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氯及其化合物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 )
A.Ca (ClO) 2 B.CaCl2 C.NaClO D.KClO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不相同
B.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维生素C或铁粉
C.现代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利用化学反应创造新的原子合成新的物质
D.氯是一种“成盐元素”,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3.下列关于Cl2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与NaOH溶液反应 B.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D.密度比空气小
4.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
①氯气 ②液氯 ③新制氯水 ④氯气溶解在四氯化碳溶液中 ⑤盐酸 ⑥盐酸与少量漂白粉的混合溶液
A.①②③ B.①②③⑥ C.③⑥ D.③④⑥
5.下列与氯气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B.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鲜花褪色
C.氯气杀菌消毒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纯净的氢气能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6.下面有关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可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所以氯气具有漂白性
B.在通常情况下,氯气可以和任何金属直接化合
C.氯气没有漂白性,但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会褪色
D.氯气是黄绿色气体,闻其气味时要小心将集气瓶放在鼻孔下直接闻
7.如图所示,A处通入干燥的氯气,打开B阀后,C处的红布条不褪色,关闭B阀时,C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是( )
A.浓KOH溶液 B.浓硫酸
C.饱和NaCl溶液 D.浓NaOH溶液
8.取火柴头浸于水中片刻后的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元素的试剂是( )
A.AgNO3溶液 B.AgNO3溶液和稀HNO3
C.AgNO3溶液、稀HNO3和NaNO2溶液 D.淀粉、KI溶液
9.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
A. B. C. D.
10.在新制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溶液中有HCl分子存在
B.用强光照射新制氯水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说明溶液中有HCl存在
C.将铁片加入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有HCl存在
D.FeCl2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成棕黄色,说明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存在
11.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改向其中滴加浓NaOH溶液。整个实验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次氯酸分解与溶液体积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可以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B.由a→b过程中,溶液中HClO的浓度增大
C.b点时溶解的Cl2全部与水发生了反应
D.c点以后溶液呈碱性,没有漂白性
12.氯气是一种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管道漏气遇氨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氯气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1 mol N2有6 mol电子转移
13.经氯气消毒的自来水,若用于配制以下溶液:①KOH ②AgNO3③NaHCO3④FeCl2⑤NaI ⑥NaHS ⑦NaHSO3会使配制的溶液变质的是( )
A.全部 B.②④⑤⑥ C.②⑤ D.④⑥
14.将氯气持续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颜色呈如图变化:
关于溶液中导致变色的微粒Ⅰ、Ⅱ、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H+、HClO、Cl2 B.H+、ClO-、Cl-
C.HCl、ClO-、Cl- D.HCl、HClO、Cl2
15.关于氯气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制氯水的颜色是因为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导致
B.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C.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
D.根据氯气能与碱反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氯气的尾气吸收处理
16.向紫色石蕊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
A.最后溶液变红色
B.溶液先变红色最后褪色
C.溶液仍为紫色
D.氯水中含有HCl、Cl2、HClO、H2O四种分子
二、综合题
17.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如图:
(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填各接口处的字母):接 ;接 ;接 ;接 .
(2)在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 .
(3)写出用如图装置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
(4)A、B两组同学分别用两种方法制取氯气:A组用含146g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B组用87g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氯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A B(填“>”、“<”或“=”)
(5)实验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
(6)写出氯气尾气吸收的化学方程式: .
(7)如何验证氯气已经收集满?
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可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图2中的
(2)A中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B中的现象是 .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3)写出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请你帮该小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Na2SO3已被氧化为Na2SO4(简述实验步骤):
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 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请写出实验室制氧气的另外两个方程式
(3)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氢硫酸(H2S).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若用D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为了防止中毒和污染空气,多余的硫化氢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硫酸跟稀盐酸一样,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20.某固体物质可能由K2SO4、KI、NaCl、CuCl2、CaCl2、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下列五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①混合物加水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并将滤液分成两份;
③上述白色沉淀可完全溶于稀盐酸;
④往一份滤液中滴加氯水并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CCl4层呈无色(氯水能将I-氧化为I2);
⑤往另一份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由此可推断出:
(1)写出③中白色沉淀可完全溶于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 。
(2)写出⑤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
(3)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的是 。
(4)确定该物质是否存在的方法是 。
21.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以下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进行氯气和铜粉反应的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的顺序是(填接口字母):
a→ .
