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7 11:2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德市部分达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生物学家来说,章鱼和乌贼是研究神经系统复杂性和演化的绝佳对象。但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因为和人类差别过大、研究手段限制等,对章鱼和乌贼的研究逐渐沉寂。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技术等新研究手段的发展,它们重新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头足类动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在6亿年前,刚刚演化出神经元,还没有聚集形成可以称之为“脑”的中枢神经系统。之后,头足类动物和人类就分道扬镳了:脑的进化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几乎是从零开始,各自独立地发展到了极致。
通过比较人脑和头足类的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复杂神经系统,我们一方面可以尝试了解复杂的大脑是如何进化出来的,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还有什么样的神经结构可以产生智能。如果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神经系统都采用同样的方式来实现某一功能,那就说明这是生物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所能找到的最优或者唯一的解决方案。反之,如果我们发现两种神经系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某一个功能,就能为人工智能与类脑计算提供更多模仿学习的方案。
头足类神经生物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J.Z.杨在20世纪初发现了乌贼的巨大轴突——一条直径达一毫米、长数十厘米的巨大神经纤维。得益于这个独特的巨大轴突,英国科学家Hodgkin和Huxley第一次记录到细胞内的动作电位,解释了神经传导的信号——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该发现作为神经科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获得了1963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这也是迄今为止,整个生物学研究中,仅有的能用数学方程完美描述的现象。
J.Z.杨随后开展对章鱼学习记忆行为的研究,通过损毁实验发现了章鱼存储记忆所在的脑区。这是最早的关于大脑存储记忆的模型,此后的数十年中,在果蝇和脊椎动物的研究中被反复印证,不同动物的脑中记忆存储结构都是采取类似组织方式。遗憾的是,近几十年来,大部分针对神经系统的研究都集中在果蝇、小鼠等模式生物中,很少人对头足类,特别是它们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章鱼和乌贼是变色伪装的高手,根据环境瞬间改变全身颜色和图案,和环境融为一体。与陆地上的变色龙相比,它们的变色速度更快,也更精准——不仅改变整体的颜色,还能在皮肤上直接模拟出背景环境的纹理和图案的细节。
章鱼和乌贼的皮肤就像覆盖全身的显示屏,上面有上百万个微小的色素细胞,每个色素细胞相当于屏幕上的一个像素点。这些色素细胞具有不同颜色,每个细胞由一个精妙的神经肌肉的机关控制,使得色素细胞可以随意快速地变大变小。章鱼和乌贼的大脑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皮肤不同区域的色素细胞变化来组成不同的图案。这个皮肤“显示屏”的分辨率高于市面上所有的电视机屏幕,使得章鱼和乌贼可以在身体表面随意产生出各种复杂图案。
那么,如何研究章鱼和乌贼这种独特功能呢?人工智能技术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在实验室内,我们运用包含数亿参数的大型神经网络模型来识别隐藏在背景环境中的乌贼,使用神经网络模型的表征来分析乌贼变色图案是在模拟环境中的哪些关键视觉特征。通过对乌贼变色进行精度的分析,我们发现,乌贼变色不依赖于预设的运动程序和固定的路径。每次变色过程都采取类似“梯度下降”的算法,是一个起于随机探索、反复利用视觉反馈优化、经过多步迭代逐步逼近背景环境的过程。
