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
——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双城记》
新课导入
以下这首诗歌是工业革命后,狄更斯对当时社会的描述,思考作者为什么说是最好的又是最坏的?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知道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了解由于工业革命,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也带来一系列的后果;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3.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人口增长
材料二:
材料一: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地增长,特别像英国、法国、美国等。……欧洲人口1750年时有1.4 亿,1850年达到2.66亿,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约40%。
——《世界史近代史编》
(1)主要表现: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19世纪20年代,美国人口约为1 000万,到1914年,美国人口已超过1亿。
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人口增长
(2)原因:
材料二: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①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②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 死亡率下降。
阅读材料,归纳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的原因。
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劳动力结构变化
(1)表现:
①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②越来越多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材料二:1839年,英国的419560名工厂工人中,有242296名妇女,妇女占一半还多。1861年,英国还没有一个女护士,也没有一个女职员;到1891年,女护士已达53000多名,女职员也有17000多名。恩格斯调查了412个工厂,发现每个工厂都有二三个靠妻子劳动过活的男人。
——任海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民众观念嬗变》
材料一:
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劳动力结构变化
(2)影响:
材料一:增长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同时,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①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②为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创造了条件。
阅读材料,指出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材料: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
——恩格斯
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问题成为了国际性问题:
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劳动力结构变化
(2)影响:
从 1909 年 3 月 8 日美国芝加哥妇女争取“男女平等”游行集会以来,至 21 世纪已走过了百余年历程。
从1975年开始,联合国每年在3月8日庆祝国际妇女节。
每年的 3 月 8 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工厂中的妇女
美国宣传妇女海报
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3.大众教育
(1)表现:
系统教育体系
表现
中等教育
免费义务教育
1802年,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近代英国乡村学校
1850年的洪保特大学
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3.大众教育
(2)原因、影响: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化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
阅读材料,归纳工业革命后,欧洲工业国家推行大众教育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
影响:
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
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化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4.城市化
(1)表现: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到19世纪后期,英国大部分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了。
材料一:1800年,伦敦有近100万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1851年,伦敦人口达到236万。1801年,巴黎有将近55万人,1851年,巴黎人口猛增到100万以上。1800年,维也纳人口约为25万,柏林人口约为17万;到1850年,维也纳的人口已超过44万,柏林人口也增长到42万。
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4.城市化
(2)带来的问题:
①开始缺乏统一规划,城市环境差;19世纪中期后,城市环境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
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的街道狭窄而拥挤,卫生条件极差,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耍。
初步建立一些基础设施的城市
材料一:起初的城市,缺乏统一规划,城市中的设施不全,环境卫生特别差;随着新兴工业城市得到发展;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基础设施建立起来;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城市的不断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总之,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4.城市化
(3)影响:
阅读材料一,指出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影响:城市的不断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总之,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5.社会问题
(1)环境污染:
“雾都”伦敦
材料二: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英国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工业革命虽创造了巨大财富,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如工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空气和河流,危害着人类自己身体健康。
伦敦烟雾事件
18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市民不仅生活被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直至12月9日,一股强劲的西风吹散烟雾才告
终。据统计,当月因这场
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4000
人。此次事件被称为“伦
敦烟雾事件”。
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5.社会问题
(1)环境污染:
“伦敦烟雾事件”
相关史事:
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但这些巨大的蒸汽轮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
边工厂排放的
污水,也使河
水变得污浊不
堪。
机器时代的“享受”
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5.社会问题
(2)贫富分化加剧:
表现:资本家攫取大部分社会财富;广大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高强度的劳动且收入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材料一: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财富, 也造成了巨大的两极分化。 在这个社会秩序中,有的人拥有千百万的收入,而有的人却连吃饭的钱也没有。
——法国思想家夏托布里
贫富差距
资产占有比率
一、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5.社会问题
(2)贫富分化加剧:
影响:①社会矛盾激化,贫富分化严重;
②早期工人破坏机器,表达自己的愤怒,后来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③最后爆发工人运动。
拥挤着睡在简陋工棚里的工人
卢德工人破坏机器
材料一:卢德运动,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首领称为卢德王,故名。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材料一:19 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过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家国情怀
启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技。
2.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3.我们要秉承习总书记的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工业革命
人口变化
城市化
社会问题
大众教育
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推动
带来
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
带来
促进
促进
促进
课堂小结
环境污染
贫富分化加剧
人口增长
劳动力结构变化
妇女地位提高
工人阶级壮大
1.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主要社会问题有(B)①环境污染 ②大众教育 ③贫富分化加剧 ④妇女地位的提高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说明( )
A.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 B.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C.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课堂练习
3.1816年,德国普鲁士共有20 345所小学,配备教师21 766人。220万适龄儿童中有116.7万人入学,入学率约占60%。到1846年,各类小学达到24 044所,教师增至27 770人,入学学生达243.3万人,相应增长率为18%、28%和108%。这一时期德国推广大众教育根本上是为了( )
A.提高人口增长率
B.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
C.适应城市化发展
D.增加劳动就业率
课堂练习
4.下表是欧洲城市人口统计表。该表可用于研究(A)
伦敦 巴黎 柏林 维也纳
1846年 250万人 100万人 38万人 40多万人
1880年 390万人 190万人 100万人 70万人
A.城市规模扩大 B.大众教育普及C.贫富差距加剧 D.环境污染治理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5.1888年6月,英国一篇报道讲述:在伦敦东区的一家火柴厂,女工们不但收入微薄,而且她们还会因为说话过多、未经允许上厕所等原因被罚扣工资,而火柴厂的股东们却获得了巨额分红。作为个案,这篇报道可以反映出当时英国( )
A.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B.工业生产效率迅速提高
C.贫富分化问题日趋严重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课堂练习
6.19世纪中后期,英国孩子们在城市的垃圾堆上玩耍,有钱人在污浊不堪的泰晤士河上乘坐汽船游览。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殖民扩张的进程 B.光荣革命的发生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经济危机的爆发
7.下列现象不属于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国家带来的变化的是( )
A.人口增长 B.大众教育的推广
C.农村人口增多 D.环境污染加剧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