(3)装置C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
(4)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加热装置D时,铜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工业上用石灰乳和氯气反应制备漂粉精,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但其有效成分只是Ca(ClO)2,
故答案为:A。
【分析】漂白精是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的产物,含有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2.【答案】C
【解析】【解答】A.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霾主要由分散质粒子直径约为2.5微米的颗粒引起,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属于胶体、雾微粒直径较小,霾的微粒直径较大,故A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C和铁粉均具有还原性,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因此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维生素C或铁粉,故B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是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不能形成新的原子,故C符合题意;
D.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电子,性质活泼,因此氯是一种“成盐元素”,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雾微粒直径较小,霾微粒直径较大;
B、维生素C或铁粉具有还原性;
C、创造新原子的过程不属于化学反应;
D、氯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电子;
3.【答案】A
【解析】【解答】A.氯气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故A符合题意;
B.氯气是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故C不符合题意;
D.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29,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氯气为酸性气体;
B.氯气为黄绿色,且具有刺激性味道;
C.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D.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4.【答案】C
【解析】【解答】①和②中只有Cl2分子,④中Cl2分子与CCl4溶剂之间不反应,产生不了H+和HClO。⑤中HCl只有酸性无漂白性,③中Cl2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⑥中发生反应:Ca(ClO)2+2HCl=CaCl2+2HClO,且少量漂白粉反应盐酸过量,故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③⑥,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5.【答案】D
【解析】【解答】A.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A不符合题意;
B.干燥氯气能和鲜花中的水反应产生具有漂白性的HClO,故能使鲜花褪色,B不符合题意;
C.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杀菌消毒时发生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氯气中Cl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
B.氯气与鲜花中的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
C.氯气杀菌消毒时由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氯气本身不具有漂白性,可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故A错误;
B.在通常情况下,氯气能与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与极不活泼金属不反应,故B错误;
C.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则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使之褪色,故C正确;
D.氯气有毒,闻其气味时要小心将集气瓶放在鼻孔下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氯气是一种有毒黄绿色气体,可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可用于杀菌消毒以及漂白,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可与部分金属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7.【答案】C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钾溶液与氯气反应,能吸收氯气,A项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与氯气不反应,不能吸收氯气但是会吸收水蒸气,B项不符合题意;
C.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不能吸收氯气同时带来水蒸气,C项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与氯气反应,能吸收氯气,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的性质分析。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火柴头含有氯酸钾,浸于水中片刻后的溶液,溶液中氯元素以ClO3﹣的形式存在,检验氯元素,应将ClO3﹣还原为Cl﹣,加入AgNO3溶液、稀HNO3和NaNO2溶液,
发生:3NO2﹣+ClO3﹣+Ag+=3NO3﹣+AgCl↓,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而A、B、D选项都不能生成白色沉淀,
故选C.
【分析】火柴头含有氯酸钾,浸于水中片刻后的溶液,溶液中Cl以ClO3﹣的形式存在,检验氯元素,应将ClO3﹣还原为Cl﹣,然后加入AgNO3溶液、稀HNO3进行检验.
9.【答案】B
【解析】【解答】A.可由氯气和铜直接化合生成,故A不符合题意;
B.不能由氯气和铁反应获得,氯气和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故B符合题意;
C.可由氯气和氢气燃烧制得,故C不符合题意;
D.可由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B项中氯气和铁反应生成氯化铁。
10.【答案】C
【解析】【解答】A.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说明里面含有氯气,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强光照射新制氯水一段时间后,因为溶液中的HClO见光分解生成HCl和氧气,使溶液酸性增强,而氯气溶于水后本身存在HCl,故B不符合题意;
C.铁片溶于新制氯水后有气泡产生,说明其中含有HCl,该气体为氢气,故C符合题意;
D.将新制氯水滴入氯化亚铁溶液中,溶液呈棕黄色,则其被氧化成氯化铁,说明溶液中含有氯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新制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的性质分析。
11.【答案】B
【解析】【解答】A.实验过程中有次氯酸出现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故A不符合题意;
B.a到b过程中,不断通入氯气形成饱和溶液,酸性不断增强,次氯酸浓度不断在增大,故B符合题意;
C.b点氯气和水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全部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c点以后的溶液由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氯气通入水中,形成新制氯水,酸性增强,不能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主要考虑次氯酸形成,氯气与水反应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加入氢氧化钠,消耗盐酸和次氯酸得到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结合选项即可判断。
1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反应生成HCl,可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有白烟生成,故A正确;
B.反应3Cl2+2NH3═N2+6HCl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氯气体现氧化性,故B正确;
C.反应中Cl、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则生成1 mol N2有6 mol电子转移,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反应3Cl2+2NH3═N2+6HCl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l2为氧化剂,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H3为还原剂,NH3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铵,有白烟生成,以此解答该题.
