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2023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7病句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三星堆考古专家把先进的实验室等搬到考古现场进行考古的新尝试,具有里程碑意义。
B.当前,实体书店面临着生存困境,能否实现逆袭,关键在于探索出适合未来的发展模式。
C.袁隆平院士不仅属于世界,也属于中国,他毕生奋斗的伟大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不挨饿。
D.根据赵德发小说《经山海》改编的电视剧《经山历海》,塑造了基层党员平凡感人的故事。
2.(2023·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期,我国南方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新闻媒体引起了广泛关注。
B.据统计,2022年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破案约3.9万余起,打破团伙约4730余个。
C.随着社交媒体的迭代,使表情包从简单的符号逐渐丰富成为图片、动图甚至影视片段等多种元素的组合。
D.投入上海虹桥——成都天府商业航线运营的C919飞机,是我国历经数十年自主研制的新型干线大飞机。
3.(2022·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产动漫专题片《血与火: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地讲述了党史故事。
B.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帐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C.每到夏季,学校都会反复向学生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去游泳。
D.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使用和接受。
4.(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
B.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先后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能否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是加快形成开放创新生态的重要保障。
D.通过艺术塑造,劳动者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劳动者精神更加丰富深刻。
5.(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专家认为,进入夏季的高温天气后,或许有助于降低甲型流感病毒的扩散速度。
B.新能源产品产量增速快,今年4月,仅光伏电池产量的增长率就超过69.5%左右。
C.5月26日,中国乒乓球队混双组合轻松战胜对手,夺得2023年德班世乒赛冠军。
D.能否构建数字医疗的新形态、新格局,对医疗事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6.(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酸奶作为人们的日常饮品,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蛋白质、钙、多种微量元素等大约十几种营养成分。
B.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品味,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
C.北京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的众多突破,表现了中国冰雪运动的长足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D.绣娘陈英华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荣誉面前,她十分淡然:“要能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创新和传承。”
7.(2023·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安阳启动,活动旨在以探访中华文明源头,发掘汉字文化魅力为目的。
B.陕西西安交响乐团推出的《长·安——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直播走红网络,吸引了2300万人次在线观看。
C.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深化,《三体》《流浪地球》等作品热度逐渐高涨,科幻文学在青少年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
D.线上全民健身活动参与时间灵活,运动类型丰富,可为不同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服务。
8.(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A】关于建成无界公园,让市民亲近自然的美好需求得到了满足。公园更透气,风景零距离。拆墙透绿,拆除的是物理隔断,联通的是现代生活与自然风光。【B】青岛的这一做法,体现了观念的转变、方法的创新。这也对市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公园的美不仅在于风光,还在于人文。【D】入园赏景时,我们也要爱护公园的各种公共设施。
上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9.(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广州打造“零换乘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将构建区域1小时生活圈。
B.为了防止风沙不进入封闭区,神舟十六号的每一层平台都加装了密封设备。
C.“广彩”是西关五宝之一,以色彩绚丽、工艺繁复的独特风格享誉海内外。
D.2023年5月我国科考队员再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提升了科学考察任务。
10.(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新时代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让航天人有了绽放青春的舞台。
B.打造“厚道阜新,乐养无忧”品牌,是市政府启动康养医育示范工程的目标。
C.“复兴号”动车能否驶入青藏铁路,标志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正式运行。
D.2023赛季,辽篮之所以再创佳绩,是因为其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所成就的。
11.(2023·黑龙江大庆·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海洋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中华白海豚在福建近海出现次数越来越高。
B.中国人民在各种困难面前从来都不管屈服,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C.大明湖位于济南旧城东部,包括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三处泉水构成。
D.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迫于生计去举人家里偷书,被打得浑身遍体鳞伤。
12.(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B.古老的东方大国不仅以卓越的智慧启迪世界文明,更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拥抱世界文明。
C.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这两个成语是中华民族热爱读书、敬重知识与学问。
