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
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等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选必1、必修2(第一、第二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土卫六是土星的最大卫星,也是太阳系第二大的卫星。自从1965年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对这颗卫星感兴趣。随着对土卫六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们发现它上面有液态水,有适合生命生存的条件,甚至可能存在生命体。据此完成1~2题。
1.土卫六分布液态水的基本条件是( )
A.表面岩层较薄 B.地下存在熔融岩浆 C.具有适宜温度 D.体积质量接近地球
2.土卫六可能存在生命体,说明该卫星( )
A.距离地球近 B.具有大气层 C.自转周期短 D.公转速度快
在太阳照射下,一天中物体影子的朝向和长度是有变化的。图1为一空旷地木杆一天中影子朝向与长度的变化图。据此完成3~5题。
图1
3.图示地点可能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4.图中太阳分别移到甲、乙、丙、丁四处,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该日该地的昼夜状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正值极昼
在地球陆地表面起伏的山峦中,有很多都被塑造出了独特的形状,在这些形状独特的山中,有一种山壁如刀削,形似板薄,相对高度在数十米或几百米之间,岩体倾角近90°,被称为墙状山。图2为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的板山到黎城县阳坡、广志山一带的山体——典型的岭脊型墙状山。据此完成6~8题。
图2
6.武乡县的岭脊型墙状山形成的地质基础是( )
A.岩层深厚,岩性松软 B.地表径流的下切作用强
C.日温差大,风化强烈 D.岩层内部垂直节理发育
7.武乡县岭脊型墙状山的形成说明,该地( )
A.频繁受到火山喷发的影响 B.持续发生地壳相对抬升运动
C.大量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 D.曾被第四纪冰川大面积覆盖
8.岭脊型墙状山持续被风化、侵蚀,可能演化为( )
A.峰林、孤峰 B.沙丘、侵蚀谷 C.盆地、洼地 D.台地、尖顶山
我国新疆天池位于天山北坡三工河上游,三工河由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大致向北流向天山山麓。天池的山谷风相当典型,多发生在天气晴朗、大范围气压梯度不大、风速较小的天气形势下。山风以冬季最多见而强盛,谷风最盛在春季(4~5月份)。山谷风转换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山风转谷风冬迟夏早,谷风转山风冬早夏迟。表1为天山天池站平均风向频率(%)表。据此完成9~11题。
表1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白天14时 3.5 0.2 0.3 0 0.4 0.7 4.8 0.8 1.0 0.1 0.1 0 1.3 3.0 64.8 12.2
夜晚20时 1.1 0 0.2 0 0.8 3.4 62.0 11.5 2.9 0.2 0.3 0 0.5 0.8 6.3 1.2
9.天池谷风和山风的风向分别为( )
A.西南风、西北风 B.东南风、东北风
C.西北风、东南风 D.东南风、西北风
10.天池山风以冬季多见且强盛的原因有( )
①冬季夜晚漫长,地面失去热量多,近地面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
②天山准静止锋长期徘徊于此
③冬季降雪增多,雪面比同海拔气温低,增强下沉气流
④冬季受亚洲高压控制,多晴朗,风速小的天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天池山风转谷风冬迟夏早,谷风转山风冬早夏迟,主要是由于( )
A.夏季比冬季的山风势力强 B.冬季比夏季的谷风势力强
C.冬季的气温昼夜温差大于夏季 D.冬季昼短夜长,夏季昼长夜短
城市规划是规范城市发展建设,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图3为我国某城市城市规划(2017年-2030年)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
图3
12.图示城市两大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表现为( )
①均分布于城市边缘,对城市环境的污染较少
②工业区占地面积较小,土地集约化程度高
③有铁路和主干道通过,交通便利,便于原料、能源、产品输入与输出
④周围建设住宅区,方便职工的上、下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城西老城区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居住用地 B.商业用地 C.工业用地 D.行政用地
14.该城市用地的扩展方向是( )
A.由城西老城区向周围拓展 B.由城市几何中心向四周拓展
C.向北、东、南三个方向拓展 D.向北、西、南三个方向拓展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城镇常住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3.89%,表2为2011年—2020年我国大陆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统计表。据此完成15~16题。
表2
年份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差距
2011 51.27% 34.71% 16.56%
