉,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
逃离家园391万多人
淹没耕地2994余万亩
武汉会战 时间
地点
战役
特点
结果
1938年6月——10月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万家岭大捷等
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重,创抗战以来规模之最
2.概况:
贰:武汉会战
3.万家岭大捷:
战术特点:
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分割包围
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在抗击日军
薛岳将军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是中国战场唯一一次全歼日军整个师团的战役。
结果:
位于江西省德安城西北20余公里的万家岭,笼罩在一片雨雾中。此岭高不足50米,三面高丘包围,在地图上找不到标注,1938年10月,中国军队在抗日名将薛岳指挥下,巧设“口袋阵”,在万家岭打死打伤侵华日军106师团3000人,史称“万家岭大捷”即万家岭战役,当地还流传着“山不在高,歼敌则名”的佳话。
日军死伤惨重,基层军官损失殆尽,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被迫空投200多么军官加强力量。这次战役,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
贰:武汉会战
4.意义:
东北
华北
华中
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武汉会战之教训》
意义
①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3.12
战略反攻阶段 1944.1—1945.8
贰:武汉会战
相持阶段
反攻阶段
防御阶段
七七事变
1937.7.7
1938.10
战略相持阶段国际形势
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 遇到袭击的珍珠港
英美盟军接连败退, 渴望的胜利在哪里?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
贰:长沙会战
②军事价值: 长沙是湖南省会,南京武汉失守后,长沙成为湖南乃至西南大后方的军事屏障,成为中日反复争夺的战略要点。
长沙会战,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以湖南长沙为主的系列战役的总称。分别如下:
第一次长沙战役(1939年9月-1939年10月)
第二次长沙战役(1941年9月-1941年10月)
第三次长沙战役(1941年12月-1942年1月)
长衡会战(1944年5月-1944年8月)
30万
薛岳
12万
阿南惟几
叁:长沙会战
1941年底,日军为牵制第九战区的兵力,来掩护香港方向的行动。第三次长沙会战拉开序幕。
原因:
①地理位置:长沙地处粤汉铁路中央,又是湘江沿岸最重要的港口.
时间:
地点:
结果:
意义:
1941年12月
湖南长沙
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振奋了人心,坚定了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心,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
“战果堪比台儿庄战役”!
----英国《泰晤士报》
叁:长沙会战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 争夺。一 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 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 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 住了阵地。——教材98页相关史事
保家卫国 浴血奋战 不怕牺牲
从中感受到中国军民的一种什么精神?




阅读课文,说说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的感人瞬间:
叁:长沙会战
肆:豫湘桂战役
肆:豫湘桂战役
结果: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时间:
1944年
失败原因: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国民党豫湘桂大溃败说明了什么?
这次战役充分暴露了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
材料一: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八年中,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6次,重要战斗1117次, 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材料二: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迷梦,始终牵制着日军总兵力一半以上的部队使130万日军在中国战场疲于奔命,有效阻止了日军北上侵略苏联;延缓了日本南进的步伐。
积极:①.在全面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重要条件。
②.正面战场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消极: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大片国土。
1942年3月,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 4月成功解救英缅军第一师。后作战失利,远征军大部撤回国内,部分退往印度。1943年10月远征军发起缅北滇西战役,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3 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回国。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
仁安羌
(解救英军)
滇缅公路
戴安澜
孙立人
中国远征军
课堂小结
指挥:李宗仁
时间:1941年12月
台儿庄
战役
第三次
长沙
会战
保卫
大武汉
正面战场的抗战
时间:1938年春
意义: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时间:1938年6月到10月
大捷:万家岭战役
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逐步进入相持阶段;
结果: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影响:对中国和世界有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 最大的一次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