头足类研究的新进展得益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其研究成果也将反哺新技术。头足类动物视觉系统能从复杂的环境图案中提取出抽象的视觉信息,由此所启发的算法已经引发了多次计算机视觉的革命。运动系统根据抽象的视觉信息重新生成复杂的体表图案的过程可看作第一步视觉处理的逆过程,整个动物界仅有头足类动物拥有这样的图像生成功能。因缺乏对头足类动物研究,使得与之相关的图像合成与渲染等计算机图形学算法一直缺乏来自神经算法的启发,因而在算法效率和速度上远逊于计算机视觉算法。头足类动物视觉系统通过对比体表图案与环境图案,对运动系统的输出进行调整优化,此过程可能会启发人工神经网络训练中的搜索算法。
应该说,乌贼和章鱼在神经研究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它们的神经运算可能比不上人脑复杂,但以现有的技术手段,人脑还是一个“黑箱”,无法进行精密研究。而头足类动物因其神经系统不完全集中在脑里,有很大一部分分散在全身,使其神经运算的复杂性被暴露在外,易于研究。
如今,中国科学家的研究进展已经重新燃起了学术界对头足类动物研究的热情。最近一两年,包括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顶尖机构科学家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追随我们的脚步,重新开始关注这些神秘而奇特的生物。
(摘编自梁希同《为什么研究章鱼、乌贼——来自海洋智慧生物的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乌贼等头足类生物神经系统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过程:由英国科学家J.Z.杨发端,到过去的几十年比较沉寂,再到现在的重新关注。
B.目前,我们发现虽然章鱼、乌贼的神经系统很复杂,但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某功能时,章鱼和乌贼所采取的方式与人类的截然不同。
C.章鱼、乌贼的变色没有预设成哪一种颜色,其变色先要随机探索,再反复利用视觉反馈优化,最后经过多步迭代才能完成。
D.中国科学家对章鱼、乌贼的研究取得了不俗成果,这激发了世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重新开始燃起对头足类动物进行研究的热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头足类动物和人类拥有着共同的祖先,后来随着脑的进化,二者就分化开来,但各自的头脑沿着不同的途径进化并发展到了极致。
B.J.Z.杨发现的乌贼巨大神经纤维让其他两位科学家发现了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该发现是目前在生物学研究中可以用数学方程完美描述的现象。
C.大多数人都把果蝇等模式生物集中作为针对神经系统的研究对象,因此大脑存储记忆的模型在果蝇等的研究中被反复印证。
D.虽然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手段还不能精细解密人类大脑的奥秘,但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对章鱼和乌贼的功能进行研究。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章鱼和乌贼变色伪装特征的解说的一项是( )(3分)
A.章鱼和乌贼会利用自己的变色功能来隐身于周围的环境中,速度快,也精准。
B.章鱼和乌贼皮肤上的色素细胞数量众多,且具有不同的颜色,可以任意变换。
C.章鱼和乌贼在组成不同图案时需大脑通过神经肌肉精确控制皮肤的色素细胞。
D.章鱼和乌贼拥有关键视觉特征,研究时通过使用神经网络模型的表征来分析。
4.请简要说明选择乌贼和章鱼等头足类动物作为神经系统复杂性和演化的研究对象的优势有哪些。(4分)
5.关于乌贼和章鱼的研究成果可以引发哪些思考?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金黄色的麦秸 肖复兴
1848年,意大利歌剧界不可一世的人物唐尼采蒂去世之后,他原来霸占的显赫的维也纳皇家剧院音乐总监职务空缺下来,不少人眼巴巴地窥伺着这个位置。官方请威尔第来担任这个职务,并有希望让其将来荣升为许多人艳羡不已的宫廷音乐大师。没有想到,威尔第回信,断然拒绝。
他说我不希望当什么宫廷音乐大师,我只希望住在我的庄稼地里,写我的歌剧。那时候,他正在写《游吟诗人》,他正着迷于十五世纪西班牙的风情,爱着剧中那位吉卜赛女郎阿苏塞娜,那种融合在她身上的既有女儿对母亲的爱也有母亲对儿子的爱,以及燃烧在她心里那种强烈的复仇火焰,都让威尔第情不自禁。遥远的吉卜赛热辣辣的阳光,融合着家乡田野上的清风,正鼓荡着威尔第的胸膛,他怎么能退下来去和那些曾经拒绝过他的达官贵人苟合?
