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生物(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生物(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7 17:06:50

文档简介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模拟招生考试
11月联考·生物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2
5
6
9
10
答案
B
C
C
A
D
D
A
A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答案
C
D
B
C
B
C
D
D
C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
1.【答案】B
【解析】蛋白质中N元素主要存在于结构一NH一CO一中,B错误。
2.【答案】C
【解析】Hp合成的尿素酶需要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才具有生物活性,C错误。
3.【答案】C
【解析】食物泡(液泡)为单层膜细胞器,A错误;食物泡(液泡)不能合成酶,B错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
过程中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D错误。
4.【答案】A
【解析】AC转化为IC和IC转化为AC,二者所需的酶不同,且IC转化为AC时需要ATP供能,故AC与IC
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可逆反应,A错误。
5.【答案】D
【解析】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可转化为乳酸,或酒精和CO2,故细胞质基质中有直接分解丙铜
酸的相关酶,D错误。
6.【答案】D
【解析】者丝粒分裂不是马达蛋白牵拉引起的,D错误。
7.【答案】A
【解析】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都可能发生改变,A错误。
8.【答案】A
【解析】若U型管两侧加人葡萄糖溶液,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都可透过半透膜,但由于水分子较小,相比葡萄
糖分子更快开始移动,因此,刚开始,高浓度一侧溶质微粒数目多,渗透压大,对水的吸引力大,高浓度溶液一
侧液面上升,低浓度溶液一侧液面下降,随着葡萄糖分子从高浓度的溶液透过半透膜进入低浓度溶液中,最
终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液面也等高,B错误:若U型管两侧加入麦芽糖溶液,当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
侧水分子还会继续移动,只是进出平衡,C错误:若U型管两侧加人蔗糖溶液,高浓度一侧的液面上升,最终
液面停止上升时,由于存在压力差,半透膜两侧蔗糖溶液浓度不相等,D错误。
生物学答案第1页(共4页)
B
9.【答案】D
【解析】酶具有高效性是相比较于无机催化剂而言,因此,通过比较曲线①和②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A错
误;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能力更显著,B错误:酶高效性的体现与酶所处的温度和H
有关,因为温度和pH会彩响酶活性,C错误。
10.【答案】B
【解析】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一呼吸速率。光照强度小于N时,甲、乙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未达到最
大,此时限制甲叶片和乙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都是光照强度,A错误:虚线代表乙叶片的净光合
速率,光照强度小于M时,虚线纵坐标部分位于0以上,部分位于0以下,即乙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不一定大
于0,则其呼吸速率不一定小于光合速率,C错误:据图可知,光照强度为N时,甲叶片和乙叶片的净光合速
率相等,但甲叶片的呼吸速率大于乙叶片的呼吸速率,因此光照强度为N时,甲叶片的总光合速率大于乙
叶片的.总光合速率,D错误。
11.【答案】C
【解析】图②中细胞为处于减数分裂I前期的初级精母细胞,由于雄性蝗虫只有1条性染色体,故单独的1
条X染色体不能联会并形成四分体,A错误:图①中细胞为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图③中细
胞为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每个细胞内均只能观察到1个染色体组,B错误;等位基因的分
离(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基因突变)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I后期,D错误。
12.【答案】A
【解析】根据F:中灰毛:白毛=9:7可知,山羊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
13.【答案】D
【解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需寄生在活细胞内,A错误;搅拌的目的是让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与
宿主细胞分离,B错误;5S标记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细胞后,上清液放射性含量较高,C错误。
14.【答案】B
【解析】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15.【答案】C
【解析】获得异附加系小麦的过程中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未利用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理,A错误;
生长激素属于动物激素,不能作用于植物,B错误:七倍体杂种与普通小麦杂交获得异附加系小麦的过程中
出现了部分染色体丢失的现象,C正确:异附加系小麦并不是一个新的物种,不能增加物种多样性,D错误。
16.【答案】B
【解析】自然选择对盲眼龙虾等各种生物均起选择作用,A错误;盲眼龙虾与其他物种以及无机环境之间存
在协同进化,C错误:视觉器官退化的变异在自然选择发生之前就已经存在,深海的无光环境只是起到了选
择的作用,D错误。
17.【答案】C
【解析】基因T、t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正反交实验得到的子代家鼠的基因型相同,均为T1,
B错误:若以纯合长尾家鼠为母本、杂合长尾家鼠为父本,则F1中长尾家鼠:短尾家鼠=1:1,D错误。
18.【答案D
生物学答案第2页(共4页)
B绝密★启用前
