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6 13:5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岐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
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命题老师:蔡栋
说明:请把选择题1—8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中,12-13题答案填在答题卷中。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湖畔/挑衅  高亢/伉俪   蔓延/顺蔓摸瓜
B.蹒跚/ 栅栏 埋怨/ 埋伏 凄怆/ 满目疮痍
C.荟萃/市侩 矗立/抽搐 冠冕/沐猴而冠
D.烘焙/蓓蕾 畸形/ 绮丽 诡谲/大放厥词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染指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聚焦于纳粹占领及其对他的国家的影响。此前博彩公司发布的赔率表上莫迪亚诺甚至都未进入榜单,这次黑马突围竟然爆冷斩获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可算诺奖评委们的慧眼识英雄之举。
A.染指 B.聚焦 C.爆冷 D.慧眼识英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分)
A.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陶瓷文明,几千年的文明史蕴含着陶瓷发展一天天日臻完善的过程。
B. 临近澳门的珠中江三市,陆续开始创造粤澳合作平台,为澳门发展拓展空间。其中,面积相当于100个澳门的大广海湾,已经获批成为广东省最大的经济区。
C.网络热词早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不仅它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
D. 手机比恋人还重要,香港“低头族”盛行。谷歌一项调查显示,港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率达96%,高于日本的94%以及新加坡的93%,为亚洲第一。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①为此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
②文学作品只要求读者进入为其提供娱乐消遣或者鼓舞升华的系列文字之中
③文学的众多作品可以和平共处,但哲学体系却有争辩好斗的本性
④现在必须从头开始学习
⑤它们要求读者宣布自己在此之前在这一门学科里所学过的、相信过的东西都是错的
⑥但哲学家的著作却试图使读者的整个思想模式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A. ②⑥③⑤④① B. ③②①⑥⑤④ C. ③②①⑤⑥④ D. ②①⑥④③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彦谦早孤,不识父。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宗党所异。十五,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适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①,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开皇七年,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别。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衡得书叹息,而不敢奏闻。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司隶别驾刘灹,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抗礼长揖,有识嘉之。灹亦不敢为恨。其后隋政渐乱,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
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选自《隋书·房彦谦传》,有删节)
【注】①禁网疏阔:指官场纪律松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 擢:提拔 B.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 罹:死难
C.家有旧业,资产素殷 素:向来 D.顾谓其子玄龄曰 顾:回头
6.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诵数万言,□宗党所异
②留连数日,屑涕□别
③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
A.①而 ②以 ③因 B. ①为 ②而 ③以
C.①为 ②乃 ③而 D. ①因 ②而 ③乃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B.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C.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D.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房彦谦年幼丧父,不知道父亲是谁。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
B.房彦谦与黄门侍郎张衡也很友好,当他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对朝政匡正挽救时,就写信劝告他,但张衡却不敢上奏皇帝。
C.司隶别驾刘灹,欺上压下,揭发那些自认为正直的人,刺史畏惧他,都对他下拜。
D.房彦谦担任官职期间,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日常生活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虽常常招致贫乏,但他始终怡然自得。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3分)
②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4分)
(2)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现房彦谦“直道守常”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 课内诗歌鉴赏(7分)
(1)阅读唐代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请写出诗歌的主旨(3分)
(2)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请结合自己的体会简要赏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2)庄生晓梦迷蝴蝶, 。 ,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登高》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从军行》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使用了“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族《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12.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 5分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A. 王国维首先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就有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一例。
B.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 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即所谓“境生于象外。”
D.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意境追求的是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E. 有意境的作品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作品,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 所谓“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味着对意境的规定性更多,因而意境是有限的。
B.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价值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让人通过建筑本身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
