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7 20:57:51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5年中国。据材料“北京”“此纹饰可能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带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色”,可见反映的主旨是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金属冶炼技术的比较,无法得出技术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中原地区和游牧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明了中原地区和游牧地区的文化交流,而不是青铜器类型丰富和器型独特,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从明代开始,县等划分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以人口为指标变为以粮食产量为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以粮食产量为依据划分县等,这种对县域等级的划分有助于促进所在县的粮食产量增加,古代田赋是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因此此举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明代以来,政府对县等划分以粮食产量为主要标准,材料中信息不涉及人地矛盾,排除B项;材料中明代以来以粮食产量为主要标准划分县等,这样会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与推广经济作物不相关,排除C项;材料涉及明代以来对县等划分标准的信息,并未对古代的基层治理制度展开论述,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余英时认为宋代士人“以天下为己任”,涵蕴着对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处理有直接参预的资格,体现了宋代士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言论环境,排除A项;该学者论证宋代士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理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近现代亚非拉地区。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初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印度民族大起义是19世纪中期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1960年是“非洲独立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是二战后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材料列举事件都属于亚非拉国家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D项正确;材料所述属于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殖民侵略的范畴,“工业化”不是合适的主题,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是在二战后,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发生在19世纪,排除B项;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是在冷战结束后,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2世纪至13世纪地西欧。中世纪大量新知识涌入西欧,能够推动知识的传播,①正确,大学兴建能够促进巴黎等城市经济的发展,②正确,欧洲大学组成学术行会,是模仿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行会的组建形式,④正确,C项正确;中世纪(材料中13世纪)的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和修道院的束缚,促进思想解放,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6.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5世纪意大利。根据材料可知,面对意大利社会奢侈之风弥漫,意大利各城市政府相继出台禁奢法令,约束超过“宗教神学领域的道德尺度,统治阶层所能接纳的等级区分度”的奢侈行为,反映了禁奢法令的出台出于维护宗教和封建秩序的需要,C项正确;禁奢法令的出台出于维护宗教和封建秩序的需要,这不能反映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排除A项;“追求奢侈之风”属于部分群体的行为,“普遍”一说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禁奢法令的出台出于维护宗教和封建秩序的需要,但不代表文艺复兴成果遭到破坏,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宋朝时期的监察官员也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督促监察官员对其他官员进行严格的监察,所以这一规定旨在提升监察制度的效能,A项正确;材料所述宋代要求监察官员经常对官员进行纠弹,这一规定并不是在限制监察官员的权力,排除B项;材料所述做法是在加强监察力度,不是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排除C项;这一固定明显是对监察官员进行督促,而不是构建权力的制衡机制,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乡间‘老人’一职”“须要经由本里老人、里甲断决”“老人并非正式官吏却也可直接将地方官员不良行为面奏朝廷”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基层治理上,“老人”、里甲制起到了重要作用,B项正确;中国古代的优抚政策针对的是老弱贫苦的优抚,如尊敬和赡养老人,保障鳏寡孤独等,材料没有涉及优抚,排除A项;律令儒家化指的是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户籍的编审,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材料信息显示,中世纪时期西欧庄园会计制度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在会计组织机构等方面发生了很大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西欧庄园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结构有直接关系,D项正确;教会并不能控制庄园,排除A项;中世纪欧洲世袭国王的权力是逐渐加强的,排除B项;材料现象并不是封君封臣关系流于形式化的结果,且封君封臣关系流于形式与当时史实并不相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1955年的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由于一战和三年国内革命战争,苏俄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战争结束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都先利用中立国地位,使得经济得到发展,之后都卷入战争,但并没有严重破坏其工业经济,排除A项;苏联利用了西方国家经济大萧条的机遇,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跃居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排除C、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0——183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工厂制度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提高了消费的稳定性。