2024 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模拟招生考试
11月联考
生 物 学
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还与某些化学基团有关
B.组成蛋白质的各种元素中,N元素主要存在于 R 基中
C.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饱和脂肪酸
D. ATP可通过使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发生磷酸化来影响物质运输
2.幽门螺杆菌(Hp)可分泌尿素酶、蛋白酶、脂酶等。尿素酶在人体“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中分解尿素,生成的氨围绕在 Hp周围,可形成一个碱性的微环境,称“氨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Hp与霉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Hp合成尿素酶、蛋白酶、脂酶等消耗的能量均来自细胞质基质
C. Hp合成的尿素酶不需要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即具有活性
D.“氨云”对 Hp来说是一种保护层,可提高 Hp适应环境的能力
3.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含细胞液。低等单细胞动物的食物泡也属于液泡。液泡膜上存在多种酶,液泡内糖类、无机盐等物质的浓度往往较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草履虫的食物泡具有双层膜,可参与调节细胞内的水盐平衡
B.食物泡合成的多种酶可参与食物的消化以及损伤细胞器的分解
C.液泡内某些物质浓度较高可能与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D.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其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生物学试题 第 1页(共 8 页)
4.下图为某种酶在静态(IC)和活化态(AC)之间的转化过程,该酶活化后可加快 内流进入细胞,细胞外液中( 的浓度与神经元的兴奋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C 与 IC 的相互转化是一种可逆反应
B. ATP转化为 ADP时需水解一个特殊化学键
C. IC 转化为 AC的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D. AC具有催化作用,还可能参与调控兴奋的产生
5.三羧酸循环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真核细胞内,丙酮酸和脂肪酸都可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并进行三羧酸循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丙酮酸可来源于细胞内葡萄糖等物质的分解
B.某些脂肪酸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线粒体膜
C.三羧酸循环过程不需要O 的参与,同时释放能量
D.细胞质基质中缺少直接分解丙酮酸的相关酶
6.动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依赖于中心体。在中心粒处组装的部分微管蛋白可连接到染色体上,另一些则连接两极的中心体,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动粒微管可将染色体连接到纺锤体上
B.低等植物细胞中可能也存在图示过程
C.两组中心粒开始分离的时间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
D.马达蛋白的牵拉使着丝粒分裂,进而使遗传物质均分
7.研究表明,亚精胺(一种生物胺类化合物)可诱导肝脏、心脏和肌肉组织的自噬及对自由基的清除等,对于减缓细胞衰老、延长机体寿命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细胞的形态及结构发生了改变,但功能不变
B.肌肉等组织的自噬有利于及时清除衰老的细胞器
C.亚精胺可减轻自由基对 DNA的攻击以降低突变频率
D.亚精胺还可能有助于修复缩短的端粒以延长细胞寿命
生物学试题 第 2页(共8 页)
8.如图为渗透作用的“U”型装置示意图。实验开始时,两侧液面等高,一侧加入高浓度溶液,一侧加入低浓度溶液,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U 型管两侧加入蔗糖溶液,由于高浓度一侧渗透压大,故高浓度一侧的液面上升
B.若 U 型管两侧加入葡萄糖溶液,由于葡萄糖分子可透过半透膜,故两侧液面始终等高
C.若U 型管两侧加入麦芽糖溶液,当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不再移动
D.若 U 型管两侧加入蔗糖溶液,最终液面停止变化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趋于一致
9.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这一特点取决于酶的催化机理。下图为酶作用机理曲线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比较曲线①和③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
B.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为反应分子提供了能量
C.酶高效性的体现与酶所处的温度和 pH 无关
D.底物浓度不变,增加酶的数量,曲线①的峰值不变
10.取某乔木树冠上、下层两种叶片分别测定其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小于 N时,限制甲叶片和乙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不同
B.光照强度大于 N时,乙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暗反应速率下降导致的
C.光照强度小于 M时,乙叶片的呼吸速率一定小于其光合速率
D.光照强度为 N时,甲叶片与乙叶片的总光合速率相等
生物学试题 第 3页(共8页)
11.蝗虫(2n)的体细胞中有22条常染色体,其中雌性蝗虫的性染色体为XX,雄性蝗虫的性染色体为XO(只有 1条性染色体)。某同学观察了雄性蝗虫的减数分裂并绘制如下①~④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②中细胞内所有染色体均能正常联会并形成四分体
B.图①③中每个细胞内均可观察到 2个染色体组
C.图②④中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核 DNA数均为1∶2
D.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图③细胞中