他回到家乡圣阿加塔的乡下。
四十年后,1888年,在威尔第七十五岁高龄的时候,他已经熬到德高望重的岁数,那波里音乐学院再一次聘请他来担任音乐学院的院长,他冷笑地摇摇头,再一次断然拒绝。
他当然想起了当年米兰音乐学院是如何把自己拒之门外的情景。那时候,他十八岁,第一次从农村来到米兰报考音乐学院,被无情地拒之门外。他当然要报复在青春时期曾经无情折磨过他的大都市和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们。他宁可住在乡村,也不愿意见到他们的嘴脸。
他曾经这样说过:“到哪儿都行,只要不在米兰或者别的哪座大城市。最好是去农村耕耘土地。土地不会让人失望。”他还是回到了家乡圣阿加塔的乡下。
威尔第向往乡村,向往土地。对于他,土地不仅是一方手帕,可以渗透失败的泪水;同时也是一只酒杯,可以盛满成功的酒浆。越是功成名就如日中天时,威尔第越是向往乡村,甚至对乡村的感情浓得化不开。他会忽然之间为自己小时候觉得故乡布塞托的天地狭小而不喜欢它感到羞愧,便迫切地渴望在故乡的田野里散步。故乡的田野,让他拥有重逢故人的感情,会给予他不期而至的灵感,他会如观察五线谱一样仔细观察土地,看土质好坏,攥起一把被阳光晒得暖暖的泥土,心里盘算着购置哪一片土地。早在《纳布科》刚刚成功之后他回到家乡的那时候,他就想购置大片土地,经营农场、猪圈、葡萄园。他觉得:土地是可以信赖的,是将来的依靠,是对一个饱受贫困煎熬人的补偿。而对于都市,他怀有的是痛苦的回忆、报复的心理。
威尔第实在是一个怪人。他的音乐是那样豁达、细致、温情,但生活中却是那样的刻板,甚至粗暴。在他的农庄里,他经常训斥、大骂雇用的农民,音乐和生活反差是如此之大。在这一点上,他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脱离不了农民的本性。他对文化界尤其厌恶,除了承认诗人曼佐尼,几乎和其他人没有任何来往。他把自己关在圣阿加塔,庄园之外发生的任何事情,他都不感兴趣。他只关心他的马、牧场、田地、播种、收割,天气不好的时候去观察天空,担心未来庄稼的收成;葡萄熟的季节,他会兴致勃勃地摘葡萄……
一生创作《茶花女》《阿依达》等二十六部歌剧的威尔第逝世的那天清早(1901年1月27日凌晨2点50分),所有车辆路过他的逝世地——米兰旅馆附近的街道,都放慢了速度,以便不发出响声。在这样的路上,铺满了麦秸。这些麦秸是米兰市政府下令铺的:“为的是不使城市的噪音惊扰这位伟大的老人。”
只有充满浪漫色彩和艺术气质的意大利,才会想起这样金黄的麦秸。
这金黄的麦秸,来自农村。这符合威尔第的心愿,让老人安息在乡村麦秸的气息里吧。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威尔第回到了圣阿加塔的乡下,官方又一次请他出任要职,他因自己年事已高,断然拒绝了官方的请求。
B.威尔第不希望成为宫廷音乐大师,而是向往土地,他认为土地不会让他失望,宁可住在乡村也不愿去大城市。
C.威尔第年轻时来到城市,梦想被击碎,遭遇心灵的煎熬,他对城市有痛苦的回忆,甚至产生报复心理。
D.威尔第是一个怪人,虽然他的音乐充满了温柔细腻,但由于他农民的本性,他经常粗暴地斥骂他雇用的农民。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第三视角,围绕威尔第展开文章内容,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一位丰富饱满的音乐家形象。
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手法,把土地比喻成手帕和酒杯,生动地写出了威尔第对土地的向往和依赖。
C.文章正面描写了主人公的言行举止,同时也侧面描写了其他人物的举动,使得小说人物形象更加丰富。
D.文章第五段插叙了威尔第在城市里求学被拒之门外的情景,生动地写出了他在城市生活无助的状态。
8.文章第二段写威尔第对自己写的歌剧《游吟诗人》中主人公的态度,有什么作用?(4分)
9.为什么米兰市政府在音乐大师去世的清早在街道上铺满了金黄的麦秸?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皮日休传 [元]辛文房
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也。隐居鹿门山,性嗜酒,癖诗,号“醉吟先生”,又自称“醉士”;且傲诞,又号“间气①布衣”,言己天地之间气也。以文章自负,尤善箴铭。时值末年,虎狼放纵,百姓手足无措,上下所行,皆大乱之道,遂作《鹿门隐书》六十篇,多讥切谬政。有云:“毁人者自毁之,誉人者自誉之。”又曰:“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等,皆有所指云尔。
日休性冲泊无营,临难不惧。乾符丧乱,东出关,为毗陵副使,陷巢贼中,巢惜其才,授以翰林学士。日休惶恐踢淑,欲死未能,劫令作谶文以惑众,曰:“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贼疑其裹恨必讥己,遂杀之。临刑神色自若,无知不知皆痛惋也。日休在乡里,与陆龟蒙交拟金兰,日相赠和。
夫次韵唱酬,其法不古,元和以前,未之见也。暨令狐楚、薛能、元稹、白乐天,稍稍开端。以意相和之法渐废间作。逮日休、龟蒙,则飙流顿盛,犹空谷有声,随响即答。韩偓、吴融以后,守之愈笃,汗漫而无禁也。于是天下翕然顺下风而趋至数十反而不已莫知非焉。夫才情敛之不盈握,散之弥八纮,遣意于时间,寄兴于物表,或上下出入,纵横流散,游刃所及,孰非我有,本无拘缚惉懘②之忌也。今则限以韵声,莫违次第,得佳韵则杳不相干,姐晤难入;有当事则韵不能强,进退双违。必至窘束长才,牵接非类,求无瑕片玉,千不遇焉,诗家之大弊也。更以言巧称工,夸多斗丽,足见其少雍容之度。然前修有恨其迷途既远,无法以救之矣。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①间气:旧谓英雄豪杰各应某一星宿之气而生。②惉懘(zhānchì):声音不和谐。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于是天下A翕然B顺下C风而趋D至数十E反而不F已G莫知H非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值,文中意思是“恰逢”,与诸葛亮《出师表》中“后值倾覆”的“值”含义相同。