13.【答案】A
【解析】【解答】解:氯气微溶于水,氯气与发生反应:Cl2+H2O═Cl﹣+H++HClO,自来水中含有Cl﹣、H+、ClO﹣、HClO、Cl2等粒子,
①③与氢离子发生中和反应;
ClO﹣、HClO、Cl2等离子具有强氧化性,
其中②⑤⑥⑦与HClO、Cl2等粒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②AgNO3与Cl﹣反应产生AgCl沉淀而变质,
故选A.
【分析】氯气微溶于水,氯气与发生反应:Cl2+H2O═Cl﹣+H++HClO,自来水中含有Cl﹣、H+、ClO﹣、HClO、Cl2等粒子,根据粒子的性质解答该题.
14.【答案】A
【解析】【解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HClO,HCl具有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则将氯气持续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褪色,最后形成饱和氯水溶液显浅黄绿色为溶解的氯气分子,因此关于溶液中导致变色的微粒Ⅰ、Ⅱ、Ⅲ分别是H+、HClO、Cl2,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氯气通入水中,生成盐酸,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使紫色石蕊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溶液褪色,氯气颜色为黄绿色,最后形成溶液为浅红绿色,则溶液中含有Cl2分子;
15.【答案】B
【解析】【解答】A. 氯水成分中,只有氯气为黄绿色,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分子导致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
B. 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选项B符合题意;
C.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氯化氢,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选项C不符合题意;
D. 氯气与强碱反应,所以可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氯气的尾气吸收处理,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依据氯气的性质分析,B项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
16.【答案】B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溶液先变红后褪色,A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不符合题意;
D.HCl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所以氯水中含有Cl2、HClO、H2O三种分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新制氯水中含HCl、HClO,HCl具有强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溶液褪色,据此分析。
17.【答案】(1)E﹣C;D﹣A;B﹣H;G﹣F
(2)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3)MnO2+2Cl﹣+4H+ Mn2++Cl2↑+2H2O
(4)<
(5)除去挥发出的HCl气体,抑制Cl2在水中的溶解
(6)Cl2+2NaOH=NaCl+NaClO+H2O
(7)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依据集气瓶是否充满黄绿色气体判断
【解析】【解答】解:(1)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除杂装置中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因为饱和食盐水中有水,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先连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后连接盛浓硫酸的装置;收集装置中,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应该采用长进短出的方式,故导管连接顺序为:E﹣C﹣D﹣A﹣B﹣H﹣G﹣F,故答案为:E﹣C;D﹣A;B﹣H;G﹣F;(2)在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反应容器圆底烧瓶、添加浓盐酸的分液漏斗、加热需要的酒精灯等,所以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圆底烧瓶、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圆底烧瓶、分液漏斗;(3)气体发生装置中进行的反应是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Cl﹣+4H+ Mn2++Cl2↑+2H2O,故答案为:MnO2+2Cl﹣+4H+ Mn2++Cl2↑+2H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浓)+MnO2 MnCl2+Cl2↑+2H2O,A.n(HCl)= =4mol,n(MnO2)= =2mol,浓盐酸与MnO2发生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降低,还原性减弱,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所以生成的n(Cl2)<1mol;B.n(MnO2)= =1mol,由于浓盐酸足量,生成的n(Cl2)=1mol,所以所得Cl2 的物质的量的关系,A<B,故答案为:<;(5)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食盐水溶液中的氯离子抑制氯气的溶解,降低氯气的溶解度,故答案为:除去挥发出的HCl气体,抑制Cl2在水中的溶解;(6)氯气是有毒的气体,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气反应,所以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7)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当收集满氯气时,集气瓶充满黄绿色气体,观察集气瓶是否充满黄绿色气体验证,答:集气瓶充满黄绿色气体;
【分析】(1)根据实验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排序;(2)发生装置是制备氯气的装置,需要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和酒精灯等;(3)实验制备氯气气的反应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4)浓盐酸与MnO2发生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降低,还原性减弱,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以此解答该题;(5)根据氯气、氯化氢的溶解性大小分析;(6)氯气有毒,多余的氯气需要用氢氧化钠吸收;(7)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依据集气瓶是否充满黄绿色气体判断;
18.【答案】(1)丁
(2)溶液变成蓝色;2KI+Cl2═2KCl+I2;无尾气吸收
(3)Cl2+H2O═H++Cl﹣+HClO,H++HCO3﹣═H2O+CO2↑
(4)取少量溶液置于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再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Na2SO3已被氧化;
【解析】【解答】(1)从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选固液混合加热型装置,
故答案为:丁;
(2)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碘化钾反应2KI+Cl2═2KCl+I2,生成的I2遇到淀粉变蓝色;氯气是有毒的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要用尾气处理装置处理;
故答案为:溶液变成蓝色;2KI+Cl2═2KCl+I2;无尾气吸收;
(3)D装置中发生两个反应:氯气和水反应、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l2+H2O═H++Cl﹣+HClO,H++HCO3﹣═H2O+CO2↑,
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H++HCO3﹣═H2O+CO2↑.