C. 西方古代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不同,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
D. 俄罗斯民族《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表明西方艺术也有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14.为什么清代王夫之说杜甫是“工”而王维是“妙”?请简要分析。(4分)
15.很多评议者认为陶渊明的这几句诗具有深远的意境,请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4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              平常的沈从文
???               黄永玉
   ⑴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作品选,他在序言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⑵他的一生,是不停地“完成”的一生。他自己也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如果想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的“平常”。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运行。老子说“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
  ⑶因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容的丰硕果实。
⑷好些年前,日本政府部门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说是要向我请教。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因为在服式制度上出现了疑点,所以怀疑那位皇太子不是真的皇太子。若果这样,那张钞票就可能要废止了。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他。
⑸在他的客厅里,客人请他欣赏带来的图片。
  ⑹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如果皇上接见或是盛典,他是会换上正统衣服的”。“敦煌壁画上有穿黑白直条窄裤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进口裤子。不要因为服装某些地方不统一就否定全局,要研究那段社会历史生活、制度的‘意外’和‘偶然’”。“你们这位皇太子是个新鲜活泼的人,在长安日子过得好,回日本后也舍不得把长安带回的这些服饰丢掉,像我们今天的人留恋旅游纪念品的爱好一样……”
  ?⑺问题就释然了,听说那张钞票今天还在使用。
  ?⑻客人问起他的文学生活时,他也高兴地说到正在研究服饰的经过,并且说:“……那也是很‘文学’的!”并且哈哈笑了起来——“我像写小说那样写它们。”
  ?⑼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
  ?⑽沈从文对待苦难的态度十分潇洒。
  ?⑾“文革”高潮时,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明明看到我,又装着没看到,我们擦身而过。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他是我的亲人,是我的骨肉长辈,我们却不敢停下来叙叙别情,交换交换痛苦;不能拉拉手,拥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场。
  ?⑿“要从容啊!”这几个字包含了多少内情。好像是家乡土地通过他的嘴巴对我们两代人的关照,叮咛,鼓励。
  ?⒀日子松点的时候,我们见了面,能在家里坐一坐喝口水了。有一次,他说他每天在天安门历史博物馆扫女厕所。“这是造反派领导、革命小将对我的信任,虽然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可靠……”
⒁又有一次,他说,开斗争会的时候,有人把一张标语用糨糊刷在他的背上。斗争会完了,他揭下那张“打倒反共文人沈从文”的标语一看,说:“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⒂时间过得真快,他到湖北咸宁干校去了,我也在河北磁县劳动了三年,我们有通信。他那个地方虽然名叫双溪,有万顷荷花,老人家身心的凄苦却是可想而知的。他来信居然说:“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在双溪,身边无任何参考,仅凭记忆,他完成了二十一万字的服装史。
⒃钱钟书先生和我们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一次在我家聊天,他谈到表叔时说:“你别看从文这人微笑温和,文雅委婉,他不干的事,你强迫他试试!”
⒄表叔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他的才能智慧、人格品质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是故乡山水的影响吧。
(本文有删改)
16.简要概括沈从文先生“平常”的具体表现。(4分)
17.文章末尾引用钱钟书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8.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不少于60字。
20.表是三省图书馆少年儿童分馆2013年在架图书的使用情况,请根据表格信息,在下面的评论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使前后语意连贯、表达得体。(6分)
?
广州图书馆亲子阅读馆
湖南省图书馆少年儿童分馆
安徽省图书馆少儿阅览室
在架图书量
5万
3万
4万
损坏图书量
8000
3000
9000
???? 据不完全统计,广图亲子阅读馆2013年在架的5万图书将近8000册受到损害,湖图少年儿童馆的图书损坏率达10%,安图少儿阅览室的图书损坏率更是高达22%,可见,(1)?????????? ?????。孩子天生好动,在书本上乱涂乱画是天性使然,但(2)???????? ?? ????????????。要将孩子的天性与社会准则接轨,父母的后天教育不可缺少。若是在家里调皮捣蛋,家长可以自行应对,但(3)?????????? ?????????。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曾这样说过:“消极地等风雨过去,不如积极地冲过风雨。”
请以“冲过风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A.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也比喻插手或参与分外的某种事情。含贬义。不合语境。B.聚焦,使光或电子束等聚集于一点。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C.爆冷,指在某方面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事情。D.慧眼识英雄:慧眼,佛教所说的“五眼”之一,今泛指敏锐的眼力。称赞人善于识别人才。)
3.【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A.赘余。日臻完善:臻,达到。一天天逐步达到完美的境地。“日”字和句中“一天天”意思重复。B.搭配不当。“创造”与“平台”不搭配,一般用“搭建”“打造”等词语。C.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它”应放在“不仅”之前。(规律: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4.【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做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通读材料,可发现文段是“总分”结构。先看选项,首项不是③就是②,文段重点讲“文学与哲学”的区别,③是总括句,②⑥对应“文学”“哲学”分述,由总到分,排除AD;观察BC差异,⑤⑥两句的先后关系是重点,只需要判断一组即可。⑤句“它们”一词暗扣⑥句“哲学家的著作”,⑥句的“但”字表转折,而⑤⑥两句内容一脉相承,不存在转折关系。所以应该先⑥后⑤。排除C。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B项“罹”:遭遇或遭受。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在每个选项中仅提供三个虚词来选择填空,因此读懂文章就显得尤为重要。①“为……所”表被动结构,排除AD②中讲(薛道衡)逗留了几天后,挥泪作别。“而”字是连词,表修饰,说明“别”的情状;③说彦谦 准备在蒙山下建房居住,来求得自己的心愿,“以”字是连词,表目的。符合语境。排除C。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要点包括找特殊虚词位置,辨别特殊句式,结合修辞,并适当利用语感来划分句读。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原文“讦以为直”,“以为”即“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之意,翻译为“把揭发别人的隐私作为正当的做法”)
9.