B.金兰,文中指牢固而融洽的友情。出自《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C.笃,文中的意思是“坚定”,与李密《陈情表》中“则刘病日笃”的“笃”含义不同。
D.盈,文中的意思是“充满”,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有酒盈樽”的“盈”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皮日休隐居在鹿门山,喜爱饮酒,爱写诗,自号“醉吟先生”;为人放诞不羁,称自己为“间气布衣”,充满自信。
B.皮日休才华横溢,爱写诗,尤其擅长箴和铭两种文体,常写文章针砭时弊,并预言天下将大乱。
C.皮日休冲淡平和,临危不惧。出潼关任职时被俘获,黄巢命他写谶文惑众,后又怀疑他讥讽自己,于是黄巢将之杀害。
D.依诗意作诗酬答曾被废止,但到皮日休、陆龟蒙时,次韵和诗风气大盛,后更是泛滥而无法拘禁,造成不好的影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临刑神色自若,无知不知皆痛惋也。(4分)
(2)然前修有恨其迷途既远,无法以救之矣。(4分)
14.作者认为次韵和诗有哪些弊端?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辽东行 王建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年年都郡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注]
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注]丘坂,诗中指坟墓。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二字,写出了辽东之远,一个“曲”字概括出了辽河的特点。
B.诗的第二句写戍守的地方已没有城墙,也没有房屋,突出战争的破坏巨大。
C.“雪作山”写出了辽东气候异常寒冷;不惜重金买衣服体现了战士的慷慨。
D.这首诗以朴实的笔触描绘了辽东戍守的景况,色调悲壮,具有生活气息。
16.这首诗表达了反战的主题,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作者评价屈原《离骚》对德的推崇,以及治理的条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陈情表》中,李密在陈述家族人丁单薄之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处境。
(3)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如果秦国爱护六国的人民,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了中国科学院生化所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的项目。邹承鲁接到的任务是解决人工合成的路线问题。经过漫长探索,研究人员终于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一项世界级的原创性工作。但由于种种时代局限,这一成果最终与诺贝尔奖 ① 。在那个年代,中国的科学事业仿佛是汪洋里的一座孤岛。中国科学家的论文只能发表在国内期刊上,国外同行很难及时看到。
20世纪80年代,张颖清创立了“全息生物学”,并发展出与癌症、艾滋病等有关的一系列理论,还宣称自己深得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的青睐。就在这个时候,邹承鲁把一篇文章推荐到《中国科学报》。质疑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理论是“伪科学”。文章见报后,张颖清给邹承鲁写来一封长信,信中附上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评委之一的格瑞讷教授给自己的回复,以佐证自己有望获得诺贝尔奖。较真的邹承鲁立刻向格瑞讷教授进行核实,格瑞讷教授他完全没想到这封信会被张颖清拿来作为佐证的材料。
邹承鲁曾坚定地说:“是真是假,最终都将 ② 。”时至今日,邹承鲁依然是中国科学发展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而那些与他交战过的“科学明星”,连同他们 ③ 的“重大突破”,都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1.2亿年前的小盗龙化石中发现了这种小型恐龙的午餐。对该恐龙化石的重新分析发现,在其肋骨中 ① 的脚骨。这是恐龙以哺乳动物为食的第一个证据。此次重新研究的化石是小盗龙化石。研究小组认为,这是距今1.2亿年以前的小盗龙,这块化石中间的大部分尽管已缺失,但肋骨部位仍然完好无损。小盗龙是三趾恐龙,和它们较大的表亲一样,是食肉动物。它们生活在树上,与其他恐龙相比 ② ,大约是现代家猫大小。