D.我市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融入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市民对绿色出行的认同感持续加强。
13.(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汽车和电子是机器人需求最大的行业,此外金属加工、塑料和化学制品、食品制造、采矿、纺织对机器人也快速增长。
B.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学都活起来。
C.通过汇总统计、调查登记和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
D.河水的“黄”与海水的“蓝”缠绕交汇又泾渭分明,夏日的黄河入海口是最美丽的季节。
14.(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自劳动课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后,“中小学生做饭”成为热点话题。②但是,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不能简单将其理解为增加家务劳动的数量。③劳动教育要重视“劳育结合”,避免“以劳代育”。④劳动教育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更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水平。
A.① B.② C.③ D.④
15.(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华传统文化一向推崇对劳动实践的认同、对劳动精神的传承、对劳动文化的传播。
B.截至目前,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四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记录。
C.评价艺术作品是否优秀,不能仅凭流量多少这一标准,内容品质、价值含量等更应该成为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
D.每到夏季,学校都会反复向学生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去游泳。
16.(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是某同学写的“致敬航天英雄”新闻稿中的一段话,其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5月30日上午,九年级四班全体同学观看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全过程。②当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同学们欢呼雀跃,激动万分。③接着,大家畅谈了自己的感受,纷纷表示能否像航天英雄一样实现报效祖国的理想,取决于自己努力学习。④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明确了自己当下的责任和未来的使命。
A.① B.② C.③ D.④
17.(2022·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手拉大手,撑起一片天”的主题植树活动,掀起植树造林、校园绿化活动的热潮。
B.高速铁路网不断延伸,运营里程向着近4万多公里迈进。
C.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在家也能上课,这主要得益于我们身处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
D.阅读素养对民族、对个人、对国家来说,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养。
18.(2022·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地球生物多样性关系着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发展和生存的重要基础。
B.全社会都要参与到阅读中来,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C.随着文化发展的深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D.高铁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成果,是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
19.(2022·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中国建筑类文章,使我感受到了前人的非凡智慧和杰出创造力。
B.也许是因为杜小康太困了的缘故,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
C.日常聊天时的讲述也要注意内容合适和言语得体,避免不要引起误解。
D.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亲属之间的表现。
20.(2022·西藏·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掀起了体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热潮。
B.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C.通过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使炽热的家国情怀激荡在中华儿女的心里。
D.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所以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1.(2021·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在北斗系统的基础上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车联网平台,该平台已吸引近700多万辆道路运营车辆安装了北斗终端。
B.袁隆平胸怀天下,凭借丰富的科研经验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
C.新冠疫苗的研制是个浩大的工程,巨大的资金投入必不可少,并且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整个人类同病毒的战斗。
D.中国倡议并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该组织将为世界乃至中国应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
22.(2021·山东淄博·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云南华坪县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扎根边疆山区四十余载,用教育之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B.校园里近300株乔木和种类繁多的灌木、草本植物,成为劳动教育的天然资源,利于学校开展“绿植养护、生命成长”。
C.实验中学严禁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
D.抗疫题材纪录电影《武汉日夜》秉持以客观纪录为创作原则,讲述了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不同身份的人在特殊时期守望相助的真情故事。
23.(2021·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日之中国以启迪人心的理念和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断为世界发展注入动力,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B.移动数据的需求爆炸式增长,现有移动通信系统难以满足未来,我们急需研发新一代5G系统。