12.山羊的毛色有白色和灰色,角形有盘状和直角状。 山羊甲、乙交配.所得 F 均表现为灰毛盘状角,F 雌雄交配所得 F 的表型及比例为灰毛盘状角:白毛盘状角:灰毛直角:白毛直角=27∶21∶9∶7。上述所涉及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山羊的毛色和角形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盘状角对直角为显性,若仅考虑角形,F 的基因型相同
C. F 中白毛直角杂合子雌雄交配,F 中灰毛直角个体占 1/8
D. F 的灰毛个体中,约有1/9的个体测交子代均为灰毛
13.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由 RNA和蛋白质构成的病毒,其侵染宿主细胞后,蛋白质外壳会留在细胞外。研究者分别用 S或 P标记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未标记的宿主细胞,保温适当时间后进行搅拌、离心,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在分别含有放射性 S 和 P的培养液中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
B.搅拌的目的是让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的 RNA 与蛋白质分离
C. S标记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细胞后,上清液放射性含量较低
D. P标记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细胞后,子代病毒大多不具有放射性
14.研究表明,有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不出现症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发生突变有关,该突变有助于细胞毒性Т细胞识别被新冠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对其进行快速攻击。含两个突变基因的纯合子保持无症状的可能性是其他类型个体的八倍以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可发生于包括病毒在内的所有生物中
B.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对的增添、替换或基因的缺失而导致的
C.白细胞可识别HLA,HLA基因突变对个体表型的影响可能具有累加效应
D.该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机体的病毒清除机制及开发抗病毒药物
15.异附加系植株是指除了含有本物种染色体外,另外含有一条或几条外源染色体的植株,外源染色体上可能含有一些与抗病性、抗逆性等有关的优良基因。下图为利用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培育某异附加系小麦的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生物学试题 第4页(共8页)
A.获得异附加系小麦的过程中利用了染色体数目、结构变异的原理
B. F 减数分裂时会发生联会紊乱,需用生长激素处理才能得到七倍体杂种
C.七倍体杂种与普通小麦杂交获得异附加系小麦的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丢失
D.异附加系小麦是一个新的物种,其出现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16.在太平洋2000多米的深海中,生活着一种盲眼龙虾。深海中没有光亮,这些龙虾的视力已经退化,可依靠感知水波的细微变化来觅食或躲避敌害。它们有一对大螯,其中一只形态正常,另一只细长且形状怪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对盲眼龙虾不起作用,盲眼龙虾群体中变异很少
B.盲眼龙虾细长且怪异大螯的形成是适应环境的变异逐代积累的结果
C.盲眼龙虾与其他物种以及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协同进化
D.深海的无光环境导致盲眼龙虾发生了视觉器官退化的变异
17.基因印记是指在配子或受精卵形成期间,来自亲本的等位基因产生专一性的加工修饰,如甲基化,导致后代体细胞中来自两个亲本的等位基因有不同表达活性的现象。家鼠常染色体上有长尾基因T,不含 T基因时表现为短尾。现以纯合长尾家鼠为母本、纯合短尾家鼠为父本,F 全为短尾家鼠;反交实验中 F 全为长尾家鼠。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基因 T、t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正反交实验得到的子代家鼠的基因型不同
C.正交实验中 F 的母源 T基因无表达活性
D.若以纯合长尾家鼠为母本、杂合长尾家鼠为父本,则F 均为长尾家鼠
18.家兔长腿(E)对短腿(e)为显性,抗病(W)对不抗病(w)为显性,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的S片段上。用“+”表示S片段存在,“-”表示S片段缺失,且S片段缺失的X~1个体表现为缺失纯合致死。染色体组成为 的短腿抗病雌兔与染色体组成为X Y的长腿不抗病雄兔交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E/e、W/w基因的遗传分别遵循分离定律
B. F 中雄兔全是短腿,雌兔全是长腿
C. F 中长腿抗病雌兔与短腿抗病雄兔的比例为1∶1
D. F 雌雄兔相互交配,F 中长腿不抗病雄兔占 1/7
19.从古人类化石中,研究人员相继发现一系列生长发育异常、退行性病变等个例,这些异常或病变有些是后天病理因素导致的,有些则是先天遗传缺陷因素造成的,其中一些异常或病变,即使在现代人群中也极其罕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先天性疾病一定是遗传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B.多指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子女都会出现多指
C.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可通过产前诊断加以预防
D.正常男性与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婚配,所生女孩通常不患病
20.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链霉素对大肠杆菌的选择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发现随着大肠杆菌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的直径逐渐缩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对链霉素的抗药性变异最可能来源于基因重组
B.在用链霉索进行多代选择培养的过程中大肠杆菌未发生进化