工厂生产活动迅速提高,使得更多的人从工厂制度中得到了好处,可知学者强调工厂制度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工人阶级只是其中一部分人,不全面,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分工,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工厂制度本身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生产组织,材料未体现生产组织的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时期城市商业发达,突破了市坊的限制、出现了夜市,经营时间突破了时间限制,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对城乡经济比较,无法得出宋朝城乡间经济差距扩大的认识,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工商业者地位的信息,排除C项;D项不符史实,古代自商鞅变法以来,历朝历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幸福在今天,幸福在现实生活之中”可知,强调现世生活的幸福,据材料“人要通过自己的机智手段追求自己的幸福”可知,强调人的作用和人的价值,综合可知,市民文学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内涵,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市民文学并非西欧文化主流,排除A项;市民文学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但并没有挑战教会的权威,排除B项;市民文学并没有缓和西欧的社会矛盾,这夸大了市民文学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由材料信息可知,公元前1世纪时,罗马帝国东部的居民来自亚欧各地,并进行航海活动,这说明当时国内外的经济交流频繁, B项正确;罗马帝国疆域广阔,境内居民来自多个地区和民族,居民来源多样不等于统治基础广泛,排除A项;罗马帝国参与而非主导东西方间贸易,排除C项;材料主要讲罗马帝国东部的海上贸易,而非文化交融,未提及埃及人、阿拉伯人接受罗马文化或彼此文化相互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楼兰古城遗址作为重要的考古史料”和所学可知,楼兰王国存在约在两汉魏晋时期,处于通往西域的枢纽位置,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用于研究汉朝对边疆地区的经营,B项正确;“西藏地区”的说法空间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中的《我的楼兰》是现代音乐,材料未涉及古楼兰王国的音乐,排除C项;“唐朝”的说法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以后(中国)。结合材料“江南的人口不断迁往全国各地……发挥江南人的巧思和才智,从而成为地方社会中的显赫角色”可知,江南移民对迁入地的社会发展颇具影响力,B项正确。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往南方,而材料所示的人口流向与之不同,排除A项;江南移民不仅仅影响迁入地的经济,也影响迁入地的政治和文化,C项对材料概括不全面,排除C项;这些移民不一定由城市迁入农村,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7.(1)阶层流动;人身流动;财富流动。
(2)农产品成为商品;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出现了商帮;商人资本雄厚。
(3)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反封建启蒙思想的影响;家族文学创作传统(或环境)的熏陶;封建教育的发展;印刷术的进步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据材料一“仁宗朝,商人、细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可得出阶层流动;据材料一“近世之民,轻去乡土,转徙四方,固不患。”可得出人身自由;据材料一“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可得出财富流动。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明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二“由于经济效益可观,种棉和养蚕更是蔚然成风。各地商品的种类比以往更丰富.....”可得出,农产品成为商品;据材料二“......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可得出,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据材料二“....开始产生了一批商业集团,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商帮.....资本雄厚,经营多种行业”可得出,出现了商帮及商人资本雄厚。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据材料“这在江南地区尤为多见”并结合所学可知,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观念和妇女思想的进步;结合所学可得出明清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和反封建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冲击纲常礼教对妇女的束缚;据材料三“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女性文学世家……这在江南地区尤为多见”可得出家族文学创作传统(或环境)的熏陶;据材料三“开始编选、出版女性诗文总集、选集、别集,并自著诗话、诗评”可得出封建教育的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等。
18.(1)趋势: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到德才。
作用:①选拔了优秀人才;②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③扩大了用人范围;④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⑤稳定了封建国家政权;⑥为西方的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任答三点)
(2)原因:①传统官制的弊端;②代议制确立发展的推动;③工业革命的推动;④国家管理职能的扩大。
共同特点:①面向社会各阶层;②公开竞争;③考试录用,择优录取。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时期的中国。趋势:根据材料“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可知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到德才,趋向科学、开放。
