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年级上学期美术课《前前后后》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4、三年级的学生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课件、学生赏析作品
2、学生准备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前前后后》。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前前后后有什么可学的,太简单了,谁还不知道前后呀!你呀,还真别小瞧了这前前后后,这里面可有不少奥秘呢 不信,老师就先考考你。
二、发展阶段
观察(一)观看下面的短片,回答:
1、三辆车(大货车、小轿车、面包车),哪辆车在最前面,哪辆车紧随其后?
2、为什么?(因为小轿车挡住了后面的大货车)
教师总结: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观察(二)同学们刚才回答得真好,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短片,一定要认真观察噢!
蓝蓝的天空中,几只五颜六色的热气球飘过,好看极了。
1、这三只热气球那个在前,哪个在后?(大的在前,小的在后)
2、为什么?
教师总结: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近大远小”的规律(同样大小的物体,由于距离我们远近的不同,就会产生近大远小的现象)。
(三)分析课本资料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无处不在,不信我们就去看一看。
翻开课本,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在这些照片和绘画作品中找到了哪些“近大远小”的现象?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粗远细、近浓远淡,这些现象,我们都可以把它概括为“近大远小”。
(四)赏析学生作品
看书页,欣赏同龄人作品
提问:这些作品是怎样表现前后关系的?试选择一幅进行分析。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幅同龄人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在作品中表现前后关系的。
(五)学生作业
学习要求:用绘画或拼贴等形式,表现物体的前前后后。
作业要求:1、构图要饱满。
2、要有前后关系。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点评。
三、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四、教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探究性教学在本课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它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倡导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因而,对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值得启示和借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
教学参考资料:
《林间村道》〔荷兰〕霍贝玛
由于这幅画成功地表现了焦点透视的技法,所以,在美术技法教学上一直被用来作为示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