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2课时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2课时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9 17:0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七章 溶 液
7.2 物质溶解的
第2课时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2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则在20 ℃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为(  )
A.36∶100      B.36∶64
C.64∶136      D.36∶136
2.(2021北京丰台一模改编)依据下列20 ℃时的实验数据,回答问题。
已知:20 ℃时NH4Cl固体的溶解度为37.2 g。
序号 ① ② ③
加入NH4Cl的质量/g 20 35 40
加入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①~③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②③
知识点3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3.(2023广西梧州模拟)下图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能增大NaNO3在水中的溶解度
B.两者的溶解度大小比较:NaNO3>KNO3
C.t2 ℃时,等质量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t1 ℃时,50 g水里加入40 g NaNO3,可得到90 g溶液
4.(2022湖南长沙中考)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P点的含义:                  。
(2)在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   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3)已知在M点时,A物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要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填一种即可)。
知识点4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5.(2023内蒙古通辽科尔沁七中质检)为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溶剂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增加溶质
6.【新独家原创】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喝啤酒、喝汽水消暑降温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1)打开啤酒瓶的瓶盖,发现有大量的气泡逸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夏天常发生啤酒瓶自爆伤人事件,啤酒瓶在太阳下暴晒时更易自爆,原因是                    。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3)汽水中二氧化碳溶解越多,口感越佳,一般采用凉开水制汽水的原因是                   。
能力提升全练
7.(2023云南中考,17,★☆☆)夏季下雨之前,天气闷热,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养鱼池中的鱼往往会浮出水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氧气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
D.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
8.【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新疆中考,9,★☆☆)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b点表示t2 ℃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C.t1 ℃时,将20 g氯化钠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70 g溶液
D.t3 ℃时,可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9.(2021四川成都中考,14,★★☆)6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 ℃,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甲所示。结合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 g
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D.2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 31.6 g
10.(2023福建厦门十一中模拟,6,★★☆)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不相同
C.b点时的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
D.c点时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于d点时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11.【新素材·革命文化】(2023四川眉山中考节选,40,★☆☆)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冬子开始把食盐装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将食盐送给红军。途中发现敌人盘查严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边,把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盐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食盐溶成盐水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氯化钠的溶解度如下表。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179 g氯化钠,10 ℃时完全溶解所需水的质量至少为    g。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氯化钠 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8
12.(2023陕西西安模拟,16,★★★)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依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硝酸钾属于     (选填“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物质。
(2)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
(3)t ℃时,将100 g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10 g水,剩余溶液88 g,再恒温蒸发10 g水,剩余溶液67 g,则t=   。
(4)40 ℃时,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进行以下操作(不考虑结晶水),据图分析B中溶液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素养探究全练
13.【学科素养·科学思维】小明同学在家里自制汽水(加入的白糖全部溶解,室温为20 ℃),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
温度/℃ 0 10 20 30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g 7 8.1 9.6 11.1
A.①中所得白糖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1
B.②中溶液为碳酸氢钠的不饱和溶液
C.⑤摇匀放入冰箱后(0 ℃)无碳酸氢钠析出
D.⑤摇匀放入冰箱后(0 ℃)气泡增多
14.【学科素养·科学思维】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2克分别放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1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    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围:    (3)40 ℃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    乙(填“<”“>”或“=”);若再降温到20 ℃,溶液的质量:甲    乙(填“<”“>”或“=”)。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D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表示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 g氯化钠,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36 g∶(36 g+100 g)=36∶136。
