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滦州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滦州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27 15:2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滦州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金星古称“太白星”,因其早晨出现于东方,也称“启明星”,夜晚出现于西方,又称“长庚星”。金星是夜空中继月球之后第二亮的天体。图为某日拍摄到的金星和月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金星和月球分别属于( )
A.恒星 行星 B.行星 卫星 C.卫星 行星 D.星云 卫星
2.图中两天体( )
A.都由气体和尘埃组成 B.都能自己发光、发热
C.体积、质量大致相似 D.都围绕太阳运动
3.图中景观可能拍摄于农历( )
A.初三 B.十二 C.十七 D.三十
某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到达新家园。完成下面小题。

4.“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成功实施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宜的温度条件C.适中的日地距离 D.稳定的太阳光照
5.有人称木星为“地球的盾牌”,保护地球生命。你认为较合理的解释是( )
A.距离太阳更近,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辐射
B.公转轨道在地球与小行星带之间,阻挡小行星撞击
C.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构成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D.体积、质量巨大,吸引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
太阳对地球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也不断地探索着太阳。左图是太阳大气层局部结构示意图,右图为2023年4月21日~24日地球地磁活动水平(Kp指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阳能间接为我们提供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②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地壳运动也离不开太阳能
③太阳辐射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光、热资源
④太阳辐射是产生美丽极光的主要原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图3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气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
A.甲层是光球层,Q代表耀斑 B.乙层是色球层,N代表耀斑
C.乙层是色球层,M代表黑子 D.丙层是日冕层,P代表日珥
8.此次特大地磁暴发生时( )
①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②全球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③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④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在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下,2023年“智能办赛”“绿色办赛”已经在杭州市公共设施的多个维度中体现,其中以“太阳能充电座椅”最为出名。杭州钱塘江畔的公共座椅通过太阳能实现存储电能,它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为游客的电子设备提供充电、网络、音响播放服务。下图示意杭州的“太阳能充电座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杭州“太阳能充电座椅”储电效率最低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仅从太阳辐射角度考虑,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宜布局“太阳能充电座椅”的城市是( )
A.成都 B.北京 C.海南 D.乌鲁木齐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在深约2900千米处纵波突然消失
C.①和②之间是莫霍面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12.岩石圈是指( )
A.①整体 B.①整体和②的顶部 C.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
13.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现实中在欧洲罗马尼亚的大盐矿镇就位于地下120米深处,关于大盐矿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纵波能够传播,横波无法传播B.是岩浆的发源地
C.属于岩石圈 D.处于莫霍界面
14.从海底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
A.地壳 B.上地幔顶部 C.上地幔上部 D.下地幔
15.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层可能为液态 D.③层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16.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从地球内部到地表要经过( )
A.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 B.古登堡界面—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C.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圈 D.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2023年5月,绵阳市某中学组织了“北川行”研学活动,研学中发现了约2.3亿年前晚三叠纪时期的海绵岩石,这在我市的“安县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中较为常见。完成下面小题。
17.研学中发现的化石生物生活在(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新生代 D.中生代
18.海绵等海洋无脊椎的软体生物大量繁殖,说明2.3亿时期的安州地区( )
①温暖②寒冷③微风④浅海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9.晚三叠纪海洋无脊椎生物礁地质遗迹在地表分布较少,推测最可能是因为( )
A.中生代末期生物灭绝 B.第四纪开始的全球气候变暖
C.古生代末期生物灭绝 D.几千年来人类活动不断破坏
读下图,完成下面几个小题。
20.图中河流a、c、d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堆积 D.堆积、搬运、侵蚀
21.图中b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 )
A.瀑布、河漫滩平原 B.冲积扇、三角洲平原
C.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 D.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22.下列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布局的叙述,不正确的( )
A.d处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丰,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b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C.c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发展
D.与公路相比,铁路投资少,故该区域交通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
河流阶地作为河流系统变迁保留下来的阶梯状地貌,记录了区域的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水文演化等诸多信息,通过研究河流阶地,可以较好地测定河流下切速度变化与下切起始时间。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河流阶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 )
A.T1、T2、T3 B.T1、T3、T2 C.T2、T1、T3 D.T3、T2、T1
24.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推测,正确的是( )
A.T1最不易受洪水侵蚀 B.T2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不稳
C.T3未来厚度会不断增加 D.所在区域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
埃及法拉夫拉沙漠是一处奇特的白色沙漠,这里4000万年前为海洋。风化的白色石灰岩矗立在白色沙漠中,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形成千奇百怪的蘑菇石。在法拉夫拉沙漠东北约100千米处是埃及的黑色沙漠,它位于远古时期的海底火山带上。下图为“黑白沙漠”位置及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5.黑色沙漠的主要岩石可能为(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26.蘑菇石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及推测依据为( )
A.年降水量小位于东北信风带 B.降水季节差异大靠近地中海
C.炎热干旱地表无植被 D.气候干旱光照较强
27.该地白色沙漠的形成过程是( )
A.沉积作用—内力抬升—风力侵蚀 B.火山活动—风力侵蚀—沉积作用
C.内力抬升—海浪侵蚀—沉积作用 D.沉积作用—火山活动—海浪侵蚀
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m)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下题。
28.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29.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图中甲地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云贵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准噶尔盆地
31.影响图中溶洞、地下河发育的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堆积
石老人是青岛一处距海岸百米处,形如老人坐于碧波中的地标景观。2022年10月3日,这座久经风雨的景观突然坍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石老人属于( )
A.角峰 B.石芽 C.海蚀柱 D.风蚀柱
33.石老人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

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②→④→③→①
冰川地貌是指由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形成的地貌。常见的冰川地貌包括刃脊、角峰、冰斗、U形谷等。下图为冰川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图中表示冰斗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5.下列属于冰川地貌的是( )
A.溶沟 B.洪积扇 C.峡湾 D.牛轭湖
滦州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二、非选择题:共3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共16分)
材料一: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已悄然融入百姓们的生活。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征。(6分)
纬度相近的重庆、拉萨两地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何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6分)
(3)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至少列举2例)(4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4分)
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左图为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右图为某地貌景观图。

描述从①地到③地地表所受外力作用的变化。(4分)
说出③处容易形成的地貌的名称及成因。(4分)
(3)指出右图景观地貌在左图中的位置(数字序号),并描述该地貌的形态和从扇顶到扇缘地貌特点的变化。(6分)
滦州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D 6.A 7.B 8.D 9.D 10.A
11.C 12.B 13.C 14.C 15.C 16.A 17.D 18.B 19.C 20.C
21.D 22.D23.D 24.B 25.D 26.C 27.A28.B 29.C30.A
31.B32.C 33.D34.A 35.C
36.(1)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总体上分布不均(2分);大体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2分);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2分)。
(2)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2分)。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分);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2分)。
(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太阳能路灯等。(任答两点4分)
37.(1)从①到③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减弱(2分),沉积作用增强(2分)。
(2)三角洲成因:河流携带泥沙,流到入海口处地形平缓(2分);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2分)。
(3)①。特点:呈扇形。(2分)变化:从扇顶到扇缘地势越来越低;沉积物颗粒变小;沉积物磨圆度越来越好;分选性越来越好。(任答两点4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