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中国近代史总体概述
1.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新中国成立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含义:①“半殖”指丧失部分而不是全部独立自主权
②“半封”指既保存封建制度,又发展资本主义
③ 二者都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内涵
3.主要矛盾及革命任务: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反侵略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反封建
4.阶段划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注意:①二者以1919五四运动为界;
②最大区别:领导阶级不同;
③共同点: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两次鸦片战争
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式、《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不平等形式、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难点:鸦片战争的性质。
时空坐标及主要线索
一种觉醒:鸦片战争后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两次战争: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大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四项侵权:领土主权、关税主权、通商主权、司法主权
四大变化: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向西方学习、开始自救运动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形势
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1)英国: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2)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3)俄国:19世纪40年代,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4)美国:积极参与到侵华活动中。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对市场和原料需求越来越强烈。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对比
世界 中国
政治 逐步确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经济 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
军事 坚船利炮 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冷兵器
对外政策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总结 工业文明 农耕文明
落后就要挨打,鸦片战争的爆发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中英矛盾激化。
为了弥补贸易差额,外国必须支付大量的白银。19世纪初,从广州流入的白银,每年约在100万两至400万两之间。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每年仍旧出超二三百万两以上。这种贸易状况,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需要是尖锐对立的。于是,英国商人便开始利用鸦片这种特殊商品,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重要手段。
——李侃《中国近代史》
鸦片的输入有那些危害?
①中国白银大量流失;
②鸦片烟毒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
③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④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
道光帝特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
林则徐
(2)经过
1840年,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40余艘,士兵4000多名,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
(3)结果
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结束。
战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②客观原因: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建立了强大近代化海军;英国综合实力强大。
③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落后,统治集团内部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中国军队总人数80万,英国远征军18000人。清军伤亡4600人(死3300人)。英军伤亡401人(死59人)
——摘编自田秉锷《大国无兵》
(4)不平等条约
条 约 内 容 对中国的影响
《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赔款2100万银元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协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便于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最能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
时间 条约 内容 对中国的影响
1843年 中英《虎门条约》 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司法主权和贸易主权;加紧了文化侵略;侵犯了中国的领海权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中国法律不能管理;
片面最惠国待遇:如果中国政府对其他国家有权利让与,也应该准许英国人一体均沾,以示公允。
“在1842年《南京条约》的实际谈判中,……中方代表只是草草过目。签约之后,中方代表又主动去找英方协商关税,英方趁机欺诈,积极参与1843年海关税则的制订,从而事实上开了“协定关税”的先例,中方不但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为关税税额比先前提高而沾沾自喜。”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4)影响
《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长期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客观方面
①对外上: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使中国由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②政治上:加速中国社会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
③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④思想上:先进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半殖民地 半封建(有封建、资本主义因素)
政治上 主权受到破坏 有封建因素(封建势力在)
有资本主义因素(民族资产阶级尝试一些政治制度)
经济上 列强用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手段逐步控制中国经济 有封建的(自然经济存在但已经解体)
有资本主义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文化上 传教 有封建的(封建思想存在)
有资本主义(向西方学习)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列强要求修约的请求遭到拒绝。
③导火索::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马神甫事件
又称“西林教案”。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中国广西西林县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依法判处马赖等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以此为借口于1857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中国近代现代史》
“忧国忧民”的道光帝担心英方将来有“关税不公”的借口,接连下达九项指令,要求钦差大臣耆英与英方商谈,耆英连续12次向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提出交涉。璞鼎查对中国内地税进行了大量调查后,双方补充谈判,签署“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等……,其后美国在《望厦条约》中要求“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
英国产品在中国滞销真正的原因?英国人认为是什么?
①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②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严重;
③封建剥削沉重,中国农民贫困,购买力低等。
通商口岸少的原因
(2)经过:
①第一阶段(1856—1858年):
a.过程:
英、法两国发动战争(先锋),美、俄以调停人面目出现(帮凶)。
b.结束: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②第二阶段(1858—1860年):
a.过程:
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到清军反击。大沽站后,英法联军率军舰和陆军于1860年占领天津。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
b.结束: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 年份 签订国家 影响
《天津条约》 1858 中英、中法、中美、中俄 英法获得割地、赔款、开通通商口岸及内河航行权等权益;同时,鸦片贸易也以“洋药”的形式实现贸易合法化
《北京条约》 1860 中英、中法
《瑷珲条约》 1858 中俄 侵占中国北方100余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北京条约》 1860 中俄
(3)不平等条约
(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害,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国家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并且程度不断加深。
条约 内容
《天津条约》 1858年 (英法美俄)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十口通商(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③赔偿英法军费各600万两;
④内河航行权;
⑤鸦片贸易合法化;
⑥经商、传教等
《北京条约》 1860年 (英法俄) ①承认《天津条约》;
②增开天津;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④赔款增至800万两;
⑤允许华工出国
侵略势力扩展到北方沿海,并深入长江中下游
两次鸦片战争开放通商口岸不同点
①由东南沿海和长江口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
②由远离到邻近清朝的政治中心。
与后来的俄国相比,两次鸦片战争中英国并不以索取大片领土为主要目的,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英国以打开中国市场为主要目的,因为英国当时已经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以扩大市场和掠夺原材料为其出发点。当时的俄国却是一个半封建国家,有沙文主义传统,以扩张领土为目的。
影响 详述
政治方面 中国社会性质出现变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由开始到加深,主权逐步被侵蚀
经济方面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日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新经济因素的生长
思想方面 向学习西方的思想萌发 一些人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
对外关系 国门被迫打开 通商口岸不断增加,此时对外开放是被动的,但在客观上有进步意义
革命阶段 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人民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这正是民主革命的特征
总结提升: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开眼看世界
1.背景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
2.表现
人 物 成 就 内 容
林则徐 《四洲志》 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面对英美官员交涉鸦片烟土需要国际知识,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
魏 源 《海国图志》 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徐继畬 《瀛寰志略》 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3.影响
这些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局限性:①维护清王朝统治为目的;②向西方学习只停留在器物层面;只是著书立说,未付诸实践。
《海国图志》在清政府几乎是“无人问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不久被列入禁书;《瀛寰志略》一书在作者徐继畬被罢官后也被查禁。后来,《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浮海东瀛,识货的日本人为之翻刻,对日本维新思想的发生发展多有帮助,这又是魏、徐两氏始料未及的。
在“天朝”的文化人中,他们是孤独的,这是他们个人的不幸;然中国最优秀的思想家尚未辨明中国的方向,又是整个民族的不幸。这是时代与社会间的落差。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魏源《海国图志》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背景)
两次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
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畬《瀛寰志略》
鸦片战争
(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导火索)
爆发:
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
原因
进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