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功率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①理解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能根据测量电功率的实验需要,正确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和确定实验步骤;
②理解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会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能得出千瓦时的来历解决书上想想议议。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
2.科学思维
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
3.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千瓦时单位的来历。
教学难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分析
本学期学生主要学习了电学知识,而电功率作为电学知识的顶峰是学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不成熟,尤其在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总是出现混淆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总会出现用实际电压和额定功率放在一起进行求解混淆的现象,所以让学生理解并分清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和联系更成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转变学生对额定功率的抽象理解到形象认识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在生活中对瓦的认识。
1.生活中什么地方经常提到“瓦”?平常所说的“瓦数大”“瓦数小”是什么意思?
2.电器瓦数不一样,表现在消耗电能上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出各种不同的结果。
(二)电功率
1.提供一只200 W的灯泡、一只60 W的灯泡、一个接好电能表的示教板,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所给器材进行实验,比较两个瓦数不同的灯泡在消耗电能上有何不同?
2.通过观察电能表的读数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3.引入电功率的概念,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符号:P 单位:瓦特(瓦)(W) 其他单位:千瓦(kW)
1 kW=103 W 千瓦时的来历
“千瓦时”是电能的单位,它的由来我们能不能从P= W/ t中得出? 看来1千瓦时是功率为1 kW的用电器使用1 h所消耗的电能。
区分“千瓦时”与“千瓦”,一个是电能单位,一个是电功率的单位。 4.组织学生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功率,参见教材。
学生活动
1.在学生讨论后,选一组学生说出自己的实验思路,并对这组学生的想法进行讨论和补充。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出“瓦数”不同时,电能表铝盘转速不同,表明了两个灯泡消耗电能的快慢不一样,200 W的消耗电能快,60 W的消耗电能慢。
使学生得到直观认识:不同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是不一样的。 播放视频“用电能表测量电功率”。
3.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平常所说的“瓦”是电功率的单位。让学生对各种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有一个大致认识。
(三)电功率的计算
1.电功率表明了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电器的电功率呢?
2.应该在什么条件下比较不同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提醒学生回忆“速度”定义。
3.综上所述,我们在比较任何电器的电功率时,算出什么即可?
4.求一个电器的功率:一个用电器在时间t内消耗的电能为W,那么它的电功率P应表示成什么?写出公式中P、W、t三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5.用例题巩固电功率公式的使用。
学生活动
1.学生讨论: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消耗电能的多少;消耗这些电能所用的时间。
2.相同时间的前提下,比较消耗电能的多少。
3.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应表示成:
P=W / t 即电功率的公式。
W ──电流做的功(消耗的电能)──焦耳(J)
t ──所用的时间──秒(s)
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四)怎样测量电功率
1.由理论分析,电功率P与电流I和电压U之间的关系是: P=IU I──电流──安培(A)
U──电压──伏特(V)
P──功率──瓦特(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