研究人员通过对小盗龙化石的重新研究发现,其胸腔中有一只不到半英寸大小的右脚的化石。该化石曾属于一种小型哺乳动物,证明这只小盗龙曾捕食过一只老鼠大小的哺乳动物。研究人员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确定该脚化石属于哪种哺乳动物。研究人员指出,如果这种小盗龙有滑翔式的翅膀,就能 ③ ,抓住地面更小的动物,就像在它腹中发现的那种骨骼。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智能不“智”
根据上面漫画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漫画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宁德市部分达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参考答案
1.B(“章鱼和乌贼所采取的方式与人类的截然不同”肯定不当。根据材料“如果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神经系统都采用同样的方式来实现某一功能,那就说明这是生物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所能找到的最优或者唯一的解决方案”可知,材料中只是假设相同与不相同两种情况,而没有确定是哪一种情况)
2.C(C项“因此大脑存储记忆的模型在果蝇等的研究中被反复印证”因果倒置,根据材料中“此后的数十年中,在果蝇和脊椎动物的研究中被反复印证……大部分针对神经系统的研究都集中在果蝇、小鼠等模式生物中”的信息可知)
3.D(D项表明的是我们研究章鱼和乌贼的方法与途径,并没有体现题干中所说的“章鱼和乌贼变色伪装特征”;另外这句话表达也有误)
4.①头足类动物和人类有着共同祖先。②乌贼和章鱼等头足类动物因其神经系统不完全集中在脑里,易于研究。(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5.①可以了解人脑的进化过程及何种神经结构产生智能,为人工智能与类脑计算提供更多模仿学习的方案。②乌贼和章鱼的视觉系统能从复杂的环境图案中提取出抽象的视觉信息,由此所启发的算法已引发了多次计算机视觉的革命。③头足类动物拥有图像生成功能,通过对头足类动物运动控制的研究,可以使计算机图形学算法大大提升算法效率和速度。④研究乌贼和章鱼的视觉系统如何通过对比体表图案与环境图案,如何对运动系统的输出进行调整优化,此过程可能会启发人工神经网络训练中的搜索算法。(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6.A(“他因自己年事已高”错,是因为米兰音乐学院曾把他拒之门外)
7.D(没有写出他在城市生活无助的状态)
8.写威尔第痴迷于歌剧创作,(1分)呼应上下文写威尔第拒绝出任要职的内容,(1分)突出他的音乐才华,(1分)也通过歌剧的内容暗示威尔第有复仇之心。(1分)
9.①这一行为是对他尊重和敬仰的体现。他的音乐作品闻名世界,他的一生执着于音乐创作和乡村生活,这种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赢得了人们的敬仰。②用金黄的麦秸来覆盖街道,是对他一生为艺术和乡村付出的肯定。他向往乡村与土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同时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③这一行为是对音乐艺术和农村生活文化的高度认同。用金黄的麦秸来覆盖街道,是对音乐艺术和农村生活的文化意义的一种肯定和赞美,充满了浪漫的艺术色彩,展现了意大利人民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10.BDG[(原文标点)于是天下翕然,顺下风而趋,至数十反而不已,莫知非焉]
11.D(“有酒盈樽”的“盈”也是“充满”的意思)
12.B(“并预言天下将大乱”于文无据)
13.(1)皮日休临近受刑时神色自然如常,无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人都痛感惋惜。(关键点:“临”“自若”“知”各1分,句意1分)
(2)但前代贤者遗憾他们误入歧途已经很远,没有办法来挽救了啊。(关键点:“前修”“恨”“迷途”各1分,句意1分)
14.①次韵和诗约束了诗人的才情,难有佳作;(2分)②导致了一些诗人投机取巧,缺少诗家雍容的气度。(1分)
【参考译文】
皮日休,字袭美,又字逸少,襄阳人。他隐居在鹿门山,生性嗜好饮酒,酷爱写诗,号称“醉吟先生”,又自称“醉士”;而且高傲放诞,又自称“间气布衣”,说自己是天地中的间气。他凭借文章自负,尤其擅长箴和铭这两种文体。当时恰逢唐朝末年,乱军叛匪像虎狼般放纵不轨,老百姓不知道怎么办,朝野上下的所作所为,都是导致天下大乱的行径,皮日休于是写了《鹿门隐书》六十篇,大多是谴责讥讽荒谬的政治。有一篇说:“诋毁别人的人也诋毁了他自己,赞美他人的人也赞美了他自己。”又说“古代设置官吏是用来驱逐盗贼的,现在设置官吏是用来变成盗贼的”等,这些话都是有所指才说的。
皮日休的性格冲淡平和不爱钻营,面临危难也不害怕。乾符年间出现死亡祸乱,皮日休东出潼关,任毗陵副使,被黄巢叛军俘获,黄巢爱惜他的才华,任命他为翰林学士。皮日休很惶恐惊惧,欲死却又不能。黄巢命他写谶文来迷惑众人,皮日休写道:“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黄巢怀疑皮日休内心怀恨一定是讥讽自己,于是杀了他。皮日休临近受刑时神色自然如常,无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人都痛感惋惜。皮日休在家乡时,与陆龟蒙有金兰之交,每天写诗相互赠答。
