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人教七上语文
期末复习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2023秋部编版七上语文期末复习必刷题课件
专项复习
1.字音、字形、词语、语段综合
2.句子标点语病语序
3.文学文化常识名著阅读
4.语言运用综合性学习
5.古诗文默写及赏析
6.课内文言文基础及阅读
7.文言文比较阅读
8.现代文阅读1.
9.现代文阅读2.
阶段测试卷
1.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卷
2.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
3.第一次月考综合检测卷
4.第三单元过关检测卷
5.期中综合检测卷
6.第四单元过关检测卷
7.第五单元过关检测卷
8.第二次月考综合检测卷
9.第六单元过关检测卷
10.期末综合检测卷(一)
11.期末综合检测卷(二)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
考 查 范 围 :第 二 单元
积累运用
阅读感悟
写 作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侍弄(shì) 霎时(chà) 心绪(xù) 絮絮叨叨(xù)
B.匿笑(nì) 攲斜(qí) 菡萏(hàn) 翻天覆地(fù)
C.瘫痪(huàn) 憔悴(jiāo) 沉寂(jì) 水波粼粼(líng)
D.熬过(áo) 蹲下(dūn) 捶打(chuí) 尊君在不(fǒu)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解析:A.霎(shà);B.攲(qī);C.憔(qiáo),粼(lín)。
D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央求 烂漫 决别 泼泼洒洒
B.深沉 徘徊 分岐 流转无力
C.窥见 荫庇 祷告 暴怒无常
D.花瑞 沐浴 告诫 磨磨蹭蹭
解析:A.决(诀);B.岐(歧);C.庇(蔽)。
D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才思敏捷,一眨眼就洋洋洒洒地写下了近千字的文章。
B.现在想来,我恍然大悟,其实我早就发现这个东西有点奇怪了。
C.我们要进一步下放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让政府、学校和受教育者各得其所。
D.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可就是没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解析:D.“翻来覆去”有两个意思:①来回翻身;②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用在此处与句意不符。
D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2019年岁末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认识到开展全民卫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B.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C.由于他勇敢地帮妈妈承担起赡养老人、照顾爸爸的责任,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被誉为“最美少年”。
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解析:B.不合逻辑,应在“无时无刻”后面加上“不”;C.缺主语,删去“由于”;D.否定不当,删去“切忌”或“不要”。
A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冰心,原名谢婉莹,我国当代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俄国作家、诗人,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作品有诗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D.古代诗文中常有敬辞和谦辞。如:令尊、惠顾、赐教、高论、奉陪是敬辞,家父、小弟、拙作、鄙人是谦辞。
C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6.名著导读。(2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____________》,共十篇。《__________》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父亲让其背《鉴略》的痛苦,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旧事重提
五猖会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7.古诗文默写。(每小题1分,共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次北固山下》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咏雪》中描写大雪纷飞的句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发清溪向三峡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不知何处吹芦管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8.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8分)
(1)下面是王华同学做的有关“中学生结交网友情况”的调查报告,请概括出表格所反映的中学生交友情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网友 的标准 凭感觉 看重才华 看重外貌 看重人品
比例 19% 17% 19% 45%
示例一:大部分中学生结交网友轻才华、外貌,而更看重人品。 示例二:凭感觉、重才华、重外貌交友的中学生比例差不多,看重人品交友的中学生占比最多。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从中获得的启发。(3分)
【材料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才华横溢,但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且生活上有失检点,喜欢赌博。他的好友诗人张籍并不因为韩愈才名远扬,就对他姑息迁就。张籍一再给韩愈写信,直言不讳地规劝忠告,终于使韩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幡然悔悟。韩愈把张籍当作至交。
【材料二】张咏和寇准是好朋友。当寇准要做宰相时,张咏却对同僚说:“寇准奇才,可惜学术不足。”他直言劝说寇准“《霍光传》不可不读”,劝寇准不要做像霍光那样不学无术的人。寇准顿然大悟,勤奋学习,后成为一代名相。真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只有真正的好朋友才能这样直言相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的朋友能够直言对方的问题,从而帮助对方进步。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3)有一位同学参加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后,想用一组排比句来抒发自己的感受,但刚写了两个分句就被老师叫走了。请你展开联想,仿照加点的句子,将其没有写完的两个分句补全。(3分)
朋友像一汪清凉甜润的泉水,像一片飘动温柔的浮云,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朵清香扑鼻的鲜花
像一首优雅动听的乐曲
示例:像一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二、阅读感悟(35分)
(一)文言文阅读(8分)
炊饭成糜①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②,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③?”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④不?”对曰:“仿佛识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⑤,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糜:粥。②著箅(bì):放置蒸饭用的竹制盛器。③馏:指先将米下水煮,再捞出来蒸熟。④识(zhì):记住。⑤易夺:订正补充。
10
上一栏目
(一)文言文阅读
9
下一栏目
11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宾客诣陈太丘宿(造诣)
B.俱委而窃听(舍弃)
C.太丘使元方、季方炊(让,派)
D.二子俱说(一起,都)
A
10
上一栏目
(一)文言文阅读
9
下一栏目
11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言无遗失”意思是大人说的话,一点也没有遗漏。
B.陈太丘在元方兄弟做错事时,没有指责,而是以提问所听谈话的内容的方式来考验他们,用宽容来原谅。
C.“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其言外之意是只要你们勤奋好学,我们吃什么都是快乐的。
D.元方、季方因为贪玩而把饭煮成了粥。
D
10
上一栏目
(一)文言文阅读
9
下一栏目
11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客人到陈太丘家去并留宿,太丘让元方、季方兄弟二人做饭。
太丘说:“既然这样,只喝粥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吃饭呢!”
