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七章 素养综合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七章 素养综合检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9 17:1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七章·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共40分)
1.(2023广东英德模拟)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
A.面粉  B.硫酸铜  C.汽油  D.蔗糖
2.(202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可以作溶质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氢氧化钠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3.(2023江苏南京鼓楼期中)下列过程利用了乳化作用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渍
B.用蒸馏水洗去试管内的氯化钠
C.用洗发水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D.用酒精除去试管内的碘
4.(2023吉林长春九台模拟)下列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粗盐提纯步骤为称量、溶解、过滤、蒸发
B.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导致滤液浑浊
C.蒸发结晶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要在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D.转移固体时玻璃棒上沾有食盐晶体,会导致精盐的产率偏低
5.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现代化育苗技术,硝酸钾是常用无土栽培营养液的主要成分之一。欲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配制1 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  )
A.1 000 g  B.500 g  C.250 g  D.750 g
6.(2023广东深圳中考)下图是某同学看到的NH4H2PO4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可以使溶解度变大
B.20 ℃时,在100 g水中加33.7 g NH4H2PO4形成不饱和溶液
C.40 ℃时,NH4H2PO4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
D.NH4H2PO4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7.(2023北京东城模拟)不同温度下KCl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4.0 37.0 40.0 42.6 45.5
A.40 ℃时,100 g 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0 g
B.将20 ℃的KCl饱和溶液升温至50 ℃,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将50 ℃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30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6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 KCl,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8.(2023陕西师大附中模拟)已知某固体物质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30 g固体物质X投入盛有20 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 ℃、t1 ℃、t2 ℃、t3 ℃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A、B、C、D点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0 ℃时,物质X的溶解度是20 g
B.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AC.C点对应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D.B点对应的烧杯中有20 g固体剩余
9.【学科素养·科学思维】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图像错误的是 (  )
      
      
10.(2022陕西大荔一模)下图是探究物质溶于水时热量变化的实验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搅拌可增大硝酸钾在水中溶解的质量
B.④中大烧杯中放入的a物质可能是氯化钠
C.⑤中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⑥中大烧杯中放入的b物质可能是硝酸铵
二、填空题(共36分)
11.(16分)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澄清的石灰水:    ;
(2)稀盐酸:    ;
(3)医疗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    ;
(4)酒精溶液:    ;
(5)0.9%的氯化钠注射液;    ;
(6)碘酒:    ;
(7)过量的铁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    ;
(8)过量的硫酸与铁反应后的溶液:    。
12.(2023湖南长沙中考)(6分)利用我国传统的海水晒盐工艺,可得到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
(1)t ℃时氯化镁的溶解度是    g;
(2)在0 ℃~t ℃范围内,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较小的是    ;
(3)海水晒盐是用    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
13.【跨学科·物理】(2022北京西城一模)(6分)用下图所示实验研究物质的溶解。
实验1
(1)实验1:观察到加热后蔗糖固体消失,说明温度升高,蔗糖的溶解度    (填“增大”或“减小”)。
(2)实验2:观察到试管中溶液变浑浊,则试剂A可能是      。
(3)实验3: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原因是                          。
14.【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陕西西安交大附中模拟)(8分)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30 50 70 90
溶解度/g NaCl 36.3 37.0 37.8 39.0
KNO3 45.8 85.5 l38 202
(1)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50 ℃时配制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较大的是    。
(3)90 ℃时取KNO3和NaCl各39 g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按下图所示进行操作。分析该过程可得出KNO3和NaCl溶解度相等的最小温度范围为    ,10 ℃时NaCl的溶解度为
    g。
三、实验探究题(共10分)
15.(学生必做实验)(2023内蒙古通辽二模)(10分)实验室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图是小军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    (填序号),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2)①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
(4)经检验,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的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
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E.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四、计算题(共14分)
16.(2023甘肃金昌中考)(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粗锌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全解全析
1.D 面粉、汽油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形成溶液;硫酸铜易溶于水,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但形成的是蓝色溶液;蔗糖易溶于水,与水混合能形成无色溶液。