2012 52.57% 35.29% 17.28%
2013 53.73% 35.93% 17.80%
2014 54.77% 37.10% 17.67%
2015 56.10% 39.90% 16.20%
2016 57.35% 41.20% 16.15%
2017 58.52% 42.35% 16.17%
2018 59.58% 43.37% 16.21%
2019 60.60% 44.38% 16.22%
2020 63.89% 45.40% 18.49%
15.2011年-2020年,我国大陆城镇非户籍的常住人口主要来自( )
①郊区城镇化的人口 ②由中小城市迁往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劳动力
③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 ④到大城市接受大学教育的乡镇学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近些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地区可能是( )
A.珠三角地区 B.东北三省 C.长江三角洲 D.山东半岛
二、综合题:共四大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13年10月1日,加拿大工人在阿尔伯塔省地下挖掘管道的时候,意外发现一块稀有9.8米长的恐龙尾骨化石,被鉴别后认定为鸭嘴龙尾骨化石。古生物学家在现场勘查后表示,这块化石属于一头鸭嘴龙。鸭嘴龙是植食性恐龙,是一种变温动物。大约6500万年前曾出现在地球上。图4中的两幅图为鸭嘴龙尾骨化石。
图4
(1)根据鸭嘴龙化石的发现,推测当时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自然环境特点。(4分)
(2)简述鸭嘴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动物的进化过程。(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年楚河发源于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的桑旺错。全长217千米,流域面积1.113万平方千米,为雅鲁藏布江右岸各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河流。年楚河径流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性分析表明,降水增大比减少对径流的影响大。图5示意年楚河水系分布。
图5
(1)分析年楚河成为雅鲁藏布江右岸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河流的主要原因。(6分)
(2)合理解释年楚河流域降水增大比减少对径流影响更大的主要原因。(4分)
(3)阐释年楚河与流域内湖泊之间的关系。(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马粪沟流域位于青海省祁连县祁连山区,祁连山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流域面积22.5km2,为黑河水源区。海拔2960-4820米,流域内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图6示意马粪沟流域分布。
图6
(1)分析马粪沟流域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的主要原因。(6分)
(2)指出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最多的地点,并阐述理由。(4分)
(3)马粪沟流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人口分布受自然、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表3为我国某年人口垂直分布统计表。
表3
海拔(米) ≤200 2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人口数量(万) 73345.1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
人口比重(%) 64.9 17.1 7.7 8.9 1.4
人口密度(人/km2) 508 200 53 42 5
(1)简述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的特点。(4分)
(2)从人文因素角度,分析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3)青藏高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说明限制人口分布的自然条件。(4分)
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C A D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A C D B
1.C【解析】液态水存在的温度条件是0℃-100℃,土卫六能够存在液态水的基本条件是具有适宜的温度。选项C正确。
2.B【解析】已知生命物质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是有大气层、液态水、适宜温度。选项B正确。
3.A【解析】由图中标注的东西方向以及木杆影子最短时的朝向为正北方,判定该地位于北半球。选项A正确。
4.C【解析】太阳在丙处时,木杆影子最短,由此判断太阳高度最高。选项C正确。
5.A【解析】根据以上结论,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太阳方位与木杆影子朝向相反的关系判断,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应为昼短夜长。选项A正确。
6.D【解析】岭脊型墙状山形成的地质基础一是岩层深厚,为高耸的墙状山体提供物质条件;二是岩层内部垂直节理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着垂直裂隙渗透、冲刷,形成多个墙状的平行山脊。选项D正确。
