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观看视频,初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情况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一、新经济政策
二、苏联的工业化
三、农业集体化
四、斯大林模式
列宁
斯大林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措施,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1.学会陈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意义;
2.了解苏联的成立;
3.掌握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相关内容;
4.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一、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材料一: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以抗拒粮食征集。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农民中反苏维埃的情绪日益严重。
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工业:中小企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
材料二: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煤和钢铁产量只有1917年的28%和4%。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游行。
材料三: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苏俄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1921年春,苏俄开始实施
新经济政策
一、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征集制
工业 工业国有化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
实行粮食税;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自由贸易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社
资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一、新经济政策
农民踊跃交纳粮食
两允许
一适应
生产力发展需要
允许私人经济等
多种经济成分存在
允许商品经济发展
作用/意义: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 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列宁从苏俄的国情出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启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充分调动人们建设的积极性。
二、苏联的工业化
工业化的背景——苏联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沙俄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16世纪 1917年 1922年 1991年
列宁的历史功绩:
1.缔造了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
2.领导十月革命,建立苏俄,后改名为苏联
3.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4.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苏联的工业化
列
宁
列宁(1870—1924)
1924年1月逝世,终年53岁
斯大林(1878—1953),曾协助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时期,担任工农国防委员会委员。1922年4月,在联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新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联共(布)中央总书记;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步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
工业化的背景——斯大林
二、苏联的工业化
工业化的进程:
材料一: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工业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8--1937年,苏联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工业化的原因: 现实原因——工业落后;
外部环境——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二、苏联的工业化
工业化的成就
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排名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T-34型坦克,是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
工业化成就:
①由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增强;
②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1934年建成一期工程,是当时欧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二、苏联的工业化
工业化的评价
工业化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材料一: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材料二:俄国学者布坚科认为:“由于20世纪30年代末我国历史性建设社会的特点,苏联建成的社会主义是斯大林式的,即国家行政、国家官僚、兵营式的社会主义。”
三、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措施:消灭富农、集体农庄、 拖拉机站、执行生产计划
建立2500多个拖拉机站
向农庄提供贷款技术改造
农业集体化概况
原因:1927年底-1928年初,发生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实质:农民的土地和主要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苏联民间笑话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
“斯大林万岁!”
弊端:农民的利益收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农业集体化的作用
积极:适应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求,为工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
四、苏联模式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需要从法律上肯定。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国家性质: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模式”形成,又称“斯大林模式”
苏联模式的特点: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四、苏联模式
材料一:对俄国人民来说,五年计划是一件福祸兼有的事情……它们使国家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强大起来,从而大大有助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利: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评价斯大林模式
1928、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幅
钢(万吨) 430 1830 326%
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
棉织物(亿米)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300 9550 31%
弊:没有尊重经济客观规律,苏联模式的弊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四、苏联模式
材料1:人类社会自此有了两种现代化途径,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途径和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途径。前者走的是轻工业先行,通过市场调节经济生活的道路,……后者走的是重工业先行的道路,中央政府通过强有力的计划手段对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
——沈宗武所著《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 》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①国民经济比例要协调发展。
②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
③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欧文新和谐公社
1848《共产党宣言》
1871巴黎公社
1917年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由理论到实践
由理想到现实
列宁
(1922-1924)
斯大林
(1924-1953)
赫鲁晓夫
(1953-1964)
勃列日涅夫
(1964-1982)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
苏联领导人
1919.11
1922
1924
1953
1964
1982
1985
1991
十月
革命
苏联
成立
列宁
逝世
斯大林
逝世
被退休
勃列日涅夫
逝世
苏联
解体
新宪法公布
1936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