(1)【答案】
①过继给叔父房子贞,侍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采分点:事,侍奉;逾,超过。
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②还擅长草书隶书,(有)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对待宝贝一样地玩赏它。(采分点:有……者,定语后置;尺牍,书信;宝,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宝贝一样。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答案】
①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等到房彦谦任职,清正廉洁遵纪守法)
②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房彦谦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匡正挽救,就写了一封信劝告他)
③唯彦谦执志不挠,抗礼长揖(只有房彦谦坚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礼节作长揖)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概括时则要寻找答题区域,对事件进行梳理,再根据题目要求回答。(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D。答对其中1点得2分,答对其中2点得3分。
【参考译文】
房彦谦,字孝冲,本来是清河人。房彦谦年幼丧父,不知道父亲是谁。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七岁时,已经诵读数万字的文章,亲戚朋友认为他很奇特。十五岁时,过继给叔父房子贞,侍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后来为继母守丧,他不进饮食有五天。侍奉伯父乐陵太守房豹,竭心尽力,每当有时令珍果,自己从不先吃。遇到亲戚的丧期,必定以粗米、草菜为食,尽到礼节,宗族中的人都以他为榜样。后来从师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于是广泛涉猎五经。懂作文章,擅长草书和隶书,能言善辩,风采气概超出常人。十八岁时,恰好广宁王孝珩做齐州刺史,征召房彦谦任主簿。当时官场纪律松弛,州郡的官员尤其放纵松懈。等到房彦谦任职,清正廉洁遵纪守法,州郡官员规规矩矩,没有谁不敬畏他。
开皇七年,提拔任命他做承奉郎,不久升迁为监察御史。因为任职期满,改任长葛县令。仁寿年间,皇上叫持节使者巡察各州县,考察州县长官胜任与否,考察结果认为房彦谦是全国最好的,越级提拔为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是一代文豪,地位显赫名望清高,跟他交结的人,都是全国有名之人。他很看重房彦谦的为人,并且对他很友好且怀敬意。炀帝继位,薛道衡改任番州刺史,赴任途中经过房彦谦的官署所在地,逗留了几天后,挥泪作别。黄门侍郎张衡,也与房彦谦很友好。当时皇帝营建东都,极尽奢侈华丽,天下百姓感到非常失望。又加上汉王叛乱,遭遇不幸的人很多,房彦谦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匡正挽救,就写了一封信劝告他。张衡收到信后感慨叹息,但是不敢上奏让皇上知道。
房彦谦知道朝廷法纪不能整治,于是辞官隐居,准备在蒙山下建房居住,来求得自己的心愿。司隶别驾刘灹,欺上压下,把揭发别人的隐私作为正当的做法,刺史畏惧他,都对他下拜。只有房彦谦坚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礼节作长揖,有识之士称赞他(的做法)。刘灹也不敢对他怀恨。后来隋朝政事渐渐混乱,朝纲败坏,官员没有不改变节操的。房彦谦坚持正道,遵守常法,坚定不移,洁身自立,深被当权的人所忌恨。外放为泾阳县令。不久,死于任上,当时年龄六十九岁。
房彦谦家中留有祖传产业,资产向来殷富,再加上前前后后担任官职,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日常开销,务必保持朴素勤俭作风。房彦谦自小到大,一言一行,从没有涉及到私利,虽然常常招致贫乏,但也怡然自得。曾经在悠闲当中独自微笑,回头对他的儿子房玄龄说:“人家都因官俸而富,只有我因做官而贫穷。留给子孙后代的财产,就只有‘清白’二字了。”他所写的文章,气度博大,闲静文雅,很有古人的情致。还擅长草书隶书,有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对待宝贝一样地玩赏。
10.