2.C 20 ℃时NH4Cl固体的溶解度为37.2 g,含义是20 ℃时,100 g水中溶解37.2 g NH4Cl,溶液达到饱和状态,①、②中加入的NH4Cl的质量均小于37.2 g,均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继续溶解NH4Cl,均属于不饱和溶液;③中加入的NH4Cl的质量为40 g,大于37.2 g,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3.D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外部因素是温度,搅拌不能增大NaNO3在水中的溶解度,A错误。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在0~t2 ℃时,两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NaNO3>KNO3,在t2 ℃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当温度高于t2 ℃时,两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NaNO34.(1)t1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3)加入A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解析 (1)P点的含义是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3)已知在M点时,A物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要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A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5.B 增加溶剂、增加溶质,无法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A、D不符合题意;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增大压强可以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B符合题意;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升高温度会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C不符合题意。
6.(1)压强 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二氧化碳气体从液体中逸出使瓶中的气压增大 (2)温度 (3)凉开水温度较低,溶解的二氧化碳较多
解析 (1)打开啤酒瓶的瓶盖,有大量的气泡逸出,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在太阳下暴晒时,啤酒温度很快升高,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二氧化碳气体从啤酒中逸出使瓶中的气压增大,引起爆炸。(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3)一般采用凉开水制汽水,是因为凉开水温度较低,溶解的二氧化碳较多。
能力提升全练
7.B 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A正确;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错误;空气中含有氧气,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C正确;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增大了水和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养鱼池中的含氧量,D正确。
8.C 由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正确;b点表示t2 ℃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B正确;t1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t1 ℃时,将20 g氯化钠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够得到68 g溶液,C不正确;温度高于t3 ℃时,碳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3 ℃时,可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正确。
9.A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即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31.6 g KNO3,由图甲可知,最终析出了10 g固体,说明一开始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31.6 g+10 g=41.6 g,A正确;降温一段时间后才析出晶体,说明该溶液一开始是不饱和溶液,B错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是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且温度不能变,所以是加入溶剂,而不是蒸发溶剂,C错误;20 ℃时,131.6 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 31.6 g,D错误。
10.C 由图像可知,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A错误;a、c两点时,温度相同,NaOH的溶解度相同,B错误;b点时,固体完全消失,此时该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正确;整个过程中溶剂质量没有变化,D错误。
11.(1)混合物 物理变化 (2)500
解析 (1)盐水中含有氯化钠、水,属于混合物;食盐溶成盐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1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 g,冬子的竹筒中有179 g氯化钠,10 ℃时完全溶解所需水的质量至少为100 g×=500 g。
12.(1)易溶 (2)增大 (3)60 (4)不饱和
解析 (1)硝酸钾在20 ℃时溶解度为31.6 g,属于易溶物质。(2)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第一次恒温蒸发10 g水时,析出硝酸钾固体的质量为100 g-10 g-88 g=2 g,此时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二次从饱和溶液中恒温蒸发10 g水,析出硝酸钾固体的质量为88 g-10 g-67 g=11 g,说明该温度下,10 g水中最多溶解11 g硝酸钾,即t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可知,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4)由题图可知,C中溶液为饱和溶液,C→D过程中,析出硝酸钾固体的质量为17.7 g-7 g=10.7 g;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 g,20 ℃时131.6 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10 ℃时,析出硝酸钾固体的质量为131.6 g-120.9 g=10.7 g,分析可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 g,C中溶质质量为31.6 g,所以B中溶质质量为31.6 g+7 g=38.6 g,B中溶液由100 g溶剂和38.6 g溶质组成,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 g,即该温度下,100 g水中溶解45.8 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所以B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素养探究全练
13.D 20 ℃时,向500 g水中加入10 g白糖后,白糖完全溶解,①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0 g∶(500 g+10 g)=1∶51,A正确;20 ℃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 g,因此该温度下向500 g水中加入1.5 g碳酸氢钠后,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不饱和溶液,B正确;0 ℃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7 g,该温度下的5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7 g×5=35 g碳酸氢钠,因此⑤摇匀放入冰箱后没有碳酸氢钠析出,C正确;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⑤摇匀放入冰箱后气泡减少,D错误。
14.(1)> (2)3 48 (3)<  >
解析 (1)由题图2可知,在1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2)4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5 g,加入m g甲并恢复至40 ℃,甲物质有剩余,故m>35-32=3;由于4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80 g,加入m g乙并恢复到40 ℃,乙物质完全溶解,故m≤80-32=48。(3)4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故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是甲小于乙,即析出晶体的质量是甲小于乙;降到20 ℃时,有晶体析出,且析出晶体的质量是甲小于乙,因整个过程中,蒸发的水的质量相等,析出的晶体质量是甲小于乙,故最终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甲大于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