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
1-11
C C C C C B D D D A D
12、
(1)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犹,饰,无以)
(2)求学的人不担心自己的才学不充足,而担心志向没有确立。(患,赡,立)
(3)略
13、(1)B
通过嗅觉和听觉写诗人的感受/以动衬静,动中有静;夏风吹来,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沁人心脾,竹叶上的露水滴在池面上,声音清脆;写出了环境的清幽;烘托出诗人的清爽闲适之情,对景色的喜爱赞美。
①前六句通过写夏夜之景,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趣;
②第八九句诗人由清幽的景色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了知音,抒发了诗人“恨无知音赏”的遗憾和惆怅;
③末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因美景而有所触动,思念友人之情。
14、略
15、BD
16、用了对比(或反衬)的手法,运用稻子、银杏、梧桐等植物对名利的欲望和拼争,与淡竹形成对比,表现淡竹的清瘦且憔悴,突出(反衬)淡竹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坚贞自守的品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突显主题。为下文写淡竹做铺垫。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淡竹比作李白、文天祥等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淡竹不慕富贵名利、坚贞不屈、自守高洁的品格,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爱天下的士大夫风范。
(2)大量引用诗文,增添文采,既表现了人的特点,也显示了竹的精神。
(3)运用了排比、反复的手法,使淡竹的精神被集中充分地表现出来,语言有气势。
(4)运用了联想,由淡竹的特点联想到人的精神,用人的精神表现淡竹的特点,深化了主题,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
从表面看,“淡”指淡竹的颜色淡;从品质看,他淡泊名利,看淡生死,表现出作者对热心功名者的鄙视与唾弃,对坚守气节、淡泊名利者的赞美与讴歌,呼唤人们注重心灵的丰衣足食,保持心灵的自由快乐。
19、
①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
②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
③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译文:
从前君子,能够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身体死亡而名声不朽,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学习。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人刚出生的时候,处于蒙昧的状态,什么也不知道,就好像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见,太阳的光辉一照进来,各种东西都一目了然。
学习,就是心灵的太阳。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具有了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器物做得美观好看,才可以供奉给神祇祖先。
聆听过了黄钟的声音,这样以后才知道叩击瓦罐所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细小;目睹了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接受过学校的教育,这样以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顾学习活动的来由,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是认识错误,而且是行为完全不正确了。《诗经》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说的是好学啊。
倚着器物伫立而想着要到远方去,不如立即行走一定能抵达远方,仰着头想追随鸟儿翱翔长空,不如自己修治翅膀定能实现梦想,孤身独处希望获取智慧,不如努力学习则一定能达到目标。所以,君子的内心不随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自身不轻举妄动,而是一定要追随老师;说话不信口开河,而一定要广泛听取。因此君子的性情温文有礼平易近人,而美名也会不断的流传开来。 因此君子的性情温文有礼平易近人,而美名也会不断的流传开来。孔子说:“不学习哪能有所作为呢?不思考怎么会有收获呢?弟子们要以此勉励自己啊!”能这样就称得上善于从人而学了。马虽跑得快,如不熟习驾车,也不能成为好马;一个人虽有很好的禀赋,如不学习处世的道理,也不能成为君子。所以为学的目的,在于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就如绘画时的颜色,把黑色黄色涂上去后,画布原有的纯白就消失了,一直到画布破烂而黄黑色仍不变,有谁知道它原来是纯白色的呢?
