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析:
《变色龙》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篇课文,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本单元为小说单元,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小说,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的基础上,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而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二、学情分析:
本文的学习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九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学习,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并且已经学过了几个小说单元,已经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阅读文本对本文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有个大体的把握。因此,组织本课教学时,我设想抓住朗读,以读带品,深入挖掘,同时做写作触点的思考引导,可能更激起学生自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标,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以此使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通过个性化语言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2.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该形象把握“变色龙”的含义,感受其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小说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
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该形象把握“变色龙”的含义,感受其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
1.默读勾画法。
2.角色范读法。
资源与工具:
图片示例;背景链接。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对,它是蜥蜴。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它有一种神奇的本领,其体色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今天我们学习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大家看到题目有哪些思考?
预设:为什么小说题目是《变色龙》?文中的变色龙是指什么?他与”变色龙“之间有哪些关联之处?……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适时引导与点拨。
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变色龙》,来一一解决这些问题。(板示课题)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展示、针对文章题目质疑思考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学生学习兴致,为这堂课争取一个好的开端。在教学中,抓住题目,通过题目带领学生进入文本。
(二)默读勾画,初步感知小说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勾画,在文中找出答案。
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时,像“变色龙”一样不断变色。
(2)变色的原因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这是小说的主线。
2.师:在默读感知的时候,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预设:
(1)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共有6次判定5次变色。
(2)警官处理“狗咬人”这样一件小事不断变色,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3)本文语言很有特色。……
师:针对大家从文中的发现,现在我们再次进入文本,品读文字,深究发现。
【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借助学生默读理清小说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等等,为品鉴小说语言做铺垫。
(三)精读品鉴,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找出奥楚蔑洛夫的言语(重点是六次判定五次变色时说的话)读一读,看能表现出他什么特点。他不断“变”的是什么?他始终“不变”的又是什么?
预设:(1)角色朗读;(2)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语言示例:
(1)“去调查一下,这是谁家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
(2)“它怎么会咬到你的?”“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
(3)“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坯子。……你呢,赫留金,受了罪,我们绝不能不管。”
(4)“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来的。……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5)“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功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他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6)“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概括: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跋扈、见风使舵、寡廉鲜耻的走狗形象。对平民,大耍威风,欺下凌弱;对上,奴颜媚骨、趋炎附势,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变”:他见风使舵的态度。
“不变”:他趋炎附势的本性。
【设计意图】
《变色龙》最大的特色就是人物的个性化语言。通过对小说中人物个性化语言的品读、分析,以读带品,以品促读,让学生主动提炼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形象特征,为后面思考奥楚蔑洛夫的“诞生”成因做铺垫。
(四)深入思考,剖析小说本质。
小说的人物是高度浓缩的一个群像,是高于现实又来源于现实的。结合课后材料——《总书记2012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所谈人物示例,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善于“变色”的人物?
预设:(1)要理解小说人物,首先要了解小说背后的社会现实。
背景资料: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每一个人生来都是白纸一般,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跟他所生存的社会现实是密切关联的,社会的需求和他本能的追求合二为一就生长出了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就如同生物界的变色龙也是在不断的“物竞天择”中才具备为了保护自己的变色特质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是,变色龙是为了单纯地保护自己,而“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这个痼疾却是反动的社会政治条件的产物。
明确:联系第二环节,小结《变色龙》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设计意图】
有效使用教材资料,联系小说主人公所处的社会现实,深入挖掘人物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小结契诃夫小说特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主题意义,剖析人物形象背后的社会现实背景。这一问题深入剖析奥楚蔑洛夫的“变色”,以点带面,掌握分析和理解小说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预设:将板书设计勾勒成“犬”,师引导学生思维从俄国19世纪的奥楚蔑洛夫转向中国古代的裴矩再至当今社会依然存在的媚上欺下之人,从“怎样看待这类人?如何对待这些人?自己又是打算如何做的?”三个方面展开论辩,师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
从文本走向现实,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布置作业。
1.续写: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之后的事。(300字左右,提示:对话模式、个性化语言)
2.推荐阅读《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
【设计意图】
从“例子”中学会阅读理解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有助于巩固拓展,且对“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写作特色有更入的体会和认知;读写结合,用续写来促进学生学习名家笔法,活学活用,并能积极地发挥联想和想象。