10
上一栏目
(一)文言文阅读
9
下一栏目
11
【参考译文】
有客人到陈太丘家去并留宿,太丘让元方、季方兄弟二人做饭。客人与太丘在交谈,(元方、季方)二人正在烧火,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置蒸饭用的箅子,米饭都落入了锅中。太丘问:“做饭为什么不先将米下水煮,再捞出来蒸熟?”元方、季方跪下说:“您和客人在交谈,我们都去偷听了,做饭忘了放箅子,米饭现在都成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回答说:“大概记得。”(于是)兄弟二人一起叙说,互相订正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既然这样,只吃粥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吃饭呢!”
10
上一栏目
(一)文言文阅读
9
下一栏目
11
(二)记叙文阅读(12分)
父母在
金小林
母亲绑着一片湛青色过膝拦腰布,在老屋的锅灶头前烧猪食。隔溪对岸,父亲在路边的水泥空地上打豆子。窄窄的河床下,溪水如练,淙淙有声。一只肚白背灰的鹅,正高高举着脖子,探头探脑地率领几只鸭在浅滩上摇臀摆尾。
仲秋的午后,散落于村庄周沿的梯田一片灿黄,微风拂面而过,裹挟着阵阵稻香。阳光正好,是个适宜秋收的日子。
打豆子的父亲坐在一张糙而旧的条凳上,①孕育一夏的豆粒,被外力猛烈唤醒后迅速撑破松脆的豆荚,抖动着圆滚滚的身躯,似一群小精灵在铁桶内欢腾跳跃,沙沙作响。父亲总是先敲打十几下,然后找出“顽固”的豆荚,挤出
13
上一栏目
(二)记叙文阅读
12
14
15
下一栏目
几粒“漏网之鱼”。整个下午,父亲都在重复这些动作。
我一靠近,父亲立马转头来:“快走开,邋遢得很!”在我的家乡,“邋遢”是脏的意思。我穿着一身体面的衣裳,显然与一切农活格格不入。父亲老树根样的脖颈上,早蒙了厚厚的尘泥。他的头顶上,静卧着两瓣枯黄的豆壳。稀疏的白发下,重枣色的头皮映照着阳光,亮闪闪的。
院子里堆着一大垛鲜绿的解放草(野茼蒿),这是母亲从田野里新拔回的猪草。近旁地上,搁着一把柴刀、一个草汁斑斑的树墩儿。母亲还没来得及切草。我拉了张小矮凳坐下,拿起柴刀在树墩儿上“咚咚咚”地切起来。母亲闻声,立马过来阻拦:“别切别切,你切不来!”母亲急忙拽我的肩膀,试图收走我手中的柴刀。但母亲终究拗不过我,便找来两双麻布手套:“你真要切,把手套戴上,小心点儿。”另一双手套,母亲让我给对岸的父亲送去:“豆秆刺手,你爸不听我的,你拿去让他戴上。”
13
上一栏目
(二)记叙文阅读
12
14
15
下一栏目
父亲终究也没听我的:“要戴老早戴了,手套戴着,豆荚不好捏。”为不漏下豆荚里的每一粒豆子,他宁愿扎手。父亲也让我给母亲传话:“猪圈里的猪屎等我去铲,脏。”家里养着两头猪,早晚两顿进食后清理猪屎,这是两位老人每天的必修课。
我戴上手套,继续“咚咚咚”地切猪草。母亲在锅灶头前料理猪食,时不时转过头交代一句:“小心点儿!”细细切完一大堆猪草后,我腰腿酸麻。②抬眼时,只见母亲正提着两桶热气蒸腾的猪食,踩着碎步,颤颤颠颠地走向猪圈。两桶猪食随着脚步的一前一后剧烈地晃动着,汤汁溅溢一路。母亲年轻时,两手可凌空各提一桶三四十斤的猪食健步如飞。如今,她的臂力大不如前。
猪在圈里咂吧咂吧地大口吞咽着,母亲时不时弯腰往槽里加点儿糠调味。我静静地伫立在一旁,望着母亲的满头银丝,忍不住劝她:“你和爸以后都少干点儿活,明年别养猪了,身体要紧。”在城里工作成家后,由于种种羁绊,我每年
13
上一栏目
(二)记叙文阅读
12
14
15
下一栏目
回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最担心的是两位老人的身体。
“我们都老了,身体当然不比从前,不要为我们担心。你还年轻,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胃不好,酒要少喝点……有什么病痛但愿都给我们老人,只要你们孩子健健康康,我们就放心了。”母亲淡淡地说。
猪已经吃饱,打着饱嗝走开了。母亲提起两个空猪食桶,喊我跟着她一起回家。走在母亲的背后,我仿佛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我又做回了儿时母亲的“小尾巴”。
对岸,父亲已经打好了豆子,正从铁桶里往篾箩里装豆子。那一粒粒金黄而饱满的豆子,你挨我,我挨你,密密匝匝地簇拥着,宁静而祥和。赭红色的夕阳下,割稻的乡亲们也挑着满担沉甸甸的谷子,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村庄的上空,已炊烟袅袅……
13
上一栏目
(二)记叙文阅读
12
14
15
下一栏目
望着家乡这一幕普普通通的生活场景,我久久地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情境里,时光恍若静止。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世界上有一种幸福,就叫“父母在”。
12.本文描绘了与父母有关的两幅温馨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父亲打豆子;②母亲喂猪。
13
上一栏目
(二)记叙文阅读
12
14
15
下一栏目
1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豆粒以人的感情特征,把“豆粒”比作“小精灵”,生动形象地写出此时豆粒活泼、可爱的情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豆粒的喜爱之情。
13
上一栏目
(二)记叙文阅读
12
14
15
下一栏目
14.文中的画线句子②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将现在母亲提两桶猪食颤颤巍巍的情形与母亲年轻时提两桶猪食健步如飞的情形进行对比,突出了母亲臂力大不如前,并为后文“我”劝父母以后少干点儿活作铺垫。
13
上一栏目
(二)记叙文阅读
12