2.D 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以作溶质,A错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B错误;同一温度、相同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C错误;氢氧化钠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D正确。
3.C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渍,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的性质;用蒸馏水洗去试管内的氯化钠,是利用了氯化钠能溶于水的性质;用洗发水洗去头发上的油脂,是利用了乳化作用;用酒精除去试管内的碘,是利用了酒精能溶解碘的性质。
4.C 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干剩余滤液,不能在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5.D 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 000 g×5%=(1 000 g-x)×20%,解得x=750 g。
6.C 搅拌只能加速溶解,不能使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A错误;20 ℃时,NH4H2PO4的溶解度为33.7 g,即此时在100 g水中加33.7 g NH4H2PO4恰好形成饱和溶液,B错误;根据题图可知,40 ℃时,NH4H2PO4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C正确;若是不饱和溶液降温,首先达到饱和状态,再降温溶液才会析出晶体,D错误。
7.D 40 ℃时,140 g 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0 g,A错误;氯化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20 ℃的KCl饱和溶液升温至50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错误;将50 ℃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30 ℃,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错误;6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5.5 g,则6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 KCl,充分溶解,最多能溶解45.5 g,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D正确。
8.D 0 ℃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X的质量为24 g-20 g=4 g,则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X的质量为20 g,即0 ℃时,物质X的溶解度是20 g,A正确;A、B、C、D点所示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分别是4 g、12 g、30 g、30 g,溶剂的质量相等,则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9.D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析出晶体质量逐渐增大直至室温时不再变化;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应减小。
10.D ②中搅拌可加快硝酸钾的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硝酸钾在水中溶解的质量,A错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④中大烧杯中放入a物质后,硝酸钾完全溶解,说明a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则a物质不可能是氯化钠,B错误;⑤中硝酸钾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可能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也可能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C错误;⑥中大烧杯中放入b物质后,小烧杯中有晶体析出,说明b物质溶于水吸收热量,b物质可能是硝酸铵,D正确。
11.(1)Ca(OH)2 (2)HCl (3)KMnO4
(4)C2H5OH (5)NaCl (6)I2 (7)FeSO4
(8)H2SO4、FeSO4
12.(1)70 (2)氯化钠(或NaCl) (3)蒸发
解析 (1)根据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 ℃时氯化镁的溶解度是70 g;(2)根据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0 ℃~t ℃范围内,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较小的是氯化钠;(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海水晒盐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
13.(1)增大 (2)氧化钙或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合理即可) (3)氯化钠溶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液密度变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
解析 (1)加热后蔗糖固体消失,说明温度升高,蔗糖的溶解度增大。(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试管中溶液变浑浊是温度升高引起的,所以试剂A可能是氧化钙、浓硫酸、氢氧化钠等。(3)氯化钠溶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液密度变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故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
14.(1)增大 (2)NaCl (3)20~30 ℃ 35.8
解析 (1)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5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则配制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较大的是NaCl。(3)分析题图可得,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9 g-7.4 g=31.6 g,1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9 g-18.1 g=20.9 g;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9 g-3 g=36 g,1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9 g-3.2 g=35.8 g;结合题表数据可知,KNO3和NaCl溶解度相等的最小温度范围为20~30 ℃。
15.(1)③ ⑤③④②① (2)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3)继续添加NaCl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4)BD
解析 (1)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③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故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⑤③④②①。(2)①是溶解操作,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3)天平指针偏向右边,说明左盘氯化钠质量偏小,因此还需要再加入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4)氯化钠固体不纯,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不符合题意;用生锈的砝码称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B符合题意;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不符合题意;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D符合题意;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会造成水的体积偏大,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E不符合题意。
16.(1)0.2
(2)解:设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 ZnSO4+H2↑
98 2
x 0.2 g
= x=9.8 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8%。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解析 (1)由题图数据分析可知,第2次加入的粗锌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5.6 g+8 g-213.4 g=0.2 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