C.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市民素养的高低,是我市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D.“至美茶园绿道”之所以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青睐的原因,是因为这里不仅有优美的茶园风光,还有可以健身的骑游绿道。
24.(2021·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B.全体党员要做到办实事、悟思想、学党史、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C.“川剧进校园”是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的重要举措和良好契机,但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相关人员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央视综合频道在大年初一推出全新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从《尚书》中遴选出核心人物“伏生”,并围绕他展开戏剧表演。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一面不能与两面相对,应在“在于”后加“能否”;
C.不符逻辑,“不仅……也”是递进关系,应把“中国”和“世界”的位置互换;
D.搭配不当,“塑造”不能和“故事”搭配,应把“塑造”改为“讲述”或把“故事”改为“形象”;
故选A。
2.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A.偷换主语,应改为“近期,我国南方多地出现的强降雨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新闻媒体广泛关注”;
B.语义重复,“约”和“余”语义重复,都有约数的意思,任意删去其中一个;
C.缺少主语,应将“随着”或“使”删去;
故选D。
3.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B.有语病,“重要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应删去“的重要原因”或“原因”;
C.有语病,成分残缺,应改在“去游泳”后面增添“的倡议”;
D.有语病,语序不当,应将“使用”和“接受”位置进行调换;
故选A。
4.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C.“能否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是加快形成开放创新生态的重要保障”两面对一面,应该将“能否”删去;
故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A.缺少主语,应删去“进入……后”;
B.“超过”“左右”矛盾,应删去“左右”;
D.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
故选C。
6.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大约”与“十几种”都是概指,删去“大约”;
C.句式杂糅,删去“是显而易见的”或“表现了”;
D.语序不当,将“传承”与“创新”互换位置;
故选B。
7.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A.句式杂糅,“旨在”和“以……为目的”杂糅,任意删去其中一个;
故选A。
8.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去“关于”或“让”;
故选A。
9.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删去“随着”;
B.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D.词语搭配不当,应把“提升”改为“完成”;
故选C。
10.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删去“在……中”或“让”;
C.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D.句式杂糅,可删去“所成就的”;
故选B。
11.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搭配不当,“次数越来越高”搭配不当,可以把“高”改为“多”;
C.句式杂糅,可以去掉“构成”;
D.成分赘余,去掉“浑身”;
故选B。
12.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有误,“收成”与“最好的一年”搭配不当,可将“一年”删去;
C.有误,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学问”后加“的代表”;
D.有误,搭配不当,“认同感”不能“加强”,用“增强”;
故选B。
13.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A.成分残缺,可在“纺织对机器人”的后面加上“的需求”;
C.语序不当,应该是“调查登记、数据分析和汇总统计”;
D.搭配不当,“入海口”不能搭配“季节”,应该改成“黄河入海口的夏季是最美丽的季节”;
故选B。
14.D
【详解】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D.“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搭配不当,应将“提升”改为“改变”;前后两个分句不合逻辑。应改为“劳动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更是为了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
故选D。
15.D
【详解】考查病句辨析的能力。
D.成分残缺,应在“一人去游泳”的后面加上“的倡议”;
故选D。
16.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
C.两面对一面,可在“努力学习”前面加上“是否”。
故选C。
17.A
【详解】考查病句修改。
B.“近”与“多”语义矛盾,去掉“多”;
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环境”;
D.语序不当,改“对民族、对个人、对国家”为:对个人,对民族,对国家;
故选A。
18.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
A.语序不当,“发展”和“生存”应调换位置;
B.搭配不当,“培养”与“氛围”搭配不当,应改为“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随着”或者“使”;
故选D。
19.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成分残缺,缺主语,可删去“通过”“使”其中一个;
B.句式杂糅,可将“因为”“的缘故”删去其中一个;
C.否定不当,可删去“不要”;
故选D。
20.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
C.有误,缺主语,可去掉“通过”或“使”;
故选C。
21.B
【详解】A.有语病。“近”和“多”同时使用,重复,去掉一个;
C.有语病。主语不一致。把“巨大的资金投入必不可少”改为“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D.有语病。“世界乃至中国”语序不当,改为“中国乃至世界”;
故选B。
22.A
【详解】B.缺少宾语,应在“利于学校开展‘绿植养护、生命成长’”后加上“的活动”;
C.否定不当,“严禁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课堂”,应去掉“不得”;
D.语义重复,“秉持”与“以……为”重复,改为“……秉持客观纪录的创作原则……”或“……以客观纪录为创作原则……”;
故选A。
23.A
【详解】B.成分残缺,应在“未来”后加上“的需要”;
C.两面对一面,应在“经济”后面加上“能否”;
D.句式杂糅,应去掉“之所以”或“的原因”;
故选A。
24.D
【详解】A.有误,搭配不当,应将“培养”改为“提高”;
B.有误,语序不当,应将“办实事、悟思想、学党史、开新局”调整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C.有误,句式杂糅,应删去“造成的”;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