(4)亚硫酸钠被氧化生成硫酸钠,只有验证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就可证明亚硫酸钠已经被氧化,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选用试剂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实验设计如下:取少量溶液置于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再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Na2SO3已被氧化;
故答案为:取少量溶液置于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再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Na2SO3已被氧化;
【分析】依据实验目的: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依据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aCl2+2H2SO4 2CaSO4+2Cl2↑+2H2O中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然后依次通入盛有淀粉碘化钾溶液的B、亚硫酸钠溶液的C、碳酸氢钠溶液的D验证氯水的性质,注意氯气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据此解答;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
(2)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和氯化钾,单质碘遇淀粉变蓝;氯气是有毒的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要用尾气处理装置处理;
(3)氯气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亚硫酸钠被氧化生成硫酸钠,只有验证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就可证明亚硫酸钠已经被氧化;
19.【答案】(1)酒精灯
(2)2KClO3 2KCl+3O2↑;防止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2KMnO4 K2MnO4+MnO2+O2↑;2H2O2 2H2O+O2↑
(3)B;a;H2S+2NaOH=Na2S+2H2O
【解析】【解答】解:(1)依据仪器①形状可知,该仪器为:酒精灯;故答案为:酒精灯;(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2KClO3 2KCl+3O2↑,为防止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所以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实验室制备氧气可用加热分解高锰酸钾法,方程式:2KMnO4 K2MnO4+MnO2+O2↑,还可以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方程式:2H2O2 2H2O+O2↑;故答案为:2KClO3 2KCl+3O2↑;防止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2KMnO4 K2MnO4+MnO2+O2↑;2H2O2 2H2O+O2↑;(3)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因此不需要加热,选B作为发生装置;硫化氢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长进短出,气体应从a端通入;硫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H2S+2NaOH=Na2S+2H2O;故答案为:B;a;H2S+2NaOH=Na2S+2H2O.
【分析】(1)依据仪器①形状说出其名称;(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为防止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所以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实验室制备氧气可用加热分解高锰酸钾法和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3)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因此不需要加热;硫化氢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长进短出;硫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
20.【答案】(1)BaCO3+2H+=Ba2++H2O+CO2↑
(2)Ag++Cl-=AgCl↓
(3)Na2CO3;NaCl
(4)取①所得溶液,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固体中有NaCl,反之则无
【解析】【解答】(1)实验③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为B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BaCl2、H2O和C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CO3+2H+=Ba2++H2O+CO2↑;
(2)实验⑤产生的沉淀为AgCl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g++Cl-=AgCl↓;
(3)由分析可知,该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无法确定是否含有NaCl;
(4)为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NaCl,应取实验①所得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通过是否产生沉淀,证明是否含有NaCl;
【分析】实验①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有CuCl2;实验②③说明该沉淀可溶于稀盐酸,故沉淀为BaCO3,不含BaSO4,说明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a2CO3,一定不含有K2SO4;且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有CaCl2;实验④说明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有KI;实验⑤说明原固体物质中含有Cl-,但不一定含有NaCl。据此结合设问进行作答。
21.【答案】(1)MnO2+4HCl (浓) MnCl2+Cl2↑+2H2O
(2)deihfgb
(3)除去氯化氢,减小氯气的溶解性
(4)Cl2+2OH﹣═Cl﹣+ClO﹣+H2O
(5)Cl2+Cu CuCl2
【解析】【解答】解析:(1)加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制取氯气的方程式是MnO2+4HCl MnCl2+Cl2↑+2H2O;(2)实验室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杂质,需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再用氯气与铜粉反应,由于氯气有毒,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剩余氯气,所以仪器连接顺序是deihfgb;(3)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氯化氢易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减小氯气的溶解性;(4)在装置B中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反应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5)加热时,铜粉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反应方程式是Cl2+Cu CuCl2。
【分析】
(1)实验室制备氯气原理:MnO2+4HCl (浓) Δ= MnCl2+Cl2↑+2H2O
(2)一般装置:制备、除杂、干燥、收集(性质实验)、尾气处理:
实验室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杂质,需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再用氯气与铜粉反应,由于氯气有毒,
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剩余氯气,所以仪器连接顺序是a-de-ih-fg-b
(3)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4)氯气的尾气处理Cl2+2OH﹣═Cl﹣+ClO﹣+H2O
(5)Cl2+Cu Δ= Cu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