(1)诗人在写景中,借六朝的覆灭讽喻现实,寓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唐统治者以前车之覆为鉴。
(2)这两句诗歌使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因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诗人起初未见,直至“竹喧”“莲动”,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不仅富有真情实感,而且更富有诗情画意。诗人以“喧”来反衬“静”,在喧闹的景物中,让人更能体味出一种平和恬静的盎然生机。
11.默写(略)
12.【答案】C 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辨别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选项A无中生有,“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是“从近代开始”,并非从王国维开始的,“首先”一词在文中找不到依据。B项对应的原文“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选项为“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原文的前后句是转折关系,而选项变为“因而”成为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E项对应的原文“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强调的是“这一点”(即指代上句“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上的区别,而非其他方面的区别,范围不当。
13.【答案】D
【解析】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能力层级C。A项“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确实意味着对意境的规定性更多,限定条件也较意象多,但是并不能因此得出“意境有限”的结论。B项对应原文“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主要”一词,并非全盘否定这些建筑本身的审美价值,去掉后变成肯定。C项张冠李戴,“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是中国艺术家。
14.【答案】
①意境要超越具体物象,追求哲理性感受和领悟。不是任何好的诗歌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2分)
②杜甫诗描摹非常细致入微,太过逼真,意境不够深远,所以说杜甫“工”(精细)。(1分)
③王维诗突破象(意象)的限制,追求感悟(或感受),意境比较深远,所以说王维“妙”(精妙)。(1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
15.【答案】
①有意境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2分)(或答“有意境的作品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给2分,或答“有意境的作品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给1分)
②这些诗句描摹出一幅采菊东篱的田园生活图景,不仅表现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而且还蕴含着诗人崇尚自然、顺应造化之境(或“无我之境”),让人心生向往与憧憬,因而具有深远的意境。(大意对即可)(2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
16.【答案】
①答疑解惑,乐观开怀,保持从容心态。
②生活困苦,但能够以写小说(或对待文学作品)一样的心态研究服饰。
③文革严酷,身处苦难,偶遇侄子,不能交流,仍然委婉地叮咛、鼓励。
④文革稍缓,虽然打扫厕所,但还自我解嘲,心态依然豁达。
⑤以幽默风趣、意味深长的话回应被人斗争,被贴标语的屈辱,保持一颗平常心。
⑥下放干校,身心凄苦,却写信鼓励侄子逆境中要保持乐观心态。心境平和豁达。
(大意对即可。每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17.【答案】
引用钱钟书的话,突出了沈从文先生在工作生活(或为人处事)方面“平常”之中还有“不平常”。(1分)
一方面,表现了沈从文为人处事“平常”的一面:平易近人,“永远向下”,(1分)回扣了文章标题(1分);另一方面,强调了沈从文为人处事“不平常”的一面:处事有原则,不苟且,(1分)深化了文章的主题(1分)(大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及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18.【答案】
①文章通过叙述沈从文非常时期平常的工作、生活,表现其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才能智慧和从容潇洒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沈从文的尊崇之意和缅怀之情。(3分)
②我从中得到的启示:尽管世事变幻,人生无常,若一个人保持平常心,宠辱不惊,就可以从容面对困苦,潇洒战胜磨难,得到心灵的平静、智慧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3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品主题及人生价值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
19【答案】
答案: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
20.【答案】
【连贯、准确、得体】(6分)
(1)各地儿童图书馆图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2)图书馆的图书是公共物品,乱涂乱画违反公共道德。
(3)在公共场所,却不能对孩子过于放纵,教会孩子分清公私场合,这是孩子成长路上必经的一课。
[6分。每句2分。其中第一句中“各地”“不同程度损坏”各1分;第二句点明“地点”“性质”各1分;第三句准确教导,语句连贯各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