依次用别人的韵脚作诗酬答,这种方法历史不长,元和以前,还没有见过。到令狐楚、薛能、元稹、白乐天,逐渐开始。用别人的诗意来作诗酬答的方法逐渐废止。到皮日休、陆龟蒙,次韵和诗风气大盛,犹如空谷回响,随声应答。韩偓、吴融以后,遵守这种次韵和诗方法的更加坚定,以致这种风气泛滥而无法禁止。于是天下都这样,如顺应风势而前行,以致同韵相和达数十篇都不罢休,没有人知道其弊端。才情这个东西聚集起来握不满一只手,分散出去则充满天地间,在时间流逝中排遣心怀,在事物外表上寄托兴致,有时上下出入,纵横流散,笔墨所到之处,何物不在我笔下,本不受限于声韵和谐与否等禁忌。如今用声韵来约束诗人的才情,不能违反用韵的次序,有时作出合韵的佳句却与全诗意境挨不上边,相互抵触难以融合;有时诗句切合事理却无法勉强押韵,进退两难。这必然导致束缚良才于窘境,勉强牵连不相关的诗句,想要把诗作得白璧无瑕,一千首诗也遇不到一首,这是诗家的一大弊端。更有甚者以措辞机巧称为高手,夸诗韵之多斗辞藻之丽,足以可见缺少诗家雍容的气度。但前代贤者遗憾他们误入歧途已经很远,没有办法来挽救了啊。
15.C(“不惜重金买衣服体现了战士的慷慨”错,不惜重金买衣服体现了战地环境的恶劣)
16.①思念家乡,回家之路渺茫。战争结束后,战士们踏上回家的路途,但离家遥远。②年年牺牲巨大。每年征调军人到前线作战,但大都战死在边境。③直接抒情。结尾诗人说战士们宁愿守在家乡做草木,也不愿去前线送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
(2)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
18.①失之交臂 ②真相大白 ③名噪一时(每处1分,其他合适的成语也可)
19.张颖清在文章见报后给邹承鲁写来一封为了佐证自己有望获得诺贝尔奖而附上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评委之一的格瑞讷教授给自己的回复的长信。(写出主干2分,其他2分)
20.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科学事业与世界的隔绝状况,(2分)表达了对中国一项世界级的原创性工作没被及时认可的遗憾。(2分)
21.示例:研究小组认为,这是1.2亿年以前的小盗龙,尽管这块化石中间的大部分已缺失,但肋骨部位仍然完好无损。(修改正确一处1分,两处3分)
22.①存在哺乳动物②体积较小③俯冲下去(每答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3.【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
这是漫画材料作文。漫画材料作文要注意看漫画的标题。漫画的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画眼”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因此,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此外,还需要看漫画的画面及细节、文字、夸张之处等。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进行变形夸张,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如这篇作文的漫画材料标题是“智能不‘智’”,人工智能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烦恼和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些智能停车场自助收费无人值守,减少了人力使用成本,然而残疾人免停证无法被识别,残障人士免费停车遭遇数字门槛。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有新闻写作机器人效率惊人,有家庭服务机器人温馨陪伴,有人机大战中围棋冠军惨败,也有传统产业不堪重压退出市场。人工智能大门已开,那么,如何辩证看待“未来已来”的人工智能,已然成为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实,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新事物,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正在被人工智能所改变。小到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智能手机,大到现代化工厂里效率极高的智能工作机器人,人工智能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化时代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潮流。
毋庸置疑,任何一项科技,都是一把双刃剑,怎样使用这把剑,是人类今天将面临的难题。我以为,人类只有看清科技的利与弊,审时度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将利益最大化,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只有持辩证眼光,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人工智能,使科技与我们和谐相处,才能营造出一个充满科技的芬芳与自然气息的完美世界。
二、参考立意
(1)人工智能不是万能之钥;
(2)人工智能时代,人不会“无能”;
(3)看清人工智能的本质,让人工智能为我所用;等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