14
15
下一栏目
1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疼爱儿子、关心丈夫、热爱劳动。从母亲阻拦“我”切猪草及叮嘱“我”注意身体,可知母亲疼爱儿子;从母亲让“我”给父亲送手套,可知母亲关心丈夫;从母亲年纪大了仍坚持养猪,可知母亲热爱劳动。
13
上一栏目
(二)记叙文阅读
12
14
15
下一栏目
(三)记叙文阅读(15分)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小时候,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
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吗?”我愣愣地听,不哭了。
我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
17
上一栏目
(三)记叙文阅读
16
18
19
下一栏目
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
“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地
17
上一栏目
(三)记叙文阅读
16
18
19
下一栏目
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儿,我又问:“您干吗等不到那会儿呀?”
“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奶奶不见了,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
17
上一栏目
(三)记叙文阅读
16
18
19
下一栏目
“奶奶出门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
夏夜,满天星斗。我们坐在庭院里,奶奶一边用大芭蕉扇给我赶蚊子,一边给我讲故事。她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为什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干吗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
17
上一栏目
(三)记叙文阅读
16
18
19
下一栏目
把路照亮。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摩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17
上一栏目
(三)记叙文阅读
16
18
19
下一栏目
16.选文讲述了“我”和奶奶之间的一些事情,请按顺序概括出这些事。(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把“我”带大,“我”却没想好用什么孝敬她;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奶奶哼唱催眠曲哄“我”入睡
“我”给奶奶踩腰、踩背
奶奶因为风雪没带“我”去姨奶奶家,“我”大哭大闹
奶奶在夏夜为“我”赶蚊子、讲故事
17
上一栏目
(三)记叙文阅读
16
18
19
下一栏目
17.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奶奶的形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疼爱孙子:从奶奶哼唱催眠曲哄“我”入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等可见;②勤劳、坚强:从奶奶“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等可见;③慈祥善良,甘于奉献:从奶奶没指望爸爸、大伯、叔叔、“我”孝敬她等可看出。
17
上一栏目
(三)记叙文阅读
16
18
19
下一栏目
18.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摩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长”一词表现了儿时的“我”给奶奶踩腰、踩背嫌时间久,不耐烦的心理。
“揣摩”一词在这里有回味、思考之意,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怀念之情。
17
上一栏目
(三)记叙文阅读
16
18
19
下一栏目
19.文章以“奶奶的星星”为标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义:①指奶奶活着的时候给“我”讲过的关于人死后,天上就多了一颗星星的故事;②比喻奶奶在“我”心中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伟大形象。作用:①借“星星”表达了对奶奶的怀念之情;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力量给世界增添一分光亮的主题,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17
上一栏目
(三)记叙文阅读
16
18
19
下一栏目
三、写作(40分)
20.生命中的惊喜让我们感到无限欢悦。意想不到的礼物是惊喜,柳暗花明的发现是惊喜,他乡遇故知的邂逅是惊喜,雪中送炭的帮助是惊喜……
请以“惊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套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上一栏目
写 作
20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