作用:根据材料“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并结合所学科举制的影响可知选拔了优秀人才;扩大了用人范围;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封建国家政权。
(2)本题是原因、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原因:根据材料“当时封官许愿、卖官鬻爵的现象司空见惯,政治丑闻屡见不鲜”可知传统官制的弊端;根据材料“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议会改革后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派长期执政”可知代议制确立发展的推动;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国家管理职能的扩大。
共同特点:根据材料“该法令规定大部分文官均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可知面向社会各阶层、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择优录取。
19.(1)历史原因:近现代医学较为发达;战时医疗体制的深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或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发展),重视医疗卫生事业支出;试图解决医疗服务不均的弊端。(任答3点)
(2)进步:医疗保障被纳入社会保障体制;各层级医疗机构纷纷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得到落实;公共疾病的防控与公共卫生的监督取得突出成就。
主要原因:国家干预的加强;世界性公共卫生机构的推动;科技革命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3)认识:医疗卫生事业关注人民身体健康,自古以来就受到了普遍重视;但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医疗卫生事业也呈现出时间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科技、政治、经济等因素密不可分等。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英国。本题说明英国二战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原因,可以先从医疗卫生事业本身来说,结合近现代医学的发展可知近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然后找与医疗卫生事业相关的历史因素,据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相关知识可知此时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或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发展),重视医疗卫生事业支出;最后结合材料分析,据材料一“二战期间,战时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的免费诊疗范围扩展……最终适用于战时所有行业的工人和其他需接受医院治疗的人”可知战时医疗体制的深化;据材料一“形成了大区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机构管理……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全科医生服务管理。”可知试图解决医疗服务不均的弊端;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第一小问进步,据材料二“俾斯麦政府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可知医疗保障被纳入社会保障体制;据材料二“许多国家完善了各层级的医疗组织,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西方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可知各层级医疗机构纷纷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据材料二“欧美社会下层民众的医疗卫生基本得到物质保障”可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得到落实;据材料二“有效控制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可知公共疾病的防控与公共卫生的监督取得突出成就。第二小问主要原因,据材料二“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干预的加强;据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疫苗接种”可知世界性公共卫生机构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最终还是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出科技革命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在进行分析时要抓住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要知道医疗卫生事业事关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政府都很重视;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制于经济、科技、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20.示例:学者认为工业化及市场化的全球扩展促进全球联系密切,这一观点合理。
新航路的开辟使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两次工业革命涌现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各地大肆扩张,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二战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进入90年代,跨国公司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相互依赖,相互渗透。1995年世贸组织的建立,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结论: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具有延续性,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代和现代世界。据材料“工业化及市场的全球性扩展使得国际体系的所有部分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得出学者认为工业化及市场化的全球扩展促进全球联系密切,如选择赞同该观点,可分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战后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几个阶段,论述工业革命和技术革新推动世界市场扩展和形成的历史进程。