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 8.《山山水水》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 8.《山山水水》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11-27 16:54: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山山水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和《水墨家园》是四、五年级中国水墨画系列的延续。但是在保持前两个年级主要注重水墨体验和感受传统的前提下,本课开始接触中国绘画典型的表现技法。然而。千万不能把本课视为中国画的技法学习课,因为中国绘画的核心是创作者的有感而发。所以在导语中特别介绍了“山水画”的概念,并选择了从较为工整到大胆写意的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欣赏。接着是非常详尽的“石的画法”“皴法”与“水纹”的画法,他们基本上涵盖了山水用笔的基本技法。“学生作品”选择的是大块墨色渲染与勾染结合方法的两幅作品,他们和艺术家的作品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水墨山水画的不同表现方法,可以供学生创作时参考。二、学情分析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六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基本形成,逻辑思维和空间意识都逐渐完善。作为第三学段承上启下的学期,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注重技能技巧的表现。本课相较于四、五年级的水墨画系列,更加注重技巧技法的表现。学生对中国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单对于自主创作山水画的技巧还需进一步的学习和练习。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山水画是中国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 8课画出一幅表现近景、中景、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学生初步掌握山水画近景中景和远景的表现方法。
难点:墨色的浓淡、虚实变化,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五、教学工具准备毛笔、毛毡、墨汁、调色盘、国画颜料、生宣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阶段 一、导入阶段视频导入,播放《山山水水》。师提问:在刚才的视频中你都看了什么?生回答:山水、树、人......那它们究竟是怎样创作成的?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山山水水》这一课来体验山水画的创作方法。 学生欣赏视频,并回答教师问题。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内容。
发展阶段 二、共学阶段
活动一:出示同一角度的山水画作品郭传章《黄山云海》和摄影作品《黄山图》,体验山水画与实景的区别。
师提问,生回答。师总结:山水画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它是以描绘自然山川的景色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画。它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活动二:出示王维的《鸟鸣涧》和《鹿柴》,感受山水画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师总结:苏轼曾经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是古代诗画结合的典范。我们在学习山水画的时候可以结合我们学习过的古诗来加深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当然在学习语文课本上的古诗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还是那山水画来表达诗中情感,诗画一体让山水画具有了浪漫特征。并了解山水画的分类。
活动三:出示黄永玉的《黄山图》和体验远景、近景、中景表现手法的不同?师总结:远山虚,近山实;近山重墨、远山淡墨等。 体会山水画和真实事物之间的区别,理解山水画的概念。 艺 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学生从对比中体验差别。引 导学生理解近景、中景、远景不同的表现方法。
实践创作 三、示范讲解讲解国画基本技法。播放《山石和树的画法》视频,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播放《云和水的画法》视频。教师讲解作画步骤。
四、创作实践利用材料包进行创作。循环播放山水画作品照片。教师巡回指导。 理解山石、树、木、云和水的基本画法。
利用材料包创作作品。 技法的掌握较难,所以此处采用的视频和示范结合的方式,边讲边示范,感受皴擦点染的技巧
展示评价 学生将完成的作品粘贴到卷轴上。
自评:学生从用笔、用墨、表现手法等方面评价自己的作品。
教师点评:指出学会说作品的优缺点。 学 会 多角度欣赏自己及别人的作品,提升美术素养。 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增强学习美术的信心。
课堂小结及拓展
刚刚我们学习了山水画的创作方法,画家李可染曾经说过“山水”的含义是国家,是国土。他们在创作山水画时饱含了对祖国的热爱,而我们可以利用中国画特殊的意境,致敬英雄,致敬坚守在抗洪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终将捍卫每一寸国土的你们
板书设计
山山水水
概念 技法
山山水水教学反思
优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将山水画做成了能动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的概念,并山水画的学习与语文学科相结合,体现了大单元教学的理念。最后将山水画的学习延伸到了抗洪救灾,让爱祖国的情感上。
缺点:
1.本课的教学难点突破的有所欠缺,学生在控水及用笔上,不是很熟练。
2.就这节课的效果来看,效果还可以,但是对于学生的控制不能做到收放自如。
3.在学生讨论欠必须做好讲解,提出的问题必须明确,也要注意纪律。
4.练习时要做好对创作作品要求,明确创作目标。上色时更应该注意颜料与墨色的配比。
5.评价学生作品时,应以鼓励为主,多肯定学生的亮点。这样才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