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和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的情感。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新生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桂花雨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对桂花雨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背后蕴含的乡愁和对自然的热爱,将这种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周围的植物和气味的变化呢?秋天是桂花盛开的季节,它的香气四溢,深吸一口气,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桂花雨》就与这美妙的桂花有关。大家想象一下,桂花飘落如同雨丝,这样的场景是多么美丽啊!那么,《桂花雨》这篇课文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和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了解桂花,走进作者
1.你们见过桂花吗?能说说你了解的桂花吗?
(1)学生汇报后,教师出示桂花图片,补充介绍:
桂花是常绿灌木,高度可达15米。树冠可达2--3米,卵圆形,树皮粗糙。叶面光滑,硬革质,对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幼叶边缘有锯齿。花 簇生,有乳白、黄、橙红等色,香气极浓。桂花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四种: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果实为紫黑色核果,俗称桂子。桂花叶茂而常绿,树龄长久,秋季开花,是我国特产的观赏花木和芳香树。
2.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会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吗?
3.介绍作者。这就是作者琦君,她是当代台湾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读懂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指名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懂 兰 箩 婆 糕 饼 浸 缠 茶 捡
(2)指名读生字词,及时正音。
桂花 懂得 糕饼 茶叶 木兰 沉浸 杭州 欣赏 姿态 几大箩
3.齐读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
四、详细品读课文。
【第1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这段文字通过描述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思念故乡。而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则寓意着故乡的美好和季节的变化。这种描述增强了读者对于故乡的向往和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对于欣赏花的态度和偏好。作者并不喜欢父亲指指点点告诉他的梅花和木兰花,而是喜欢桂花。
这段文字通过对比梅花、木兰花和桂花的外观和香气,突出了桂花的笨拙姿态和迷人香气。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香气太迷人了,这种描述增强了读者对于桂花的香气和美好印象的感受。同时,这段文字也传递了一个信息,即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事物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和喜好,这是非常正常的。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叨着希望不要来台风,因为台风会给故乡带来很大的破坏和损失。母亲还提到要送给胡家老爷爷和毛家老婆婆桂花,因为他们两家做糕饼很多,这种分享和给予的精神也体现了故乡人民的美好情感。
这段文字通过描述母亲的担心和送桂花的计划,展现了故乡人民对于自然灾害的无奈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种描述也传递了一个信息,即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相互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桂花盛开时的香气和摇桂花的必要性。作者提到,桂花盛开时,香气飘散得非常远,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都能沉浸在花香中。然后,作者强调了摇桂花的必要性,因为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而如果让桂花自然开放然后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么它的香味就会比摇下来的差很多。
这段文字通过描述摇桂花的必要性和桂花香气的特点,进一步强调了故乡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资源的珍视。同时,这种描述也传递了一个信息,即人们在面对美好事物时,应该及时行动、把握机会,去体验和享受它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对于摇桂花的期待和经历。作者总是缠着母亲问什么时候可以摇桂花,但母亲总是说还早呢,因为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然而,当母亲看到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作者帮忙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结果桂花纷纷落下来,他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作者形容这个场景像下雨一样,好香的雨啊!
这段文字通过描述作者对于摇桂花的期待和经历,展现了作者对于故乡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的感受力。同时,这种描述也传递了一个信息,即人们在面对美好事物时,应该积极参与、体验和享受它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第6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桂花摇落后的一些用途。作者提到,桂花摇落后,需要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然后收在铁盒子里。桂花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也可以在过年时用来做糕饼。这种描述展示了故乡人民对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种描述也传递了一个信息,即人们在享受美好事物时,也可以积极地探索它们的其他用途和价值。
最后,作者用一句话总结了整个段落,全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故乡的美好感受,也再次强调了桂花对于故乡人民的重要性。这种描述增强了读者对于故乡的向往和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7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在杭州念中学时,全家搬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香气飘散得非常远。作者经常去那里赏桂花,回家时还总是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但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段文字通过描述作者在杭州赏桂的经历和母亲的回答,展现了作者对于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尽管杭州的桂花树很多,花开时非常香,但是母亲仍然认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更香。这种对比展示了故乡对于人们的特殊意义和价值,即使在异地他乡,人们仍然会怀念和珍惜故乡的美好记忆和情感。
【第8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作者对于故乡童年时代的回忆,描述了摇桂花的乐趣和摇落下来的阵阵桂花雨。作者通过回忆这种美好的经历,更加深了自己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种描述也传递了一个信息,即人们在面对美好事物时,应该积极地探索和体验它们带来的美好感受,珍惜这些美好的回忆和情感。
总结:
通过学习《桂花雨》这篇课文,我们一同领略了桂花雨的美丽与馨香,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了乡愁与对自然的深厚热爱。
首先,课文中对于桂花雨的描写使我们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种淡淡的、清雅的桂花香气,以及桂花飘落时的唯美景象。这不仅是一次感官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接着,通过与桂花雨的亲密接触,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深深的乡愁情感。桂花雨作为故乡的象征,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此外,这篇课文还引导我们更加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热爱大自然,珍惜我们生活中的每一片绿色、每一缕花香。
总的来说,《桂花雨》是一篇情感真挚、描写细腻的课文。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后,不仅能对桂花雨有更深的认知,更能培养起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真挚情感,让这份美好延续到生活中,传递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