子夏说:“天天复习,所学的就不会忘记;每日努力,则不会退步;时时听取天下美好的言论,心志就会更高远。”君子对于学习,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就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死后才停止。
因此,虽然有那样的天赋才华,却没有那样的远大志向,也不能够建立那样大的功业。志向在学习中起的是主导作用,才华在学习中起的是次要作用。求学的人不担心自己的才学不充足,而担心志向没有确立。所以,自古至今致力学习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有所成就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君子一定要确立他的志向。《易》说:“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是求学的人,以明大义为先,以物名为后,大义取得后物名也会接踵而来。然而那些儒生广博地学习,致力于物名,在器械方面有详细的了解,遵循训诂,摘录其中的章句,而不能在大义方面有所成就,最终徒劳无功,不被先王重用。这和女史诵诗没有什么差别,是宦官传达命令啊。因此使学者空费心思和精力却不懂道义,花费时间而没有成就。因此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选择老师啊。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满分:150 分 时长:120 分钟
第 I 卷 选择题(共 33 分)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百舸争流(gě) 精髓(suí) 沧茫 寥廓
B.脂膏(zhǐ) 蹩脚(bié) 腊烛 惦量
C.执拗(niù) 檄文(xí) 青衿 讪讪
D.樊笼(fán) 孱头(chàn) 礼上往来 忸怩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部《红楼梦》,为什么能穿越历史的云河,传唱不衰?其中奥秘,全在于曹雪芹于红轩中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感动自己, 世人。创作
的过程,有 的痛苦,也有追求完美的幸福。 ,何止曹雪芹一人而已。一部《诗
经》 由远古的一滴繁露,淌成万世滥觞;一部《论语》被煲为心灵鸡汤,温暖一代又一代人;
还有那唐诗宋词,繁花满树,蓊郁了一个王朝的后花园。
A. 震撼 退变 求全责备
B. 震惊 蜕变 求全责备
C. 震撼 蜕变 精益求精
D. 震惊 退变 精益求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
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 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窗口服务行业,都要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促进从业人员养
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敬业精神。
C. 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不文明旅游的各
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 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不但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而且影响了
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
4、某同学在学习成语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写下了以下几个结论。以下文常表述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司马青衫”用来形容极度悲伤,出自《琵琶行》。作者白居易为唐代诗人,字乐天,曾倡导
过“新乐府运动”。
B.“羽扇纶巾”,形容态度从容,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为宋代文学家,字子瞻,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锲而不舍”现常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出自《劝学》。作者为春秋时期思想家荀子,他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D.“风华正茂”指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用来指年轻人,出自《沁园春·长沙》。作者为
毛泽东,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语文) 试卷 第 1 页 共 7 页
{#{QQABAQQEogiAAgAAARgCAQkICgAQkAAACCoGhBAEoAAAwQFABAA=}#}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微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在各种非文学的领域发现
了文学。它的身影已开始更多地出现在摄影、网络、手机短信之中。
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等的出现,再加上此前的电影文学、电视散文等,这些都明
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文学借助于现代科技媒介走向了泛化。然而,对于文学的泛化,有人视之为
洪水猛兽,大力进行围追堵截;有人视之为畏途,犹豫徘徊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些都大
可不必,纵观文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便可看到,文学的泛化是文学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
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从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寻找、发现和捕捉新的审美对象,
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文学的审美属性使其始终都在寻找和表现新的对象和内
容,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学形式为其新的载体。旧的文学样式因成熟而相对僵化,它会
使文学对新的审美对象和内容的表达滞后。所以任何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向被传统的审美观念视为
非审美领域的方向的开拓,用发展的眼光看,都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类型的开始。
但是,文学的泛化一般是指文学借助于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的现象。审美属性
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为文学。因此,我们还得把文学的泛化与文
学审美属性的弱化,甚至是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区别开来。有人说,当前的文学走向了泛化,
其理由便是文学的精神资源和思想穿透力贫乏,对人性的关注趋于淡化,很多闲适的、无关痛痒
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然而,这些现象不能称为文学的泛化,只能说是某个时期某些文学
作品的审美属性的弱化,也就是说这些作品不是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还有那些所谓的广告文学,
它们虽然有时也有曲折的情节,而且引人入胜,但它们是不能被称为文学的。文学中的审美不带
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它具有无功利性,即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也就是说,在文
学活动中,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时候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
到现实利益。但所谓的广告文学不是这样,它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其所有的叙述和描写都是为
了宣传和推销其产品,文学在这儿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广告利用文学的想象和描写来达到更好的
宣传效果,它本质上是对文学的去审美属性化,利用的不过是文学的外壳,因此,所谓的广告文
学的出现,是不能归为文学的泛化之列的。相反,无论是摄影文学、网络文学还是短信文学,它
们中的优秀作品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无论时代怎样变,无论文学借以栖身的媒介怎样变,文学总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它的审美
内核不会变。拥抱了审美,那才是真正拥抱了文学。
注:①美刺:实质上是对诗歌内容或赞美或讽刺。
5、下列说法,属于对“文学的泛化”的含义的正确理解的一项是( )
A.它是指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微时而出现的摄影文学。
B.其中的优秀作品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C.它一般是指文学借助于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的现象。
D.它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6、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
开放性和变异性。
B.当前有很多闲适的、无关痛痒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这是文学的泛化的表现。
C.文学的泛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都有区别。
D.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为文学。
7、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及电影文学等的出现,表明文学借助现代科技媒介走向了泛化。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语文) 试卷 第 2 页 共 7 页
{#{QQABAQQEogiAAgAAARgCAQkICgAQkAAACCoGhBAEoAAAwQFABAA=}#}
B.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在文学活动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
C.广告文学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文学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因此,广告文学的出现,是不能归为
文学泛化之列的。
D.无论是摄影文学、网络文学还是短信文学,它们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
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治学(节选)
【魏】徐干
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
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曚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
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备.而
人道毕矣。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
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
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
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是以情性