也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其他信息提出其他不同见解,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我赞同学者关于西方殖民式国际社会的论述,认为18世纪末到1945年间,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了不平衡、不平等的国际秩序。我赞同学者关于18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国际关系的论述,认为此阶段的国际秩序是不平衡的,是强权国家主导的。我对学者提出的“21世纪以来国际权力模式变得更加均衡”这一观点提出质疑。也可以对三个阶段的划分提出质疑和修改意见。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提出见解:如从现代性与全球转型的关系等角度。等等。婺源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1975年在(北京)延庆县西拨子村发现了五十余件青铜器,其中一件口沿饰有重环纹的铜鼎残片,此纹饰可能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出土的铜刀、铜猎钩等,带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色。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B.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D.出土的青铜器类型丰富器型独特
2.为确定县官的品级、地位、俸禄以及编制,中国古代往往将县分为不同等级。从明代开始,县等划分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以人口为指标变为以粮食产量为依据。产量十万石以下为上县,六万石以下为中县,三万石以下为下县。这一转变( )
A.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意图缓解人地矛盾
C.有利于推广经济作物种植 D.为了加强基层治理
3.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中论证宋代士人的政治主体意识时说:“‘以天下为己任’涵蕴着‘士’对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处理有直接参预的资格,因此它相当于一种‘公民’意识。”余英时意在说明( )
A.宋代文治造就了言论宽松的环境 B.宋代的政治主体意识蕴含着理性
C.宋代士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宋代科举制促成士人的公民意识
4.下面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纸片,据此最合适的主题是( )
南美的解放者 印度民族大起义 非洲独立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B.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D.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
5.有学者认为:在12世纪至13世纪,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中世纪的欧洲大学( )
①推动了科学和知识的传播 ②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③奠定了启蒙运动思想基础 ④模仿工商业行会组建形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14—15世纪,意大利社会奢侈之风弥漫。基于此,意大利各城市政府相继出台大量禁奢法令。禁奢法令约束“过度”的奢侈行为,这个“度”包括宗教神学领域的道德尺度,统治阶层所能接纳的等级区分度。禁奢法令的出台( )
A.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 B.折射出人们普遍追求奢侈之风
C.出于维护宗教和封建秩序的需要 D.体现了文艺复兴成果遭到破坏
7.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较为健全,监察官员的管理制度尤为严格。如宋代仅御史每月至少必须奏事一次,叫做“月课”,如果上任以后百日之内无所纠弹则被认为是不称职,要被罢黜作外官,或罚“辱台钱”。这一规定旨在( )
A.提升监察制度效能 B.限制监察官员权力
C.完善官吏监督体制 D.构建权力制衡机制
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到明清时期的如下信息。综合上述材料,该同学所研究的主题是( )
资料来源 内容
吕梁宋氏家族墓 墓主人宋伦、宋虎生前均担任过乡间“老人”一职
《教民榜文》 今出令昭示天下,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须要经由本里老人、里甲断决
某学者观点 老人并非正式官吏却也可直接将地方官员不良行为面奏朝廷
A.优抚政策 B.基层治理 C.律令儒家化 D.户籍制度
9.据记载,中世纪时期西欧庄园会计制度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在会计目标、会计组织机构、簿记技术等主要方面发生了很大改变,下表为庄园基层会计组织结构图。西欧庄园会计制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教会放松了对庄园的控制 B.世袭国王的权力日渐衰微
C.封君封臣关系流于形式化 D.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结构
10.下图是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工业生产指数(1913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破坏两国工业 B.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的经济迅速恢复
C.两国工业均遭到经济大危机的重创 D.苏联曾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工业强国
11.有学者指出“工厂制度的一个好处就在于,它提供了、也必须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因而提高了消费的稳定性。1790-1830年间,工厂生产活动迅速提高。更多的人既作为生产者、也作为消费者从工厂制度中得到了好处。”该学者强调工厂制度( )
A.改善了工人阶级的处境 B.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C.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细化 D.引发了生产组织的变革
12.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置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由此可见当时( )
A.城乡间经济差距扩大 B.商品经济比较繁荣
C.工商业者的地位提高 D.抑商政策已被放弃
13.中世纪的市民文学代表作《列那狐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幸福在今天,幸福在现实生活之中……人要通过自己的机智手段追求自己的幸福”,市民文学在西欧受到了民众的支持。这反映出市民文学( )
A.成为西欧文化主流 B.挑战了教会的权威
C.以人文主义为内核 D.缓和西欧社会矛盾
14.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的航海家们从亚历山大里亚港出发,开始从红海到印度沿海的航行。这些人实际上都是罗马帝国东部的居民,大多数是北非的希腊化的埃及人,或者干脆就是阿拉伯人。材料可以说明当时罗马帝国( )
A.统治基础较为广泛 B.国内外经济交流频繁
C.主导东西方间贸易 D.文化交融进一步发展