C.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大肠杆菌对链霉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
D.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生物学试题 第5页(共8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2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淀粉等物质在酶的催化下生成简单有机物,为新器官的生长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某研究小组随机选取 100 粒小麦种子,检测了不同萌发时间的各项数据,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萌发时间 0天 1天 2天 3天 4 天
1 整株鲜重(g) 5.31 9.11 9.79 14.81 14.87
2 整株干重(g) 4.88 4.60 4.51 4.38 4.19
3 根鲜重(g) 0 0 1.58 7.13 6.43
4 籽粒浸出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结果 + +++ +++ ++
注:“一”表示无阳性反应;“+”表示有阳性反应,“+”越多,阳性反应结果越显著。
(1)小麦种子中含量最丰富的有机物是 ,组成这种有机物的单体是 。
(2)小麦种子萌发期间,整株鲜重增加,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 ,土壤中水分子以 的方式进入细胞,加速有机物的分解。整株干重逐渐减少,说明由于 作用,消耗了有机物,推测细胞渗透吸水能力逐渐 。
(3)由表中数据可知,小麦种子萌发期间的营养价值上升,主要原因是 。
22.(12分)亚精胺(Sp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低分子含氮碱,可以调节植物生长。某实验小组以2个藜麦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Spd对盐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藜麦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在藜麦种子浸泡萌发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
(2)本实验中,处理设置分别为:蒸馏水(CK)、250 mmol/L NaCl(T0 组),则 T1 组的处理为 ,由实验结果可知 Spd对盐胁迫下种子呼吸速率的影响是 。
(3)藜麦种子吸胀后,首先引起胚细胞合成赤霉素(GA),GA扩散至糊粉层,诱导α-淀粉酶产生,降解胚乳中的贮藏物。淀粉是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和新陈代谢中间产物的供应者,据此推测,盐胁迫影响种子萌发以及 Spd浸种可以促进种子萌发的原因分别是 、 。
生物学试题 第 6页(共8页)
23.(12分)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可合成磷酸丙糖(TP)和淀粉,蓝光和脱落酸(ABA)可通过
相关途径调控保卫细胞的物质运输,进而调控气孔的开闭,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
问题:
(1)保卫细胞中光合色素的作用是 。光照下,叶绿体的 处可释放O2
(2)据图分析,TP的来源包括通过卡尔文循环产生以及 。保卫细胞中淀粉的具体合成场所是 。若 TP 和 Pi的转运体功能发生障碍,则叶绿体中淀粉含量会增多,这是因为 。
(3)研究发现,ABA对气孔关闭具有调节作用。 在图中①~③的调节途径中,ABA与保卫细胞中的受体结合引起 ,随着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增加.Cl 和K 流出细胞加剧,保卫细胞 (填“失水”或“吸水”),进而引起气孔关闭。
(4)蓝光对气孔打开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在图中④~⑦的调节途径中,蓝光刺激会激活保卫
细胞膜上的质子泵,后者通过形成 ,为相关物质的跨膜运输提供动力,使液泡中
(答两点)等增多,渗透压增大,引起气孔打开。
24.(12分)已知甲、乙两种病独立遗传,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关基因不位于 Y染色体
上。 甲病为“卵子死亡”症,患者因卵子萎缩、退化而不育,已知Ⅰ 、Ⅱ、含甲病基因,I 、Ⅱ
不含甲病基因。下图是某家系关于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学试题 第7页(共8页)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遗传。某含甲病基因的男性一定 (填“发病”或“不发病”),其与Ⅱ (填“能”或“不能”)生出正常孩子。
(2)据图分析,乙病有两种可能的遗传方式,即 。欲进一步判断,可利用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的 DNA 探针,对某些个体进行检测。若选择Ⅱ 进行核酸检测,则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结论是 。
(3)若已确定乙病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同时考虑甲、乙两种病,Ⅲ,的基因型可能有 种,其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
25.(12分)EB病毒(一种人类疱疹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MP1)在大多数 EB病毒造成的恶性肿瘤中都有表达。EB病毒可通过启动特定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激活致癌信号的传导以促进宿主细胞的侵袭转移,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EB病毒可通过唾液传播,抗菌素类药物对其引起的症状 (填“有”或“无”)直接作用。请提出一条预防 EB病毒感染的措施:
(2)图中过程③所需的原料是 ,过程④需要的主要运输工具是 . PGC-1α是一种重要的转录辅激活因子。 甲基化的 PGC-las (填结构)进入细胞核,然后与转录因子(调控基因转录的蛋白质)STAT3 结合,使得 STAT3 活化,活化的STAT3与DNA上的 (填“启动子”或“起始密码子”)结合,促进靶基因表达。PGC-lα的甲基化会抑制其泛素化修饰过程,进而 (填“促进”或“抑制”)其被降解。
(3)T细胞在 中成熟。PD-Ll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会促进宿主细胞的免疫逃逸和侵袭转移。施用PD-Ll抗体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往往比不施用的患者 (填“略弱”或“略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