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8.2 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 常见的碱 碱的化学性质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3 常见的碱
1.(2023广东深圳中考)有关NaOH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NaOH应密封保存
2.【新独家原创】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B.构成:由氢氧化钙分子构成
C.性质: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D.用途:重要的建筑材料、改良土壤
知识点4 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3.【创新装置】(2022江苏泰州高港月考)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下列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
A.打开活塞K,装置①中会有气泡冒出
B.打开活塞K,装置②中会有气泡冒出
C.打开活塞K,装置②中会有液体流入,产生蓝色沉淀
D.打开活塞K,装置③中会有液体流入,产生蓝色沉淀
4.(2023北京丰台二模)用两个相同的软塑料瓶探究CO2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
(1)B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证明NaOH能与CO2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5.(2023陕西周至三模)室温下,三支试管中分别盛有饱和石灰水,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试管①中的实验现象是 。
(2)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试管③中观察到有固体析出,说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归纳法解题】(2023山西中考)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氢氧化钠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 。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 。
(3)氢氧化钠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原因是 。
(4)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 。
(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A~H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黑色粉末,H是蓝色沉淀。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
(2)写出 F+G H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E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能力提升全练
8.(2023云南中考,14,★☆☆)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不慎将药液溅进眼睛里,立即用手揉眼睛,再用大量水冲洗
C.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9.(2022四川乐山中考,11,★☆☆)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NaOH后能产生沉淀,则该溶液可能是( )
A.MgCl2溶液 B.Ba(NO3)2溶液
C.K2CO3溶液 D.CuSO4溶液
10.【跨学科·物理】(2023四川宜宾中考,13,★★☆)如图,杠杆已调至平衡。向集气瓶内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稍后再倒入浓NaOH溶液(液面不接触乒乓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CO2气体后,左端乒乓球下降
B.整个过程中乒乓球位置始终没有变化
C.倒入浓NaOH溶液后,杠杆逐渐恢复原状
D.其他条件不变,将CO2换成H2会产生同样现象
11.(2023陕西渭南二模,15,★★☆)某工厂利用海水、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等原料制取氢氧化镁的流程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步骤①在产生CaO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CO2。为减少碳排放,可将CO2通入深海进行封存。CO2与海水反应的过程中,海水的pH会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
(2)写出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确定反应④中两种反应物的用量,某化学兴趣小组取反应④后的上层清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入氯化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③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以上三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反应④中Ca(OH)2过量的是 (填序号)。
12.【跨学科·物理】(2023河北中考,28,★★☆)小明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
(1)烧杯内的溶液呈 色。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
素养探究全练
13.【跨学科·语文】【学科素养·科学思维】古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蕴含了下图所示三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aO俗称生石灰,是一种氧化物
B.“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反应①的变化
C.反应②发生时,会放出热量
D.反应③是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
14.【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发生下列变化而变质: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
某校化学学习小组的师生对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NaOH溶液的变质程度如何
【作出猜想】
猜想1:NaOH全部变质。
猜想2: 。
【制订计划】老师探究是否产生了NaHCO3,学生在老师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
【进行实验】
项目 名称 实验操作 实验 现象 实验分析
老师 实验 略 略 没有产生 NaHCO3
学生 实验 a.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产生 白色 沉淀 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b.充分反应后静置, 溶液 变红 原待测液中含有
【实验结论】猜想2成立。
【表达交流】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a中的CaCl2溶液可改为澄清石灰水,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
【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 保存。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C 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A正确;NaOH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腐蚀品标识,B正确;NaOH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但不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如不能干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C错误;NaOH易吸水潮解,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应密封保存,D正确。
2.B 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
3.C 打开活塞K,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①、装置②中不会有气泡冒出;由于消耗了CO2,装置①、②中的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装置③中的硫酸铜溶液会被压入装置②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4.(1)CO2+2NaOH Na2CO3+H2O
(2)一段时间后,B塑料瓶比A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
解析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H2O。
5.(1)有白色沉淀产生(或溶液变浑浊) (2)Na2CO3+Ca(OH)2 CaCO3↓+2NaOH (3)减小
解析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观察到溶液变浑浊;(2)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 CaCO3↓+2NaOH;(3)将饱和石灰水放入热水中有固体析出,说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6.(1)去除油污(合理即可) (2)放热 (3)有强腐蚀性 (4)用pH试纸检测 (5)2NaOH+CuSO4 Cu(OH)2↓+Na2SO4
解析 (1)氢氧化钠可以与油脂发生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放热。(3)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所以使用氢氧化钠必须十分小心。(4)检验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检测。(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 Cu(OH)2↓+Na2SO4。
7.(1)CaCO3 CO2
(2)2NaOH+CuSO4Cu(OH)2↓+Na2SO4
(3)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则A为CaCO3,D为CaO,C为CO2,E为Ca(OH)2,F为NaOH。要得到蓝色沉淀H,G、B中应含有铜元素,则黑色粉末B为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G),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可得到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能力提升全练
8.B 不慎将药液溅进眼睛里,不能用手揉眼睛,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要时要就医。
9.A 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A符合题意;硝酸钡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B不符合题意;碳酸钾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C不符合题意;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D不符合题意。
10.C 通入CO2气体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左端乒乓球上升;稍后再倒入浓NaOH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吸收,杠杆逐渐恢复平衡,A、B错误,C正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将CO2换成H2不会产生同样现象,D错误。
11.(1)变小 (2)Ca(OH)2+MgCl2 Mg(OH)2↓+CaCl2 (3)①
解析 (1)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海水的pH会逐渐变小。(2)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MgCl2 Mg(OH)2↓+CaCl2。(3)①氯化铜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钙,则加入氯化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反应④中Ca(OH)2过量。②氢氧化钠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反应④中MgCl2过量。③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④后的上层清液中含有氯化钙,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也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则不能用碳酸钠溶液来检验氢氧化钙是否过量。
12.(1)红 (2)CO2+2NaOH Na2CO3+H2O (3)减小
解析 (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可使酚酞溶液变红。(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H2O。(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导致管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
素养探究全练
13.D CaO俗称生石灰,属于氧化物;“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反应①的变化;反应②是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反应③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不是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是熟石灰能作建筑材料的原理。
14.【作出猜想】NaOH部分变质 【进行实验】Na2CO3+CaCl2 CaCO3↓+2NaCl 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氢氧化钠 【表达交流】不同意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影响对原氢氧化钠的检验 【反思评价】密封
解析 【作出猜想】猜想2为NaOH部分变质。【进行实验】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白色沉淀,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 CaCO3↓+2NaCl。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验证是否含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表达交流】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影响对原氢氧化钠的检验,所以不可改用澄清石灰水。【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