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三)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应用
一、选择题
1.【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福建南安期末)传统的海水晒盐工艺,可得到NaCl和MgCl2等物质,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Cl2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加水能使NaCl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t ℃时,85 g MgCl2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35 g
D.t ℃时,向MgCl2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MgCl2,其溶解度会变大
2.(2023广东揭阳榕城一模)下图所示是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0 ℃时,向50 g水中加入20 g硫酸镁,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B.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40 ℃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80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100 ℃的硫酸镁饱和溶液降温,所得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3.(2023陕西汉中模拟)如图所示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钾的大
B.降低温度,一定可使氯化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将t1 ℃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溶质质量不变
D.t2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4.(2023广东广州华师附中模拟)下图为氢氧化钠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氢氧化钠微溶于水
B.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无关
C.氢氧化钠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40 ℃时,将20 g NaOH放入40 g酒精中,能得到60 g溶液
5.(2023内蒙古包头校级模拟)向装有等量水的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 g、25 g、25 g 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Ⅰ所示,图Ⅱ表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个烧杯中形成的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图Ⅱ中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乙
C.B和C烧杯中都加入了25 g NaNO3固体,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分别将100 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二、填空题
6.(2023辽宁锦州中考)下图是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1)40 ℃时,KCl的溶解度是 g。
(2)KNO3中混有少量KCl,提纯KNO3的方法是 。
(3)40 ℃时,将KNO3和KCl的固体各20 g分别加入各盛有5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所得两种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KNO3 (填“<”“=”或“>”)KCl;欲增大该K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7.(2023湖南郴州中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3 ℃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甲和乙溶解度相同时,对应的温度是 。
(3)图中表示甲不饱和溶液的点是 。
(4)图中与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相似的曲线是 。
(5)T1 ℃时,将50 g甲放入100 g水里,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8.(2022重庆中考B卷)20 ℃时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如下表所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溶解度(S) 溶解性
S≥10 g 易溶
10 g>S≥1 g 可溶
1 g>S≥0.01 g 微溶
S<0.01 g 难溶
(1)20 ℃时a、b两物质的溶解性均为 溶。
(2)c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 相似(填序号)。
A.KNO3 B.NaCl C.Ca(OH)2
(3)某温度时,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 (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形成不饱和溶液。
(4)关于a、b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20 ℃时,可配制质量分数为25%的a溶液
B.使60 ℃的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不止一种
C.阴影区域(不包括b曲线上的点)对应的b溶液为饱和溶液
答案全解全析
1.C 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MgCl2和NaCl的溶解度大小,A错误;加水能使NaCl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错误;t ℃时,MgCl2的溶解度为70 g,即t ℃时,50 g水中溶解35 g MgCl2能形成85 g溶液,C正确;t ℃时,向MgCl2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MgCl2,由于温度没有改变,其溶解度不变,D错误。
2.C 由题图可知,40 ℃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小于40 g,则该温度下,向50 g水中加入20 g硫酸镁,硫酸镁只能部分溶解,得到的是饱和溶液,A错误;由题图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将40 ℃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80 ℃,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均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正确;由题图可知,将100 ℃的硫酸镁饱和溶液降温,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D错误。
3.C 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A错误;降低温度,不一定能使氯化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错误;升温至t2 ℃,氯化钾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C正确;t2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 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 g∶100 g=11∶10,D错误。
4.C 20 ℃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于10 g,易溶于水,A错误;相同温度时,氢氧化钠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不相同,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B错误;氢氧化钠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正确;40 ℃时,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 g,因此该温度下,40 g酒精中最多溶解16 g氢氧化钠,得到56 g溶液,D错误。
5.D 由于A、C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不能确定是否是NaNO3的饱和溶液,A错误。由题意可知,在等量的30 ℃的水中25 g硝酸钠全部溶解,而20 ℃的水中没有全部溶解25 g硝酸钠,说明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题图Ⅱ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B错误。由题意可知,在等量的水中,C烧杯中溶解的硝酸钠比B中多,所以C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错误。由于在降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只要比较出它们原来的溶剂的质量即可;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即等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则溶剂质量:甲<乙,D正确。
6.(1)40 (2)降温结晶
(3)= 升高温度并增加溶质(或升高温度并蒸发溶剂)
解析 (1)由题图可知,40 ℃时,KCl的溶解度是40 g。(2)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KNO3中混有少量K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3)4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 g,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40 g,将KNO3和KCl的固体各20 g分别加入各盛有5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固体都能完全溶解,所得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相等,故两种溶液质量相等;欲增大该K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升高温度并增加溶质。
7.(1)甲>乙=丙 (2)T1 ℃ (3)D (4)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5)125
解析 (1)由题图可知,T3 ℃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2)T1 ℃时,甲和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表示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同。(3)D点位于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的是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4)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题图中与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相似的曲线是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5)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 g,即该温度下100 g水里最多溶解25 g甲物质。所以T1 ℃时,将50 g甲放入100 g水里,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 g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 g+25 g=125 g。
8.(1)易 (2)C (3)不一定 (4)B
解析 (1)20 ℃时,a和b的溶解度都是25 g,因此都属于易溶物质。(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因此某温度时,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不一定能得到不饱和溶液。(4)20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 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因此不能配制该温度下质量分数为25%的a溶液,A错误;使60 ℃的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可以是降低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等,B正确;阴影区域(不包括b曲线上的点)表示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C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