合人,而德音相继也。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马虽
有逸足,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故学者,求习道也,若
有似乎画采,玄黄之色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
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故君子之于学也,
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注,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
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易》曰:“君子
以自强不息。”
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
矜于训诂,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
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焉.。
注:【亹亹】诗文或谈论动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语文) 试卷 第 3 页 共 7 页
{#{QQABAQQEogiAAgAAARgCAQkICgAQkAAACCoGhBAEoAAAwQFABAA=}#}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备:具备
B. 视衮龙之文. 文:花纹,彩色交错
C. 故君子心不苟.愿 苟:随便
D. 务.于物名 务:事务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譬如宝在于.玄室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教以.六德 作《师说》以.贻之
C. 志者,学之.师也 蚓无爪牙之.利
D. 故君子必择师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
之/误且非矣
B.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
之误/且非矣
C.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
之/误且非矣
D.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
之/误且非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刚出生是蒙昧无知的,有如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出,太阳的光辉照进去,各种
东西就一目了然,而学习就是这太阳。
B. 作者认为资质与志向相比较,志向更重要。从古至今,求学的人不计其数,学有所成的人寥
寥无几。
C. 作者认为,学习是君子能够成德立行的原因。他们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
转,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
D. 作者认为,自古至今确立志向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有所成就的人却寥寥无几。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语文) 试卷 第 4 页 共 7 页
{#{QQABAQQEogiAAgAAARgCAQkICgAQkAAACCoGhBAEoAAAwQFABAA=}#}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共 117 分)
注意事项: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四、(29 分)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3分)
(2)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3分)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10 分)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夏夜乘凉怀念友人的诗,诗人怀念的这位朋友姓辛,在兄弟中排行老大。
B.开头两句写夜晚降临,“忽”“渐”二字将日与月交替,由黑夜到白天,一慢一快,写得十分
传神。
C.“散发”“卧闲敞”写尽隐者闲适、潇洒甚至颓放之态,“闲敞”的描写尤其新奇。
D.夏夜的景色幽静,清风明月,良辰美景,正应弹琴助兴,权可借以慰藉,但却无人可陪诗人
欣赏。
(2)赏析“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3分)
(3)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漫江碧透, 。(《沁园春·长沙》)
(2)云青青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3)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4) ,金石可镂。(《劝学》)
(5) ,天下归心。(《短歌行》)
(6)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
(7)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8)谢公宿处今尚在, 。(《梦游天姥吟留别》)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语文) 试卷 第 5 页 共 7 页
{#{QQABAQQEogiAAgAAARgCAQkICgAQkAAACCoGhBAEoAAAwQFABAA=}#}
(9)《师说》中作者阐述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的观点的句子
是 , 。(《师说》)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2 分)
淡竹
苏怆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
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了一身浓艳,和蓝天的
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
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一个方向,像被一
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
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甚至那口奇异的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
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
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
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
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真的是
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
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
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
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
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里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
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阴,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
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
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
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他是疯疯癫癫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
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语文) 试卷 第 6 页 共 7 页
{#{QQABAQQEogiAAgAAARgCAQkICgAQkAAACCoGhBAEoAAAwQFABAA=}#}
的丰衣足食。
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
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选自《散文》2009 年第 12 期)
15、下列对文章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揭示了江南湖州“百草原”中与众不同的竹子的精神品质,
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B. 文中说“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这其实是作者感慨自己生不
逢时、壮志难酬。
C. 作者笔下的竹子既是正直、虚心、淡泊者的化身,也是岳飞、辛弃疾等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者的象征;既是兼有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圣人,也是心灵自由快乐的凡夫俗子。
D. 在作者看来,人生要随缘,不要刻意追求什么,因为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
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E. 本文采用对比、象征的手法,着力刻画了淡竹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娴熟地运用
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活泼,摇曳多姿。
16、本文题为“淡竹”,第 3 段却写到了稻子、银杏、梧桐等,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6 分)
17、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段。(6 分)
18、阅读全文,请你揣摩文中“淡”的丰富含义。(6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6 分)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 ① ,以口服药为例,
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 ② ,当药物浓度高于
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 ,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
害身体健康。
七、作文(60 分)
20、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生活中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这些不如意或许会让我们
失去动力,甚至让整个人生都变得暗淡。但,也可能让我们变得更好更强大。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或记叙你的经历(记叙文),或发表你的观点(议论文)。要求: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700 字。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语文) 试卷 第 7 页 共 7 页
{#{QQABAQQEogiAAgAAARgCAQkICgAQkAAACCoGhBAEoAAAwQ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