15.知名流行歌手云朵在歌曲《我的楼兰》中,用飘渺、清幽地吟唱,诉说着现代人对曾经盛极一时的楼兰古文明的幻想。楼兰古城遗址作为重要的考古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
A.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设置 B.汉朝对边疆地区的经营
C.音乐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唐朝与西域的经贸往来
16.自宋以后,江南成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的人口不断迁往全国各地。他们每迁移到一处,往往能发挥江南人的巧思和才智,从而成为地方社会中的显赫角色。这一人口走向( )
A.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发展 B.对迁入地的发展颇具影响力
C.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繁荣 D.体现出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宗朝,商人、细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古者乡田同井,人皆安土重迁,流之远方,无所资给,徒隶困辱,以至终身;近世之民,轻去乡土,转徙四方,固不患。”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
材料二 到了晚明时期,由于玉米和番薯等新的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粮食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由于经济效益可观,种棉和养蚕更是蔚然成风。各地商品的种类比以往更丰富,而这又进一步促使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如松江,是明代最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有众多手工业专业市镇和商品集散地,其中朱泾镇“四乡盛产棉花,乡人精于纺织,所产标布质地精细”。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资本的增多和竞争的激烈,开始产生了一批商业集团,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商帮。其中最著名的是徽商,不仅人数多,而且资本雄厚,经营多种行业。
——摘编自陈君齐洋锟《晚明的商业发展与社会变迁》
材料三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女性文学世家……这在江南地区尤为多见。明清之前,女性创作只限诗词文赋。明清时期,女性作家于诗、词、文、赋、散曲、戏剧、小说及文学评论均有成功的尝试。她们不再局限于同性之间的交流,冲破“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仪,大胆与男性作家接触,以此来提高自己。她们否定“内言不出于间(内室)”的传统观念,开始编选、出版女性诗文总集、选集、别集,并自著诗话、诗评,以扩大女性文学在全社会的影响。
——摘编自郭延礼《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社会流动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明商业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女性文学繁荣的原因。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以洛克三权分立思想为指导的政治体制虽然已经建立,但国王依然掌握着相当大的行政权,恩赐制依然是主要的人事制度,当时封官许愿、卖官鬻爵的现象司空见惯,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议会改革后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派长期执政,他们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发展经济。直到1870年6月,格莱斯顿政府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该法令规定大部分文官均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选官的标准的角度说明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并概括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并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共同特点。
19.(16分)材料一 《1911年国民健康保险法》规定工人参保由工人、雇主和政府共同出资,参保工人可免费接受全科医生诊疗。二战期间,战时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的免费诊疗范围扩展适用于遭空袭的伤员、服务业人员、生产军需产品的工人、特定的慢性疾病患者,最终适用于战时所有行业的工人和其他需接受医院治疗的人。《1946年国民医疗服务法》强调卫生大臣有责任促进建立全面的医疗服务,据此建立了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大区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机构管理,地方卫生当局负责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全科医生服务管理。
——摘编自李鸻《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行政治理研究》
材料二 1871年德国统一后,俾斯麦政府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欧美社会下层民众的医疗卫生基本得到物质保障。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国家完善了各层级的医疗组织,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西方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凸显,药品供应得到了保障。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二战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及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认识。
20.(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学者巴里·布赞和乔治·劳森对国际关系的研究成果卓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们认为,工业化及市场的全球性扩展使得国际体系的所有部分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18世纪末到1945年左右,是西方殖民式国际社会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持续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西方全球性国际社会阶段。这两个阶段都代表了“有中心的全球体系”的形式,其中“有中心”意味着发展高度不平衡。而这种国际权力模式自21世纪以来变得更加均衡,不再只集中于一小部分国家,愈发具有融合性特征。
——摘编自英国学者巴里·布赞和乔治·劳森《全球转型:历史、现代性与国际关系的形成》
材料反映了两位学者对世界历史的相关认识,请对学者的部分认识或整体观点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