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诗意盎然是我国古典诗歌特有的传统。本课以诗情画意为题,激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运用中国画的水墨技巧来表现自己喜欢的诗,表达对诗的理解和对画面意境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毫无拘束地进行想象绘画。通过诗歌的文字形象语言与国画的笔墨渲染造型互补、融合,使诗画交融,传达诗的情感,呈现画的意境。而本课不仅要表现出古诗的大体内容,还要将读后的感受表达出来,在表现形式上不限,只要表现出古诗的意境即可。诗情画意是一种纯美的境界,我通过一系列引导性的语言,启发学生将眼睛所看、心里所想表现出来,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感受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提高孩子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教师注重个别指导,让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本课有跨学科的特点是诗与画的融合。中国古人有“诗画同源”说,有“诗画同体”说。更有‘为画者不懂诗不为画家而为画工’说。都是强调诗画间的互通与互借的密切关系。说明了文学素养是艺术家的灵魂。诗人是用文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画家则是通过色彩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当诗画完美结合才能真正体现‘诗情画意’之艺术思想。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 9课
教学目标:
1、为熟悉并喜欢的古诗或故古诗中的某一句配画。
2、运用已学过的构图知识、色彩知识、绘画技巧表达古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通过诗配画的创作,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的独特魅力,提高绘画创作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并了解中国画的构图。
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中国画作品,毛笔,墨,生宣纸,示范作品及有关参考资料。
学具准备:收集了解学过的古诗、毛笔、墨、生宣纸。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看画吟诗)出示一张中国画作品和学生一起欣赏。(边欣赏边观察)师提问: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首学过的古诗?(学生个别回答。)
出示图片和《小池》这首古诗,并闭上眼睛聆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找同学说一说感受?
2、师小结:诗人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而画家则用绘画的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准确表现了诗中内涵,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那么请同学们今天一起跟随老师走进诗情画意。(板书课题:诗情画意)
二、传授新知
1、连线小游戏诗情画意是我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曾有很多大画家都喜欢用画来表达诗的意境,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画,你能联想到哪首古诗呢?(出示图片)小组合作,探究方法(画配诗的游戏)师:我这有四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为图片配上相应的古诗名称?(课件出示四幅画)
A、学生思考,个别回答。
B、师提问:你为什么选这句?你是根据什么?
C、学生个别回答,师小结分析。是根据画的内容配上诗句,这就是古诗配画带给我们的内容美。抓住诗中关键字和词,利用古诗中的关键词句组织画面,进行配画
2、古诗的分类
(1)写人出示古诗《游子吟》,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带这是一首写人的诗。
提问:诗中要表达的主体是什么?关键词有哪些?(学生回答)主体:慈母写人诗应注意人物的神态、动作、服饰等
(2)写景出示古诗《望天门山》,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并感悟到这是一首写景的诗。提问:诗中要表达的主体是什么?关键词有哪些?(学生回答)主体:景色写景诗应注意近景(近景具体刻画)、远景(远景简洁描绘)
(3)状物出示古诗《蝉》,体会并感悟这是一首状物诗。提问:诗中要表达的主体是什么?关键词有哪些?(学生回答)主体:蝉状物诗应注意表现得物体应生动具体
(4)叙事出示古诗《赠汪伦》,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并感悟这是一首叙事诗。提问:诗中要表达的主体是什么?关键词有哪些?(学生回答)主体:精彩的场面叙事诗人物的表情、动作要能反应人物的内心。总结诗配画的重点:诗与画的结合是在领会诗意的基础上,用视觉形象来突出表现诗中的意思。
3、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哪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介绍解释诗意,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4、作品欣赏教师展示多幅图诗配画作品,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会诗与画完美结合的重点。
5、创作步骤(
1)选诗(理解古诗的诗意、诗境)
(2)构思(思考怎样用绘画的形体、空间、线条和色彩)
(3)构图(将想象的画面安排到纸上,画出草图)
(4)涂色
(5)题诗
5、教师示范
出示郑燮的《竹石》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当堂训练
我是小小书画家----古诗配画竞赛活动
同学们,你喜欢哪首诗?你的脑海里会有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为自己熟悉或喜欢的一首古诗或古诗中的某一句配画吧!师:学会了古诗配画的方法,该是小朋友们一显身手的时候了你准备给那一首诗配画(或画一幅什么样的画,配上哪句诗),选哪一句,画什么,用什么色彩?(学生作画,师巡回指导,适时讲评)
四、展示评价:
1、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2、生互评,你认为哪张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3、师点评,从画面构图、色彩、是否符合诗意并有自己独到的创意这几方面展开评价。
五、总结拓展:
师: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在优美的意境中结束了诗情画意这一课,这节课我们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为古诗配画,中国画和古诗都是我们的国粹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中国画的表现方式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
六、板书设计
诗情画意
写人写景
状物叙事
《诗情画意》课后反思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形的诗。本节课内容体现了艺术之间的关联。我国古代诗词作品是语言凝炼的精华,用字不多,却寓意深远。授课中,我引导学生事先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上课时让他们互相自由交流,这样一个融洽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比较,他们发现了古诗不同的分类:写人、状物、写景、叙事,同时学生还发现有些古诗每句都表现不同的内容或场景,我适时的提问:如果让你表达诗的绘面,你能不能只用绘画的形式,让我们领悟到画的是哪首诗?这样的提问子发了学生的思考,我请学生充分畅谈后给子归纳:写人的古诗,可以将诗中写到的人物作为画面主体,注意人物的神态、动作、服饰等着重描绘;状物类的表现物体应生动具体;画写景的古诗,可以先确定近景用深色表现,中景画大且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画得稍微简洁些;画叙事的古诗,选择诗中精彩的场面。在本课中涉及的内容较多,把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用画表现出来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在课堂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用引导、启发、讨论、参与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了解何为诗配画,以及如何为诗配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作能力。在绘画中,我根据学生的构图给予实施的评价,如主体是否突出,能否画出古诗的意境,主体是否能着重刻画等,这种以点带面的形式,让全班同学都能去深入地思考和表现本课内容-诗情画意。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如在讲解古诗分类时,应引导学生思考出更多的同类古诗,开拓其思路。还有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选取部分学生作品,导致后面的评价阶段有此匆物,学生参与的仝面性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