7.B【解析】唯有地壳的抬升作用,才能够发生持续的流水下切作用,才有可能形成墙状山体。选项B正确。
8.A【解析】持续的风化、侵蚀,使墙状山体不断分割,山体破碎,形成彼此分离的峰林或孤峰。选项A正确。
9.C【解析】根据已学白天为谷风,夜晚为山风,结合表中14时西北风频率最高(64.8%),应为谷风;20时东南风的频率最高(62.0%),判断出天池的谷风为西北风,山风为东南风。选项C正确。
10.D【解析】冬季昼短夜长,漫长的夜晚使地面失去热量过多,近地面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山风,①正确;天山准静止锋长期徘徊于此,会形成云雪天气,不利于山风的形成,②错误;冬季,山地地形雨增加了降雪量,山坡积雪增多,雪面比同海拔气温低,增强下沉气流,利于山风形成,③正确;冬季受亚洲高压控制,多晴朗,风速小的天气,这类天气利于山风的形成,④正确。选项D正确。
11.D【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天池山风转谷风冬迟夏早,谷风转山风冬早夏迟主要原因是冬季昼短夜长,夏季昼长夜短。选项D正确。
12.C【解析】由图可知,两大工业区一是位于该城市的北部边缘,二是位于城市的南部边缘,即均分布于城市边缘,对城市环境的污染较少,①正确;两大工业区占地面积是否较小,土地集约化程度是否较高,无相关信息的支撑,②错误;由图可知,两大工业区有铁路和主干道通过,交通便利,便于原料、能源、产品输入与输出,③正确;根据城镇功能区的布局原理,工业区的周围不会建设一定规模的住宅区,④错误;选项C正确。
13.A【解析】该城市城西老城区是该城市的发源地,道路密集,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完善,利于人口居住与生活,故是该城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因而居住区面积最大,居住用地的比重最大。选项A正确。
14.C【解析】由图可知,高速铁路由城市东部穿过,且分布于城东高铁新区,说明该城市向东拓展;高铁和铁路干线均为南北走向,吸引城市向北、南方向拓展。选项C正确。
15.D【解析】由表可知,2011年-2020年,我国大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是由我国的人口迁移造成的,非户籍的城镇常住人口主要是外地迁来的人口,这些人口主要来自由中小城市迁往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劳动力以及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②③正确,①④错误。选项D正确。
16.B【解析】目前,珠三角、长江三角洲和山东半岛,经济活力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选项A、C、D错误;东北三省是我国人口净迁出的三个省份,大量户籍城镇人口向全国各地迁移,造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结果,选项B正确。
17.(10分)
(1)鸭嘴龙是恐龙的一种,为变温动物,需要生活在气候比较温暖的陆地,当时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已经成为陆地,气候比较温暖;(2分)鸭嘴龙需要食物充足的地方,推测当时加拿大阿尔伯塔省降水较多,温和湿润,裸子植物和其它动物繁盛。(2分)
(2)中生代期恐龙大繁盛;(2分)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同时小型哺乳动物出现;(2分)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包括恐龙从地球上消失。(2分)
18.(14分)
(1)年楚河由发源地到汇入雅鲁藏布江,流程较长;(2分)流域的分水岭半环状围成一向南倾斜的浅洼开阔的盆地,流域面积大,为多支流发育提供广阔空间;(2分)受西南季风影响,山地降水多,高山冰雪融水量大,发育众多支流。(2分)
(2)年楚河流域降水增大会补给河流,使河流径流量增大;(2分)年楚河发源地覆盖大面积的高山冰雪,降水减少时,往往气温增高,冰雪融水增多,即便是降水减少,对其径流的影响较小。(2分)
(3)年楚河流域湖泊大多分布在干流和支流的源头,湖泊水在源头补给年楚河;(2分)而河流水几乎不会补给湖泊水。(2分)
19.(14分)
(1)马粪沟流域最低海拔2960米,最高海拔4820米,相对高度近2000米,相对高度大;(2分)随海拔增高,气温下降,降水发生垂直变化,水热组合的垂直差异显著;(2分)造成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随海拔不同而不同,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2分)
(2)乙地。(1分)理由一,乙地分布灌木植被,与草原和寒漠植被相比,需水量大,乙地降水较多;(2分)理由二,乙地为夏季风的迎风坡,抬升夏季风形成较多降水。(1分)
(3)海拔高,气候寒冷,植物生长缓慢,植被稀疏,土壤浅薄贫瘠;(2分)一旦受到外界干扰,生态环境极易遭到破坏,并恢复困难。(2分)
20.(14分)
(1)不同海拔地带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差异显著;(2分)海拔越高,人口数量越少,人口密度越小。
(2分)(2)海拔越高,山地、崎岖高原和丘陵等地形的占比越大;(2分)因地形地质复杂,地势起伏大,开发难度大,开发成本高,经济比较落后;(2分)不利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限制人口数量,人口密度较小。(2分)
(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寒缺氧,超出人们生活生存的极限;(2分)热量不足,多冻土,土壤发育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稀少,人口密度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